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

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

面對全球層出不窮的問題,新世代青年紛紛加入改變的行列,更呼籲企業應共同負起責任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根據勤業眾信全球調查指出,47% 青年盼能對社會產生正向影響、且多數青年傾向選擇效力於與其價值理念一致的企業。
從國際到台灣,社企流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察覺到這股「利己也利他」的趨勢——新一代的求職者比起坐著抱怨、更願意起身改變,面對變動快速的世界,這群「社會創新人才」,盼開啟有別以往的「影響力職涯」(Impact Career)。他們不只在乎利己的報酬率、也追求利他的影響力,我們稱這群人為「力世代」。
今年,我們以「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為題,發起民調、策劃專題、搜羅資源並推出講座與論壇,盼助大眾從認識影響力職涯到成為社會創新人才,開啟不一樣的工作發展!
無論你是正在找工作、想了解職涯趨勢的新鮮人、還是已踏入社會,欲探尋職涯的更多可能、希望發揮影響力的工作者,都可以在力世代主題策展中讀新知、拓人脈、看職缺、找資源。讓我們一起出發,成為力世代!

專欄文章

33篇)
  • 不只查帳,會計師也能創造社會影響力!專訪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特助張宏尉

    不只查帳,會計師也能創造社會影響力!專訪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特助張宏尉

    社企流/文:黃維萱
    身著環保品牌的 T-shirt,帶著爽朗的笑聲,招呼身邊同仁一起到公司的咖啡店喝冷飲,這是否與您對「會計師」的典型印象略有不同?他是張宏尉,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嘉威)所長特助,同時也是 B 型企業協會理事。
    因著父親是嘉威所長的緣故,張宏尉從小在事務所打轉,長大後也朝會計師之路發展。完成學業與考取證照後,第一間任職的公司,也是至今唯一所屬的公司便是嘉威。他從基礎的工作開始學習,近 10 個年頭下來,如今已是公司的重要支柱,協助所長打點公司大小事務。
    與其他會計師事務所不同的是,嘉威是一間 B 型企業。2013 年時,張宏尉因著一場社會創新的講座而認識 B 型企業的概念,意外發現這個嶄新名詞背後的精神,其實與公司原有注重員工與利他精神相似度極高,因此在他主導下,帶著公司完成 B 型企業的認證,在原有的企業文化基礎上落實員工、社區、環境 3 面向的永續治理。2015 年,嘉威成為全台第四間 B 型企業,張宏尉也曾擔任第三屆 B 型企業協會理事長,持續在嘉威內部發揮正面影響力,對外也協助更多公司成為對世界更好的企業。

    以領導力與創新力續航,推動永續發展

    在如嘉威這般推動永續發展之企業擔任要角,除了核心專業能力之外,亦須具備能統整團隊、朝向同一目標前進的領導力;以及勇於突破、能以宏觀思考落實永續經營的創新力。
    張宏尉認為:「所謂領導力,是為了所有人好,也要以身作則。」他傾聽且尊重每個夥伴,也將嘉威的 3 大核心價值「正面、積極、利他」放在心中,並帶進每個決策裡。秉持這樣的原則,張宏尉得以善用自身領袖氣質,調和新生代、中生代、合夥人等不同世代的夥伴,一同朝著公司的目標前進。
    在一家已有自身文化基礎的事務所中擔任中生代領導者,「創新」,該怎麼做?張宏尉分享,嘉威追求的不是破壞式創新,而是希望每位員工都比昨天進步一點點:「期待同仁每天都要回去思考,怎樣可以增加工作效率,讓工作產生更多價值。」他也鼓勵公司的不同組別,相互分享成長的方法與經驗。幾年下來,嘉威的員工平均工作效率都以 10% 的幅度在成長,夥伴個人的工作能力持續累積進步,公司的整體能力也不斷提升。

    職涯近 10 年,視同仁成長為最大驕傲

    在「準時下班」觀念抬頭的世代潮流下,許多會計業同業面臨人才荒,嘉威仍然能吸引職場新鮮人前來就職。張宏尉表示:「一開始很單純,同事們希望準時下班,所長就帶頭改善。」公司便先用明文規定下班時間,接著也改善工作流程以及與客戶溝通提早作業時程。逐年下來忙季的工作時間已減少許多,成為業界中獨特的破框者。
    「我每天都覺得滿有成就感的,」張宏尉很欣慰地表示:他常因看到從一張白紙到可以在台上報告的同仁成長而欣慰;看到主管會議為了「如何增加員工薪水」這個題目認真討論而感動;看到所長在拜會同業事務所負責人時,拍桌子挑戰對方應提早讓員工下班而欽佩。「我的工作就是,讓這種核心價值繼續保持,讓新一代也有這樣的體會。」

    將會計專業發揮到極致——「跨領域」結合「永續觀念」

    對於同樣具備會計背景、欲了解如何於工作中發揮更多影響力的從業者而言,張宏尉的經驗或許能成為是一個良好典範參考。
    「我認為會計師是非常棒的職業!然而大多數會計師較專注在帳務、稅務,似乎可以將職能的可能性發揮到極致。我鼓勵會計師都要有第二專長,學習跨領域。」張宏尉認為,各行各業每間公司都需要會計師,因此從就業市場而言,對會計師有最基本的需求。而會計師了解稅法、會計等專業,因此普遍獲得專業人士的尊重,很容易建立人際網絡。
    「以中小企業的情況來說,會計師同時扮演顧問的角色,若是能夠在會計專業上,加上永續的觀念,能幫上中小企業更多的忙,也與其他同業做出差異性。」
    回顧 9 年前張宏尉加入嘉威時,公司員工人數大約 70、80 位,至今已有 330 位員工、遍佈 5 個分所。展望未來,張宏尉期待自己能持續穩住現在的步伐,了解同仁的真實想法與心聲,將各項公司制度穩定運轉,也會繼續將 員工、社區、環境、客戶 、公司治理 5 面向的細項更加落實。
    而在永續成為顯學、淨零成為熱門議題的當代,嘉威也不落人後,許下 2030 實踐碳中和的承諾,積極與綠電廠商洽談,要將事務所用電轉為綠電。

    選擇難走的路,讓社會影響力發酵

    身為推動永續發展之企業的中堅份子,張宏尉認為「堅持」是最重要的。「當更高的利益誘惑就在眼前,仍應堅守最大原則——以員工權益為優先。」
    近 10 年的職涯耕耘,張宏尉已看到些許成果,自身相當也享受在工作其中。「我覺得我每一天都過得很幸福,」他笑著說,「我走在辦公室看到同事,我就覺得很滿足。」在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良好基因上,張宏尉導入 B 型企業的精神,也擅於運用領導能力帶領同仁,並提供客戶專業且具前瞻性的協助,建立「會計師也能發揮社會影響力」的新想像。
    核稿編輯:李沂霖

    每個在地行動,都能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力。社企流攜信義房屋推出最新專題《社區永續家 2.0》,帶你看台灣各地的社造者,如何接軌國際、實踐永續目標! 
    閱讀文章
  • 築自己的夢、也築他人的夢,成就更多「對世界最好」的企業——專訪 B 型企業協會專案經理王亭蓉

    築自己的夢、也築他人的夢,成就更多「對世界最好」的企業——專訪 B 型企業協會專案經理王亭蓉

    社企流/文:黃維萱
    「B 型企業」在 2007 年時首度由美國 B 型實驗室(B Lab)提出,目標為透過嚴謹與高標準的「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簡稱 BIA),使更多企業成為「對世界最好」的企業。2016 年,台灣也成為推動 B 型企業運動的一員,6 年來已有 33 家企業取得認證。
    在 B 型企業協會的團隊成員中,8 年級的專案經理兼顧問王亭蓉,擁有政治大學國貿系背景,從 2016 協會草創時加入至今,輔導過大小企業、舉辦過年會與大小活動,也走入校園向莘莘學子傳遞理念。然而,原先她對自己的職涯想像,並非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經過自我探索後、在他人牽線下,才進入 B 型企業協會,走出屬於自己的影響力職涯路。

    職涯轉個彎,重燃學生時期的社會關懷初心

    「我很喜歡在體制外的事情去試試看!」王亭蓉興奮地表示。回溯大學時期,有別於其他商學院的同學將大量時間投注在商業競賽,王亭蓉在課餘參與了「國際發展書院」(註一),也和兩位學姊在安康高中帶領學生參與社區議題,心中種下一顆對參與社會互動有熱情的種子。
    不過,當時王亭蓉的職涯規劃並非朝社會議題領域發展。畢業後,王亭蓉的第一份工作爭取到在一家日商零售業擔任儲備幹部。然而,到任之後,王亭蓉認為也許是個性使然,自己從事這份工作時,內心並不快樂。
    恰巧,一位大學同窗在 B 型企業協會任職,認為王亭蓉的個性及興趣可能與 B 型企業協會契合,便邀請王亭蓉加入協會。

    成為撒種者,讓 B 型企業理念發芽

    回想起 2016 年剛加入 B 型企業協會時,協會甫成立不到一年。王亭蓉打趣地形容:「當時很多人還不認識我們,我們也還不太認識我們自己。」在團隊一年又一年的經營下,協會的輪廓越來越清晰,透過經營自媒體、舉辦年會、演講等活動,團隊最大的目標,就是讓 B 型企業的內涵讓更多人認識,且吸引更多企業成為 B 型企業。
    如今隨著 B 型企業協會的腳步漸穩,王亭蓉的職涯發展也越趨成熟。目前在王亭蓉的日常工作中,有 60% 至 70% 的時間投注在企業輔導,其餘時間則分配給社群經營、會務、行政等工作。
    王亭蓉分享,要讓企業從不知道 B 型企業精神,進而成為一個 B 型企業,需要相當多的因素牽成。「就像自己要改變習慣不吃垃圾食物,要一個企業改變文化與商業模式是非常困難的。」B 型企業協會時常舉辦說明會,邀請企業前來申請輔導服務。但是,說明會後實際採取行動的企業為數不高,轉換率不盡理想。
    而 B 型企業協會最常被企業詢問:「成為 B 型企業後,營收可不可能翻倍?」王亭蓉和團隊便需要時常去溝通,若要達到營收成長需要長期的耕耘且付出相當多努力,倘若抱存著擦邊球的心態,可能無法看到改變。「我們其實還在一個撒種的階段,」王亭蓉誠懇地說:「為了使更多企業成為B型企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會堅持。」

    透過影響力職涯,築自己的夢、也築他人的夢

    在 B 型企業協會工作 5 年多來,王亭蓉形容自己有如一位築夢者,在 B 型企業協會裡,讓組織的理念落地。
    她感性地分享,築夢者一詞她分成兩個層次來解讀:「第一個是『我築我的夢』,在這個工作機會中打開我的認知邊界,幫助自己選擇未來想要的生活;第二個是『我築他人的夢』,若今天有企業認同我們,願意加入 B 型企業的行列,我們就會盡力輔導他們達到目標。」
    在非營利組織工作,負有使命感的「利他力」,及能夠突破既有思維解決問題的「創新力」至關重要,而這兩項能力都能在王亭蓉身上看到。
    「我在工作中,需要一直提醒自己『客戶到底需要什麼?』」王亭蓉分享,近期一個潛力 B 型企業前來在請教如何回應 ESG( Environment 環境、 Social 社會、 Governance 公司治理)的趨勢,但是目前沒有一定標準的操作方法。
    針對這股新趨勢,王亭蓉認為 B 型企業的商業影響力評估(BIA)可給予台灣中小企業一個指南,並可延伸看到國內外更多案例,因此建議企業參考社群上的免費商業影響力評估資源。而基於利他力的精神以及看到企業渴望改變而付出的努力,讓王亭蓉很願意陪企業多走一哩路。
    而為了推廣 B 型企業理念至更多族群,王亭蓉接下進入各大校園辦理講座的任務,運用創新力吸引學生族群的注意,像是設計好玩且具競爭性的互動遊戲,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吸收度。
    談及工作中最滿足的時刻,王亭蓉分享了在近期的輔導專案中,一個貿易業的客戶讓王亭蓉印象深刻。該貿易業客戶代理的品牌商相當有永續概念,讓該貿易業客戶想進一步朝永續發展,成為 B 型企業。王亭蓉回憶,該客戶本身非常認真,開會時也會充分提出想釐清的問題。當專案完成時,來自客戶的真摯感恩,以及看到客戶因自己的付出而帶來的改變,讓王亭蓉深深感受到這份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感。

    克服「進步焦慮症」,穩住自己的腳步

    為了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王亭蓉期許自己能夠從永續領域中選定一至兩個議題做更深入地研究、進而成為專家,她說明:「永續的範圍相當地廣,做企業輔導時各領域如供應鏈、人資、環境等皆需涉略。若能夠在一到兩個子領域專精,便能給予企業更務實的操作建議。」
    幸運的是,B 型企業協會的團隊領導者都相當地支持夥伴自我精進,像是先前王亭蓉曾參與美國國務院非營利組織人員的培訓計畫,而這培訓計畫需要 6 週的時間,團隊協調了工作夥伴的業務與時間給予支持,讓她相當感激。
    談起職涯規劃的路上,王亭蓉運用了什麼資源幫助自己成長,她笑著說,曾經她被友人形容有「進步焦慮症」——她運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參與 U 型理論課程(註二)、學習法律、以及美國國務院非營利組織人員的培訓計畫,深怕不進步就會被淘汰。
    近期她參與了一系列特別的表達課,在課程中重新認識自己,也深深體悟到「人生沒有標準答案」這個道理。她沈著地說:「我從小就是個乖乖牌,對人生沒特別想法,唸書也是家人的決定。當初要從日商辭掉時家人也很不理解。」在重新面對自我後,王亭蓉更理解自己的人生方向,對於自己表達出口的話語更有掌握度。未來,她也決定將內心層面的轉變帶到行動層面上,醞釀著想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經營屬於自己的 Podcast 節目,邀請素人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她鼓勵有志在社會創新領域任職的青年,不要認為自己是小人物:「生命影響生命是真的可以發生的。」勇敢地傳達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時刻影響他人,解決別人的問題。
    除了追求「分數滿分」的既定目標之外,人生是否有更多可能?而什麼是「對世界好的企業」——是營收至上?是品質至上?王亭蓉抱著開放的態度,在職涯碰壁時接受新的可能,讓自己在企業價值上有不一樣的體悟,進而築自己的新夢,也築他人的夢——為有心改變的企業客戶提供專業諮詢,打造屬於自己的影響力職涯。
    註一:國際發展書院:政治大學協助學生以有系統性的架構,去接觸「全人」或特定議題的學習場域。
    註二:U型理論:源自麻省理工學院(MIT),以人類意識為觀點,融合系統思考、創新與變革的一套工具,幫助人看出盲點所在、提升領導力、推動組織變革。
    核稿編輯:李沂霖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
    閱讀文章
  • 談買地、拓市場,台灣女孩勇闖柬埔寨馬戲團——專訪法爾社會企業執行長特助許茜雯

    談買地、拓市場,台灣女孩勇闖柬埔寨馬戲團——專訪法爾社會企業執行長特助許茜雯

    新一代的求職者比起坐著抱怨、更願意起身改變,面對變動快速的世界,這群「社會創新人才」,盼開啟有別以往的「影響力職涯」(Impact Career)。他們不只在乎利己的報酬率、也追求利他的影響力,我們稱這群人為「力世代」。
    讓世界更好並不只是口號,而是許多人在工作現場的每日實踐。一起看看來自不同領域的「力世代楷模」,如何踏上影響力職涯,並運用關鍵能力,在職場上創造改變!
    社企流/文:黃維萱
    提起柬埔寨,或許在你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世界遺跡吳哥窟,每年吸引大量國際遊客前往參訪。然而,這個擁有豐厚文化歷史的國度,在 40 年前的紅色高棉(註一)時期,經歷了一場大屠殺,全國約有 300 萬人遭殺害,許多人逃往泰柬邊界,或離開柬埔寨成為難民。「法爾馬戲團」的創立,讓失去依靠的街童有安身之處,並且習得一技之長,成為專業表演者。而演出盈餘則投入「法爾藝術學院」,助更多孩童受藝術教育,成為撫平歷史傷痕的一股力量。
    在法爾的經營團隊中,有一位來自台灣的工作者,擔任 Huot Dara 林國民執行長的特助兼發展經理,協助已經擁有 20 多年豐富歷史的法爾拓展市場。她是許茜雯,擁有醫務管理背景,曾在國際非營利組織以及國合會任職,如今飛往柬埔寨投入藝術領域,在法爾社會企業展開屬於自己的影響力職涯。
    「這是我最幸福的一份工作。」性格開朗、為人大方的許茜雯,在接受社企流採訪時如此表示。樂於挑戰的她,扛下在柬埔寨首都金邊拓展新據點、開發華語市場、以及連結各項資源等多項重任,是執行長的得力大將、也成為團隊口中的「Wonder Woman」。

    學生時期出國服務經驗,開啟對國際發展的興趣

    8 年級的許茜雯,學生時代在台北醫學大學主修醫務管理,受醫學、商學與管理學的訓練。在學姊的牽線下,結束在台大醫院的第一份工作後,便飛往柬埔寨,在德普文教協會擔任當地最高負責人,管理就業輔導與偏鄉教室兩項計畫。爾後,許茜雯便回到台灣,在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任職,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培訓台灣邦交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 (St.Kitts and Nevis,位於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的醫師與護理師。
    「在國合會工作我很高興,因為我的夢想就是做國際發展。」這個志向在許茜雯學生時期便萌芽,許茜雯的母校台北醫學大學在史瓦帝尼(舊名史瓦濟蘭)有常駐醫療團,許茜雯於就學間曾兩度參與出團,開啟她對國際醫療與國際發展的興趣。特別是在當地看到一個愛滋藥物宣導單位,以尊重當地的態度,創造一個愉快的環境,倡議愛滋藥物,讓她由衷敬佩,也期許自己有天有機會也能投入國際發展,在計畫國與當地團隊共同執行計畫,帶來影響力。

    面臨職涯的選擇難題,釐清重視的價值

    在國合會的工作接近尾聲時,許茜雯透過友人得知法爾正在招募執行長特助兼發展經理。當時的許茜雯,對法爾並不陌生,因為早在於德普文教協會工作時,許茜雯便已經認識法爾,每個戲碼她幾乎都有看過。
    骨子裡愛往劇場跑的因子,也可以回溯到學生時期。許茜雯分享道:「我大學時期曾經修過一堂劇場美學,它是我的劇場啟蒙。我便許願以後畢業工作時,每年都要看一場演出!」然而,畢竟非自身出身藝文圈,對於加入法爾,許茜雯多少有點擔心。
    此外,當時還有另一份截然不同的工作機會——外商企管顧問公司的職缺,也令許茜雯考慮再三,究竟該加入法爾,投入這項富有挑戰、跨領域的工作,還是要選擇擔任企管顧問,走一條符合社會期待、擁有理想薪資且穩定的路?「如果選擇法爾,是選擇我認同且喜歡的事情。」許茜雯說道,「我當時第一次出發去柬埔寨是因為我還年輕,我想要趁著我可以闖的時候去嘗試。」而面對眼前的職涯十字路口,「我渴望更有挑戰性,跳出舒適圈,有可塑性的工作。」懷著這般體悟,許茜雯選擇了加入法爾的行列。
    已經擁有 20 年歷史的法爾,現今有劇團、學校、一間創意及多媒體公司、一間負責國際巡演的法爾國際、一間手工精品店,以及社會企業。根據許茜雯的形容,藝術學院就像「媽媽」,劇團就像「女兒」,藝術學院培養出表演者給劇團,而劇團演出收入的 75% 再提供給藝術學院。而社會企業在組織上是劇團、兩間創意及多媒體公司和手工禮品店的母公司,目標是為法爾創造穩定的營收。

    用解決力面對新挑戰,用數位力克服行銷關卡

    再度於柬埔寨落地後,許茜雯便開始了新的旅程,一上任便接下了在首都金邊拓展新據點、開拓華語市場,以及連結各項資源等重任。其中,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設置新據點是許茜雯最重要的任務。這項任務牽涉到找地、與銀行談判、進行放款等事宜。「這個計畫真的是一波三折!」最初,法爾劇團已經談妥與政府合作,向政府租借一塊地。但是在 2018 年的選舉後,該地被別的財團購買,整個計畫有了變卦。
    面對計畫的變更,法爾便決定要自行購買土地,讓自己的權益更有保障。許茜雯與團隊拜訪地主,包含地方上的勳爵,尋找合適的土地。同步地,許茜雯也拜訪台資銀行,商談放款事宜。沒有相關經驗的她,透過網路搜尋的方式,查詢談判技巧的知識,迅速地吸收並實際運用。而最終的談判結果,更獲法爾董事的肯定,驚訝於一個年輕人可以談到如此理想的條件。
    針對許茜雯的第二項主要任務,開拓華語市場,則需要大量地使用社群媒體來觸及海外市場。透過經營 LINE、微博與微信,鎖定台灣及中國兩大華語市場,許茜雯順利地協助法爾能以潛在觀眾熟悉的語言宣傳演出資訊。
    面對新事物的挑戰,許茜雯秉持著 3 字原則:「一直問」。她分享:「第一個方法是去網路搜尋,第二個是了解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在處理放款時銀行窗口是她的財務知識老師、菜市場攤販老闆是她的柬文老師。她也分享:「我不會害怕是因為我老闆隨時都在,我都會跟他討論。」身為執行長特助,許茜雯是執行長的得力助手,也是無話不談的朋友。 清楚組織目標、並善用各式資源解決問題,許茜雯就如組織中的「掌舵者」,能穩定地引領組織往預定的方向邁進。

    適應異文化團隊,完成更大的目標

    法爾的經營團隊組成十分多元,有柬埔寨人、法國人、美國人、瑞士人等。在一個跨國的團隊中工作,許茜雯認為最大的挑戰是文化差異。像是,為了業務需要在向夥伴蒐集護照影本時,各國夥伴因為國情不同輪番放假,讓這項單純的任務花了比預期還多的時間才完成,造成她不少的困擾。面對這些挑戰,許茜雯的體悟是「耐心」的重要性:「若是把事情拆解,一步一步完成,其實事情進展會更快速,也不會造成他人壓力。」
    而在這份工作中,許茜雯認為進行台柬文化交流專案時,是她感到最有意義感的時刻。當時,她和團隊促成邀請排灣族的舞者來柬埔寨表演,接著台上和台下一起手拉手共舞。她回憶道:「舞台下是來自歐洲各國的觀眾,他們可能不了解也不太懂排灣族文化與服裝,但他們很享受在那個當下。」而柬埔寨法爾的舞者,也將排灣族的舞蹈,融入在新的作品中,在一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聯合國日發表上呈現。透過兩國交流創造出新的表演風格,讓許茜雯覺得相當有意義。
    面對疫情這項全球性的共同挑戰,法爾也難逃其影響。例如:金邊據點拓展的計畫擱置、劇團至外國巡演的機會驟減。為了募款增加收入,法爾發起 24 小時連續演出的金氏紀錄挑戰,出動法爾劇團 88 名表演者,連續演出 31 齣戲碼。駐守台灣的許茜雯,在台扮演著公關與行銷的角色,成功促使更多觀眾參與這項盛事。最終,此演出獲得海內外華人熱烈迴響,不僅引起社群熱烈討論,也多了許多來自台灣的長期贊助者。
    關於未來 3 年的規畫,許茜雯眼裡閃著光芒,她期待能夠將金邊拓展計畫,這項自己一手催生而還在半路上的孩子養大。這項組織內的創新,未來可能以獨立公司的型態經營,目前團隊初步有譜,待疫情緩解後資金到位,金邊設立新據點的計劃便離成真更進一步。
    對於未來考慮投身中大型國際社會企業的青年而言,英語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條件,而許多人會因此喪失信心、自我設限,許茜雯鼓勵,剛開始一定需要時間來適應口音與環境,但只要敢表達,就能學會如何溝通。
    最後,許茜雯格外強調心態的重要性:「自己一個人在國外,最基本的是要好好照顧自己,包括身心靈面向。」
    從學生時期便積極探索自己的志向,加上早期職涯階段的累積、輔以人脈的牽成、以及深度的自我了解與反思,讓許茜雯做出不受限制於醫學領域,並且衷於自己所認同的價值之選擇,開啟屬於自己的影響力職涯,撫慰遙遠國度的歷史傷痕,搭起兩國之間更多交流的橋樑。
    註一:紅色高棉指柬埔寨內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內鬥。1975 至 1979 年間,因為共產主義主張的「均等」概念,導致當地許多民眾流離失所,被迫離開家園且失去屬於自己的財產與身分。短短的 3 年內,近乎 9 成的知識份子遭到殺害,其中包含醫生、博士、音樂家及藝術家等。柬埔寨國內死亡總人數高達 300 萬人。
    核稿編輯:李沂霖
    即刻加入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擁有屬於你的永續資訊窗!
    閱讀文章
  • 揭秘 CSR 顧問的工作日常!專訪 CSRone 總監陳厚儒

    揭秘 CSR 顧問的工作日常!專訪 CSRone 總監陳厚儒

    新一代的求職者比起坐著抱怨、更願意起身改變,面對變動快速的世界,這群「社會創新人才」,盼開啟有別以往的「影響力職涯」(Impact Career)。他們不只在乎利己的報酬率、也追求利他的影響力,我們稱這群人為「力世代」。
    讓世界更好並不只是口號,而是許多人在工作現場的每日實踐。一起看看來自不同領域的「力世代楷模」,如何踏上影響力職涯,並運用關鍵能力,在職場上創造改變!
    社企流/文:黃維萱
    企業社會責任(Co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指營利公司善盡社會責任,參與社會改變。在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下,資本額 50 億元以上的企業應編製 CSR 報告書;而在永續概念逐漸蓬勃發展的當代,企業如何兼顧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更是越來越多公司需重視的課題。
    隸屬於頤德永續溝通顧問的 CSRone 平台,是台灣第一家 CSR 永續溝通與互動平台,該平台總監陳厚儒結合領導力與創新力,加上絕佳溝通心法和知識涵養量,從零開始打造了 CSRone,並持續帶領團隊,給予企業永續相關的顧問服務。

    就學時期點燃熱情,立志投入 CSR 領域

    談及踏入 CSR 領域的初心,源自陳厚儒就讀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時,一方面受當時系主任汪浩老師的啟蒙,另一方面則是看到企業破壞環境及社會的新聞而感到憤慨。於是,希望「讓企業善盡應負的責任」這樣的使命感,在陳厚儒心中萌發。
    完成合作經濟系研究所課程後,陳厚儒前往英國 De Montfort 大學學習公司治理,取得第二個碩士學位。學成歸國後在貴人的牽成之下,加入正往 CSR 顧問發展的頤德永續溝通顧問,正式開啟職涯之路。
    起初,陳厚儒在公司裡協助產出文章以及做研究。後來,部分客戶提出與永續相關的顧問需求,他們便著手撰寫報告書。「我們在輔導企業的過程當中,也收集大量的永續與公司治理資訊。這些永續與公司治理資訊很值得分享給更多人。」於是,CSRone 永續報告平台在 2013 年成立,原先是以蒐集華文 CSR 報告書為定位,至今已發展為內容豐富多元的 CSRone 永續智庫。

    走進 CSRone 總監工作現場

    身為 CSRone 永續智庫總監,一天的日常會是什麼模樣?陳厚儒分享,自己執掌的業務量非常多,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專案服務與平台經營。
    專案服務指的是客戶編纂永續報告書、建置永續管理的機制與培訓人員。「對我來說也蠻有趣的,想知道每間公司怎麼營運,碰到什麼樣的問題,然後用什麼樣的方式解決;盤點完都可能比客戶公司裡面的人了解他們公司!」 而在平台經營方面,則是搜集國內外 CSR 報告書精華、彙整文章於網站上分享。「常常一本報告書就兩三百頁,現在企業裡面的人沒有時間去看,既然我們顧問本來就要看,我們就把整理好的內容拿出來分享。」提供消化後的知識「為大家讀書」,成為 CSRone 最大的獨特點,讓 CSR 相關從業人員能用最短的時間獲得知識及新知。
    當然,在一步步經營平台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碰壁撞牆的時刻。「經營平台與經營客戶專案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要有許多的嘗試(trial and error)。究竟要用什麼方式才能夠獲得收益?這也是 CSRone 目前一直在探索的。」
    談起工作上最有成就感的事,陳厚儒認為是看到企業的轉變。曾有一間生技醫療企業,在 CSRone 的輔導之下,從無到有建立永續管理機制,使得該企業在評比機構給予的分數上得到進步。陳厚儒透露,要成功協調企業的秘訣,在於找到企業內願意一起成長的關鍵人物、發動企業內部的改變。
    現今 CSRone 的客戶,大多為已經合作 5 至 6 年的長期客戶。除了報告書,CSRone 也提供企業永續藍圖的服務,讓顧問服務不是單點式地只撰寫一篇報告,而是以充分盤點公司後的報告書內容為基礎,提供短、中、長程地永續溝通與行動方案建議。

    以創新力建置全台第一個永續溝通平台

    從零開始建置一個全新的服務平台,靠的是 CSRone 團隊的創新力。陳厚儒看見了企業對於永續資訊的需求,也發現企業人員缺乏完整獲取相關資訊的時間,因此便將永續與公司治理資訊匯集,建制台灣第一個永續溝通平台。一個單純的點子,加上徹底地執行,在時間的灌溉之下,CSRone 越發完整茁壯。
    在未來的發展面上,陳厚儒表示會持續以知識作為最核心的專業,讓從業人員獲得最一手最專業的知識,將 CSR 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到這些從業人員,引出更多正面、永續的改變。而付費機制為價值交換的方法,是未來將繼續採行的商業模式。

    以閱讀報告書為始,開啟未來更多可能

    對於有心從事 CSR 領域工作者,陳厚儒建議可先從了解 3 大準則開始——偏技術型的 GRI 準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永續財務會計準則(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SASB) 以及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若是猶豫要加入顧問行公司還是企業的永續部門,陳厚儒則分享:如果嚮往議題廣度可以到顧問型公司,服務多元的產業及客戶;如果嚮往單一產業或議題,可以往特定產業或特定公司的永續部門發展。例如對汽車產業有高度興趣者,可以直接加入相關企業;若是對多項主題如汽車、美妝、金融等有興趣,則可以到顧問型公司服務不同客戶。
    最後,陳厚儒提及,在報告書中其實藏有許多寶藏,舉凡綠能、節能減碳的解決方案,這些無限的可能,都在報告書的世界裡,等待有志者去挖掘。 核稿編輯:李沂霖 延伸閱讀 >> 與企業永續部門一同成長!國泰金控呂盈潔:想解決社會問題,企業內部轉型是關鍵 >> 用 AI 驅動企業永續發展!「永訊智庫」讓投入 CSR 不再困難,為企業省下 50% 作業時間 >> 如果未來像一顆「甜甜圈」——21 世紀公民不能不了解的永續新生活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
    閱讀文章
  • 成為家長的問題解決師——小人小學教學長林靖用藝術轉譯兒童語言,促進親子關係

    成為家長的問題解決師——小人小學教學長林靖用藝術轉譯兒童語言,促進親子關係


    社企流/文:蘇郁晴
    瀏覽致力於促進家庭關係的「小人小學」粉絲專頁,總能看見擁有烏黑長髮、甜美笑容的林靖,雙眼真摯的看著眼前的孩子,偶爾拿著一本書生動地描繪故事情節給他們聽,偶爾蹲在孩子身旁、以雙眼能夠平視的角度,仔細傾聽他們說話。
    33 歲的她,人稱「珍珠老師」,是小人小學的教學長。小人小學為家庭提供諮詢服務、也為父母與孩子設計多元課程,身為教學長,林靖負責設計團隊內各式課程與活動,同時也時常需要面對家長與孩子,在 2020 年社企流攜手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舉辦的力世代講座中,她笑稱自己是兒童語言的轉譯平台、亦是家長的問題解決師。
    ​擁有藝術治療專業的林靖,在就任小人小學 4 年的時間裡,不但帶入自己的專業,協助孩子透過繪畫、手作等方式、展現他們的情緒與學習成果外,更成為團隊創辦人陳子倢的得力夥伴,「她是重要的後盾,每當我向她提出一個新的靈感,珍珠都能帶著團隊討論、將想法落地。」陳子倢更以公司的寶貝來形容自己對林靖的信任與依賴。
    不畏懼創造改變、總能將想法化為行動的林靖,就如開拓家一般,擁有高度的創新力與解決力,能突破既有思維,積極解決問題並帶來價值。

    ​將專業帶入工作中,拓寬教育的可能性

    在陳子倢一手創立小人小學時,團隊提供的服務以諮詢、課程與活動為主,而在林靖加入後,藝術療癒悄悄地成為他們的服務項目之一、拓廣原有的教學面向,她透過繪畫、手作等藝術媒材,幫助孩子更容易了解課程內容、也以此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穫。
    有一次,林靖預備在課堂中與孩子們討論全球暖化議題,班裡的孩童最大有 4 年級、最小只有 3 歲,該如何設計一堂人人都能懂的氣候變遷課程?
    她在課堂前先找了一本有關全球暖化的故事書,並在上課時,以生動活潑地描述方式,向孩子介紹議題,並請孩子收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然後放進一個箱子中,仔細觀察安置於箱內的冰塊的融化狀態。透過簡單的實驗,孩子能親眼看見縮小版的全球暖化狀況,課後,他們則畫出北極熊、融冰等意象,表達對於議題的認識。
    藝術療癒也成為她與孩子間的溝通橋樑。當林靖發現有孩子情緒低落,卻不知該如何表達時,她就會嘗試請孩子以繪畫的方式呈現自己的情緒,並透過他們的繪畫內容,試圖釐清事情的原委。

    ​認真傾聽釐清需求,精準祭出問題解方

    時常也有家長焦急地帶著自己難解的問題,跑來向她尋求解答,這時的林靖會先認真傾聽、冷靜釐清問題為何,並帶著家長一一找出解答。
    曾經有一位家長,覺得小孩在家中總習慣壓抑情緒,不會與父母表達心中的想法,造成親子間溝通困難,因而希望能透過林靖的幫助,讓孩子能學習表達自己的情緒。在一次次與家長耐心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這位媽媽的性格也是如此,導致親子間無法敞開心房溝通。」於是,林靖邀請家長來到上課現場,觀察孩子與老師的互動與溝通,藉此讓家長學習善用傾聽及眼神交流,與孩子建立信任感。此舉不但釐清家長心中的困惑,更協助改善家庭中的親子關係。
    身為教育者,總會不時接收到許多家長的問題,每當從與家長的對談中聽到任何需求,善於排解問題的林靖,便會號召團隊開會討論,盡力為各式的親子問題找到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有家長擔心自己將要上國小的孩子無法適應新的環境與同學、難以調適自己的情緒等等,林靖便攜手團隊開辦「升小一專屬情緒特訓班」,打造一個為期 5 天的營隊,為孩子帶來人際關係、情緒表達、壓力挑戰等課程,培養他們如何正確地表達情緒、與同儕相處。
    在這專屬孩子的特訓班中,林靖早上在課堂中傳授打招呼、自我介紹等與人互動的技巧;下午則帶著孩子「實際演練」,運用早上習得的技巧,帶著點心去和附近街坊鄰居交朋友,「我們希望能藉此讓孩子培養與陌生人交談的勇氣。雖然不是所有孩子都敢開口,但透過觀察其他組員,他們也能有學習與模仿的機會。」林靖説。
    營隊結束後,有家長向團隊成員回饋,孩子在課程結束後,表達力不但變得更好,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他們又驚又喜。

    「原來我可以做這麼多事!」

    小人小學目前的正職員工只有 4 位,雖然團隊規模較小,但自 2017 年成立以來,已辦過數十場課程及活動、觸及近千名孩子。
    從親子課程到主題營隊,一肩挑起活動設計重擔的林靖坦言,在小規模社會企業工作,因為人力較為緊縮,若是自己忙不過來,別人也有自己的工作在進行,難以相互幫忙,但組織規模小也使團隊內的溝通流暢,每個人更能好好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就如雙面刃,有弊亦有利。
    「進入小人小學完全是誤打誤撞。」林靖說。她過去曾在台北醫學大學大腦意識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在小人小學草創之時,看到陳子倢正在招募夥伴,過去曾在早療機構兒童部門實習的她,本就相當喜歡小孩,透過與陳子倢的對談,也十分認同小人小學欲為家庭打造精緻相處時光的理念,便義無反顧的來到這甫成立的社會企業。
    「來到這裡之後,我有兩個發現,第一是更加認識自己還有哪些能力,第二就是原來自己可以做那麼多事。」林靖笑說,當初來到小人小學時,常覺得自己能力有限,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歷練、發現設計的課程與活動內容對家庭有所幫助後,讓她對自己更具信心。
    在 2020 年暑假的升小一專屬情緒特訓班,來了一位患輕度自閉症的孩童,他因為坐不住、常在課堂中走來走去,其他同學返家後向父母反應,此時林靖靈機一動,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教育的好時機,在取得所有孩童父母的同意後,她在課堂中以影片與故事書先向孩子說明自閉症的狀況,再邀請這位自閉症的同學介紹自己,並帶著其他孩子以包容與同理的心去面對他。
    這堂臨時加開的課程,深深印入孩子心裡,在營隊的結業分享中,有孩子提及未來在學校內看到相同狀況的同學,願意主動給予幫助。這看似簡短的回饋,卻是林靖種在他們心底的種子,它會發芽、長成大樹,照映更多有需求的人。
    在這個時常需要為他人解決問題的工作中,林靖認為好奇與同理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為有好奇心,才能使她透過與家長或孩子一來一往的對談中,發現對方有什麼樣的需求;有同理心,讓她得以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並祭出對應的解方。
    要培養這些能力沒有捷徑,林靖分享,她自己非常喜歡閱讀,不管是雜誌、親子教育類的書籍,常是她心中有疑惑時的解答。「我會將書本中學到的新知,帶到教育現場進行實驗。」不斷汲取的知識,成為她面對家長與孩子時的雙翼,加強應對進退、溝通等能力。
    執行力過人的林靖鼓勵嚮往進入小規模社會企業工作的青年,可以先了解自己的熱情所在,並透過打工、實習、參加營隊等方式投入心力,不建議只將喜歡的事物掛在嘴邊,卻毫無行動、沒做事前功課。
    力世代是一群 22 歲至 40 歲的青年,他們重視自身權益,更竭力想改善社會問題、發揮影響力——林靖正是其中的一份子,在工作中發揮自身藝術治療的專業、持續累積教育經驗,並總思考著如何解決家長心中困惑、陪伴孩子學習,「我希望能讓每個家庭越來越好。」林靖溫柔的語氣中,帶有堅定。
    核稿編輯:李沂霖
    2023 年星展銀行(台灣)與社企流攜手推出「星展永續好時光」策展,邀請大家透過「零浪費生活風格」、「1.5°C 低碳生活風格」、「影響力生活風格」,認識更多不浪費、低碳排、挺人權的好點子,度過輕鬆的永續好時光! >> 立刻進站
    閱讀文章
  • 由內而外實踐永續精神!玉山金控結合金融本業,支持社會創新人才發展

    由內而外實踐永續精神!玉山金控結合金融本業,支持社會創新人才發展

    社企流/文:郭潔鈴
    企業推動永續發展,不僅僅是行有餘力的公益行動,更應是結合本業與核心能力的的策略。玉山金控身為台灣綠色金融先鋒,自 2017 年起成為首批發行綠色債券的金融機構,協助綠能科技產業融資;更於 2019 年宣布將不再承作燃煤電廠融資案,大力跨出燃煤撤資的第一步。
    玉山金控人資長王志成表示,有別於其他企業先追求營運績效、再注重永續發展,玉山金控則是一開始便設定長遠的永續目標,並在邁向永續的路上,兼顧社會責任與營運績效。

    推動產學合作,培育創新人才

    為了持續推動永續發展,玉山金控近年積極培育人才,以「3i 策略」支持青年投入社會創新領域。王志成指出,3i 策略包括創新力(innovation)、整合力(integration)與影響力(influence)。
    在創新力部分,玉山金控洞察到數位時代趨勢,培育數位金融人才不遺餘力。對內人才培訓上,玉山金控目標打造一支全方位的科技聯隊,於 2015 年率先同業成立數位金融處,2016 年首創「TMA 制度」招募科技儲備幹部,並在 2018 年設計金融業第一個科技長的職位,藉由建構明確的職務職責,使人才了解未來的職涯發展方向。
    對外人才培育上,玉山金控積極與學界銜接,使創新精神向下扎根。2018 年與台灣大學合作推出國內首門產學合授的「MOOC 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免費教學生認識大數據應用,學會數位時代必備的分析能力。
    此外,玉山金控更與台灣大學、交通大學、中央研究院攜手成立人工智慧研發中心,並舉辦「玉山人工智慧公開挑戰賽」,邀請廣大學子發揮創意,用科技解決洗錢防治、風險控管等真實的企業難題,從實作經驗中培養創新能力。

    整合金融資源,支持社企創業

    在整合力部分,玉山金控結合金融本業,為社會創新人才提供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務。王志成觀察,台灣小微企業佔全體中小企業超過 8 成,對經濟具有重要貢獻,但礙於規模較小、營運不穩,經常面臨融資困境。
    因此玉山金控致力以一站式的金融服務,滿足被傳統金融忽視的族群需求,包括與政府合作推出的「微笑希望貸」,協助社會企業發展;以「青年創業貸款」支持台灣青年創業圓夢;另有「小型事業貸款方案」協助小微企業取得資金。
    王志成分享,曾有一名於非營利組織工作的江先生,長期關注偏遠地區及弱勢族群的經濟議題。後來,他決定自行創業,輔導南投仁愛鄉武界部落、屏東霧台鄉大武部落和宜蘭大同鄉泰雅部落等原住民偏鄉部落,協助當地的小型雞農穩定提供高品質的肉品給餐廳業者。然而小農縱使有飼養技術,卻苦無銷售通路,沒有穩定現金流成了江先生的營運難題。
    上述種種因素,使得江先生申請貸款時常碰壁,直到向玉山金控「微笑希望貸」提出申請並獲得台北市政府擔保後,迅速取得 180 萬元營運資金,得以協助小農建構品質更穩定的微型生產網絡,並投入實體與線上行銷活動,帶動偏鄉部落發展。

    號召員工投身公益,深耕永續精神

    在影響力部分,玉山金控持續號召員工、顧客投身公益,放大社會影響力。王志成指出,玉山金控於 2011 年成立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落實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入金融本業的經營策略,以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方式,長期深耕企業社會責任。
    每年的公益活動主要來自回應社會的需求,或由同仁主動發想提案。近年成果包括推動「玉山黃金種子計畫」,將信用卡每筆消費金額的 0.3% 用於建造偏鄉圖書館,至今已累計 156 所。此外,玉山金控也贊助花蓮南安部落轉型有機稻作「瓦拉米」;亦號召員工擔任志工,響應捐血、偏鄉義診等行動。
    2020 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玉山同仁更主動發起「向醫師、護理師及第一線防疫人員致敬」專案捐款活動,獲得熱烈響應,最終捐出 1500 萬元,共同為社會盡一份力。
    對於盼望在工作中發揮影響力的青年,王志成給予勉勵,「期望大家永遠秉持著為社會盡一份心力的熱情,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企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思考是否還能多為社會付出貢獻。」
    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遠,當企業從上到下皆心懷「一份愛牽引更多的愛」的精神,將能持續邁向永續之路,共同讓社會更美好。
    核稿編輯:李沂霖 策展夥伴: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此專題由社企流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共同企劃。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想在工作中改變社會嗎?你不能不知道什麼是「力世代」! 來此讀新知、拓人脈、看職缺、找資源,讓我們一起出發,開創自己的影響力職涯。 >>>手刀前往《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完整策展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