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精選專題
編輯推薦
在數位化時代下,誰被落下了?
當數位科技日新月異,重塑了經濟、教育、醫療等生活各個層面。然而,在這場數位化浪潮下並非人人都能受益,即便在網路普及率高的地方,仍有許多人被排除於數位社會的門外。當科技以飛快地速度成長時,誰在這個時代裡,被落下了?

不是「超級老人」又如何?一位醫學博士看見的 AI 時代新生活
科技生活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日常圖像,但你是否曾想過老後生活將如何與 AI 共處?從醫療照顧、社交生活到生活起居,科技正悄然改寫生活方式。但每個人都能跟上日新月異的科技浪潮嗎?《AI 時代的超級老人》探索 AI 科技於老年生活的影響,書籍既是實用指南,其箇中之意更在於對時代趨勢的深刻扣問,呈現數位科技與高齡生活間的碰撞與省思。

眼鏡讀表情,音箱數呼吸——智慧科技如何終結「孤獨死」?
過去,獨居老年照顧仰賴家人陪伴、鄰里互助。如今,智慧手錶能即時偵測心跳驟停、眼鏡會判讀你的疲勞與眩暈、音箱甚至能「聽懂」你的呼吸聲和說話方式!當穿戴裝置能夠 24 小時貼身守護你的生命徵象,「孤獨死」能否就此消聲匿跡?

孤獨相當於日抽 15 根菸——這群奶奶花 20 年催生英國第一個「熟女共居社區」
由於女性平均壽命高於男性,使女性往往成為脫離群體、孤獨終老的那一位。為了找老來伴,英國有一群熟齡女性,與死神賽跑接力奮鬥 20 年後,終於買地建屋,實現獨立共居理想。

笑淚交織的老後人生!6 部經典好片,看百種退休後的大齡生活
隨著醫療技術日益發達,老年人口的平均壽命也逐年增加,若以 65 歲退休計算,在身體仍強健的前提下,每人平均還有長達 15 年左右的壽命,足以開創不同凡響的第二人生。社企流精選 6 部銀髮電影,以在地安老、銀髮就業、實踐夢想 3 個角度切入,一起體會人生不同階段的生活樣貌。

天氣圖上的怪獸,氣候變遷如何讓颱風越來越強?
猛烈的狂風發出鬼魅般的呼嘯,傾盆而下的豪雨讓道路瞬間淹水,樹木被連根拔起,機場被迫關閉,多個建築物毀損......

台灣年降雨量豐沛,為何名列全球缺水國家之列?
台灣擁有複雜、多樣的天氣型態,每年為台灣帶來約 2500 毫米的降雨量,是世界平均雨量的 3 倍之多。但如此多雨的台灣,水資源並非豐沛,甚至名列於全世界前 20 名缺水的國家!

瑞典 400 年古城如何成為「下雨時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如何能夠更好地與水共處,並將雨水轉化為資源?瑞典哥德堡市 400 週年之際,決定回應這個問題,結合文化、設計、及創新,打造一座「下雨時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雞越養越多,蛋卻依舊不足?動社直指產業 4 大困境,籲早日擺脫格子籠
近期進口蛋問題引發社會紛擾,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解析台灣蛋雞產業 4 大困境,並向執政黨及總統參選人喊話,呼籲正視台灣蛋雞產業長年落後、產能差、產銷失衡的問題,提出具有高度及遠景的產業轉型革新政策。

你聽過人道飼養雞嗎?歐洲百萬人連署廢格子籠、亞洲業者跟進
2012 年歐盟全面禁止格子籠飼養蛋雞,截至 2021 年 4 月,歐盟 18 國已有近 140 萬人加入「End the Cage Age(結束籠飼世代)」連署。根據新加坡國際食品顧問公司分析,疫情使消費者更關注畜禽來源,再加上國際企業提倡動物權益,預估非籠飼雞蛋在 2025 年也可望成為亞洲市場主流。

咬一口龍蝦堡,漁民馬上受惠!美國餐廳用在地共好打造永續漁業
分店曾於 2018 年開到台灣,排隊美食 Luke's Lobster 龍蝦堡原來超永續?除了支持當地漁民家庭,更重要的是以永續的捕撈原則、捕龍蝦的傳承計畫,創造一條串聯社區與餐廳的在地供應鏈!

冰箱裡的壞食物,如何掀起全球 1 兆美元的經濟損失?
家裡的冰箱壞掉的食物,從個人的小浪費堆疊成全球食物浪費大問題!每年全球 13 億噸食物被丟棄,不僅資源白費,也助長氣候變遷。面對這項挑戰,從全世界的行動到你我的餐桌,「減少食物浪費」成為一場關乎環保、經濟與未來的轉變。

不要的蔬果皮只能進入廚餘桶嗎?美國新創讓廢料變身高纖零食!
全球食物浪費問題日益嚴重,但你知道嗎? 這些被丟棄的「剩食」,也能搖身一變,成為美味又健康的零食!由知名冰淇淋品牌創辦人 Jeni Britton 所創立的新品牌 Floura ,將農產品加工廠的食材廢料,升級再造成高纖能量棒 Fruit Crush。不僅解決了食物浪費的難題,更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兼顧美味與健康的零食新選擇。

做得多,卻說不清?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以數據思維,找到與社會溝通的新語言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建構起龐大的司法、安置、就業與社區支持網絡,試圖接住每一個可能墜落的孩子。然而,這套全面且細膩的服務體系,卻成了組織對外溝通的難題,難以向社會清晰描繪自身的價值與影響力。面對品牌與募款的困境,協會決定導入「數據」思維與外部專家協力,不僅重新梳理了內部服務,更成功找到了一套能精準溝通、放大影響力的嶄新語言。

從備註欄啟動的數據變革:解放營養師雙手,騰出擁抱、回應癌友需求
癌症病友在漫長的抗癌旅程中,除了專業醫療外,更需要穩定且溫暖的陪伴與營養支持。台灣癌症基金會作為關鍵的支持力量,其營養師卻長期被繁瑣的行政庶務與資料混亂的個案管理系統綁架,導致近 6 成時間忙於「備註欄」裡難以分析的資訊,壓縮了直接關懷病友的寶貴時間。面對這場資料黑洞與效率困境,基金會決定參與「數據賦能 公益創新」專案,從系統改造著手,讓雜亂的資料結構化,不僅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更解放營養師的雙手,讓他們能騰出更多時間,提供更精準、更有溫度的專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