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李沂霖
在當今快速變遷的社會中,職場環境不再僅是員工謀生的場所,更是個人成長與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舞台。然而,台灣職場正面臨著多重挑戰,包括缺工嚴重、新世代工作價值觀轉變、以及人口結構變化等。這些挑戰迫使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如何打造友善職場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企業端的職場挑戰,人才難尋又難留
對雇主端而言,如何有效徵才、育才和留才始終是企業需持續精進的面向。根據近年研究、調查指出,當代雇主面臨以下困境:
人才短缺數據創新高,9 成雇主表示難填職位空缺
台灣正面臨人才短缺問題,這不僅是單一產業的困境,而是整個社會都必須面對的挑戰。根據我國行政院分析,造成缺工現象的原因錯綜複雜,包含:
- 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力供給不足: 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新生兒人數逐年減少,導致未來勞動人口供給減少。同時,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加快,大量勞動力即將退休,更進一步加劇了人才缺口。
- 產業結構轉型,學用落差技能不合: 台灣產業正從傳統製造業向高科技、服務業轉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然而,現有的教育體系與產業需求之間存在落差,導致高技能人才供不應求。
- 薪資待遇與工作條件不具足夠吸引力: 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部分產業的薪資待遇和工作條件相對較低落,無法吸引足夠的人才。根據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WTW) 調查顯示,台灣薪資水平在亞太區處中段班,落後於鄰近的日韓、香港、新加坡市場。
根據人事顧問公司萬寶華(ManpowerGroup)於 2023 年發布的《全球就業展望調查》,台灣近9成雇主表示在填補職位空缺面臨困難,人才短缺數據創下 17 年來新高。
新世代工作價值觀轉變,首重工作意義與生活平衡
然而,人才短缺的問題並非僅止於供需失衡,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轉變也對企業招募與留才提出了新的挑戰。
根據 KPMG、TYCIA 青年職涯創新協會、Yourator 等組織共同發起的《2023 SSICON P 世代青年永續職涯大調查》指出,新世代選擇工作機會時,高度看中組織文化與價值觀,他們在職涯規劃上更重視心理健康、文化價值、個性化發展等面向。這種價值觀的轉變,使得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吸引和留住當代人才。
工作者的職場修練,持家與事業衝突難平衡
當代工作者重視生活與工作平衡,不僅追求自我實現與生活品質,更面臨著日益增長的家庭照顧責任。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漸成許多人關注的焦點。
逾 3 成上班族為照顧長者辭職,盼獲更多公司支持
據國發會推估,2025 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意即台灣每 5 個人中將有 1 人是長者,2026 年長照需求人數將突破百萬。微觀而言,多數人都會面臨家中父母、親友變老的未來,現階段的工作年齡人口,都將逐漸成為照顧者,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照顧,是從業者正在面臨的挑戰。
根據衛福部《106 年老人狀況調查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指出,有 35% 的照顧者因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照顧而辭去工作;32% 的在職照顧者因家庭照顧而影響工作。在科學與科技公司默克與照顧者組織發布的《台灣照顧者福祉指數報告》中顯示,近 9 成的照顧者認為照顧者的重要性並未被社會大眾認可,且希望能夠獲得更多來自公司的支持

逾 7 成女性因育兒持家離開職場,重返工作崗位需花 6 年以上
家庭需求不僅表現在長者照顧上,生育、育兒、持家等因素也成為了許多工作者,尤其是女性,常需面對的課題。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 2023 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指出,25-64 歲無就業意願者中女性為 71.6%,男性占 28.3%,女性未就業原因逾 7 成與料理家務與家庭照顧有關。在 2016 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更指出,女性因生育及家庭照顧而離職,平均需花 6 年以上才能重返職場。這些數據無疑揭示了女性在兼顧家庭與事業時所面臨的重重阻礙。

打造友善職場,不是行善之舉而是企業永續經營必備關鍵
KPMG 安侯永續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曾於受訪時指出,在台灣談友善職場,核心在於讓員工「安心」。這不僅體現在同理共融的職場氛圍,更表現在企業對員工生活的支持,例如提供長照或育兒資源、重視員工身心健康等。正如歐盟促進工作和家庭平衡工作報告所強調,企業對員工的家庭友善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石。如今,員工的需求已不再是單純的福利制度問題,而是企業必須積極面對的風險與挑戰。
企業透過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無需單打獨鬥,可有效提升員工體驗,同時亦是回饋社會之展現。微觀而言,企業與社創組織合作,不只可將服務應用於員工身上、亦有助社創組織擴大服務規模、觸及更多有需求之社會大眾;綜觀來看,當企業提供員工良好的職場條件,員工將更有動力貢獻社會,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對企業而言,提升員工滿意度與強化企業社會形象;對員工而言,則能促進工作與生活平衡,增強對工作的認同與投入,形成社會正向循環。
- 社會創新組織可協助促進友善職場的解方與服務
- 企業X社會創新組織共創的成功案例、經驗分享
- 社創組織給企業夥伴實踐友善職場的建議與心法
>> 即刻手刀報名

參考資料
- 全球就業展望調查(ManpowerGroup)
- 106 年老人狀況調查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衛生福利部)
- 默克公布台灣照顧者福祉指數報告(默克)
- 112 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
- 105 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統計結果 (行政院主計處)

準備好迎接 2025 超高齡社會了嗎?讓我們一起從個人、職場與社會準備度 3 大面向,探討現況問題與未來解方!>> 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