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編譯:廖翊雯
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嗎?每天打開手機,點開社群平台與新聞媒體,往往映入眼簾的是一則又一則關於氣候危機的報導與災後影像。儘管深刻感知氣候環境的惡化對於個人、集體和社會生活的強烈衝擊,卻依然對現實感到無能為力。
陷入氣候焦慮的世代
隨著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天氣與氣候危機的出現,逐漸威脅著地球與人類的生存,也影響人們的情緒、行為及思想;這種因應氣候變遷而產生的絕望與無助感,被心理學界稱作「氣候焦慮」(Climate Anxiety)。
其中,深受影響的 Z 世代(Generation Z)更對於無力改變的氣候危機感到恐懼與擔憂。值得深思的是,什麼因素導致這個世代無法停止憂慮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2021 年刊載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的一項研究說明,Z 世代對參與氣候行動的憂慮,除了源於頻繁的生態災難(ecological disaster),也來自於對政府與企業對環境、氣候行動虛假承諾的不信任。(同場加映:天氣越極端,心也越脆弱?氣候焦慮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
2025 年全球前瞻市場與永續諮詢機構 GlobeScan 與美國品牌新創公司 BBMG 共同發表的一項調查指出,全球約 8 成 Z 世代(Generation Z)認為氣候變遷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並感到壓力與焦慮。無奈的是,多數青年認為僅依靠個人的努力,難以真正地扭轉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自 2021 年以來,全球對永續發展行動感到「冷漠」的青年人數由 22% 增至 31%,而「熱衷者」則從 30% 下降至 21%。換言之,儘管多數青年自認是最受氣候變遷衝擊的一代,並認為比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承受更嚴重的影響,卻表示因為議題複雜性,以及缺乏實質領導力,而使改變當前氣候危機的理想幻滅。

Z 世代成為有意識的價值驅動消費者
許多研究指出,在全球氣候焦慮蔓延的情況下,Z 世代比其他年齡層更深刻感受到危機帶來的壓力,卻往往對參與行動感到力不從心。然而,這份冷漠與絕望,實際上是一種對企業、政府與社會各部門的呼喊。
隨著 Z 世代逐步進入消費黃金期,這個世代正顛覆過去的消費與生產模式。年輕世代不再只關注產品的功能與價格,而更重視品牌背後的價值主張與社會影響力:品牌能否真正推動社會、環境的共好,將成為他們判斷是否支持消費的關鍵。
品牌為展現企業對於產品與技術的承諾,更是連結顧客感受與消費忠誠度的途徑之一,對 Z 世代而言,企業是否重視永續責任,已成為判斷是否支持品牌的關鍵依據。麥肯錫公司研究顯示,Z 世代消費者期待品牌不只傳遞口號,而是如何以具體行動落實承諾,並承擔社會與環境責任。《Vogue Business》亦指出,這股世代力量正在「改寫消費習慣與行銷模式。」
2023 年 Deloitte 一項全球調查進一步印證 Z 世代消費習慣對市場帶來的影響。58% 的 Z 世代會停止購買他們認為對環境不負責任的品牌;同時,若品牌缺乏社會影響力或永續領導力,則容易失去年輕族群的信任。相對地,具備永續行動紀錄的品牌,不僅能獲得更高的忠誠度,也能降低顧客流失率,並提升消費意願。
值得注意的是,現實情況並非樂觀。以美國為例,高達 77% 的 Z 世代雖然表示願意選擇永續產品,但實際購買時,卻常常因價格高昂、資訊不足或商品取得不易而放棄。因此,如何讓永續品牌成為日常消費選擇,並成為青年參與氣候行動的選擇途徑之一,將是品牌爭取 Z 世代消費支持的關鍵。

如何贏回絕望 Z 世代的信心?
品牌不僅是面向消費者與與市場的「門面」,更承載著企業的核心價值、形象與承諾,也是與消費者建立信任、傳遞理念的重要橋樑。如何引發年輕世代消費者對品牌的共鳴,為永續趨勢下的一大課題。過去,品牌多以價格與產品作為吸引消費的主軸;如今,隨著 Z 世代成為消費主力,他們更在意品牌是否真正落實永續責任,以及如何展開具體行動。
在 GlobeScan 與 BBMG《From Anxiety to Agency Report》調查報告建議,企業若要重建年輕世代消費者的信任,需掌握 5 項核心原則:
一、創造誠信(Lead with Truth)
以美國為例,全國約 60% 的 Z 世代對人類活動與氣候變遷造成的危害深感憂慮。Z 世代清楚地意識到環境的威脅,因此對於過度樂觀的企業口號往往存在疑慮。對此,品牌不應該忽視消費者的質疑,而需要直面疑惑,公開的提出問題解方,及提供公共的討論空間,才能與消費者間建立信任關係,也展現品牌解決問題的決心。
瑞典燕麥奶製造商 Oatly 設立「F*ck Oatly」專區,公開地回應社群媒體上大眾對產品製程、銷售通路及股東投資等疑慮。例如:2020 年新股東「黑石集團」(Blackstone)投資 Oatly 事件在社群上持續延燒,許多人批評該投資集團涉及雨林生態的破壞,並認為 Oatly 違背品牌對於生態維護的永續主張。針對此事件,Oatly 在「F*ck Oatly」論壇上,除了匿名張貼出大眾對品牌所有的留言與謾罵,也釐清事件始末,重申企業決策與改善方向。
二、建立行動力量(Make Power Personal)
全球 18 至 24 歲族群中,有 42% 感到「個人力量有限,對環境保護難以做出實質影響」,反映年輕世代對採取行動因應氣候變遷的疏離感。但加拿大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認為,「對自身能力的信念,將直接影響我們的行動。」以這個面向看來,若品牌能展現並實際做出「小行動也能產生影響力」的行動時,能有效減輕消費者焦慮、建立消費行為中的信心,並鼓勵消費者在日常中實踐永續,進而促使更多人關注、分享該品牌。
以英國專業服裝維修和裁縫公司 Sojo 為例,他們發現舊衣與二手衣常存在尺寸不合或小破洞的問題,而修補卻耗時費力。為了解決日常困擾,Sojo 推出一款與當地裁縫師和居民合作的預約系統。消費者可輕鬆預約裁縫師修改衣物,取貨員則於指定時間,騎乘自行車至指定地點收取衣物,透過系統與社區裁縫師的合作,讓衣物剪裁及修補如同線上點餐一樣便利。品牌透過降低價格、提高便利性等做法,讓人們更易於在日常中實踐永續消費,並持續傳遞「一個簡易行動就能延長衣物壽命」的信心。
三、建立互動連結(Create Connection Loops)
Z 世代往往因氣候焦慮而對於採取個人行動感到遲疑,而當品牌能夠串起社群(community)、產品及環境的連結,並提升個人參與永續行動的信心時,更能引起年輕世代的共鳴。Z 世代比起過往世代,更傾向集體消費模式——即以共享、合作與共用為核心,如二手交換商品、共享租借 等模式,以減少資源浪費,他們認為永續行動不僅是減少浪費,更是在「人、產品與地球」之間建立新的連結。
例如,倫敦 B 型企業 Notpla,以海藻為材料,開發能取代一次性塑膠的天然海藻塗層及薄膜,並廣泛應用於馬拉松賽事等大型活動之中。Notpla 透過建立社群的連結,讓消費者具體參與行動,並同時推廣品牌的永續價值主張。(同場加映:年度創新包裝獎!倫敦 B 型企業 Notpla 如何把包裝變不見?)

四、營造正向體驗(Invite Joy)
實踐永續生活不必僅停留於「犧牲」,營造正向情緒也能成為品牌策略的一環。全球超過 75% 的 Z 世代認為,健康與永續的生活方式代表「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而非做出犧牲」,是追求充實生活的一種選擇。美國心理學家、正向心理學運動之父 Martin Seligman 亦強調,正向情緒、參與感、人際關係、意義與成就感,是創造社會福祉的基礎。
事實上,許多品牌開始重視商品是否帶給消費者正向的感受,主打綠時尚服飾品牌的 Pangaia 便為其中一項案例。團隊由科學家、藝術家和設計師組成,2021 年推出以農作剩餘廢料製成的布料,改善原本粗糙的原料為親膚材質,Pangaia 也透過環保染料,降低製程中的用水及碳排放。讓服飾不失鮮豔色彩與舒適的同時,生製過程也符合環保理念,營造商品令人愉悅、清新的時尚感,為品牌帶來創造市場差異化,並提高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
五、編織新故事(Weave New Stories)
面對氣候焦慮與疏離感,如何讓 Z 世代重新拾回參與氣候行動的意願?儘管年輕世代每日面臨諸多挑戰,但他們對於未來的看法,依舊比前一世代更加樂觀。因此,如何建立新的品牌敘事、以及展示行動與解方為環境帶來的益處,正是品牌抓緊年輕世代胃口的契機。
法國精品二手平台 Vestiaire Collective 深知創造與消費者情感連結的重要性,除了開創二手時尚精品轉售市場之外,更強調每一件二手精品背後的故事,讓消費者感受到每件商品的獨特性;此外,也提供嚴格的真偽檢驗和詳實的商品描述,謹慎地確保二手精品的品質。另一項例子為丹麥的剩食平台 Too Good To Go,平台透過咖啡館、麵包店與餐廳推出「驚喜袋」,袋中的食材內容隨機,讓消費者領取時享受如開「盲盒」般的驚喜,也能參與減少食物浪費行動的成就感,平台用戶甚至還能在社群平台分享如何運用袋中食材創意烹飪,進一步形成互動共享的氛圍。(同場加映:加入良食循環行列只要 50 元,打開 Tasteme 一起減浪費又顧荷包)
看見世代需求,喚醒永續行動力
「年輕人的氣候焦慮應該擁有一個哀悼與憤怒的空間,而不是被視為軟弱,或僅得到空洞的安撫,告訴他們一切都會好起來。」Technology for Impact 的創始人兼執行長 Ariana Gomez 如此強調,「他們對氣候危機的深切關注,是推動更美好未來的重要動力,但唯有當我們尊重並支持他們的情感,他們才能真正發揮潛力。」
企業實踐永續影響力的關鍵在於:清楚表達品牌價值主張、建立與社群及環境的互動連結,並積極推動改變。如此一來,逐漸成為消費市場主力的 Z 世代,便能在日常生活中選擇更實惠、更易取得、且更具永續價值的產品與服務,也能重拾對永續行動的信心。
參考資料
- 5 ways that sustainable brands can win back Gen Z.(Fast Company)
- From Anxiety to Agency Report(GlobeScan&BBMG)
- Young People Are Disengaging from Sustainability(GlobeScan&BBMG)
- Gen Z Rise: Strong Brand Values Matter More(Clevertize)
- Gen Z broke the marketing funnel(Vogue Business)
- ‘True Gen’: Generation Z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mpanies(McKinsey&Company)
- 永續發展與世代正義:青年如何走向自己想要的未來?(ICDF)
- Young People Are Disengaging from Sustainability(GlobeScan&BBMG)
- Fck Oatly(Oatly)
核稿編輯:葉于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