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Social AEDPhoto Credit: Social AED
文:Social AED 營運總監康涵慈、Social AED 發起人林紹偉
前一篇專欄文章分享到,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成為社會創新人才,而是當你投入社會創新的行動,就會變得越來越厲害,漸漸地成為人人口中的「人才」。但是走在實踐社會價值的道路上,往往會遇到身邊同儕、家人甚至外界的挑戰及輿論壓力。
好比說:擔心投入社會設計行動這件事情是否能夠有穩定的收入、是否會成功,甚至是會與他人的成就做比較,進到企業內部工作,可以穩定的有收入、過上好生活,業餘時間就好好休息,很難理解投入社會設計行動所帶來的好處。因為投入社會實踐的行動,通常都不是馬上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
投入 Social AED 的一開始,我是以社計搜查隊的領導職為起點加入執行團隊,在那時候也曾聽過許多質疑的聲音,像是「這有錢賺嗎?沒有錢為什麼要做?這樣不就犧牲掉自己休息的時間了嗎?你這樣不就是在做公益?」面對這樣的壓力,該用什麼心態來克服呢?而我又是怎麼走過來,而且還是在正職工作之餘,用業餘的時間帶領團隊,一步步變成八十幾人團隊的營運總監?這篇文章我想用「投資」的角度來看待「投入社會創新行動」,讓大家了解我是如何看待外界的眼光以及壓力,踏上社會創新行動的旅途。

以投資角度看待社會創新

你可能會覺得「投入社會創新跟投資到底有什麼關係?」,一個是創造社會價值的行動,一個就像是在資本市場為自己的收入在這個金融遊戲世界挖一塊餅,到底為什麼會將這兩件事情相提並論?
相信大家對於「投資」這件事情一定不陌生,不論是股市、房市,或者是現今迅速崛起的加密貨幣以及 NFT 等,初期都是透過少少的人參與,並且賦予其價值,進一步地影響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擴大市場對於其項目的「價值共識」,等到他擴展到一定的程度(普及率提升),參與的門檻就會越來越低,甚至能讓人人都可參與其中。
而社會創新行動何嘗不是這樣?有時候我們都會認為「我不知道如何開始」、「我沒有足夠的資金」或者是「我沒有時間」就擱置了「進場」社會創新行動的機會。但你又會在其他投資機會中聽到有人不斷和你說「越早接觸越好」,卻又因為某些原因,遲遲沒有展開行動。兩者之間,持續觀望者的態度,最大的共通點通常是:「我會不會馬上獲得好處?還是最終只是白忙一場?」

每日投入微小行動,將能看見驚人改變

然而,不管是投資或者是投入社會創新行動,都會是場耐力賽。
不論是承受外界輿論的耐受程度,又或者是付出的時間心力,一開始都不一定會看到立即的回報。經典書籍《複利效應》曾提到「很多改變都是從小地方開始,每天堅持下去,可能不一定會馬上看到效果,但是如果把時間軸拉長,將會看到其實你所創造的改變比想像中的還要驚人。」
但在投入任何資源(包含你的時間、人力、心思)以前,都要先好好地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先聚焦好自己的價值觀、人生目標之後,再來看自己是否能夠在所關注的情境中找到一個精準的好問題。
如果沒有聚焦自我的定位以及願景,往往會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自我懷疑,甚至冒出放棄的念頭。這時候不妨與身邊的人、同樣關注這個領域的夥伴或者是任何跨領域、投入社會創新的人聊聊,交換彼此的想法,為自己踏上解決社會問題這條路充個電,同時回頭檢視自己的核心理念以及走過的路,振作起來重新出發。
(Social AED 成立之初,曾帶著大家到台北的萬華認識無家者文化。來源:Social AED)
(Social AED 成立之初,曾帶著大家到台北的萬華認識無家者文化。來源:Social AED)
在加入 Social AED 以前,我的成長經驗中幾乎沒有接觸過「社會創新」、「社會設計」相關的概念,但我總有幾個特別關注的議題,卻不知如何開始我的第一步。爾後當我選擇展開第一步的時候,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行動,像是蹲下來和無家者聊天、和販售大誌雜誌的夥伴攀談,幫助串連各種資源與人脈等。就遭到許多同儕的不理解與挑戰,身邊的同儕總覺得我在做的事情,為自己創造不了任何的價值。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看到路邊販售大誌雜誌的夥伴眼神閃閃發亮地向我介紹當期雜誌內容、在攙扶長輩過馬路之後接受溫暖的道謝還有微笑、協助視障朋友走過人潮擁擠的捷運轉運站。每當我用個人的行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踏出了屬於我的第一步,就會覺得心裡非常的溫暖,甚至讓我的接下來一週內都有好心情。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台北的冷漠吞噬掉了這些微小的火光,還是人們不擅長接受與面對他人感激、溫暖的眼神。又或者是可能對於做這些事情對於自己來說,無法看到對自己有什麼樣的「好處」。
(Social AED 社計搜查隊探訪全台灣良善的社會設計故事。來源:Social AED)
(Social AED 社計搜查隊探訪全台灣良善的社會設計故事。來源:Social AED)
和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故事:念大學的時候,我在某一堂課參加一項永續相關的報導競賽,我和團隊夥伴們花了足足 3 個月的時間,跑遍全台灣各個角落,採訪了很多的養蜂人家,我們專注在探討蜜蜂與現在大環境之間的關係。完成這系列的專題報導以後,我發現我所擁有的專業技能,好像能夠用某種形式創造一些影響力,而「用我的專長(專業)創造影響力」的種子就此埋在我的心中,但尚未立即被澆灌而發芽——因為我還沒有看到他立即為我創造什麼效益。
但在約莫兩年後,Social AED 的發起人紹偉主動詢問我是否有意願參與拍攝影片紀錄各個社創團隊的行動?(也就是現在 Social AED 的「社計搜查隊」)讓我隱約地想起自己過往參與蜜蜂專題採訪的經歷,想也沒想就答應了紹偉。
起初,我也是將自己定位在「志工」的角色,順便將這些內容變成自己的作品集,也許未來有機會繼續投身到相關產業時能派上用場,畢竟當時的同儕氛圍,很難讓身邊的朋友、家人了解Social AED是什麼,對我來說有什麼幫助。
當時社計搜查隊其他夥伴不是工作、課業繁忙,不然就是沒有相關技能或背景,但在分工合作時,每位夥伴漸漸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擅長做的事情,我才深刻地體驗到:並不是一定要有很深厚的專業背景,才有資格投身於你有興趣的領域。而是你投入了以後此刻就成為你的起點,並且路走得越長就會學習的越多,這些投入的時間心力,終將成為使你壯大的養分。
久而久之,我們因拍片而結識越來越多社創人脈。而又剛好和紹偉聊到「參與Social AED每位夥伴的定位」時,紹偉提到「來這邊的夥伴每一位都是和 Social AED 做資源交換」,而這些資源交換,就好比一次次的投資自己,不一定限制在用你的時間換取金錢報酬,有可能是練習的機會、發揮的舞台或者是獲得人脈資源,甚至是展開自己新的一段生命旅程的機會。
對於社計搜查隊來說,我們因為結識了很多社創的人脈,也成為了這個圈子的一個資源庫。有次創咖啡的營運長來電告訴我,有一個大學新鮮人因為看了社計搜查隊的影片,希望能連結一個關注海洋議題的社創組織,所以希望透過創咖啡和我協助串連與對接。也因為我們的連結,那位女孩有機會可以和湛。Azure 串連,雖然不確定後續的發展,但是對於有人透過我們的影片受到啟發,展開屬於自己的社創行動感到莫大的鼓舞!
(這裡的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都啟發著、也相信著彼此。來源:Social AED)
(這裡的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都啟發著、也相信著彼此。來源:Social AED)
這樣的故事不只是發生在我身上,Social AED 很多夥伴也都時時刻刻串連著「想投入社創行動,卻無門進場」的人,這樣的利他行動,無形地將 Social AED 還有每一位幹部可以帶給他人的價值被一點一滴的遞交出去,讓所有接觸 Social AED 的夥伴在參與的過程中,都有機會展開屬於自己的社創行動。
我看到「只要你肯堅持不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走在這條道路上,就會一點一滴地看到積累起來的成果,而這些成果,會為你在長久的未來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力。」何況成為一位人才,本來就不需要很厲害,而是展開屬於你的行動以後,現實的一切都會產生改變,而你也會從外界的回饋當中獲得反思,並且吸收成為越來越卓越的人才。
實踐正投報率的投資,就從投入社會創新行動開始
前面我們所提及,做任何事情成功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恆」,即便是每天小小的行動,只要肯堅持,這個行動所創造的影響力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在你回頭看的時候,將會發現你所到達的地方,是過去的你未曾看到的光景。
只要願意投入並且展開小小的行動,就像是為自己的未來投資了一個願景、一份小小的影響力,持續下去將會積少成多,累積成大大的影響力!
(相信自己做得到,並願意展開小小的第一步,是我們堅定的信念。來源:Social AED)
(相信自己做得到,並願意展開小小的第一步,是我們堅定的信念。來源:Social AED)
理財投資難免會有盈虧,有時會耳聞有人因投資失利而生活受到影響、有人因為投資而變得不像自己。但是實踐社會影響力的行為,不僅僅會為他人創造價值、造福他人,同時也能回饋到自己身上,可以說是一個正投報率的投資!唯一的訣竅沒有別的,就是需要有毅力與耐心,不管是用什麼方法,持續堅持下去一定會看到改變。
最後,為大家簡單總結:
  • 社創就像一場投資,越早進場,機會就越多。
  • 社創投資的不僅僅是整個市場整個世界,更是投資自己。
  • 社創的投資堅持越久,最後的投報率越高也越長久。
  • 結盟同業與異業,便成為聯盟型競爭優勢!
  • 趕快展開行動,關注你身邊大大小小的社會議題吧!
核稿編輯:李沂霖

文章標籤

  • 下班後,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下班後,一起當個「社會設計師」

    秉著人人皆可創造改變、參與社會設計之精神,林紹偉創立 Social AED 組織,透過打造在職人士下班後的交流場域、以及舉辦技能養成訓練等活動,匯聚人才與資源,盼能協助眾人成為「社會設計師」,讓下班後的人生更加充滿意義。此專欄將分享 Social AED 實踐社會設計之歷程、以及成為社會設計師所需之心法與新知。

    • 造訪 Social AED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ocialAED
    • 瀏覽 Social AED 組織介紹:https://pse.is/4jsa55
    • 聯繫 Social AED:socialaed201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