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ocial AED 發起人林紹偉、營運總監康涵慈
在前面兩篇專欄中,我們分享了 Social AED 的「社會設計」就是形塑出孵化社會創新行動的內外部系統,同時也聊到了,要讓執行團隊的每一位幹部長久投入其中,關鍵就是要有持續的獲得。(同場加映:一場從 7 人到 70 人的社會設計行動,如何才能永續經營?)
而在這幾年經營 Social AED 的旅程中,我們發現無論是觀望已久、或是剛踏入這個領域、甚至是已經實際參與其中的人,他們成就價值的故事背後有著相似的旅程。
此篇文章,我們將用兩個故事來分享,該如何磨練自己,成為社會設計領域的人才。
當行動卡關,跨領域對話將能創造意想不到的可能
一位工程師朋友 Jimmy,就學期間常將朋友們的廢棄電腦回收、拆解,重新組裝為可用的二手電腦。隨著這些二手電腦數量越來越多,Jimmy 決定連結自己在教會的人脈,將這些電腦捐到偏鄉,期待有助於當地教學品質的提升。
過一段時間之後,Jimmy 追蹤這些電腦的使用狀況,才發現事情與自己想的不太一樣——偏鄉的教學品質並沒有因此獲得改善,因為硬體設備的維運、軟體使用與系統升級等等,對當地的師生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當時,Jimmy 暫停了捐贈二手電腦到偏鄉的計畫,直到在 Social AED 的一場交流活動上,遇到一名具社工背景的夥伴。在那次與跨領域夥伴對話的過程中,Jimmy 才更加理解偏鄉複雜的社會脈絡及真實困境,遠遠不僅是缺少硬體設備而已。師資人力以及是否有足夠知識教授學生,也是這個解決問題行動當中,很重要的一項環節。
於是,Jimmy 與這位社工夥伴,以及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集結成了全新的專案團隊,他們走入偏鄉,不僅提供二手的電腦,更推動電腦操作、設備維運的教學服務。
解決方案永遠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當掌握解方技術的人與了解真實需求的人展開了對話,便走進了創新設計流程,社會設計的影響力也將開始萌芽。
發現身邊問題,以最少資源做出嘗試
另外一則故事,是來自一名創新設計流程培力課程中的學員陳融。當時,在課程結束後,他分享欲解決的問題—讓菲律賓語言學校的老師,在疫情期間能夠透過線上平台媒合,進行遠端英語教學,讓他們維持基本的薪資收入;並讓台灣學生都能夠負擔這項優質教育資源。
不過,這項想法仍處於初期模糊的階段,還有太多的細節需考慮清楚,因此,陳融始終跨不出最困難的第一步。
在創新設計流程中,強調「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小的嘗試」,當知道有限的資源可以如何做最有效的投入,那第一步就不再困難。
陳融深受鼓舞,於是,他建立了一組團隊,連結菲律賓語言學校的教師們,開始在台灣推出語言教學服務,並計畫將獲取的部分收入轉換成弱勢兒童的免費教育資源。雖然行動剛展開不久,前方仍然有許多關卡需要克服,但社會設計旅途已經開啟,他們也將在不斷地磨練當中,成為創造影響力的人才。
在 Jimmy 與陳融的故事中,我們都看到類似的脈絡,那就是「啟發、對話、行動」,他們都同樣因身處的環境、看到的問題而受到啟發,在與跨領域的夥伴進行對話之後,跨越了「懷疑自己是否做得到」的那道檻,接著用全新的態度展開了社會設計行動。而他們的行動,也將能啟發更多人、開啟對話、促成更多行動,形成一個正向的善循環。只要肯相信自己,任何人都能踏上社會設計的旅途。(延伸閱讀:人人都能參與的「設計」行動——利用業餘時間,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社會創新的旅途不是一發入魂的結果,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經驗背景與專業知識,但卻有著相似的歷程,我們發現那是因為在面對困境時,踏上社會設計旅途的人們,會磨練出好幾項關鍵的能力,而這些都可以說是一種「核心素養」。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解決問題是一段結構化的旅程」,因為資源極度有限,所以我們要從最重要的話題開始,那就是「我們在為誰解決問題」以及「對他來說真正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先將預設的解決方案或是預期該掌握的技能,都先放到一旁,竭盡可能地理解問題的全貌,用不同視角看待同一個問題,並且做到真正的角色換位,避免落入「我覺得你需要的東西是什麼」的流程陷阱之中。
在看到了重要的問題之後,與跨域的夥伴共創無數種可能性,並擁抱「任何點子都有價值」的想法,練習不批評,甚至延伸彼此的創意,讓我們能夠有效地擴展經驗框架找到創新的機會。
進一步,盤點自身擁有的資源,用最少的成本與最快的速度,推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基本雛型,也就是所謂的「原型設計」,目的不是得到使用者的掌聲,而是希望收到嚴厲的批評指教,因為那會讓我們知道, 下一步該如何做才會更好。
接下來將會是最關鍵的步驟,那就是「進步」的階段,我們必須能夠承受失敗帶來的痛苦,好在「原型設計」的精神讓我們保留了足夠的時間與資源,能夠針對使用者的回饋修正我們的腳步,挺進社會設計的下一步。到此為止,我們已經走上了進步的旅程,或許這只是小小的一步,也或許未來還有很長遠的道路,但我們已經扎實地邁開了步伐,揮別了懷疑自己的階段。而下一步,已經不再困難。
Social AED 認為,創新設計流程不只是方法與工具,更是實踐「創新思維」的諸多核心素養,以及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核心信念。而每一個素養面的學習,都成為了 Social AED 各個業務帶給參與者的收穫,並透過「啟發、對話、行動、再啟發」貫穿核心主幹,形塑出了我們的「社會設計孵化系統」。(延伸閱讀:沒有薪酬,如何持續運轉數十人的組織?Social AED 發起人解析重要關鍵)
展開屬於自己的社會設計,就會在最適合的位置成為人才
那麼,回扣到開頭提到的,我們要如何培養自己成為社會設計的人才呢?Social AED 的見解是,並不是成為了人才,才能踏上社會設計的旅程,而是在展開了屬於自己的社會設計之後,就會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成為解決問題的人才。這前後因果關係定義的不同,展開旅途的心態以及順序也就完全不一樣。
Social AED 相信「創新設計流程」能夠具體可行地開展出「社會設計」行動,但如果不實踐它,那永遠只是個方法論,唯有應用其中的工具,才能創造價值,也才能內化其中精神,成為帶著走的核心素養。換句話說,任何有心投入到關注社會上的需要的人們,在理解了創新設計流程之後,願意展開小小的第一步,在面對挫折與挑戰的過程中持續進步,那自然會成為一名社會設計的人才。(延伸閱讀:0 元改善柬埔寨廚房裡的濃煙!學會「創新設計流程」,沒資源、沒人力也能創造改變)
實踐社會設計的價值,不一定要是轟轟烈烈的專案計畫,哪怕是鼓勵家人進行友善環境的消費、登山時與夥伴力行無痕山林的精神、或加入社會企業成為其中一員,都是我們能夠選擇的「關注並努力改善社會議題」的社計行動。
但若要在這段旅途中更有效地克服種種困難,Social AED 認為跨域共創與團隊合作顯得格外重要。實踐創新的有效方式就是「多元」,但不同的人聚在一起並不夠,而是要真正地促進跨域的溝通、以及有效的任務協作。當然有許多的生產力工具可以幫助跨域的我們進行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真正理解彼此為何而來,以及擁抱複雜的多元性,Social AED 相信,與他人甚至我們想服務的對象成為夥伴關係,擁有跨域合作的開放心態與對話技能,是在磨練自己成為社會設計人才的道路上,必定會逐漸養成的能力。(延伸閱讀:揪團發揮影響力!運用創新設計流程,不花一毛錢也能打造 50 人團隊)
創新並非打高空,需覺察並且時刻練習
我們在短講分享當中,通常都會詢問大家「有沒有任何你做過且印象深刻的事情?」以及「在這件事情裡你遭遇了什麼挫折?你又從中學到了什麼?」,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不妨也花一分鐘想想看。
這兩個問題想告訴大家,其實我們早就有在挫折中學習的能力了,這是生物與生俱來的天性。我們在錯誤中成長,讓自己不斷進步,只不過現在,我們要將這樣的精神應用在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設計之上。
我們在許多的創新創業計畫中擔任業師或評審,看到參與者大多是一年就結束了計畫,若團隊並沒有繼續走下去,那麼真正的改變通常很難發生。但其實 Social AED 的觀點不同,我們認為重要的不是計畫結束時,團隊創造了什麼樣的成果,而是在這個過程裡,大家走上了「進步」的旅程,每個人都在潛移默化之中,感受並深植了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改變的未必是團隊想關注的社會議題,而是實踐者本身,而這樣的進步會經年累月地疊加,在未來發酵,讓他們成為社會設計的人才。
核心素養的煉成不是一朝一夕,參與創新設計流程培力訓練就像是「特效藥」,打了一針但效力總會過去,多數人還是會因為忙於日常,而沒有心力將所學的工具應用在專案或任務中。而若進入 Social AED 的社會設計孵化系統,則有如一帖「中藥」,透過長期地服用,使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根植於心。
我們希望讓想要踏上社會設計旅程或已經在這條路上的人們,都能夠相信創新設計流程帶給我們的價值與信心,在邁開的每一步之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當我們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了一點,那我們就已逐漸成為社會設計的人才,就將開啟屬於自己的社會設計故事。
整篇文章分享了許多的經驗、故事還有信念,簡單地總結成 4 個重點,期待大家都能展開屬於自己的旅途,成為社會設計的人才:
- 啟發:運用零碎的時間,察覺身旁的問題,或透過他人的故事,找到自己關注的議題,是踏上社會設計旅途的第一步
- 對話:透過「跨領域」的對話與共創擴展經驗框架,無論是實體或線上,與他人展開交流,將能開拓視野、開創新的可能
- 行動:審慎評估與盤點自己的生活狀態,用能夠負擔的時間心力,為在意的問題做最小的嘗試
- 進步:社會創新追求的不是一揮棒就全壘打的效果,而是進步的「過程」。遇到挫折時不妨停下腳步,回頭看看過去的足跡,向失敗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社企流與 Social AED 發起人林紹偉合作專欄,如欲轉載全文至其他介面,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