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宜萍、林梵音、劉禮瑄、金靖恩
各位社企流的讀者們大家好,最近幾週以來,有非常多社會企業相關活動與新聞,包括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報導藝文相關的社會企業與長者照護議題、社會企業在經營層面的挑戰、以及社會企業在法律位格上的眾多討論等。
本週社企流編輯群將推出懶人包的「上輯」,先為大家整理出「社會企業藝文館」與「長期照顧研究室」兩大單元,您可以依據所關注的面向,選擇相關的社企焦點細細閱讀,也許能從中激盪出創新的點子,或是找出自己參與行動的第一步喔!
(另外還有社會企業的經營挑戰與集資新機制、以及社會企業法律位格的討論,將於下一篇懶人包推出,關注相關領域的讀者們敬請期待囉!)
社企焦點1:社會企業藝文館
編按:在「社會企業藝文館」中,我們將介紹五間台灣的創新藝文社會企業,讓大家看看創意的巧思可以如何體現在旅行、媒體、部落、與藝術中,創造各方互惠的新價值。
離題旅行—不賺食宿、而是賺一技之長的新旅人體驗
2013-10-20
小旅行推動者游智維,在今年發起「離題旅行」計劃,號召旅人到鄉鎮店家體驗另種人生,計畫主持人邱承漢說,他們主張離題是「用朋友身分去學習主人的生活」,若工作變成招待,旅人變成客人,或旅人要求太多、不工作,都會變成拒絕往來戶。
離題旅行與打工換宿的不同在於,旅人必須為食宿付錢,但能透過為店家工作來學習對方的專長,若店家需要特定專長的幫忙,也歡迎符合條件的旅人提供。無論是「離題店家」還是「離題旅人」,雙方均將此種互動視為一種互惠的過程,離題旅行不僅能激勵旅人釐清自我,還能刺激他們發現城鄉差距,進而返鄉投入,在過程中創造自助與助人的價值,讓在地產生新的力量與更多不一樣的火花。
四方報—為新移民搭一座溫暖的橋
2013-10-21
專為東南亞外籍配偶及外籍勞工所辦的四方報已發行七年,共有越、泰、菲、印尼、柬埔寨等五語版本,多年來成為新移民的資訊來源與心靈慰藉。除了努力用新移民的母語提供資訊,在未來三年內,四方報更計畫為台灣新移民/工打造專屬網購、貨運中心,乃至金融商品服務。策略總監黃洛斐認為,四方報構想設立的東南亞網購及貨運中心,不但能一解他們在台買不到家鄉物品及物品運送回鄉不便等困擾,所需的數百職缺還可創造新移民工作機會。當然,這也為四方報平面報紙開源。
另一方面,四方報也想努力縮短「新移民之子」與父母之間的文化差距與衝突。在四十七萬名新移民就讀國中小的二十萬名子女中,有不少孩子因為意識到台灣社會對新移民的距離,而不願或不敢認同自己的母親。因此,四方報決定於明年推出親子共讀專刊,讓新移民親子得以每天共讀一小時,幫助孩子認識母親的文化,並降低兩代差異的衝突。
藝術銀行—不用花大錢,也能打造一座家庭/企業美術館
2013-10-22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簡稱視盟),在今年夏天推出「企業藝術品物流服務」,以「租賃」方式讓藝術走進商業空間及家庭。十年前,視盟「企業藝術品物流服務」執行長兼策展人胡朝聖就已先後為夜店、書籍及電子3C連鎖店、建設公司等機構牽線,讓藝術創作「滲透」到商業空間,既賦予企業集團文化新形象、又為年輕藝術家拓展「能見度」。
藝術品物流服務的目標之一,就是希望以旗下近八百位藝術家為後盾來培養「潛在的收藏家」,讓民眾先借由「租借」服務來嘗試有藝術品相伴的生活。目前視盟首要的目標就是讓大眾認識藝術,體驗藝術為生活帶來的改變,使生活有更多不同的感受。
然而,視盟理事長吳介祥也坦言,這項服務涵蓋運輸、安裝、保險、人事等成本,所費不貲,且最爲困難的是找到合適的行銷業務人才,擔任企業與藝術家中間的橋樑,若能克服這些問題,藝術將能更順利地貼近大眾的生活。
O’rip—一間小小工作室,串起花蓮動人的角落
2013-10-23
O’rip,在阿美族語中有「生活」之意。七年前,一群移居至花蓮的朋友以此爲名發行雙月刊,設立工作室,以開拓小旅行、展覽、文創商品等業務為主。今年,O’rip正式走向藝文社會企業,以企業的經營手法, 繼續推動漫走、有禮、故事等三大主題,讓更多人看見花蓮的美。
走進O'rip位於花蓮的工作室,你會看見滿室的工藝品和設計品,猶如文創小店,而O'rip也確實以小小的工作室,同時負擔三種功能:編刊物、展售文創品、旅人集中處。花蓮高中退休老師廖美菊認為O’rip是「生活中的藝術家,善於發現、凸顯生活中好的品質,再串聯出消費者接受的東西。」廖美菊說,O'rip串聯出的,是生產者、消費者雙方都美好的生活。
O’rip自己也相信,與社區「共助」和「自助」所創造的效應,不僅可以傳揚當地之美,更是為在地人帶來更多的信心與工作機會。
土溝美術館—把農村變「潮牌」的社會企業
2013-10-24
走進台南後壁區土溝里,廣大農村處處可見畫作、攝影、與雕塑,猶如一座超級美術館。如今,這座「土溝農村美術館」將邁向藝文社會企業,以「優雅農夫」為共同招牌,朝空間藝術、文化旅遊及音樂創作多元發展。
十年前,一群台南藝術大學學生來到土溝,和藝術家及村民共同創作,改造了土溝樣貌;三年前,幾名當年的學生決定留在這裡創業,不止要為當地的農民與農產品找出路,也要為在地的農村青年「找頭路」。於是,從耕藝耘術公司開始,創辦人黃鼎堯又連結當年一起奮鬥的夥伴分別成立田園野趣、無限迴聲公司,努力從農村變出藝術生意。
田園野趣有限公司執行長魏婉如,在學生時期就已經駐村四年,與土溝居民早就建立起有如親人般的情感牽絆,而這份情感也召喚她回土溝創業,擔任公司的執行長。優雅農夫除了投入空間藝術改造,也協助當地店家經營,而田園野趣則以網路社群的方式協助行銷當地農產,發展出社會企業與農民互相合作的新模式。優雅社會企業與田園野趣有限公司不只讓老舊社區有了新生命,更是縮減青年人與鄉村之間距離的重要連結。
社企焦點2:長期照顧研究室
編按:「人口老化」是少子化社會未來可見的趨勢,而「長期照顧」也成為台灣近年來日趨重要的社會議題。在「長期照顧研究室」單元中,我們整理了願景工程的報導,邀請你一起關注長照議題!
2013-10-28
勞委會職訓局局長林三貴認為「長期照顧」是台灣最龐大的內需產業,而社會企業則是滿足這項需求的最好辦法。從就業角度看,有兩百多萬待照顧者的長期照顧產業,還是一大片等待耕耘的綠地,期盼有更多兼具創意和使命的社企人士以及青年們,能夠投入在這龐大的產業中。
2013-10-28
台灣近年苦於人口老化與青年就業問題,成了政務委員馮燕上任的兩大任務。馮燕鼓勵青年投入社會企業,特別是參與長期照顧,如此就能以社會企業的形態一舉解決長照與青年就業問題。這項構思,已於今年七月落實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在新北市試辦的社區型長照服務,有多名八年級生參與,且各個都從中獲得工作尊嚴與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