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Lifestylememory on FreepikPhoto Credit:Lifestylememory on Freepik
社企流/文:Jenny Yeh
在永續議題日益多元、牽涉層面橫跨供應鏈、營運模式與社會影響等不同情況下,中小企業往往難以獨力回應所有挑戰,不同產業與專業之間的協作,透過資源互補與經驗交流,有機會發展出更具可行性的行動路徑。
開啟跨界合作的前提是需要企業內部有了清楚的永續策略及倫理共識,才能在不同利害關係中做出一致的決策。在 2021 年信義房屋和信義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攜手社企流推出全台首創的「企業倫理長培育計畫」,從企業倫理出發,協助小微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建立更明確的價值框架,並於 2024 年啟動第二屆計畫,以中小企業為主要培育對象,在企業倫理的基礎上,陪伴組織由內而外推進永續轉型,為跨產業合作奠定共同語言與行動基礎。
除了從企業本質進行轉變,計畫也鼓勵學員發揮綜效,積極拓展合作。今年,倫理長計畫積極促成 3 組學員間的共創合作,分別以服務整合擴大社會影響力、共享資源觸及不同市場,以及藉由組織策略聯盟提升收益,跨越產業,在不同專業中找到可以合作的共同點,放大商業與社會價值。

整合產品服務,擴大社會影響力:三小文創 × 銀色大門 × 逆風劇團

「社會問題本來就是複雜且相互關聯,銀色大門關注長輩的議題、三小文創專注農業的議題、逆風劇團則是關懷非行少年,這 3 個議題是有機會串聯在一起的。」三小文創執行長李宜倩分享,過去四年三小文創都會推廣年度公益年菜行動,讓全台千位長輩與失親家庭受益,今年春節更企劃「秴你一起吃頓飯」行動,邀請同樣是倫理長計畫學員的銀色大門與逆風劇團一同跨界響應,由三小文創運用在地食材開發適合長輩與失親家庭的年菜、銀色大門負責媒合獨居長輩與失親家庭的送餐需求、逆風劇團則讓非行少年帶著長輩一同製作襪子娃娃、陪伴長者。
「此次的合作是由企業倫理長計畫而結識的三家社會創新組織所組成,並與企業界一起合作」,李宜倩坦言,最大的挑戰是平衡所有參與者的需求,與企業合作時,更需要大量溝通與目標轉譯,「企業支援長輩、支援非行少年,對他們來說效益是什麼?企業夥伴也明確表示,不希望這只是「來拍照的公益活動」。因此,團隊安排使用在地食材的共餐與送餐、員工陪伴長輩手作等流程,「他們也願意理解我們想傳遞的事情,並一起曝光。」
連年菜研發都充滿挑戰,必須顧及長輩、小孩與宗教飲食限制,甚至考量有些家庭沒有冰箱或電鍋。李宜倩說,「花最多時間的是釐清活動的目的。但我們的目標是讓大家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逆風劇團的年輕人可以在社會服務上有更多實戰經驗,銀色大門則藉此探索與企業永續部門新的合作模式,而參與志工服務的企業員工也能夠發揮他們的影響力。」此外,這次的合作也讓李宜倩意識到原來農業是可以成為其他社會議題的合作夥伴,期望未來透過「吃飯」這件事成為串聯不同社會問題的最佳媒介。
(在活動裡,非行少年帶著爺奶手作襪子娃娃。透過陪伴,讓長者重新梳理人生、分享珍貴的回憶。來源:三小文創)
(在活動裡,非行少年帶著爺奶手作襪子娃娃。透過陪伴,讓長者重新梳理人生、分享珍貴的回憶。來源:三小文創

私廚體驗到聯名禮盒,共創永續合作:璐露野 × 果嶼

「我們一直強調在走永續,永續也並不只是口號,希望幫客戶找到優質的供應商與優質的夥伴。」璐露野董事長孫弘昇談到一開始在企業倫理長計畫課堂上認識果嶼時,便發現雙方在食農議題上都十分專注在地食材與友善環境。於是,有了合作的想法。
在 2025 年 8 月中秋節,璐露野旗下品牌「野火食驗室」推出燒筵私廚服務,將果嶼的小農食材融入燒烤體驗,透過用餐體驗讓客戶直接接觸到優質在地食材。「藉由彼此累積的粉絲及會員,在社群媒體上交叉行銷,擴大彼此的市場觸及。」孫弘昇表示,這樣的合作有助於提升品牌質感與信任感;而對果嶼來說,透過野火食驗室的場景呈現,能讓小農食材以更具體驗感的方式進入市場。
(璐露野透過私廚服務方式,將果嶼的小農食材以更具體驗感的方式進入市場。來源:璐露野 Facebook)
(璐露野透過私廚服務方式,將果嶼的小農食材以更具體驗感的方式進入市場。來源:璐露野 Facebook
因此,在 2025 年底,雙方更借著聖誕節與過年前夕推出品牌聯名禮盒。「第一階段以服務為主,不易量化採購成果;禮盒則可讓企業在送禮季選擇有永續理念的商品,帶動雙方合作的效益。」從「體驗接觸」延伸至「可量化的商品採購」,孫弘昇期望展開不同合作模式與可能。
對於璐露野與果嶼來說,雙方在議題上理念一致,但對於彼此來說,都須要經過不斷溝通和磨合,孫弘昇坦言,「大家對彼此是有『信任』,希望合作案的發展是往正面方向前進,因此當出發點是好的時候,就能克服困難。」
透過與果嶼的合作,璐露野成功建立一套可複製的永續合作模式。孫弘昇表示,「永續合作是一個慢慢累積、潛移默化的過程,長期價值大於短期數字。」這次經驗成為日後與其他夥伴合作的基礎,能縮短磨合期、加速落地,期望未來能朝向共榮生態系發展,以小農、地方職人與永續場域為核心,由璐露野擔任內容與平台整合者,將永續理念融入不同城市的活動與展演,創造更多地方連結與永續價值。

跨域策略聯盟,打造一站式解決方:股感媒體科技 × 原點社會企業

專注在以「普惠金融」為目標的股感媒體科技,與關心環境永續的原點社會企業,看似毫無關聯的兩個領域,是如何透過企業倫理長計畫開啟合作行動呢?「我們有蠻多金融業或上市櫃公司的客戶資源,他們都期望在 ESG 這段希望有更多解決方案,而奉茶行動就是一個蠻具體的行動解方。」股感媒體科技執行長許郁婷提到,股感媒體科技在金融科技領域擁有 40 萬會員,而原點社會企業則透過全台灣的飲水站網絡累積 32 萬使用者,透過雙方的網絡進行結合,股感可以將原點社會企業的永續行動方案推薦給企業客戶,而原點社會企業在執行專案時,如需要社群行銷、數位服務等支援也可以由股感提供,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讓雙方的服務鏈可以再更廣一點。」
除此之外,在串聯過程裡,也看到許多有趣的數據應用可能,例如原點社會企業掌握了飲水記錄等健康行為軌跡、股感媒體科技則擁有財經行為軌跡,「這樣的資料互動應用會變得很有趣,也可以生出永續任務與回饋,讓會員形成一個封閉的業績生態,讓雙方的會員都可以透過彼此的會員數據來促成更多永續活動。」
在合作過程中,股感媒體科技也從原點社會企業上學到新能力。許郁婷提到,團隊甚至一起到台南展覽,「我們過去是純軟體或純雲端服務,奉茶則是軟體加硬體、有 IoT 裝置,在硬體管理上就學到蠻多的。」雖然雙方專業背景不同,但合作仍能順利推進的關鍵在前期的深入溝通,「我們花了 2 個多月互相認識,原點社會企業提供他們的業務內容、案例,讓我們知道他們可以服務的面向;我們這邊也提供我們生態系賦能服務介紹,讓合作夥伴充分理解我們的專長,以及我們可以帶給對方什麼樣的價值。」許郁婷認為,有了信任基礎後,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將想法、專案慢慢落地。
(股感媒體與奉茶行動於 2025 臺南科技產業論壇共同展示以數據驅動的永續創新成果。來源:奉茶行動
(股感媒體與奉茶行動於 2025 臺南科技產業論壇共同展示以數據驅動的永續創新成果。來源:奉茶行動
對股感媒體科技來說,與原點社會企業的合作並不是終點,而是打造新創永續生態圈的起點。許郁婷提到,「我們現在很緊密合作的大概只有 40 個新創,期待在明年到後年累積到 100 個。新一代創業者彼此認識、資源流動,一定可以找出商業價值點。」跨域的合作能透過資源交換、會員整合與商業共創,讓永續不再是獨立成本,而是具有成長性與具飛輪效應的商業策略。

因企業倫理而結盟,在 ESG 上更能共享價值、共創新局

「要解決社會問題不是一個組織就可以達成的,需要很多人的合作。」李宜倩分享,在合作與嘗試中,她深刻體會到,永續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串連彼此的資源、影響力與行動。璐露野董事長孫弘昇也指出:「走了之後才知道問題在哪裡,我們才能找到更好的合作模式。」對他而言,永續不只是理念,而是必須透過行動驗證、修正、再前進的過程。
對於參與的學員來說,企業倫理長計畫不僅是企業實踐永續的必修課,更是一個媒合平台、一個信任網絡,也是一個共同實驗的場域。學員在這裡獲得工具,也找到夥伴,在追求商業成長之際,同時更具備社會影響力。
三小文創更因課程啟動內部改革,開始進行利害關係人分析與重大議題盤點,「企業倫理長計畫讓我們重新思考公司的經營。」李宜倩提到,尤其近年來食安議題逐漸備受重視,三小文創也將從流程、採購到營運全面提升標準。
「最大的影響是我們跨出另一個領域。」孫弘昇提到參與企業倫理長計畫,讓他理解,永續不是品牌故事,而是與合作夥伴建立互信、追求共贏,「很多東西想了之後,不如實際去行動。做了,再去修正做到更好。」
信義文化基金會表示,企業倫理長計畫促成在各自領域努力的中小企業走向共創共榮,從三小文創串聯農業、長照與青少年關懷的跨議題整合;璐露野與果嶼讓在地食材更具體的讓大眾體驗,並擴大通路共享,或是股感媒體科技與原點社會企業打造的 ESG 解決方案聯盟,讓中小企業學員在追求商業成長的同時,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透過專業互補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社會影響價值,也為產業打造共好生態系。
(此文章為信義文化基金會、信義房屋與社企流共同主辦之「企業倫理長培育計畫」計畫活動精華。歡迎分享文章網址,媒體夥伴如欲轉載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文章標籤

  • 創業在走,倫理要有——企業倫理長培育計畫

    創業在走,倫理要有——企業倫理長培育計畫

    有鑒於 ESG 的發展對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性日增,為支持小微企業注入企業倫理精神、強健營運體質,信義房屋與信義文化基金會攜手社企流,於 2021 年啟動全台首創「創業在走,倫理要有——企業倫理長培育計畫」(簡稱倫理長計畫),盼透過為期 3 年的課程培訓、交流串連、經驗輸出等方式,全方位培養計畫學員對企業倫理的認知、態度與技能,協助具社會使命的小微創業者厚實經營力、強化組織營運體質、完善公司治理文件,促進社會共好、擴大影響力。
    社企流將於此專欄更新倫理長計畫課程精華與相關報導,邀請大家一同關注 ESG 與企業倫理內涵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