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編譯:蔡潔凡
科學家普遍認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不可逆的暖化時代。巴黎協定的 1.5°C 目標已經遙不可及,2023 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已比工業革命前高出 1.6°C,而未來可能上升到 2.7°C。這樣的溫度變化看似不多,但將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在這「越來越溫暖」的世界中,我們的生活將會如何改變?以下是科學家們的 6 大預測:
一、夏季變長、春秋縮短
若全球變暖持續加劇,北半球的夏季將從 95 天延長到 140 天,也就是將近半年的時間。春季和秋季的時間將被壓縮,冬季也會縮短。溫暖的天氣會提早到來,秋季的降溫速度變得更慢。這不只是多幾天熱浪,而是會改變整個氣候模式,舉例來說,2000 年初期的紐約平均一年出現不到一次熱浪,而未來將面臨一年 8 次熱浪、次熱浪、一次熱浪恐會持續兩週的情形。
二、野火更加頻繁與猛烈
到 2100 年,全球極端野火的頻率可能增加 50%,特別是在加拿大、阿拉斯加與俄羅斯,這些北半球國家的森林區域。2023 年加拿大的野火已燒毀超過 3700 萬英畝的土地,這類事件可能更加常見。不過,亦有專家指出也因為這個情形,我們可能會變得更擅長預測與追蹤野火,甚至設立更多「空氣淨化庇護所」,以應對持續惡化的空氣品質問題。(同場加映:對抗氣候變遷下的極端野火,17 歲高中生的創新解方)

三、傳染病將擴散到更多地區
高溫讓蚊蟲繁殖更快,使登革熱、茲卡病毒、西尼羅病毒等疾病的傳播時間更長。例如,邁阿密的西尼羅病毒高峰期可能從 3 個月延長至 5 個月。此外,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ion)指出,有些過去未曾出現過瘧疾的地區也可能開始出現病例,例如美國與歐洲的部分地區。
四、沿海城市與低窪國家面臨危機
如果地球持續升溫,海平面可能在 2100 年前上升 60 公分。「這將使全球 1/7 人口居住的沿海地區,面臨高度的風險。」聯合國發展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辦公室主任 Pedro Conceição 表示。沿海地區的基礎設施與經濟活動將受到嚴重影響,洪水將變得更頻繁,部分地區可能需要重新規劃城市佈局。
根據預測,到本世紀末,許多低窪島國,如馬爾地夫、吐瓦魯等,將有 5% 的國土永久被海水吞沒,數十萬居民可能被迫撤離。沿海城市如印尼雅加達,由於地層下陷與海水上升的雙重影響,政府已正式啟動遷都計畫,預計將首都遷往婆羅洲的新城市「努山塔拉」(Nusantara),並計畫於 2045 年完成遷都。(同場加映:保存即將消逝的太平洋天堂,吐瓦魯在雲端上重建家園)

五、糧食短缺與價格上漲
極端氣候將導致作物種植、牲畜飼養變得越來越困難。「比如你最喜歡的蔬菜因為氣候影響,已經有一週左右買不到了,這些事情早已在我們的日常中上演。」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的氣候風險研究學者 Kai Kornhuber 指出,乾旱、洪水和熱浪將大幅減少農田收成量。在美國,愛荷華州的玉米產量可能在 2030 年前下降 25%,而堪薩斯州的小麥產量可能減少 9%。
農業與環境專家 Gerald Nelson 表示,極端氣候除了影響到農作物之外,也會改變農業勞動力,因為高溫將使農工無法長時間在田間工作,生產力將因此下降。而糧食價格也將因供不應求而上漲,進一步影響全球經濟,並加劇低收入國家的糧食危機。
六、氣候移民潮,導致人口遷徙與國際衝突
當農地無法耕作、海水淹沒沿岸城市,數百萬人很可能將被迫遷移。未來,全球各地的沿海居民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流離失所,國際邊界可能因海岸線變化而產生新的領土主權爭端。而位在糧食風險高地區的居民,將因糧食短缺而搬遷、移民的情況也將隨之提升。不過,氣候學家 Luke Jackson 提到,「撤離也是一種適應方式」,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國家考慮遷都或重新規劃城市發展,以因應這些變化,例如印尼的首都雅加達就是如此。
我們仍有機會改變未來
儘管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嚴峻,我們仍然可以採取以下行動,試圖延緩這些不可逆情況的發生:
- 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加速乾淨能源發展
- 推動更嚴格的環保政策與減碳措施
- 投資氣候適應技術,如防洪設施與耐旱農作物
事實上,過去十年,政府政策與再生能源技術的進步,已經讓全球氣溫預測從上升 3.6°C 降低到 2.8°C。雖然氣候變遷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但我們仍有時間調整方向,讓未來變得更可控。政府、企業和個人都可以透過各自的力量,減少碳排放、發展清潔能源、提升基礎設施適應能力,來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
氣候變遷不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命運,而是我們可以共同努力、影響的未來。正如氣候風險研究學者 Kai Kornhuber 所說,這場巨變不會在 2100 年突然結束,而是會持續發展,直到我們找到真正永續的解決方案。而現在正是關鍵時刻,決定我們將迎來的是一個適應得宜的世界,還是一場難以承受的災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場改變的一部分,為更好的未來努力。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