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wirestockPhoto Credit:wirestock
社企流/文:李沂霖
近年,從聯合國大會週(UNGA week)、永續發展影響力高峰會(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act Summit)、到柯林頓全球倡議(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等年度盛會,都聚焦於一個備受矚目的關鍵角色——社會創新組織。投資者、企業領袖、政府都強調社會創新組織運動的重要性及其在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方面的巨大潛力,同時也期許它能改變全球的商業運作模式。

實現 SDGs 的關鍵催化劑

在國際調研報告、以及政策制定者、企業執行長和財務長進行的閉門圓桌會議上,社會創新組織被視為推動核心業務、實踐 SDGs 的關鍵催化劑,能兼顧商業利益與人類和地球福祉。
國際諮詢公司 Resonance 與全球倡議單位 Catalyst 2030 共同推出研究報告《Catalyzing Collaboration》指出,「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建立夥伴關係是雙贏的,對於公司來說,這是投資供應鏈永續並履行 ESG 承諾的有效方式;而對社會創新組織來說,這是擴大影響力和收入的絕佳機會。」
儘管社會創新組織在經濟體系中所佔的比例相對較小,但其影響力卻不容小覷。它們證明了商業模式可以兼具擴展性、永續性和獲利性,顛覆了企業的傳統樣貌,也為企業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全球企業都在積極尋找社會創新組織合作,這不僅是永續策略,更是價值創造的巨大商機。
正如聯合利華前執行長 Paul Polman 所言:「如果我們能把握機會,就能創造巨大的商業契機,利用市場力量——包括其所代表的金融、人力和創新資本——來打造我們理想的世界。這不僅蘊含至少 12 兆美元的商機,更能創造 3.8 億個額外的工作機會,值得全力投入。消費者引頸期盼、員工熱切響應,政府也終將跟進。」
SAP、聯合利華、IKEA 等全球企業都積極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以實現其財務和非財務目標。可以預見,社會創新組織的合作夥伴關係,將成為未來所有企業的關鍵特徵。(同場加映:什麼是社會企業?3 分鐘看新手必讀,一次搞懂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

為什麼企業要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

企業究竟為何要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雙方合作能帶來哪些效益?以下將針對 10 個面向深入說明:

1. 商業模式創新

當企業領導者與社會創新組織交流合作,對企業而言將能接觸到更永續且創新的商業實踐,進而轉化應用於自身營運;對社創組織來說則是擴展商業模式、將其產品或服務更有效地推廣給大型企業客戶的機會。在未來的經濟型態中,大多數企業都需要不斷演進其商業模式,將利害關係人——包含員工、消費者、社區置於優先,而非僅僅著重於股東利益,才能持續保持競爭力。
舉例來說,知名石油公司殼牌(Shell’s)與全球離網照明協會(GOGLA)合作,共同探索為弱勢族群提供能源的創新模式,雖然殼牌能否彌補其過去的碳排放仍有待觀察,但倘若社會創新組織的合作夥伴關係,能協助像殼牌這樣的石油與天然氣巨頭轉向低碳能源系統,那麼也將能有效協助其他碳密集型企業實現同樣的轉型。

2. 產品開發和改良

社會創新組織以永續危機、以人為本的產品與創新思維,將能助企業開發符合消費者期待、兼具社會與環境正向影響的產品與服務。
例如,IKEA 與 Indsutree Foundation 攜手,將弱勢社區製作的手工藝品融入 IKEA 的產品線,並協助這些社區建立永續的商業模式。Indsutree Foundation 致力於協助弱勢社區以傳統技能開發符合現代市場需求的產品,此項合作,對 IKEA 而言,能夠豐富旗下產品線,並確保其產品符合公平、永續和道德標準,以吸引重視社會影響力的消費者;對 Indsutree Foundation 來說,則是拓展市場、協助服務社區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的雙重效益,實現多方共贏。

3. 供應鏈韌性

全球政治動盪、氣候變遷及公共衛生危機,促使企業重新審視其供應鏈的韌性與多元性。領先企業已積極轉向與再生農業組織及循環供應商合作,不僅著重永續採購,更重視供應商是否公平對待員工及在地社群。
以嘉士伯(Carlsberg)為例,該公司與社會創新組織 Desolenator 合作,運用其淨水技術為印度一個 4 千人口的小鎮,創造清潔的飲用水;更以淡化海水釀造啤酒,實現減少碳排放、降低資源耗損及保護社區水資源等多重效益。
(Carlsberg 和 Desolenator 合作,打造更永續的供應鏈。來源:Carlsberg)
(Carlsberg 和 Desolenator 合作,打造更永續的供應鏈。來源:Carlsberg

4. 更有效率的配銷

許多大型企業都將「金字塔底層」(Bottom of the Pyramid, BOP)(註一)視為潛在的龐大市場,然而,若無法有效建立完善的配銷方式,一切都只是空談。接觸這群消費者極具挑戰性,尤其在偏遠或弱勢地區。而深耕「最後一哩路」(last mile)的社會創新組織,已在地建立起信任與社群支持,能確保弱勢群體不被剝削。因此,企業若欲改善配銷效率,與這些成功經營在地市場的社創組織合作便是必然的選擇。
以聯合利華為例,他們與專注於服務低中收入國家婦女的電子商務平台 Kasha 合作,在盧安達以保密、方便和負擔得起的方式提供婦女所需的健康與個人護理產品,幫助女性促進健康與改善生活品質。這項合作不僅拓展了聯合利華的市場觸及範圍,更保障了當地女性的隱私與健康權益。

5. 宣傳、推廣和品牌建立

企業在媒體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儘管時常面臨輿論挑戰,但事實上,其公信力仍高於許多其他機構,包括政府。若企業能積極推廣社會創新組織的價值與貢獻,不僅有助於提升大眾對社會創新的認知與信任,更能藉由強調與社會創新組織的永續合作,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形象。
以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100+ 加速器(100+ accelerator)」計畫為例,該計畫不僅提供資金支持社會創新,更透過大眾媒體等多種管道,協助這些組織擴大品牌聲量,促進合作夥伴關係,進而提升營收。
企業的品牌、行銷、公關等負責人,應積極尋求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的機會,例如:攜手打造更具影響力的行銷活動、將廣告預算分配給社會創新組織,以及透過媒體和新聞通路擴大與社會創新組織的合作,藉此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同時也運用企業自身的平台,為社會創新組織提供宣傳機會,創造雙贏。

6. 倡議和政策制定

企業可透過支持倡議行動,讓重要的社會議題被更多公眾認識,從而改變社會風氣、促進更友善社會與生態的消費環境、甚至影響政府修法。 例如,企業可支持倡議團體推動永續消費、公平貿易等議題,或透過與媒體合作,提升大眾對氣候變遷、勞工權益等議題的關注。這些行動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更能為社會帶來正面改變。
此外,企業亦可透過支持行動,加速社會創新運動的發展,協助推動更友善的法規環境,並建構更完善的永續生態系統。企業可以利用其資源和影響力,促進生態系統參與者之間的協調合作,不僅能強化優良的品牌形象,更能展現其對永續發展的承諾。(同場加映:認識企業永續力三次方計畫,擴大你的永續話語權
(企業可透過支持倡議行動,讓重要的社會議題被更多公眾認識。來源:企業永續力三次方)
(企業可透過支持倡議行動,讓重要的社會議題被更多公眾認識。來源:企業永續力三次方

7. 採購

企業即使僅將一小部分的採購預算投入社會創新組織,企業(甚至政府)也能釋放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推動社會創新組織增加營收,進而擴大其社會和環境影響力。此外,採取此行動的企業,也能在品牌建立、更具永續性和韌性的供應鏈,以及 ESG 承諾的進展方面,獲得自身利益。安永全球永續發展副總裁在他的 LinkedIn 貼文中,稱此為「對商業的淨正向影響(a net positive for business)」。
舉例來說,拜耳不僅在內部設定了社會採購目標,還發起了一項「永續採購承諾」倡議,旨在提高對負責任採購實踐的認識,並鼓勵其他企業的採購專業人員加入此運動。同樣地,聯合利華已承諾將其年度採購預算中的 20 億美元用於社會創新組織。2020 年,SAP 亦啟動了「5 & 5 by '25」倡議,承諾到 2025 年將 5% 的可支配支出用於社會創新組織。eBay、Google 等企業也紛紛效仿。

8. 策略夥伴關係發展

在夥伴關係發展方面,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的合作可謂互利共贏。對企業而言,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不僅能開拓新的採購機會,實現社會責任,更能深入了解社群需求,激發產品與服務創新,並透過員工的專業支持,促進企業內部的成長與發展。而對社會創新組織來說,企業的資源、網絡與專業知識,能助其降低成本、加速學習、拓展規模,並打破隔閡,建立與企業界的連結。這樣的合作關係不僅加速了社會創新組織的成長,擴大了其影響力,也為企業開闢了新的機會,並推動了企業內部的創新和永續發展。
SAP 攜手 MovingWorlds 打造 TRANSFORM Support Hub 平台,便充分地展現了發展策略夥伴關係的關鍵效益。該平台作為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間的橋樑,提供一項機制便於企業尋找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的機會,同時協助社會創新組織接觸企業界,進行客戶探索、研究,甚至獲得能力建構支持和銷售機會,有效降低社會創新組織尋找合作夥伴的成本,加速其學習與成長。此舉為永續生態圈注入動能,實現企業、社會創新組織與社會的多贏局面。(同場加映:認識企業永續力三次方計畫,釋放企業永續創新力

9. 人力資源和領導力發展

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在人力資源發展方面,可謂相輔相成。企業擁有系統化的人才發展體系、豐富的產業經驗和廣闊的資源網絡,能為社會創新組織提供扎實的管理知識和資源支持。而社會創新組織則具備強烈的社會使命感、靈活的組織文化和深耕在地社群的經驗,能為企業注入創新活力,提升員工的社會責任意識。
透過合作,企業能將成熟的人才培育經驗分享給社會創新組織,同時借鏡其彈性靈活的文化,促進組織創新。此外,企業員工可參與社會創新專案,拓展視野,學習到社會創新的思維和方法,提升員工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激發企業內部的創新能量。社會創新組織也能從企業獲得專業指導和資源支持,提升營運效率。雙方在人才交流、領導力發展和組織文化創新等方面互補互惠,共同促進人力資源發展,實現組織和社會的雙贏。
以 SAP 為例,該公司透過領導力發展計畫((Emerging Talent Acceleration Program,簡稱 ETAB),結合培訓與實務經驗,讓組織領導者有機會支持並向塑造產業未來的社會創新組織學習,進而將這些經驗帶回日常工作現場。根據世界經濟論壇《The Corporate Social Innovation Compass》報告指出, 過半數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的企業,其員工在業務經營上因而採取更具創新性的做法。

10. 員工參與度提升

透過專業志願服務 (Pro Bono Engagements),員工可以直接將自己的技能應用於解決實際的社會問題,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從而提升員工參與度和滿意度。此外,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不僅能讓員工第一線接觸到社會議題,更能透過實際參與,深刻體會企業的社會責任,學習創新的解決問題方法,拓展視野,提升領導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透過專業志願服務,可提升員工對社會議題的共感與行動。來源:freepik)
(透過專業志願服務,可提升員工對社會議題的共感與行動。來源:freepik

企業永續力三次方計畫,解鎖企業永續動能

百威英博永續發展副總裁指出:「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是相互依存的夥伴,創新是雙方共同的基石。」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已漸成全球企業的共識,作為企業領導者、組織 ESG 負責人、或永續相關從業者,你也想跟上這樣的趨勢,找到強化永續話語權與創新力的做法嗎?
社企流發起「企業永續力三次方」計畫,盼助企業由外而內解鎖永續動能——
  • 向外拓展,永續議題領談:想強化品牌形象、支持關鍵議題倡議促進社會進步,跟著社企流一起領談永續議題,擴大永續話語權
  • 向內提升,企業諮詢媒合:想與社會創新組織發展策略夥伴關係,回應企業需求,讓社企流為你鏈結社創夥伴,釋放永續創新力
透過上述「永續議題領談」以及「企業諮詢媒合」兩大階段,讓企業社會影響力如次方般加倍成長!
如有興趣進一步瞭解合作模式與內容,歡迎與我們聯繫
註一:「金字塔底層」(Bottom of the Pyramid, BOP)這個概念,指的是全球經濟體系中收入相對較低的群體。這個詞彙最早由企業策略大師 C.K. Prahalad 和 Stuart L. Hart 共同提出提出,他們認為這些低收入群體其實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應被忽視。BOP 的概念不僅具有商業考量,更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透過提供可負擔的商品和服務,企業可以幫助這些群體改善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均衡發展。
參考資料

文章標籤

  • 全民必備 ESG

    全民必備 ESG

    在永續浪潮下,ESG 不只是投資人、企業關注的議題,更成了與你我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話題——作為消費者,如何促進企業採取對環境與社會正向有益的行動?作為工作者,如何在職場中累積行動、成為企業邁向永續的助力?在此專欄中,社企流將蒐羅國內外與 ESG 相關之主題,如 DEI、友善職場、員工永續素養、企業永續文化、減碳行動等趨勢、新知與實踐案例,提供日常工作中實踐永續的靈感參考。 如有任何 ESG 實踐問題、想了解社企流提供的服務方案,歡迎來信:s-value@seinsights.asia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