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creativeartPhoto Credit:creativeart
第十屆綠獎徵件將於 8 月 31 日截止,為協助欲報名綠獎者更精準地聚焦議題、優化提案技巧,本文彙整實踐永續行動的關鍵心法與技巧,助你將環保理想化為具體行動,站上永續舞台!
社企流/文:鄭伃倢
第十屆綠獎即日起至 8 月 31 日為止展開徵件,聯華電子攜社企流舉辦一系列線上與線下活動,協助欲報名綠獎者更精準地聚焦議題、優化提案技巧。此文將綜合講座與工作坊精華,彙整實踐永續行動的關鍵心法與技巧,助你將環保理想化為具體行動,站上永續舞台!

議題洞察力:剖析氣候變局,看見問題全貌

綠獎著重徵集具備未來發展潛力與長期影響力的環境解決方案,以回應地球環境課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指出,近年高溫事件頻傳,2024 年已成為史上最熱年份,全球均溫較工業化前升高 1.55°C,已超越巴黎協定的 1.5°C 目標,未來要讓地球「退燒」將越來越艱難,除了積極找尋降溫方案,更要做好迎接氣候衝擊的準備。
葉欣誠強調,現今氣候變遷討論趨勢已從單純環保議題擴展至對於永續發展的全方位願景,因此更需要跨領域合作,整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歷史知識,才能看見問題的全貌。同時,近年 AI 快速發展,更需要大眾深思提出來的解決方案,背後隨之而來的隱形成本與代價。舉例來說, AI 雖可透過大數據優化能源管理、降低碳排放,但其自身耗電量驚人,傳統 Google 搜尋排放 0.2 公克二氧化碳當量,使用 ChatGPT 則達 4.32 公克。「AI 到底是氣候變遷的剎車還是加速器?」葉欣誠提醒,運用科技解決問題的同時,也須反思其環境成本,找出永續發展的最佳解。
當氣侯與環境議題已成為理所當然的命題,如何更全面的分析議題背景、呈現全方位的影響力並思考解方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將成為參與綠獎提案時的決勝關鍵。
(面對當代氣候環境問題,需更全面地分析議題背景,彙整跨域知識看見問題全貌。來源:freepik)
(面對當代氣候環境問題,需更全面地分析議題背景,彙整跨域知識看見問題全貌。來源:freepik

提案執行力:從企劃到影響力評估,不只有理想更要有說服力

在釐清現況挑戰後,該如何將心中想法轉化為具體提案?綠獎辦理培力工作坊,邀請專家從簡報表達、企劃書撰寫、到解方影響力評估,為有志者提供實用建議。(同場加映:讓綠獎成為創新點子的神助攻!一個好提案的教戰守則

精準表達:掌握說故事技巧,贏下「注意力戰爭」

NextGen Slide 共同創辦人翁順法分享,無論是在提案競賽、公司簡報、或是課堂報告等場合,要能在聽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關鍵在於掌握表達的技巧。首先,他提及,開場就要抓住聽眾注意力,建議從「親身故事」、「現象趨勢」或「產業痛點」擇一切入;其次,需要放大議題對目標群眾的需求核心,讓聽眾同時了解議題的重要性以及解方的獨特性,增加提案說服力。
此外,翁順法也提醒幾個提案的表達誤區,包含過長的自我介紹、有距離感的數據呈現以及過度簡化問題都會降低聽眾的聆聽興趣;讓數據日常且有感、同時呈現實的期待與想像落差,都可以讓提案更加貼近人,提升好感度。翁順法提及,綠獎競賽本質上是「注意力的競爭」,能在評審大腦留下越多印象,獲勝機會就越高。
(翁順法分享如何精準表達,贏得注意力戰爭。來源:綠獎培力工作坊)
(翁順法分享如何精準表達,贏得注意力戰爭。來源:綠獎培力工作坊)

強化執行:從人出發的設計思考,找到真正的需求

李德設計創辦人李德俊則以「設計思考」,帶領參與者思考如何以真正的需求出發,發展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李德俊指出,創新的核心在於 3 大要素的交集:深度理解人的需求、掌握科技可行性,以及具備商業模式思維。
設計思考強調減少想像中的邏輯推論,親自體驗使用情境,才能發現真正的痛點與機會。在工作坊中,李德俊教導參與者進行田野調查、繪製利害關係人及價值主張地圖,引導眾人建構真實的使用者洞察,最後,再將其與解方的邏輯串連,架構出屬於自己的完整故事。李德俊表示,成功的提案必須回答「為什麼是你能做」這個關鍵問題,突顯團隊的獨特優勢與資源,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李德俊從設計思考切入,引導參與者發展創新解方,來源:綠獎培力工作坊)
(李德俊從設計思考切入,引導參與者發展創新解方,來源:綠獎培力工作坊)

建構解方:讓問題與影響力落地,用可行性說服評審

解方設計方面,臺中教育大學社會企業中心執行長柯勇全指出,所有提案競賽的核心都在於「影響力」的展現。他強調,影響力的本質在於創造改變——當團隊投入時間、人力、經費等成本後,必須能創造出人與環境的正向改變,同時也需要注意提案的負面影響。工作坊提供了參與者多元化的量測方法,包括主觀問卷調查、客觀測試、第三方觀察等。針對環境議題,柯勇全建議採用科學化的客觀指標,如面積、碳減量、生物多樣性指標等,讓既定的科學研究支撐,具體化提案的願景。
許多參與者煩惱如何選擇議題,柯勇全表示需要注意提出議題的獨特性,環境議題無法自己發聲,重要程度往往取決於當下氛圍,選擇「少人做的」或「找出多人做的議題中他們的缺點」可以提升相對的競爭優勢。最後,作為「閱賽無數」的資深評審,他提醒學員「計畫資訊寫得不清楚,就可能任由委員自行想像」,因此必須從問題意識到成效評估,建構有敘事邏輯的可行方案,更能夠獲得評審肯定。
(柯勇全指出,所有提案競賽的核心都在於「影響力」的展現。來源:綠獎培力工作坊)
(柯勇全指出,所有提案競賽的核心都在於「影響力」的展現。來源:綠獎培力工作坊)

綠獎徵件倒數!邀請你共同投入永續行動

第十屆綠獎徵件至 8 月 31 日,總獎金高達新台幣 400 萬元,支持具備未來發展潛力與長期影響力的環境解決方案。無論你是想推動環境行動的學生團隊,還是擁有創新技術的組織或研究單位,都歡迎參與提案,一起為我們的生活環境帶來正向影響!
不確定你的行動是否符合綠獎資格?提案撰寫沒方向、影響力指標難衡量?
即刻了解徵件辦法、預約免費線上諮詢,讓專業團隊協助你釐清方向、強化內容!
▶︎ 創新解方獎 對象|法人機構、學研單位 徵件辦法|https://pse.is/7g5f68 免費諮詢|https://pse.is/7re3e2
▶︎ 青年行動獎 對象|高中職、五專、大學生 徵件辦法|https://pse.is/7g5fbd 免費諮詢|https://pse.is/7re3jw
核稿編輯:李沂霖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