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社企流Photo Credit:社企流
社企流/文:鄭伃倢
第十屆綠獎於 4 月 22 日正式啟動徵件,徵件開跑期間,聯電綠獎攜社企流於台北、台中舉辦兩場說明會,詳細說明評選內容,並邀請歷屆得獎團隊與學研界代表分享永續行動經驗。
聯電專案經理葉曉玫表示,10 年來綠獎見證許多永續構想從理念走向實踐。面對下一個 10 年,綠獎將啟動 3 大轉型,重新定義其角色與價值——「角色再定位」從獎勵者到陪跑者,協助創新方案落地,解決迫切的環境問題;「範圍更擴大」徵件對象大幅放寬,廣邀各界好手,包含非營利組織、中小企業、大專院校、研究機構等,踴躍提供具潛力與影響力的創新解方;「連結更深化」針對創新解方獎的入選團隊,聯電將深入評估專案潛力。若專案具持續發展的可能性,聯電將投入更多資源,與團隊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只要踏上這個舞台,就有機會走得更遠、走得更深。」葉曉玫表示,綠獎期望透過這些變革,為台灣永續發展注入新動能,讓綠獎成為改變的起點。
(聯電專案經理葉曉玫分享第十屆綠獎亮點。來源:社企流)
(聯電專案經理葉曉玫分享第十屆綠獎亮點。來源:社企流)

擴大參與對象,尋求多元解方

本屆綠獎賽制全新設計,分為兩大獎項,關注 3 大核心議題:氣候應變、生態保育與資源循環,為不同身份的參與者提供支持。
「青年行動獎」專為高中職與大專院校學生設計,總獎金 20 萬元,預計選出 8 組團隊,首獎 5 萬元。鼓勵青年發揮倡議力量,提升大眾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參與。
「創新解方獎」開放成立滿兩年的法人機構投件、亦首度納入學研單位,總獎金高達 380 萬元,預計選出 3 家團隊。社企流育成經理林佑家特別說明,此獎項著重於處於早期階段的解方但具未來開發潛力的方案,可能已經過初步驗證或原型測試,但尚未完全成熟;也可能已有初步收益,但還未達到獲利或市場規模化階段。
(社企流育成經理林佑家說明綠獎徵件內容。來源:社企流)
(社企流育成經理林佑家說明綠獎徵件內容。來源:社企流)

綠獎學長姐分享來時路:行動經驗、參獎提醒全掌握

為了讓有志申請者更了解綠獎如何協助創新方案落地,並從實務經驗中獲得啟發,本次說明會邀請了第九屆綠色創新獎得主——raingo 樂眾科技營運長李郁書與 addLEss 加減數位創辦人黃瑾茹,分享他們的綠色創新實踐,以及參與綠獎的經驗與建議。

打造城市中的共享傘服務站

raingo 樂眾科技營運長李郁書分享,raingo 於 2023 年底上線,透過科技打造共享傘服務站,一方面讓大眾不用擔心忘記帶傘或雨傘損壞等問題,同時也讓這項生活必備用品更高效地循環利用。服務推行一年多後,即在北北基桃佈建 600 個站點,包含捷運站、連鎖超市、百貨公司等地,目前已累積了 20 萬 APP 用戶。
談到參與綠獎的動機,李郁書表示當初是希望透過綠獎持續放大 raingo 服務在捷運站的優勢,同時希望透過商業策略讓用戶持續回來使用,進而提高服務的中遠程價值。他建議,欲參加綠獎的團隊,可詳細拆解預算、以及量化和質化影響力,並確保提案核心符合「你喜歡的、你擅長的、他人需要的」三者交集。 他也特別感謝綠獎提供資金與執行彈性,讓團隊能靈活調整策略。
(raingo 樂眾科技營運長李郁書分享綠色行動實踐與綠獎參與經驗。來源:社企流)
(raingo 樂眾科技營運長李郁書分享綠色行動實踐與綠獎參與經驗。來源:社企流)

從衣櫃開始的綠色革命

addLEss 加減數位創辦人黃瑾茹則分享她在衣物循環領域的創新。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觀察到童裝汰換快速,台灣高達 50% 的舊衣直接進入焚化爐。為解決資訊不對稱及缺乏專業平台問題,addLEss 建立中間角色,提供專業篩選、7 天退換貨等保障,大幅提升二手衣交易品質。
對於無法販售的衣物,addLEss 則建構完整零廢循環供應鏈,將舊衣捐贈社福機構或與廠商合作,再製為生活用品。隨著模式成熟,她將供應鏈服務化為 SaaS,推出「Recycle Service」,與 SOGO 等企業合作,鼓勵民眾回收衣物。
2024 年,addLEss 成功影響 1.2 萬人參與衣物循環,二手衣交易量達 75%,遠高於全台平均。黃瑾茹建議有意參與綠獎的團隊,必須清楚定義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方式、統整過去測試市場的具體成果、深入分析自身在市場中的獨特性,最重要的是確保執行計劃與團隊本業高度相關且具備可實現性。
(addLEss 加減數位創辦人黃瑾茹分享綠色行動實踐與綠獎參與經驗。來源:社企流)
(addLEss 加減數位創辦人黃瑾茹分享綠色行動實踐與綠獎參與經驗。來源:社企流)

首度開放學研單位參與徵件!院校代表鼓勵多方行動

第十屆綠獎擴大徵件,首度納入國內大專院校碩博士生團隊及學術研究單位,期望借重學術界的豐沛經驗與創新能量,共同回應地球環境挑戰。在本次徵件說明會中,特別邀請到兩所積極推動永續創新的學術單位代表——臺灣大學永續辦公室副主任許聿廷、逢甲大學永續處特聘教授兼永續長吳志超,分享他們在校園內如何實踐永續、培育綠色人才,為有志參與綠獎的行動者提供更多永續啟發。

「學生由下而上的動能,將凝聚社會永續精神」

臺灣大學永續辦公室副主任許聿廷分享了臺大在永續發展上的深厚基礎與前瞻規劃。臺大作為台灣規模最大的學府,永續發展起步甚早,早已完成碳盤查並獲得認證,更於 2023 年提出 2048 年碳中和的明確目標。
臺大永續實踐與綠獎核心精神緊密連結,其氣候應變策略涵蓋節能、再生能源、負碳技術等五大面向,如安裝智慧電表與汰換耗能設備,已成功減少逾 2600 噸溫室氣體排放。在資源循環方面,臺大積極推動共享經濟,引進 raingo 共享傘與持續營運 U-bike,並倡導校園無車化。針對生態保育,臺大則透過復育野生動物棲地、螢火蟲計畫等,展現對校園生態的全面關懷。
更重要的是,臺大將永續人才培育視為重要使命,推出跨院整合的 ESG 學程,培養學生的永續思維與實務能力,為社會輸送具備永續視野的生力軍。許聿廷期待,有更多學生採取行動,這股由下而上的動能,將能共同凝聚校院、社會之永續精神與行動。
(臺灣大學永續辦公室副主任許聿廷鼓勵更多人採取行動,凝聚永續精神。來源:社企流)
(臺灣大學永續辦公室副主任許聿廷鼓勵更多人採取行動,凝聚永續精神。來源:社企流)

「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才能走得久、走得遠」

逢甲大學永續處特聘教授兼永續長吳志超以「中庸」哲學,分享逢甲在永續發展上的創新思維。逢甲不僅是台灣私立大學中最早發布永續報告書的學校,更在 QS(Quacquarelli Symonds) 世界永續大學排名中榮獲台灣私立大學第一名。
吳志超強調,逢甲透過「中庸」實踐永續,力求「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才能走得久、走得遠」,如會議全面禁用一次性餐盒、課程系統性對接永續議題,讓永續思維潛移默化。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由學生主動發起的「永續生活節」,此活動完全由學生自主籌辦,並實現零垃圾目標,所有攤位標示改用布料製作,活動後回收再利用。這項創新行動具體減少了 1667 個一次性資源使用與大量碳排放,展現了減碳、資源循環的豐碩成果,也印證了綠獎鼓勵「青年行動」所能發揮的影響力。逢甲也積極與偏鄉小學合作,將永續教育從小扎根,培養更多具熱忱的永續人才,成為社會永續人才供應鏈的重要環節。
(逢甲大學永續處特聘教授兼永續長吳志超以「中庸」哲學,分享逢甲在永續發展上的創新思維。來源:社企流)
(逢甲大學永續處特聘教授兼永續長吳志超以「中庸」哲學,分享逢甲在永續發展上的創新思維。來源:社企流)

讓綠獎陪你一起將永續行動落地

聯電綠獎至今已深度支持 81 項實踐計畫。第十屆徵件持續擴大支持對象,期望串聯更多具永續願景的行動者,用創新綠點子一同點亮永續新日常!
► 掌握最新消息,歡迎追蹤綠獎粉絲專頁 ►了解綠獎核心主題,免費報名綠獎線上徵件主題講座 ►強化提案技能,免費報名綠獎培力工作坊
核稿編輯:李沂霖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