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ThisisEngineering on UnsplashPhoto Credit:ThisisEngineering on Unsplash
AI 正在改變職場遊戲規則,但女性卻面臨職場上的「雙重劣勢」。一方面受 AI 科技影響而有所「加值」的職位和技能管道中女性的參與度較低;另一方面,女性多半從事文書行政等工作,但卻容易被生成式 AI 所取代。這場科技浪潮,會讓性別落差更深,或是翻轉女性在職場劣勢的契機呢?
社企流/編譯:Phoebe Chao
生成式 AI 正在重新改寫就業市場!自 2022 年底 ChatGPT 發布以來,迅速席捲全球。當生成式 AI 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應用於各項領域中,為企業創造全新職位,也改變部分傳統工作型態,甚至淘汰了一些舊有職務。
但在這股 AI 浪潮下,卻讓原本存在於職場中的性別差異更加擴大。

女性在 AI 時代下面臨「雙重劣勢」

世界經濟論壇與 LinkedIn 最新報告指出,在生成式 AI 帶動的就業市場轉型中,女性正同時面臨兩大不利因素:第一,女性擔任能被 AI 強化的職位比例偏低;其次,則是受 AI 衝擊的職位比例卻偏高。
以美國為例,男性有 24.1%從事屬於 AI 增強型的工作,但女性僅為 20.5%;相反地,33.7% 的女性所任職務屬於高衝擊、可能被取代的類別,遠高於男性的 25.5%,而上述這種差距在 95% 有數據的國家中都存在。
在美國,預計受到衝擊的職位包含醫療行政助理和辦公室秘書,其中有 9 成多為女性擔任要職;但像能被 AI 增能的職業類型如電機工程師或機械工程師,多達 9 成為男性任職。
這些數據與 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的性別落差密切相關。根據 2023 年聯合國報告,全球 STEM 畢業生中女性僅佔約 35%,而真正進入 STEM 職場者比例更低;以 2023 年 G20 國家平均來說,女性僅佔 22%。整體而言,全球 STEM領域勞動力中女性佔比約 28.2%,雖然在研究與研發領域稍高,但女性佔比仍只有約 31.1%;若以美國為例,雖然 STEM 職位佔整體勞動力的 24%,但女性僅佔其中 18%,不到男性的 2/3。
(全球女性人才在 STEM 領域中人數佔比,遠低於男性,使得女性在 AI 時代下成為弱勢的一群。 來源: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on Unsplash)
(全球女性人才在 STEM 領域中人數佔比,遠低於男性,使得女性在 AI 時代下成為弱勢的一群。 來源: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on Unsplash
以職涯轉換為例,2021 年 LinkedIn 數據顯示,女性占 STEM 畢業生 38.5%,但一年後進入 STEM 職場的比例僅剩 31.6%,等於掉了近 7 個百分點。此外,2025 年 LinkedIn 也指出,在 2018 年列有 AI 工程技能的簡介中,女性只佔 23.5%,但到了 2025 年已提升至 29.4%,在 75 個經濟體中有 74 個縮小了性別差距。
整體而言,這些數據反映出女性在 STEM 從學校走向職場乃至領導層的過程中,不斷因教育、文化、職場機制等多重因素而使得優秀人才流失;在求學階段,女性可能因缺乏自信、受性別刻板印象影響,或找不到女性榜樣與導師,而更容易退出 STEM 主修;進入職場後,則面臨職場偏見、不被看好的環境,以及制度性壓力,如必須反覆證明自己能力等,降低留任與升遷的意願。

AI 時代下,女性如何突破劣勢上的困境?

然而,女性真的無法在 AI 時代裡取得一席之地嗎?根據美國諮詢顧問公司 BCG 在 2024 年發布一份報告中,針對德國、印度、日本、美國與英國等國超過 6500 名科技產業員工進行調查,有 68% 的女性每週使用一次以上 GenAI 工具,略高於男性的 66% ;深入分析後更發現,資深女性在技術職能,如工程、IT、客服、行銷等中採用率平均超前男性約 14 個百分點,足見女性是有能力引領 GenAI 應用潮流。相較之下,初階女性在技術職務中落後男性 7 個百分點,在非技術職務中落後更高達 21 個百分點,這代表職涯初期的女性更易受到資源可見度與技術學習機會限制。
(未來企業應加強在不同性別者在技能培養上投入、善用 AI 打造公平的招聘與晉升制度,並確保科技由更多元的人共同設計,創造更具競爭力、促進公平與機會的未來。來源: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未來企業應加強在不同性別者在技能培養上投入、善用 AI 打造公平的招聘與晉升制度,並確保科技由更多元的人共同設計,創造更具競爭力、促進公平與機會的未來。來源: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全球 4 大知名會計事務所之一的 EY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成立了「Women in Technology network」委員會,透過「Educate、Incubate、Advocate、Activate、Innovate」等 5 大策略推動女性在科技領域的進入、成長與領導。該計畫包括提供 STEM App 給 13–18 歲女孩、搭建全球超過 40 個 Women in Tech 社群,以及支援透過 AI、雲端等高科技能力培訓,協助女性進入 STEM 領域,並為其長期職涯提供支持與資源。
2024 年,約 1300 名 EY 員工獲頒 AI 能力徽章,該徽章由美國 HUL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霍特國際商學院頒發認證,象徵她們具備生成式 AI 技術能力,進一步提升女性的職場競爭力與自信。除此之外,EY 更推行「lunch and learn」導師分享、Path to Partner 職涯培訓等措施,讓女性在技術與軟實力上獲得全方位發展,取得更實際的晉升機會。(同場加映:Girls In Tech Taiwan 助科技業女性發展,邁向職場性別平等

從職場性別平等開始,讓 AI 成為進步的力量

全球生成式 AI 的發展,仍未能完全反映社會的多元性,女性在未來職位與領導層中代表性不足。然而,現在正是改變的好時機,在 BCG 的報告裡建議,企業應推動倡議與變革管理、針對性技能培訓、負責任 AI 試點設計,並鼓勵所有女性主動參與 GenAI 應用,以縮小性別採用鴻溝與強化女性在科技浪潮中的職涯機會。
另外,專家也呼籲,企業應審視並重新設計招聘、績效評估與晉升流程,並運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協助設計更「以技能為導向」的選才機制,以減少偏見並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特別是 AI 專業領域,女性正逐漸迎頭趕上,但簡歷中低估技能仍可能限制她們的機會展現,因此上述制度性調整更顯關鍵。(同場加映:性別平等不是零和遊戲:3 個最佳實踐行動,落實職場裡的性別平等
在技能培養上投入、善用AI打造公平的招聘與晉升制度,並確保科技由更多元的人共同設計,我們就能創造更具競爭力、同時促進公平與機會的未來;否則,生成式 AI 將不是推動進步的力量,而淪落為鞏固既有不平等的工具。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葉于甄

文章標籤

  • 社創案例地球村

    社創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