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School 28Photo Credit:School 28
如何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職涯超能力鑰匙」?School 28 陪伴學員跨出舒適圈、探索自我價值。校友分別從政府單位與商業領域轉入社會創新,分享如何在挫折與嘗試中,看見自我優勢、串連資源,並在影子實習與行動專案中開啟更多職涯可能。
社企流/文:廖翊雯
台灣首間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 School 28 舉辦「找到超能力鑰匙——校友經驗分享:School 28 的真實歷程」講座。邀請到第四屆校友陳乙萱與梁純綾,分享她們如何在職涯轉折中,找到貼近自我價值、又能發揮所長的道路。在這段為期 6 個月的學習旅程中,她們又如何重新認識自我,並摸索出屬於自己的「職涯超能力鑰匙」?

從不同起點出發:在探索中找到方向

「無論你現處在哪個部門、產業或角色,都能在社會創新組織找到適合發揮影響力的方式。」主持人社企流育成經理史惟中,開場即揭示 School 28 的願景。
大學主修水產養殖系的陳乙萱,畢業後進入政府單位,從漁產推廣工作、保育區利害關係人溝通、公聽會協辦等實務經驗中,逐步確認對海洋保育議題的熱忱。隨後,她轉任社會創新組織「海湧工作室」,擔任環境教育的講師,負責企業內訓課程設計與活動倡議。在推動海洋議題課程與活動辦理的過程中,陳乙萱觀察到企業對「綠領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成為她選擇轉換跑道進入企業內擔任「永續管理師」的重要契機。
同樣為第四屆校友的梁純綾,職涯路徑的選擇與陳乙萱的經驗「恰好相反」。她畢業於商學院,職涯初期,從事會計與財務等純商業領域的工作。然而,自大學時期起便投入社區創生計畫並熱衷志工活動的她,心中始終有個疑問:「我還能為這個社會多做些什麼?」在多次思考與嘗試後,她毅然選擇投入社會創新領域中,開啟一段全新的職涯旅程。(同場加映:NPO 前輩來解答!進入非營利組織工作是一個職涯好選擇嗎?
(無論你現處在哪個部門、產業或角色,都能找到適合發揮影響力的方式。來源:School 28)
(無論你現處在哪個部門、產業或角色,都能找到適合發揮影響力的方式。來源:School 28

轉職的摸索與突破:跨出舒適圈的真實挑戰

跨出舒適圈、轉換職涯跑道,對多數人而言總伴隨不安與疑問。離開原本熟悉的領域進入全然不同的工作場域,究竟會面臨哪些挑戰?
梁純綾坦言,從企業轉入非營利組織,絕非一帆風順。「工作內容與性質完全不同,組織內部的運作邏輯也很不一樣,初期真的遇到不少挫折。」她笑說,「那時候其實面臨人生第一個職涯低潮,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面對工作轉換的挫折與困惑,陳乙萱也分享,從小型新創轉職至人數龐大的企業,一開始的確有許多摸索與掙扎交織的時刻。「原本在非營利組織中,4、5 個人說了就做,執行速度快又彈性大。但到了 3 千人規模的公司,一切都需配合制度與流程。」她指出,自己從專案設計與教學轉向永續管理後,必須面對更多跨部門協調與資源配置的挑戰。「即使我已具備溝通與組織協作的經驗,仍常常問自己:我還能不能再多做一點?能不能結合過去的經驗與內心真正想做的事?」
(陳乙萱分享轉職歷程中曾歷經許多轉折與挑戰。來源:School 28)
(陳乙萱分享轉職歷程中曾歷經許多轉折與挑戰。來源:School 28

School 28 開啟職涯轉變的契機

誠如 School 28 的精神,職涯上的改變不在於等待「完美時機」,而是勇敢走出原有框架,主動投入全新的嘗試,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與定位。
談及對參與 School 28 的想像與初心,陳乙萱形容參與 School 28 人才培育計畫,就像「打開了一個開關。」她分享,「我原本以為自己對社會企業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這 6 個月的課程讓我重新校準了很多思維。」除了在策略思考、願景領導與問題解決等軟實力層面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School 28 提供豐富的社群連結與資源媒合,「從專案合作、跨界交流,到影子實習,每一環節都讓我有機會再一次檢視與調整自己的職涯目標。」
陳乙萱坦言,加入計畫初期對自身職涯方向感到迷惘。「第一堂課要我們『以終為始』地設計個人目標,我當時心想,要不要直接承認自己其實沒有長期目標。」然而隨著課程進展,她漸漸發現,即使工作型態多次轉換,內心其實一直有一個清晰的願景,正是這些職涯上的轉換與嘗試,讓她更確信自己喜愛「資源串連」的工作,並從中獲得許多成就感。這份熱忱不僅影響了她的職涯選擇,也成為她在既有系統中推動創新、創造價值的原動力。帶著這份信念,她嘗試在公司內推動更多公益專案,帶領公司不同部門的志工走出公司了解更多環境議題,「這讓我意識到,也許我可以再主動一點,去創造更多可能。」
(陳乙萱分享加入 School 28 初期對職涯方向感到迷惘,在 School 28 課程中漸漸地摸索出職涯想像。來源:School 28)
(陳乙萱分享加入 School 28 初期對職涯方向感到迷惘,在 School 28 課程中漸漸地摸索出職涯想像。來源:School 28

影子實習:串連經驗的實踐場域,創造「A+」選項

在 School 28 影子實習期間,陳乙萱選擇與「LIS 情境科學教材」合作,開啟不同的視野與嘗試。她參與教案設計的試教環節,扮演學生並給予回饋。「我很驚艷他們設計教案時,能那麼貼近老師與學生的真實需求,也觀察到他們如何與企業合作推動志工參與。」
與 LIS 的合作經驗,拓展她對教案設計過程的認識,使她開始思考跨部門合作的可能性。「我原以為轉職是跨領域、會出現很多斷點,但這次經驗讓我發現,原來職涯路徑並非單選題,過去的工作歷程都能被串聯起來,我可以主動創造『A+』的選項。」她主動協助 LIS 思考官網改版與企業連結方式,並提出公益提案,促成公司贊助教案包與志工參與內容包裝。「這是一個非常有感的串連,讓我重新相信自己擅長整合資源的特質。」
行動專案期間,在進行最小可行動方案的過程中,梁純綾則選擇「甘樂文創」,以一日員工的身分參與組織日常工作與共餐活動。那次經驗,社區與地方居民間的合作,讓她深刻體會到社區互助的真實樣貌,「原來,一頓家常菜就能成為在地連結的起點,開啟地方互助的關係。」她感動地說。
梁純綾強調,School 28 最珍貴的學習資源,為來自多元背景學員所構成的社群。「來自不同專業、不同生命歷程的人聚在一起,彼此經驗的交會,激盪出許多新的想像與可能性。」她分享,School 28 會針對學員背景安排量身訂做的實習與交流機會,幫助大家更了解自身的優勢與潛力。
(梁純綾提到 School 28 專案小組夥伴間的合作與交流經驗是珍貴的學習對象。來源:School 28)
(梁純綾提到 School 28 專案小組夥伴間的合作與交流經驗是珍貴的學習對象。來源:School 28

尋找職場超能力鑰匙

「在 School 28 的經歷,其實都能成為未來行動的靈感。」梁純綾認為,School 28 幫助她看見成功的樣貌不只有一種,更重要的是學會在不確定中持續行動,透過一次次的刻意練習,打破原有慣性;陳乙萱則坦言,自己本來不是節奏快、勇於冒險的人,但走過這 6 個月的學習旅程後,讓她重拾熱情與信念,勇於尋找職涯的新方向。她堅定地鼓勵:「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那把屬於自己的超能力鑰匙,去創造你真正想成為的樣子!」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見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網站
核稿編輯:李沂霖

文章標籤

  • School 28 人才觀點

    School 28 人才觀點

    此專欄收錄 School 28 的社會創新人才觀點及相關動態,將不定期更新二把手學校的最新消息。
    作為台灣首個培育社會使命型人才(Impact Talent)的組織,School 28 的願景是讓社會創新成為人才的公平選項,組織簡稱 28S 同「二把手」諧音,巧妙呼應其使命:為社會創新領域——包含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影響力企業與企業的 ESG 部門——培育更多能有效協助組織創辦人(一把手),共同擴大社會影響力的事業發展與經營管理人才(二把手),透過為期 6 個月的在職人才培育計畫,培育、啟發青年人才兼具深度與廣度地認識社會創新領域、發展影響力職涯(Impact Career)。
    >>> 前往 School 28 計畫官網 >>> 關注 FB 粉專掌握第一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