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蘇郁晴
隨著永續概念日益受到重視,如何將企業倫理納為核心並落實 ESG 策略,成為當前中小企業關注的焦點。為協助中小企業加速永續轉型,信義房屋與信義文化基金會攜手社企流,繼 2021 年推出全台首創的「小微企業倫理長培育計畫」後, 2024 年啟動「第二屆企業倫理長培育計畫」(簡稱倫理長計畫),提供為期 3 年的培育課程,結合企業倫理的核心理念與 ESG 的實踐路徑,導入「影響力管理系統」,協助企業盤點永續現況、辨識風險與機會,最終實現強健組織體質、制定永續轉型策略及對接外部資源等 3 大目標。
企業倫理養成記:從內而外的永續轉型之道
信義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楊政學指出,企業倫理是追求獲利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基石。若企業本體不穩固,將難以應對外部挑戰,甚至面臨經營風險。倫理長計畫旨在幫助公司提升對企業倫理的認同度、認知度、敏感度與行動力,並透過課程協助企業掌握影響力管理,設定永續目標與行動策略。
楊政學強調,現代社會愈加重視永續,企業若忽視消費者權益、環境保護與社會公平,將影響自身正當性與持續性。而企業倫理不僅是內部治理的根基,更是應對外部挑戰、實現長期永續發展的重要態度與能力。
擔任倫理長計畫顧問協助學員導入影響力管理系統、現任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柯勇全,進一步指出,倫理長計畫教導企業應從「雙重重大性」的概念出發,不僅評估外部對企業的影響,也要思考自身如何創造對社會與環境的正向價值。這包括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 169 個子目標,並將其融入行動策略。
成功推動永續轉型需要從策略層面延伸至組織管理,將影響評估納入公司治理與決策,並運用數據與數位工具支持執行。數位轉型與永續轉型密不可分,企業應透過揭露永續報告與透明溝通,逐步將永續議題列入正式資訊,最終納入董事會的治理架構。導入影響力管理系統是系統性改變的關鍵步驟,也是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參與者真心話:計畫助建立永續知識、審視組織經營模式
元初豆坊創辦人蔡明儒是第一屆倫理長計畫的參與者。元初豆坊是一家專注於高品質豆漿的企業,近年來積極研發全在地生產的台灣豆漿,減少碳排放,並以合理價格向農民收購豆子,展現對永續的承諾。然而,元初豆坊在加入倫理長計畫前,因難以平衡社會影響力與企業盈利,導致公司初期難以穩健經營。
參與倫理長計畫的 3 年中,蔡明儒重新審視創辦人的角色,認識到企業需穩固盈利基礎,才能持續經營並實現更大的社會影響力。他提出,公司還必須創造組織影響「利」,不僅為自身,也需為通路、上下游和合作夥伴帶來實質利益。這種務實的調整讓公司逐漸穩定,開始有餘力投入綠色產品研發與社會影響力行動。
對於如何在長期目標中堅持,蔡明儒分享了自身的做法:時刻傳遞目標願景、接受成果需要時間、分辨行動是否對組織有利,並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倫理長計畫為他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讓理念相近的企業家攜手推動永續發展,確保企業既能盈利,又能帶來正向影響。
第二屆倫理長計畫的學員也帶來許多反思。點點善召集人葉文宏坦言,雖然從事相關領域多年,但透過課程重新檢視社會企業的財務責信,尤其是在對內對外揭露範疇的拿捏上。他對課堂中「道德矩陣」的探討印象深刻,進一步反思自己行動的初衷與目的。精拓生技人資長洪麗惠則表示,參與計畫讓他們重新思考如何成為「好人、好企業」,並發掘更多資源與合作可能。
韻智股份有限公司的陳映如提到,課程中對永續與 ESG 的解析深具啟發,特別是老師將 ESG 定義為從外部影響內部,而永續則是從內部影響世界,這與她們設計女性專屬健身房的理念非常契合。影響力量公共關係顧問高孟岑則帶著「如何讓人知道我是好公司」的問題參與計畫,課程幫助她釐清 ESG 與 SDGs 的核心意涵,並讓她更明確公共關係應以真實與信任為基礎,推動企業的社會價值。
人人成為倫理長,促進企業實踐永續轉型
隨著永續議題成為全球焦點,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對社會與環境的責任更顯重要。倫理長計畫以創新的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實踐永續的明確方向,從企業倫理的核心理念出發,結合理論與工具,幫助企業穩固基礎、化挑戰為機會。參與計畫不僅能全面提升對永續的認知與行動力,更能透過學習與交流,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攜手創造雙贏局面。
核稿編輯:李沂霖
共同主辦:信義文化基金會、信義房屋
(此文章為信義文化基金會、信義房屋與社企流共同主辦之「企業倫理長培育計畫」計畫活動精華。歡迎分享文章網址,媒體夥伴如欲轉載請來信洽詢社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