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李沂霖
在台北市重慶南路與寧波西街交叉口,有棟 4 層樓高的建築,外觀是亮眼的黃、橘色點綴,一旁有路樹環繞,環境幽靜而生機蓬勃,難以看出它是超過 50 年的老公寓。
來到這裡,一樓是家樂福首間「影響力概念店」,可以在此找到促進零奴隸革命的公平貿易巧克力、或是落實友善動物理念的非籠飼雞蛋;逛累了,還可以到隔壁的義美咖博館歇腳喝咖啡。
「這裡是我 20 年來夢想的重要實踐。」李安妮笑著說。這裡是台北 NPO 聚落(NPO Hub Taipei,以下簡稱 NPO 聚落),而李安妮則是促成此聚落誕生的關鍵推手之一。
20 年前,長期推動婦女權益的李安妮,舉辦了一場「跨世紀婦女博覽會」,串連超過 50 個婦女團體,一同促進兩性平等。當時,李安妮看見台灣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簡稱 NPO)推動台灣社會的省思與改變的影響力,然而,多數 NPO 規模小、人力缺乏且財力有限,連擁有一個固定的辦公室都很困難,也缺少有效的方式彼此串連、放大能量,更遑論能輸出這些活力到國際。
李安妮便心想,是不是能夠打造一個基地、一個能辦公的空間,解決眼前的問題?
這個念頭埋在李安妮心中,直到 2018 年與北一女教師舊宿舍及 Impact Hub Taipei 相遇,地利、人和,催生了台灣第一個 NPO 專屬的「家」。
政府空間、企業出資、民間經營,催生第一座 NPO 專屬基地
話說 NPO 聚落的前世今生,這裡原是北一女教師的宿舍,自 1968 年完工,隨著時間推移,教師紛紛遷移,成了閒置荒廢的空間。為呼應公民團體對於台北市內辦公空間的訴求,台北市社會局著手進行這棟老宿舍的整修計畫。
整修計畫將這棟老建物做外觀上的調整後,下一步則是尋找民間團體做內部空間的規劃與經營。擅長經營共同工作空間、串連並支持不同組織發揮影響力的 Impact Hub Taipei 似乎就是相當合適的人選。
然而,要承接這項計畫,資金是相當大的挑戰,許多民間單位,包括 Impact Hub Taipei 都不敢貿然接手。李安妮得知此事後,便親自走訪了 Impact Hub Taipei 位於和平東路上的總部。
「一踏進去,我 20 幾年來心中的想望,馬上就浮現出來。」笑稱與 Impact Hub Taipei 的初次相遇就是一見鐘情的李安妮說,整體空間的氛圍,就是她心目中的 NPO 基地能長成的樣子。「這裡不同的進駐單位都充滿活力,大家主動向我打招呼、介紹自己的組織,就像進入一個大家庭般。當下我就深信,Impact Hub 的經營方式,是能夠為一個空間注入生命力的。」
在與 Impact Hub Taipei 共同創辦人陳昱築(Rich)與張士庭(Oliver)見面後,李安妮看見兩位年輕人的熱情與專業深受感動,便自告奮勇攬下資金籌措的責任,3 人一起接下這項老屋活化案子,由李安妮負責尋找天使資金、Rich 及 Oliver 則專注做空間規劃。
貫徹永續精神,為 NPO 打造能擴大影響力的「家」
第一位天使投資人,李安妮找到關注公益的義美總經理高志明支持。義美除了投入資金,更加入核心的工作小組,為 NPO 聚落的建置出謀劃策。
歷時數月的施工、設計後,老舊的宿舍搖身變成可讓不同規模的 NPO 落腳的辦公室。Oliver 表示,許多 NPO 的規模、習性各不同,有的組織僅有一人、也不需天天進辦公室,那麼就只需要租用某些時間的一個位子,其餘時間就與他人輪流使用;也有組織人數較多,需要固定的空間可以討論事情,通常就會直接租一個大房間作為固定的辦公室。目前,NPO 聚落共有超過 20 個團隊進駐。
在空間設計上,則貫串永續為核心,小至嚴格規範進駐單位落實垃圾分類、回收,大至硬體設備選擇「租用」冷氣服務,都是為了讓整個 NPO 聚落緊扣永續發展的精神。Oliver 也坦言,在這樣的原則下,原本一樓「最值錢」的店面,他們捨棄了連鎖超商、餐廳等較「賺錢」的選項,找來理念一致、同樣貫徹永續精神的商家成為進駐夥伴。
「我們並不是要當二房東,而是希望讓這裡變成一個『家』,讓影響力擴大。」Oliver 與李安妮共同說道。
整頓老舊的空間,重新裝潢、配置管線等工程固然艱難,但更加挑戰的是,如何讓這個聚落成為 Oliver 與李安妮口中,能讓進駐單位產生認同、彼此串連進而擴大影響力的家。
Oliver 分享,在 NPO 聚落,他們時常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有時候一起煮飯、有時候一起聽演講,進駐其中的單位,就在各式活動中有了認識彼此的契機。
漸漸地,各單位在發展業務或舉辦活動上,都有可以彼此協力的地方,Oliver 舉例,其中一個進駐單位為婦女新知協會,致力輔導二度就業的婦女培養縫紉技術;而另外一個進駐單位高林基金會,則是以推廣縫紉、服裝、設計為主,結合資源共享創造社會影響力。雙方便攜手開課,在高林基金會的縫紉教室培養有需求的婦女縫紉專業,並由婦女新知協會媒合工作。「而我們舉辦活動時,也會採購她們做的產品。」Oliver 補充道,這種大家相互連結的「一條龍」合作模式,時常在 NPO 聚落發生。
「我們的角色就如催化劑,希望將不同類型,無論是服務型、倡議型、資深的或新創的 NPO 都能夠串連在一起、激盪出新的想法。」Oliver 說道。
這座由政府、民間單位、企業協力建置的 NPO 聚落,在開幕短短 3 個月便獲得 2019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經營特別獎」,大大肯定了公私部門的夥伴關係(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簡稱 PPP)得以實踐。
而今 NPO 聚落發展剛滿一年,Oliver 表示,有超過 9 成的單位滿意空間的氛圍、且認為在此能有效促進組織間的交流。「但最讓我們感到有成就感的,是有越來越多組織自己自主去發起一些改變,更會主動問我們『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可以一起做的?』」
目前,NPO 聚落仍在持續整建中,李安妮興奮地分享,二樓會規劃辦公空間、會議室以及可容納 60-80 人的活動場所,讓更多 NPO 可以進到這個場域,促進更多改變的可能。
「我認為 NPO 聚落就是一個容器,可以容納相當多元的組織,且任何組織進來都能呈現他們最自在、最舒服的狀態。」Oliver 說道。
兩人期許,NPO 聚落作為一個具旺盛生命力的有機體,可以讓不同的 NPO 在此串連、一同成長,並將影響力擴大至所在的社區、更進一步接軌國際。「看著這些組織的理想得以實踐,就等於我們的夢想已經達成了。」李安妮感性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