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Social AED 提供Photo Credit:Social AED 提供
在出版社擔任編輯的亦淳,在幫助多位親友撰寫求職履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能用自身擅長的專業協助他人,於是她利用業餘時間發起履歷健診服務,拓展自己能夠利他的範圍,展開一段社會設計的旅程。
文:Social AED 品牌策略組 劉嘉欣
「如果有天你擁有其他人沒有的超能力,你會拿它來做什麼?」在出版社擔任編輯的亦淳,曾經幫助多位親友撰寫求職履歷,而自己僅有兩次轉換工作跑道的經驗,卻擁有如何撰寫出一份好履歷的掌握度,是什麼原因讓她發現自己有履歷健診的超能力?帶著這項超能力的亦淳,參與 Social AED 火種行動計畫,善用自己下班後的時間,展開一段社會設計的旅程。

超能力的發現:從解決身邊朋友的問題開始

求職是多數人必經的人生階段,不論是剛出社會的新手或轉換跑道多次的職場老手,都會面臨如何寫出一份好履歷的煩惱。亦淳身邊也不乏為此困擾的親友,在累積幾次幫忙檢視履歷、提供調整建議的經驗之後,亦淳發現令他人煩惱的履歷,自己似乎能得心應手。這讓亦淳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多了一份其他人沒有的「超能力」,有沒有機會以這樣的力量再幫助到更多人。

超能力的養成,用優勢眼光看見亮點

亦淳發現許多人在撰寫履歷時,常遇到的問題不是經歷不足,而是「看不見自己的亮點」,尤其在選擇跨領域的工作時,看著求職網上條列有序的的工作條件,陷入自我懷疑,擔心自己的優勢不足以勝任——這曾經也是亦淳的迷惘。
從事教科書編輯多年後,亦淳開始想挑戰跨領域的工作——ERP 顧問,看著密密麻麻的內容和要求,心裡也感覺不踏實,腦中不時會迴盪著聲音質問自己「妳真的可以嗎?」
面對兩種迥然有異的工作,要說服他人相信自己具備所需的能力,亦淳詳細寫下自己的工作歷程,透過反覆檢視並盤點所需能力以找出自身亮點,同時請教前輩,查找國內外求職領域相關資訊,透過一連串的向內梳理與向外探索,找出最有價值的職場重疊職能:「跨部門溝通」和「專案管理」能力,最終成功轉職。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產業領域,若僅著眼於兩者的工作內容,較難說服他人;但如果將目光轉移到兩者兼具備的「能力」,會發現有不少交疊的地方,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
在幫助親友爬梳自己、檢視履歷的過程中,才發現有不少人也像當初的她一樣,苦於不知道該如何盤點自身優勢,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職場職能。以成功的跨領域工作經驗,加上擔任文字工作者鍛鍊出的邏輯梳理能力,亦淳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到更多求職者,決定參與 Social AED 的火種行動計畫,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社會參與,拓展自己能夠利他的範圍,讓更多人能夠寫出取得 offer 的履歷。
(亦淳分享履歷健診行動的起心動念與計畫內容。來源:Social AED)
(亦淳分享履歷健診行動的起心動念與計畫內容。來源:Social AED)

意料之外的行動走向,找到真正需求

與常見的履歷健診課程不同,亦淳覺得自己比較多是陪伴他人挖掘亮點的過程,且從身邊親近的親友開始接觸起,面對履歷內容,較不會直接批評,而是婉轉地給出建議,也更拉近對方的信任,能夠在談話間願意分享更多自己的過往經歷。而在互動過程中也發現,更重要的是幫助求職者建立自信心,學習運用優勢的眼睛,相信自己擁有的優點和能力其實遠比想像得多!
很多人容易自省做得還不夠好,離自己的目標還很遠,卻忽略了自己其實已經往前走了很長一段路。和求職者一起檢視履歷的過程,也是在陪伴對方梳理自己,見證成長的痕跡。
問起亦淳要如何學會欣賞自己,她回說:「多看書,多和自己對話。」在書中有時可以看見自己的影子,主動探尋其中的問題和反思,在一次次的問與答後,能對自己有更多了解。寫履歷也是一段自我對話的過程,除了要找到自己擁有的特質與能力,更要按各職務的需求挑選呈現,就像每天住的房間,平時積累了很多物品,直到大掃除時,將這些物品翻找出,重新審視、選擇擺放的方式。

停止腦袋空轉,用行動開啟更多行動

問起亦淳在這段旅程中的收穫,亦淳說:「其實我認為這次行動是失敗的。」在火種行動計畫這半年,沒有如她預期的幫助到陌生人,雖然對外發出了履歷檢診的報名表單,但有意願參與的人很少,報名者依舊是停留在親友圈。這次的「失敗」行動也讓亦淳反思原因,或許是因自身的經歷仍不足讓他人信服,又或是履歷健診的過程會需要將一個人的內外在層層剝開、挖深,需要對足夠信任的人才能夠坦然地敞開心房。「失敗」的原因亦淳也還在思索,正因展開了行動,才有機會發現失敗。
除了履歷健診,亦淳更收穫了「勇敢行動」的轉變。原本的自己,習慣會把事情規劃得完善後,再開始下一步;拋下過去的完美主義,雖然想得沒那麼周全,卻省下了大量時間。經歷這半年實驗性的嘗試,她發現「行動會開啟更多行動」,過程會夾雜很多不確定,但做了才知道結果如何。
(火種行動計畫成果分享會上的歷程分享。來源:Social AED)
(火種行動計畫成果分享會上的歷程分享。來源:Social AED)
自展開行動後,現在的亦淳,更願意先去嘗試看看。開始主動參加環保團體在河濱公園的淨溪活動,或是在過年期間,和公益團體到火車站發放便當給無家者,讓他們也能共享年節氛圍。她決定不再因為猶豫的時間,錯過投入社會參與的機會。
展開行動就和寫履歷一樣,不要只說一件事,要看到自己更多面向,或許結果不是百分之百地滿意,亦淳想告訴每個心中有社會設計行動想法的人:「失敗也無妨。」不用等到規劃完美再出手,只要先行動就一定能收獲精彩的成長與掌聲。
本文為社企流與 Social AED 發起人林紹偉合作專欄,如欲轉載全文至其他介面,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核稿編輯:李沂霖

文章標籤

  • 下班後,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下班後,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秉著人人皆可創造改變、參與社會設計之精神,林紹偉創立 Social AED 組織,透過打造在職人士下班後的交流場域、以及舉辦技能養成訓練等活動,匯聚人才與資源,盼能協助眾人成為「社會設計師」,讓下班後的人生更加充滿意義。此專欄將分享 Social AED 實踐社會設計之歷程、以及成為社會設計師所需之心法與新知。

    • 造訪 Social AED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ocialAED
    • 瀏覽 Social AED 組織介紹:https://pse.is/4jsa55
    • 聯繫 Social AED:socialaed201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