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Social AEDPhoto Credit: Social AED

文:Social AED 發起人 林紹偉
沒有人能夠 100% 把握揮出全壘打,我們只能練習再練習,並領悟出其中的訣竅,增加成功的機率。Social AED 就是這樣來的,我們歷經了無數的嘗試,慢慢地找到我們打造團隊的心法與論述,並成為了如今的組織樣貌。
上一篇專欄文章中提到了,我們經營了一年左右便有許多幹部離開了團隊,即將收掉組織之際,留下來的 4 位夥伴決定再做一次嘗試:邀請社會創新領域的經理人來與大家共進早餐。這個活動就是我們現今舉辦了 50 多場的「圓桌早餐會」,沒有簡報、也不是講座,只有陽光與元氣早餐,以及樂於交友的每位參加者。
這個活動的起源,是為了讓每位幹部都有所獲得,因為沒有薪酬,參與久了熱情也會逐漸消磨,那麼累積人脈資源或許能夠成為幹部們具體的獲得。
帶著這樣的假設,我們開始在週六早晨舉辦一場又一場的圓桌早餐會,而這個行動卻意外地帶動了整個組織的腳步。我們再一次因為資源與人力的限制,採取了「最低成本投入」的策略,高速驗證行動能否創造價值。(延伸閱讀:0 元改善柬埔寨廚房裡的濃煙!學會「創新設計流程」,沒資源、沒人力也能創造改變
「凝聚團隊士氣,需要創造很多小成果」
這一句話,是一位資深前輩分享給我、直到如今我仍謹記在心的一句話。
我們總是希望成果盡善盡美,而花費了大把的時間心力籌備行動,希望能夠為服務對象提供最好的服務品質,卻忽略了幹部的參與隨時都存在著機會成本,如何讓每個人看到接連不斷的小小成績,讓我們有著高漲的士氣與動能,是格外重要的。
創新設計流程告訴我們,高速推出服務,並且持續學習、成長,能夠確保我們前進的腳步,這樣的心態悄悄地融入到了我們打造 Social AED 11 個組別的行動當中。
圓桌早餐會成立後,我們陸續邀請了各界的社會創新經理人共進早餐,包括配客嘉 PackAge+的執行長、島內散步的品牌行銷總監、城市浪人的共同創辦人等等,我們希望能夠從他們的經歷之中,學習到在各個領域進行社會設計的種種洞察。我們聊的不是他們現在有多麼成功,而是創造改變的起心動念、第一步怎麼開始、甚至是我們如何一起參與其中。(延伸閱讀:揪團發揮影響力!運用創新設計流程,不花一毛錢也能打造 50 人團隊
我們確信,「相信自己做得到」是創造改變的開始。
(圓桌早餐會,輕鬆愉快地與社會創新經理人聊聊每個人的社會設計故事。來源:林紹偉)
(圓桌早餐會,輕鬆愉快地與社會創新經理人聊聊每個人的社會設計故事。來源:林紹偉)
隨著一場又一場的圓桌早餐會不斷地舉辦,我們赫然發現「幹部應該會希望在圓桌早餐會累積人脈?」的假設不完全適用,未必所有的幹部都有這樣的渴望,但這項行動卻回應了粉絲們的需求,團隊開始看到了具體的成果,不管是更多的粉絲開始關注、有人主動聯繫我們想成為幹部,或是偶然聽到身邊的人說「我聽過 Social AED!」,這些都讓我們的腳步能更堅定地向前邁進,並感受到「我的投入是有價值的」。
跟很多很棒的社會創新組織比起來,圓桌早餐會不是最精緻的活動,但卻是最適合 Social AED 舉辦的活動,因為我們找到了 Social AED 推出服務的核心基礎:運用業餘時間能負荷的時間心力,在小小的行動中創造最大的效益,推動團隊小步快跑地前進、並凝聚幹部們的高漲士氣。
在行動中挖掘服務對象的需求,並且持續進化
圓桌早餐會的辦理,不僅為團隊成員累積許多有感的小成果,成為個人持續投入 Social AED 的動力,更讓我們開始見到「跨域共創」的可能性,促進組織進一步發展為如今 11 個不同的組別。
舉例來說,在一次圓桌早餐會上,一項議題被提出並引起了熱烈討論,那就是「洗沐用品的裸裝行動遭到法規禁止」,這個讓大家十分有共鳴的題目,促成了「裸裝專案」的成立,並由 Social AED 的「專案孵化組」來推動,由行動實踐者、裸裝業者、產業專家等角色共同支持,在半年之後由關注環境議題的組織接手,讓這顆火種持續燃燒,而專案孵化組則繼續支持更多元的社會設計專案計畫。
(專案孵化組,在2020下半年支持著裸裝專案的行動,串連起更大的影響力。來源:林紹偉)
(專案孵化組,在2020下半年支持著裸裝專案的行動,串連起更大的影響力。來源:林紹偉)
在支持專案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跨領域的對話若沒有方法與工具,很容易成為無法互相理解的會議,更別說進入真正的共創,因此 Social AED 為營利企業、非營利組織與大專院校提供的技能培訓課程,也進一步延伸,開始服務我們支持的小型社會設計專案計畫,奠基在「創新設計流程」之上打造的訓練架構,「訓練系統組」因應而生。
因為跨領域、跨專業、跨年齡的參加者聚集,許多的合作串連開始出現,有組織與組織開啟了業務合作、有人因此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更有下班後的社會設計專案計畫展開了旅程,這些都是我們期待見到的「被點燃的社會設計火種」。 ​Social AED 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行動中挖掘需求,持續為創造價值而進化組織。
在邁向願景的道路上,我們先著力於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小的行動堆疊小小的成果,慢慢地我們會發現更多未被滿足的渴望,用最小的成本去驗證我們能否創造價值。滿足服務對象的新需求便有機會成為新的服務,組織也會因為更多的成果而匯聚夥伴與資源,自然而然地,我們就能夠做到更多事情、創造更大的價值,而幹部的投入也會回饋到自身,成就自我的成長。個人、業務、組織,這一切都是同步進化的。
(訓練系統組,透過工作坊將「創新設計流程」的方法與工具分享給大家。來源:林紹偉)
(訓練系統組,透過工作坊將「創新設計流程」的方法與工具分享給大家。來源:林紹偉)
Social AED 的核心論述:啟發、對話、行動
在這 3 年期間,我們發展成了 60 人規模的組織,並逐步推出各式各樣的業務項目,譬如大規模跨域交流與促進社會創新對談的大型活動籌辦組別「交流活動組」;探訪遍佈全台灣的社會設計專案計畫,並拍攝成動人影片的「社計搜查隊」;或是紀錄起這一切故事,透過文章讓良善的影響力更擴大、被更多資源看到的「營運暨品牌組」,這都是我們在大量的嘗試與挫折中,打造出來的服務。
不同的組別,都是來自多元背景的幹部們,定位自己想在業餘時間獲得的成長,在鎖定好組織的核心願景的前提之下,嘗試開啟並正式成立的服務,大家不是為薪酬而來,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都一同見證了,原來「跨域共創」真的可以成就自己一個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社計搜查隊,探訪深入人心的社會設計故事,啟發更多人展開對話與行動。來源:林紹偉)
(社計搜查隊,探訪深入人心的社會設計故事,啟發更多人展開對話與行動。來源:林紹偉)
而在一連串的行動當中,我們逐漸摸索出屬於 Social AED 的論述。透過「營運暨品牌組」的文章、「社計搜查隊」的影片與 Podcast「啟發」大眾,讓更多人願意前來參與「圓桌早餐會」與「交流活動組」舉辦的「對話」活動,進一步地媒合出許多的可能性,讓「專案孵化組」與「訓練系統組」支持大家的「行動」計畫,而這些故事則又成為了文章、影片與 Podcast,再次「啟發」更多人。
啟發、對話、行動,這便是 Social AED 的核心論述,也是個無限循環的閉鎖引擎,隨著人的能量與社會創新資源的持續導入,它將會越發強勁,創造出一個生態系。而這個生態系中存在著我們堅定的信念:任何人都有機會踏上社會創新的旅程,運用有限的業餘與課餘時間,成為一名社會設計師!(延伸閱讀:人人都能參與的「設計」行動——利用業餘時間,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我們發展業務項目的旅程所歷經的種種挫折與成長,可以歸結出幾個重點:
  • 用最低的成本展開行動,並勇於承擔行動可能會帶來的風險
  • 失敗不可恥,但必須從中學習,這與開發產品是同樣的道理
  • 持續在行動中挖掘服務對象的需求,並進化組織的服務項目與運作模式
  •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策略,而不是複製他人成功的行動
  • 別為了讓成果盡善盡美而磨耗了夥伴的熱情,創造小成果激發士氣是非常重要的
  • 沒有人有義務無償投入時間心力,洞察每位夥伴的參與動機是凝聚向心力的關鍵
  • 個人、業務、組織,3 者相輔相成並同步進化
  • 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論述,便有機會打造出無限循環的閉鎖引擎
  • 「創新設計流程」也能夠運用在「組織設計」與「團隊建構」當中
但你讀到這裡可能會疑惑,一群人在下班下課之後,如何經營起這一切?我們在一個徵選比賽中,甚至被一位評審以不可置信的表情問到,怎麼有辦法在沒有任何資金投入的狀況之下,運轉 60 人的組織走到今天?在下一篇專欄中我將會和大家分享,我們如何架構起支持 Social AED 運轉的系統。 核稿編輯:李沂霖

每個在地行動,都能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力。社企流最新專題《社區永續家》,帶你看台灣各地的社造者,如何接軌國際、實踐永續目標!>>>看專題

文章標籤

  • 下班後,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下班後,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秉著人人皆可創造改變、參與社會設計之精神,林紹偉創立 Social AED 組織,透過打造在職人士下班後的交流場域、以及舉辦技能養成訓練等活動,匯聚人才與資源,盼能協助眾人成為「社會設計師」,讓下班後的人生更加充滿意義。此專欄將分享 Social AED 實踐社會設計之歷程、以及成為社會設計師所需之心法與新知。

    • 造訪 Social AED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ocialAED
    • 瀏覽 Social AED 組織介紹:https://pse.is/4jsa55
    • 聯繫 Social AED:socialaed201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