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S. Hermann & F. RichterPhoto Credit: S. Hermann & F. Richter
還記得 2020 年延燒逾百萬公頃土地的澳洲森林大火,又或是使 40 萬人流離失所的印尼雅加達水災嗎?這些嚴重的災情,都與每況愈下的氣候變遷問題息息相關。在即將到來的世界地球日,社企流回應「SDG 13 氣候行動」,邀請大家一同了解如何讓環境更具面對氣候的適應力與復原力,並從個人可採取的行動做起,展開永續生活。
根據全球環境策略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指出,人們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改善全球碳排放的重要關鍵。為此,他們提供大眾 3 面向的減碳建議,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改善氣候變遷問題。
社企流/編譯:高捷
節能減碳的生活方式我們都知道,但我們是否真的能做出具體而明確的行動改變生活方式?
全球環境策略研究機構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簡稱 IGES)和芬蘭 Aalto 大學,在 2019 年 2 月發表一份關於節能減碳的報告,報告中指出,人們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改善全球碳排放的重要關鍵。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 IPCC)在 2018 年便提出,最晚在 2052 年,地球升溫就會突破 1.5℃,若要改變這個未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必須要在 2050 年歸零。而如今人類的活動已經使地球升溫1℃。(延伸閱讀:當氣候變遷預言成真,「碳棄世代」如何邁向不需嘆氣的未來?
該報告透過比較巴西、中國、芬蘭、日本、印度的家庭平均碳足跡,提出了 2030、2040、2050 年每個家庭的合理碳排放標準。同時,根據芬蘭和日本的國民生活方式,提出了一般民眾減少碳排放的可行建議。透過 3 個面向:營養來源、移動方式、居住環境的生活型態轉變,可以減少將近 75% 的碳排放,其中包括食用肉製品及乳製品、使用化石燃料等。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吃什麼、我們住哪、我們如何移動,皆會影響碳排放量。
芬蘭人目前每人平均排放 10.4 噸碳,日本大約是 7.6 噸,中國則是 4.2 噸,若要達到IPCC 1.5℃ 的目標,每人的碳排放目標在 2030 年,平均數字都要來到 2.5 至3.2 噸。以芬蘭為例,單是食物的攝取就會造成 1.75 噸的碳排放,主要來自於肉製品。而居民為了取暖產生的碳排放為 0.62 噸;移動、交通佔據的碳排放比例高達 1/4,包括開車和搭飛機。其他還包括產品購買消費造成的碳排放,例如購買衣服。(同場加映: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就能拯救地球?看看國外氣候學家怎麼做
因此,在飲食方面,吃素救地球並不是空話,素食者的在飲食方面的碳排放確實低於肉食。減少紅肉跟乳製品的食用,能夠大大減少個人以及畜牧業的碳排放。
(吃素救地球並不是空話,素食者在飲食方面排碳量低於肉食。來源:Peter Bravo de los Rios)
(吃素救地球並不是空話,素食者在飲食方面排碳量低於肉食。來源:Peter Bravo de los Rios
在居住方面,不論是取暖、用電,能夠使用再生能源是最佳的方式。而在交通方面,改用步行、腳踏車等來旅行或是通勤,是碳排放最低的交通方式,再來是電動車或是油電混合車、共乘機制或是大眾運輸工具。要降低碳排放量,就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
一位積極嘗試減碳生活的歐洲人Rosalind Readhead,挑戰每年的碳排放不超過一噸。根據她的經驗分享,光是飛往倫敦與巴黎之間的往返航班,每人的碳排放就會超過一噸。所以她開始走路、騎單車,吃在地當地當令食材,並不做任何產品消費。
光是吃當季當令的在地食材,對很多人來說就已經是個挑戰。想像你要在台北市吃台北在地生產、種植的食物,就知道有多困難了。
根據 IPCC 報告指出,全球到 2017 年的碳排放是 2 兆噸,要控制地球不升溫超過 1.5℃ ,我們只剩 4200 至5800 億噸的排放空間,而目前全球一年的碳排放大約是 420 億噸。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應該更重視這個議題,若每個人皆能在生活中採取減碳行動,那麼將能共同創造相當大的改變。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每個在地行動,都能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力。社企流最新專題《社區永續家》,帶你看台灣各地的社造者,如何接軌國際、實踐永續目標!>>>看專題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
  • SDG 13 氣候行動/加入地球特攻隊!展開永續生活,天天都過世界地球日

    SDG 13 氣候行動/加入地球特攻隊!展開永續生活,天天都過世界地球日

    還記得 2020 年延燒逾百萬公頃土地的澳洲森林大火,又或是使 40 萬人流離失所的印尼雅加達水災嗎?這些嚴重的災情,都與每況愈下的氣候變遷問題息息相關。在即將到來的世界地球日,社企流回應「SDG 13 氣候行動」,邀請大家一同了解如何讓環境更具面對氣候的適應力與復原力,並從個人可採取的行動做起,展開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