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freepikPhoto Credit:freepik
社企流/文:梁元齡
近年來,永續浪潮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議題,利害關係人對企業永續的期待也日益提升。「永續供應鏈」不僅是企業實踐永續的關鍵方法,更是一種能夠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策略。
自 2023 年起,社企流透過一系列「企業永續神助攻」講座,探討助力企業實踐永續的具體策略和解方。本場特別聚焦於永續供應鏈的實戰經驗,邀請製造加工、零售品牌的 B 型企業產業代表,分享推動永續供應鏈的痛點與解方,也分析經營者最好奇的問題:要如何在產業中落實永續供應鏈,又該怎麼和利害關係人溝通?

翻轉高污染紡織產業——優織隆用廢棄鳳梨再造成衣代工業

台灣紡織業龍頭優織隆(UKL)成立於 1988 年,擁有超過 35 年的 OEM/ODM(代工製造)經驗。身為二代接班人的執行副總謝煥麒分享,全球供應鏈短鏈化的危機,促使優織隆重新思考自己該如何轉型,「永續就成了我們做企業再造的一條捷徑。」
紡織業是全球最大的污染與資源消耗來源之一,光是服飾就耗去總用水量 20%。一件棉質 T-shirt 需耗水約 2700 公升,牛仔褲更是高達 7500 公升,每年更有將近 5 萬 9 千公噸的廢棄衣物被扔進智利沙漠裡。但謝煥麒指出,作為成衣業者,雖然清楚快時尚對環境的巨大壓力,但攤開生產流程就會發現,維持原本的代工模式,可控制的碳排程度大概只有 1/3 左右,換句話說,無法對於高碳排供應鏈帶來多大的影響。
於是,優織隆把眼光放到「永續織材」的開發上。他們發現,台灣每年鳳梨產量高達 50 萬公噸,但每產出 1 公斤鳳梨,就會製造 1.4 公斤的鳳梨葉廢棄物,為農民帶來龐大的處理成本。經過創新研發,優織隆將廢棄鳳梨葉改造成了再生纖維「PALF」,成為可用於紡織的循環紗線。
「PALF」的原料正是台灣廢棄的鳳梨葉,其排碳量只有亞麻的 1/10、棉花的 1/4,成功獲得美國農業部 USDA 生質材料認證。不僅借助 PALF 成立了自有品牌 Evopure+,優織隆也同步建立鳳梨葉纖維產銷聯盟,成為全球唯一的有機鳳梨葉纖維生產線,產地履歷追溯全透明。
對於組織內的永續作為,該如何與客戶溝通?謝煥麒分享 3 大關鍵迷思:
  1. 「如果提高製造成本,會流失客戶?」客戶(品牌商)真正在意的,是改造後的供應鏈是否能夠創造出新的價值?不能盲目的追尋永續,永續的故事再好,關鍵還是產品是否有滿足客戶需求
  2. 「採用永續供應鏈,壓低回收成本很困難?」與其思考如何降低成本,不如從產品設計面、選擇有意義的材料上面,來驅動消費者的需要,為產品帶來更高的附加價值,以提高市場需求面來推升供應鏈的輪轉
  3. 「股東只在乎賺錢?」透過永續供應鏈,其實也能增加組織的無形資產,推動公司品牌化,使永續不僅成為理念願景,更能保障企業的永續發展
(優織隆以廢棄鳳梨葉改造成再生纖維「PALF」,並成立自有品牌 Evopure+。來源:Evopure+ 循環新美學)
(優織隆以廢棄鳳梨葉改造成再生纖維「PALF」,並成立自有品牌 Evopure+。來源:Evopure+ 循環新美學

做一瓶對土地友善的洗沐品——茶籽堂種回台灣的油,建構永續生態系

台灣知名洗沐品牌茶籽堂,因其身體保養系列產品為大眾所知。不過,茶籽堂最核心的主要業務其實是苦茶樹的契作,以推動土地永續為核心,透過與農民合作,經營契作農場、煉製苦茶油,從苦茶籽供應的最源頭開始,打造土地生態系、傳遞土地的價值。
為什麼選擇農業創生作為永續供應鏈的一環?過去,苦茶油深植在台灣本土文化中,是眾所週知的「食用好油」。然而茶籽堂卻發現,目前全台苦茶籽有高達 90% 都來自進口,僅僅 10% 是台灣本土栽種,早年台灣遍地苦茶樹的光景不再。茶籽堂永續總監張瑋珊分享,自此他們開始思考,「該怎麼把苦茶樹種回來?」
透過不斷親自走訪產出、打通上下游合作,茶籽堂把原先 5 公頃的苦茶樹慢慢提高到 40 公頃,打造出 100% 台灣苦茶籽供應的契作模式。張瑋珊表示,對茶籽堂來說,農業是「土地」與「文化」的交會,「當大家談到『永續』的解決方案,大多停留在產品的想法、作法。但茶籽堂談『永續思維』,則從『土地源頭』開始改變、開始參與,建構出一個永續生態系。」
永續的思考,不能只看自己,必須俯瞰整個生態系。張瑋珊指出,茶籽堂讓產業在社區扎根後,如果農村人力消失,也將連帶影響其契作供應鏈,「農民就是我的產業議題。」這使得逐漸老化的農存人力,與茶籽堂的永續供應鏈之間,產生了相互依存的關係,也促使公司更加關注農村活化、投入更多資源在地方創生上。
針對與供應商、消費者的磨合,張瑋珊以茶籽堂的創生經驗,提供 3 大溝通方式:
  1. 「先談你、再談我」不去談自己的公司有多優秀,而是優先談對方跟自己合作會有哪些好處,舉例來說,時常溝通購買其產品,對消費者能夠產生哪些價值?
  2. 「說再多,不如直接體驗」除了日常的溝通,也安排企業參訪(如:茶籽堂辦理的朝陽土地小旅行),讓供應商直接進入公司投注資源的社區中,親身蒞臨現場經驗土地之美
  3. 「邀請消費者響應」當市場供需量體不足,就很難去邀請供應商響應、行動,因此以生態系視角,推廣對永續的共學、經驗交流,與消費者溝通,也能夠賦能消費者,邀請大家一同投入永續行動中
(茶籽堂以推動土地永續為核心,透過與農民合作,經營契作農場、煉製苦茶。來源:茶籽堂粉絲專頁)
(茶籽堂以推動土地永續為核心,透過與農民合作,經營契作農場、煉製苦茶。來源:茶籽堂粉絲專頁

有效動員同仁與供應鏈,艾瑪絲打造永續供應鏈管理系統

台灣頭皮養護品牌 AROMASE 艾瑪絲隸屬美科實業,專注於頭皮養護產品的研發製造,推廣頭皮護理的重要性,強調洗髮不僅要洗髮絲、更該注重頭皮健康。AROMASE 艾瑪絲總經理室 ESG 永續資深管理師林浴馨分享,艾瑪絲的宗旨是:「如果企業的存在不能為世界帶來價值,我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放眼全球,他們期待成為美妝產業中的永續標竿之一。
2023 年,全球美妝及個人護理產業市值突破 6 千億美元,牽一髮動全身,改善供應鏈所能夠帶來的環境效益十分可觀。而該產業面臨最大的永續挑戰,就是該如何有效地降低碳足跡?林浴馨說,艾瑪絲如今已是台灣第一間達到碳中和的髮品 B 型企業品牌,但在尋求夥伴來改造供應鏈時,確實困難重重。
舉例來說,艾瑪絲找到原物料供應商,和對方討論改變瓶器材質,但必須勤於說服,額外多開一條產線、管理容器確實有其效益;他們也透過碳盤查發現,製造端及使用端,是整個產品週期中碳排放的最大熱點,必須說服搭配的代工廠節電、甚至使用綠電,「但對製造廠來說,這樣做可能是缺乏誘因的,所以我們必須讓他們去了解到,永續是未來的趨勢。」
為了要讓永續供應鏈的推動更有依據、確保公司上下行動的一以貫之,艾瑪絲特別建立了完整的永續供應鏈管理系統,涵蓋政策、目標和行動,連動到每個部門、員工身上的年度目標。他們訂立了專屬企業內部的《綠色永續採購政策》及《綠色研發準則》,以嚴格的時程——每半年開一次董事會議,依據準則和政策做明確監督、指導各部門應如何改善。
此外,艾瑪絲也制定了「供應商議合策略」,來篩選出志同道合的永續夥伴。透過《供應商行為守則》、年度永續志工活動等作法,艾瑪絲不斷和供應商溝通自己的理念,影響對方對永續的認知、也優先攜手做永續創新。每一年,艾瑪絲會發出《供應商 ESG 評鑑問卷》給供應商夥伴,優先和永續行動評分更高的單位展開合作、或是逐步調高共事比例。
艾瑪絲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消費者?林浴馨分享 3 要點:
  1. 著重與市場消費者的溝通:鼓勵消費者永續選購、倡議永續產品之外,也透過鼓勵空瓶回收、購物旅程減碳、線上倡議、永續生活實踐等方式,讓消費者習慣企業的永續行動願景
  2. 產品頁做明確的永續識別:在產品頁面放大永續認證介紹的版面,介紹產品效能同時,也花更多篇幅聚焦跟消費者溝通國際通用的永續認證;此外,Amazon 頁面上也支援「支持氣候宣言」的產品篩選項,幫助消費者更快找到永續的產品選擇,可在登錄產品時多費心做設定
  3. B Beauty 美妝聯盟組合:與茶籽堂、綠藤生機等其他 B 型企業保養品牌共組「美妝聯盟」,推出檔期的特別活動,共同擴大永續的影響力
(艾瑪絲持續和員工、供應商溝通,由內而外貫徹永續行動。來源:AROMASE 艾瑪絲粉絲專頁)
(艾瑪絲持續和員工、供應商溝通,由內而外貫徹永續行動。來源:AROMASE 艾瑪絲粉絲專頁

選擇永續、脫離紅海廝殺,找到夥伴一同落實

謝煥麒坦言,打造永續供應鏈仰賴各方高度共識,溝通成本多會高一些,但「如果不選擇永續,就必須持續在紅海中廝殺,但企業勢必會在惡性價格競爭中,逐漸失去競爭力、遭到淘汰。」
林浴馨則說,中小企業做永續最迷人之處,就是確實能找到理念相近的夥伴:「我們可以一起從做中學習經驗、從失敗中解決問題,傳達理念和情感上的相信,一起長期的落實永續。」
想持續掌握更多有關 ESG 的趨勢、新知,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追蹤最新消息:
  • 鎖定 ESG 專欄文章:專欄將持續更新國內外 ESG 的最新消息、實踐案例,歡迎持續鎖定:https://bit.ly/3FxSyGv
  • 參與 ESG S-Value Talk 線上講座:此為邀請制線上講座,聚焦 S 面向主題,探討企業如何攜手社會創新組織創造永續影響力,歡迎來信洽詢:s-value@seinsights.asia
  • 與社企流合作:如有任何 ESG 實踐問題、想了解社企流提供的服務方案,歡迎來信與我們聯繫:s-value@seinsights.asia
核稿編輯:李沂霖

文章標籤

  • 全民必備 ESG

    全民必備 ESG

    在永續浪潮下,ESG 不只是投資人、企業關注的議題,更成了與你我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話題——作為消費者,如何促進企業採取對環境與社會正向有益的行動?作為工作者,如何在職場中累積行動、成為企業邁向永續的助力?在此專欄中,社企流將蒐羅國內外與 ESG 相關之主題,如 DEI、友善職場、員工永續素養、企業永續文化、減碳行動等趨勢、新知與實踐案例,提供日常工作中實踐永續的靈感參考。 如有任何 ESG 實踐問題、想了解社企流提供的服務方案,歡迎來信:s-value@seinsights.asia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