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百工-首頁輪播
迎向「零家庭照顧者」時代,你我準備好了嗎?-首頁輪播
智齡數據報告-首頁輪播
2024 社區一家線上特刊-首頁輪播
用無限好事,讓美好永續-首頁輪播
網站贊助會員-首頁輪播 Change
永續百工-首頁輪播
迎向「零家庭照顧者」時代,你我準備好了嗎?-首頁輪播
編輯推薦

人權的轉型正義:正視慰安婦歷史,認識反戰與性暴力

二戰時期,不少亞洲地區的婦女因各種原因,被迫或被誘騙加入日軍「慰安婦」行列。這些受害的慰安婦長期承受汙名與社會歧視。在台灣,直至 1992 年台籍慰安婦證實存在後,婦女救援基金會開始關注倖存者的身心狀態,積極保存史料、向日本政府爭取權益,推動女性人權。
Photo Credit:蔡宛凌攝影

縫補人生的第二針:不只生產襪子,更為更生人帶來改變生命的機會

對於更生人來說,在監獄高牆外是「重返社會」這個艱難的挑戰。大多數的人在出獄後,面臨就業歧視、社會脫節等困境,使得高失業率及再犯罪風險增加。美國一間織品公司 FutureStitch 透過推出「第二次機會」僱用計畫,提供支持與工作機會,更提供技能培訓,讓這些人在出獄之後不僅有生存的可能,更能重新開始自己不一樣的人生,也讓再犯罪率達到 0% 。
Photo Credit:FutureStitch on Linkedin

勞資關係變革!企業如何因應新世代人力風險

在永續中的環境保護與公司治理面向中,企業組織已可逐步具體化資訊;不過在明確評估並處理「利害關係人」的社會責任維度上,企業則紛紛透過社會公益、外部單位共創等模式,以彰顯社會面向的永續績效。然而伴隨而來的是誤觸社會漂洗的風險,在公眾及員工對人權的關注度提高的狀況下,適時適度對員工的有效議合也越發關鍵。本文從新世代價值觀變化、企業人資角色因應到永續實踐,不同面向闡述企業因應人才變動方式。
Photo Credit:Mimi Thian on Unsplash

隱形的環保英雄——撐起台灣回收半邊天,月收卻不到 3 千元?!

台灣拾荒者 7 成為 65 歲以上長者,半數以上月收入不到 3 千元。拾荒者長期助攻垃圾回收,每年貢獻的回收量與清潔隊不相上下,然而長期不被官方重視。民間呼籲,政府應建立浮動價格補貼機制,確保拾荒者獲得合理收益。
Photo Credit:陳昭宏攝影

卑南青年坐上國際談判桌!她呼籲:永續發展應考量人權與族群

「我們往往把原住民當成氣候變遷衝擊的受害者,其實忽略了原住民族在生存或應變時具備的韌性。」LIMA 台灣原住民青年團團長洪簡廷卉(Tuhi Martukaw)說。
Photo Credit: 洪簡廷卉

如果全球總統都換成女性?3 種當代常見的性別「不」平權物語

性別平權固然是大部份現代人都接受的價值理念,但理念與現況仍有巨大的鴻溝。一同來看 3 種當代常見的性別「不」平權物語。
Photo Credit: Mason Wilkes on Unsplash

全球首座無家者博物館,用藝術與社會行動打破偏見

全球首座關注無家者議題的博物館在 2024 年開幕,希望透過展覽、研究和社會行動,除了協助無家者在生活上的各項需求外,也期盼讓大眾更理解、同理無家者的生活與困境。
Photo Credit:Jon Tyson on Unsplash

奢侈生活如何耗盡全球碳預算?樂施會:想改變,最有效仍是投資

「全球最富有的 50 位億萬富豪僅需不到 3 小時,就能產生相當於一般英國人一生的碳排放量。」
Photo Credit:Alina Kacharho on Unsplash

能用的水比你想像的還少!一窺水資源泡沫化危機

雖然地球表面 70% 被水覆蓋,但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僅佔總量的 0.5%。如今,人類的過度使用與污染正使這一珍貴資源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Photo Credit: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紙杯、環保補充包該怎麼丟?解開常見的 3 個回收迷思

生活中有許多廢棄物/垃圾的處理方式,存在許多迷思,我們整理了 3 種常被丟錯的物品,一起來看看。
Photo Credit: 綠色生活 21 天

挑環保杯,選生物可分解的就對了?環境專家破大眾迷思

走進便利商店,架上擺滿標榜使用「可分解塑膠」或「植纖」成分的杯子。市面上華麗現身的「植纖杯」,乍看之下相當天然又環保,甚至跟著在環保署政策宣導記者會上亮相,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眉角。
Photo Credit:ANTONI SHKRABA

剪下的頭髮去了哪裡?回收頭髮的 3 種新用途

掉落的頭髮,都去哪裡了?不當的處理方式,可能讓你的頭髮成為破壞環境元兇之一。但看似無用的頭髮廢棄物,事實上卻可以重新再生,可以做成肥料、吸油墊,甚至拿來復育土地,減少水資源利用等好處。
Photo credit:Lindsay Cash on Unsplash

紙容器黑數大流竄,台灣高回收率背後的危機

上班日早晨,人手一杯用紙杯盛裝的熱咖啡;中午時分,外食族拿著裝有午餐的紙餐盒,走回辦公室準備享用。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畫面。但是飲食完畢後,你會如何處理這些紙杯、紙餐盒?
Photo Credit:Claudio Schwarz

你的回收不是我的資源!從垃圾處理到減量,用 3 招過清爽減廢生活

根據環保署的數據,台灣回收率從一開始的 5%,成長到近年的 50%,成果斐然,吸引各國報導、觀摩借鏡,被譽為垃圾處理天才。然而,許多回收物最終都進了焚化爐。讓我們從生活中檢視:你我都有把垃圾丟對嗎?
Photo Credit: Bas Emmen on Unsplash

從包裝材料、設計製造到末端回收,企業如何邁向零廢棄?

當淨零已然成為當代企業必須實踐的目標,資源循環零廢棄便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究竟如何將零廢棄導入企業營運?零廢棄可實踐的方式有哪些?此次社企流「企業永續神助攻」講座,從企業採購、生產、回收等面向,提供包裝材料、設計製造、回收再生的零廢棄實踐方式與案例,供企業實踐者參考。
Photo Credit: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