社造不設限!地方故事的 N 種樣貌-首頁輪播
人口轉型新想像:高齡少子衝擊下的勞動市場變形記-首圖輪播
2025 企業倫理內容宣傳-首頁輪播
2025 綠獎-首頁輪播
社造不設限!地方故事的 N 種樣貌-首頁輪播
人口轉型新想像:高齡少子衝擊下的勞動市場變形記-首圖輪播
精選專題

爺奶也來尬舞!FLAVOR HUALIEN 帶著嘻哈風的社造行動,席捲花蓮

送餐、養雞帶來樂齡生活?她們用創新服務為長者謀幸福

讓全鎮互相照顧!埔里厚熊咖啡揪厝邊玩紙漿、做律動,過健康快樂的老後生活

30 年歷史理髮廳,如今變身「嘉年華冰菓室」——8 年級生重返家鄉,為小金門注入清涼新滋味

O2 Lab 號召居⺠齊心淨灘,守護熱愛的菊島甘願作「憨人」

到廟裡,不只能拜拜!台南和勝堂重現陸上行舟,立志做社區裡的文化博物館

出谷的人,說自己的故事:基地文化用歌聲與繪筆,帶著部落的故事前行

編輯推薦

勞動市場巨變的起點:我們為什麼必須重塑職場?

台灣將於 2028 年終結人口紅利、2030 年將面臨 48 萬人才缺口。勞動市場正快速邁入「再設計時代」:高齡化、少子化與跨文化人力成為新常態,職場結構必須突破目前既有想像。讓延後退休、多元共融與社會創新,將是打造韌性勞動力的關鍵。
Photo Credit:Freepik

企業案例 1|促進中高齡再就業、續航職場人力該怎麼做?6 個國際案例一次看

面對勞動力老化、短缺之趨勢,企業該如何化衝擊為轉機?來看國際企業如何以創新思維,應對人口轉型浪潮下的勞動力挑戰!
Photo Credit:freepik

企業案例 2|打造跨世代、跨文化職場的創新作法!4 個國際案例一次看

當跨世代、跨文化職場成常態,企業該如何讓不同年齡、背景、或國籍的員工都能發揮潛力、打造一個多元共融的職場環境?一起從 4 個不同產業的案例,找到企業實踐的靈感!
Photo Credit:freepik

不只捐款或捐贈!攜手社會創新組織,打開企業社會參與新想像

企業社會參與,可以不只是單次公益活動或捐贈,還能透過志工服務、資源共享、專案共創等多元形式,與社區、在地組織長期且深入的協作,這樣的社會參與,企業不僅能回應社會需求,更能與社區建立信任與連結、凝聚員工向心力,擴大永續影響力。
Photo Credit:DC Studio on Freepik

ESG 下一步——全球企業如何解鎖永續新動能?

全球企業都在積極尋找社會創新組織合作,這不僅是永續策略,更是價值創造的巨大商機——企業究竟為何要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雙方合作能帶來哪些效益?
Photo Credit:wirestock

你有「氣候焦慮」嗎?在氣候變遷下的心理健康課題

氣候變遷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不僅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我們未來如何決策,甚至也會出現「焦慮」、「不安」等情緒。對於氣候變遷難以預測的擔憂及恐懼,讓「氣候焦慮」成為當前急需被關注的心理健康議題。
Photo Credit:guvo59 on Pixabay

在風暴與戰火中找尋穩定——2025 全球 10 大風險一次看

當你以為 2025 年的寒冬似乎帶來了氣候緩解的假象,一波又一波的極端天氣事件卻在全球各地肆虐。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溫,從俄烏戰爭的持續僵局,到以哈衝突與印巴間的摩擦,戰火與恐懼籠罩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全球風險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第 20 版《2025年全球風險報告》點出 10 大風險,從即時的區域衝突、極端氣候到錯誤資訊與地緣經濟對抗,這些風險不僅相互交織,更在多重危機的背景下加速擴散。
Photo Credit:Pete Linforth on Pixabay

災後復原中被遺忘那群人:災害下的不平等,建立具韌性的社會

你認為天災是「公平」的嗎?租屋族和自有房屋者在災後面臨的處境與心理壓力大不相同,而身心障礙、經濟條件、甚至學歷,也都影響了人們面對災害的韌性。若要能真正面對災害,建立一個所有人都能具備韌性的社會至關重要。
Photo Credit:Kelly on Pexels

廢蚵殼變身露營、防災神器!不生火也能在戶外享受熱食

台灣俗稱蚵仔的牡蠣,是台灣具重要經濟價值的貝類水產。除了肉可食用之外,殼也能善加利用,成為露營、防災神器!
Photo Credit:sl wong

遇災保命何處去?善用縣市防災 app,平時就備好你我的避難地圖

當災害來臨時,我們該如何避難?你知道台灣各縣市都有建立起防災 app,協助民眾在災害發生時,能以最快速的方式抵達距離自己最近安全避難所。從現在起,平時就建立起自己的避難防災地圖!
Photo Credit: 消防署

義大利麵、炊飯、濃湯通通有!日本防災食品大賞揭曉

在亞洲國家中,已將防災意識融入生活必須的國家,非日本莫屬。日本政府自 2016 年起,每年舉辦「災害食品獎」鼓勵產業進步。比起純粹的防災需求,獲獎的產品們,同時展現了功能性、多樣性,以及美味。
Photo Credit: Satonoyuki

東京看房去——那些台灣房仲可能沒告訴你的防災眉角有哪些?

看著網紅 Joeman 到東京開箱買房的爆紅影片時,從沒想過我們有一天也會去東京看房。
當時媒體紛紛討論 Joeman 買下的透天厝,其實位在土壤液化嚴重區域,地震倒塌風險很大。我們不禁好奇,在日本這個長期飽受地震、颱風及豪雨影響的「天災大國」買房,有什麼要注意的事?
Photo Credit:陳昭宏攝影

性別平等不是零和遊戲:3 個最佳實踐行動,落實職場裡的性別平等

在追求性別平等的路上,我們往往把焦點放在女性的進步與挑戰上,卻較少回頭看,男性在這場變革中感受到了什麼?美國最新研究顯示,儘管大多數人認為女性在職場的機會明顯提升,但有超過一半的民眾認為男性的發展正在停滯,甚至可能出現倒退。性別平等從來不只是女性的議題,而是整個組織文化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
Photo Credit:Look Studio on Unsplash

終結她們當女生的那些鳥事!6 大面向實踐 SDG 5 性別平等

適逢國際婦女節,讓我們一起關注 「SDG 5 性別平等」,許下平權的未來,願所有女性不再因為性別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Photo Credit: Becca Tapert on Unsplash

人權的轉型正義:正視慰安婦歷史,認識反戰與性暴力

二戰時期,不少亞洲地區的婦女因各種原因,被迫或被誘騙加入日軍「慰安婦」行列。這些受害的慰安婦長期承受汙名與社會歧視。在台灣,直至 1992 年台籍慰安婦證實存在後,婦女救援基金會開始關注倖存者的身心狀態,積極保存史料、向日本政府爭取權益,推動女性人權。
Photo Credit:蔡宛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