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Markus Spiske on PexelsPhoto Credit: Markus Spiske on Pexels
【重點摘要】致力於推動綠色經濟的國際知名媒體機構 GreenBiz 執行長 Joel Makower 認為,2020 年在永續發展的路上是格外具歷史意義的一年。其更攜手全球金融巨頭 S&P Global 子公司 Trucost 發布了一份《2020 年綠色產業趨勢報告》,說明 2020 年的 10 大主要綠色發展趨勢。

CSRone/編譯:蔡采佳
致力於推動綠色經濟的國際知名媒體機構 GreenBiz 攜手全球金融巨頭 S&P Global 子公司 Trucost 共同發布了一份《2020 年綠色產業趨勢報告》(The 2020 State of Green Business Report),內文說明 2020 年中 10 大重點永續發展趨勢,其包含在永續發展的大環境下,企業應如何發展評估方法以降低永續發展的影響,以及如何採用一系列的策略來增強組織發展。本文將分享 10 大趨勢中的 5 個關鍵要點,分別為:航運業的減碳力道增強、循環經濟衡量工具輩出、AI 科技優化 ESG 報告品質、氣候風險揭露成常態、遵循自然生態、環境友善解方成大宗。
此份報告為 GreenBiz 與主要提供金融資訊數據的 Trucost 所編列,其匯總標普 500 指數和標普全球 1200 指數中組織的環境績效數據,並結合 Trucost 數據庫中所涵蓋的 15000 家企業資訊,深入洞悉、計算環境與組織相互影響所造成的經濟衝擊。

趨勢一、航運業的減碳力道增強

據《金融時報》、《德國之聲》報導,全球船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 2% 至 3%。為降低全球海運業對環境的污染與衝擊,國際海事組織(IMO)於前年提出 2050 年之航運碳排量較 2008 年減少 50% 的新目標。為此,全球各大相關企業集體努力,試圖透過合作、創新等方式達到此項目標。
美國花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挪威 DNB 更攜手全球兩家最大德集裝箱運輸公司 A.P.Møller-Mærsk 和嘉吉海洋運輸公司合作,共同製定了《波賽頓原則》(Poseidon Principles),該倡議旨在使金融機構、融資部門在進行融資決策時,較側重支持友善環境的遠洋船舶。而 Mærsk 也對自家油輪進行的為期一年的測試與新型技術研發,成功將船帆燃油消耗降低了近 8.2%。
此外,亞馬遜、寶馬、H&M 集團等大型消費品公司也與 Mærsk 和挪威汽車運輸公司 Wallenius Wilhelmsen 結盟,共同測試乙醇和木質素(造紙廠的生物產品)的混合物,期待此類新型燃料能取代舊有的高汙染能源。

循環經濟發展初期,由於技術尚未到位且資訊尚不普及、缺乏大眾理解,因此推動過程較為困難。至今,「循環經濟」一詞已搖身成為熱門關鍵字,甚至幾乎成為新商機的代名詞。令人遺憾的是,荷蘭諮詢公司 Circle Economic《2019 年循環缺口報告》在量化全球物料的存量和流量,並突顯原物料取用和處理量之間的差異後發現,全球所提取的約 930 億噸礦產、化石燃料、金屬和生物原料中,每年只有 9% 再利用。
「循環經濟」這一個目前最為大眾朗朗上口的名詞,為何在執行面上仍充滿阻礙?我們發現最主要限制發展的因素之一為「缺乏一致的指標去衡量、評估循環效率,也無法將循環的整體性納入考量」。幸而,已有許多企業、組織開始研究、發展相關工具,以解決這項難題。
在組織業務層級方面,諸多公司已開始使用循環性框架作為內部決策工具,以評估其營運中原料流動的範圍,並了解循環策略的潛在價值。WBCSD 甫發布的「循環轉型指標」(Circular Transition Indicators, CTI)便可幫助公司評估其營運方向是否符合目標,從設計和採購到新的業務模型和資源回收。CTI 更為皇家帝斯曼(Royal DSM),飛利浦(Philips),蘇伊士環境集團(Suez)和惠而浦(Whirlpool)在內等 25 家全球企業進行合作開發,透過數據來評估循環經濟與機會的整體利益。
另外,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研究所(Cradle to Cradle Products Innovation Institute)也將於 2020 年發布第 4 個版本,提供一組專門針對循環經濟的度量標準。包括以下方面的考量因素:採購(例如採購回收或可再生的物品),設計(專門的回收策略),可回收內容(可再利用或生物降解性),以及針對基礎建設進行投資的方式來實現循環策略。

趨勢三、AI 科技優化 ESG 報告品質

在過去 10 年中,有關永續、ESG 績效相關的公司報告出版已成長了約 5 倍多,因此人們逐漸重視的不再是「誰」有發表,而是發表的內容品質。根據全球永續發展評集倡議 (Global Initiative for Sustainability Ratings,GISR),全球已有 600 多家 ESG 的評級機構,現今的 ESG 投資興起,也讓 ESG 數據成為公司價值以及資本獲取的重要因素,然而現今的企業 ESG 揭露資訊缺乏一致性。
蒐集公司的 ESG 數據對於企業永續部門來說是件重要的事,然而許多公司都沒有為這些數據提供相對透明化的計算方法。例如,CSRHub 會從多方來源中找尋數據並綜合計算,卻沒有為投資者提供足夠的背景訊息;Sustainalytics 則會根據其在 2018 年推出的 ESG 風險評級方法進行公司績效的判定。
進一步發展如 Sensefolio,透過新聞報導、社交媒體等網站提供的資訊來補足傳統的 ESG 數據,並且將這些數據以機器學習的模型一起利用,來評估全球上市公司的業績以及永續發展的程度。由上述例子可得知,當人們嘗試制定各種框架來計算企業 ESG 績效時,利用 AI 的效果最佳。
身為企業的永續部門人員,應該努力尋找能作為數據蒐集的最佳關鍵字,並且篩選、分析數百萬個公開訊息來源,以鑑別公司風險。除此之外,需要自動蒐集、篩選和分析的不僅是外部數據,公司內部也須發展相關的程序來自動追蹤碳排放、廢棄物產生等相關環境資料,如此一來,永續部門的人員才可以在更有策略性的工作上花費心力。

趨勢四、氣候風險揭露成常態

近年來,我們從新聞就可看到因氣候變遷而發生的災害對人類以及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根據歐洲中央銀行的研究發現,與天氣相關的災難所造成之損失,占了 2018 年所有保險賠償中的 80%。因此,政府、相關的監控組織都開始要求企業揭露其氣候風險,金融穩定委員會的氣候相關金融揭露工作組 TCFD 也特別呼籲企業評估和報告氣候變遷在財務上的重大影響。
對於許多美國金融公司而言,他們可能認為自己承受的氣候風險很小,但 2012 年珊迪颶風使美國東部沿海地區降下豪大雨,引發紐約和新澤西沿海地區極端洪災。其中更包括在曼哈頓下城的金融區,造成了嚴重的停電與財產損失。除了銀行業,保險公司也受到巨大的衝擊。自 1980 年代以來,已註冊與天氣相關的自然災害損失案件數量增加了 2 倍,使保險產業所的損失也增加了 4 倍。
加州最大的基礎水電設施公司太平洋瓦斯電力(PG&E),在 2017 年和 2018 年的發生的幾場野火,造成了幾乎等同於該公司市值的損失之後,便使 PG&E 面對瀕臨破產的窘境。
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自然風險的嚴重性和頻率不斷上升,可以預見將會有越來越多針對公司及其董事的法律訴訟。隨著更多的銀行和保險公司將氣候風險納入評估範圍,我們可能還會看到更多的信用評級行動。未採取適當緩解風險措施的公司,未來可能會發現取得資金挹注和保險的難度更高,成本也將會隨之提升。

透過種植樹木來吸收二氧化碳早已不是新鮮事。事實上,「植樹救地球」至此已成為遵循自然生態的減碳解決方案經典案例。這類型的解決方案,主要利用生態系統自身的力量,緩解氣候變遷的影響。除了在調節氣候方面可發現生態系統的力量之外,我們更在食品生產、疾病預防、空氣過濾、水質淨化等方面發現,其自行擁有一套復原機制可達到平衡。
糧食、能源、水資源議題彼此之間擁有非常密切的依存關係。迄今為止,已有 350 多家公司作出承諾,並透過合作夥伴關係擬定解決方案,希望藉此降低自然損失,並恢復經濟活動所依賴的生態系統。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與非營利組織 Ceres 發起一項名為「AgWater」的挑戰,以促進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食品與用飲料公司進行更友善的水資源管理政策。而美國農業巨頭之一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DM)、擁有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的英國酒精飲料公司帝亞吉歐(Diageo)和家樂氏(Kellogg)等企業,都正制定具有時限且可檢測、衡量、管理的目標與承諾,以降低糧食生產與水資源之間的相互衝擊與影響。
此外,包含巴斯夫(BASF)、拜耳(Bayer)、路威酩軒集團(LVMH)和聯合利華(Unilever)在內等企業,亦提出名為「act4nature」的倡議行動,承諾「將自然(包含環境、動物、植物、生態系統、相互作用,以及基因遺傳)整合到企業策略和商業模式中」。
全文轉載自 CSRone,原文標題:Greenbiz 報告:2020 全球永續發展 10 大趨勢出爐!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參考資料 The State of Green Business, 2020(Greenbiz)

文章標籤

  • CSRone 永續觀點

    CSRone 永續觀點

    2007 年頤德國際集團率先成立 CSR 部門提供顧問服務,並於 2013 年啟動臺灣第一家 CSRone 永續報告平臺。CSRone 團隊每年定期發布臺灣 CSR 發展現況分析報告,期許與臺灣企業攜手接軌國際 CSR 前沿議題與趨勢,共創永續美好未來。網址:https://www.csronerepor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