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綠色生活 21 天提供Photo Credit:綠色生活 21 天提供
無論是熱鬧的街區,還是安靜的巷弄,這些地方不僅是人類的生活空間,也是無數生物的家——說到城市裡的生物,你會想到什麼呢?
文:綠色生活 21 天
說到城市裡的生物,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
無論是熱鬧的街區,還是安靜的巷弄,這些地方不僅是人類的生活空間,也是無數生物的家。可能是路邊的松鼠、常見的白頭翁、高樓牆上的藤蔓,也或許有一些生命我們未曾仔細留意。
城市看似把我們與自然生態隔開,其實這些「鄰居」一直都在我們身邊。邀請你一起探索他們的存在。

「大笨鳥」黑冠麻鷺的城市生活

當都市發展對環境帶來衝擊,綽號「大笨鳥」的黑冠麻鷺卻反而可能更適應都市生活。
在有少數樹林的開墾地可以發現牠們的蹤影,比如靠近溪流的闊葉林、竹林及果園。這幾年,黑冠麻鷺持續在城市中較不受干擾的綠地繁殖,數量明顯增加,也逐漸成為校園、公園,和巷弄裡常見的鳥類。
如果找到牠們,記得不要離牠們太近(最好距離 4 公尺以上),儘管牠們總是慢條斯理地移動著,但遇到人們接近時,還是會選擇避開。
(黑冠麻鷺綽號「大笨鳥」,是城市中常見的鳥類。來源:WIKIMEDIA (CC BY-SA 2.0))
(黑冠麻鷺綽號「大笨鳥」,是城市中常見的鳥類。來源:WIKIMEDIA (CC BY-SA 2.0)

沒有「他們」的城市,可能會更不適合居住

另外,也有生物默默支持著人們的城市生活,你可能在城市一隅見過牠們。這些小型生物雖然不容易被注意,卻是城市中自然循環的重要角色。比如蜻蜓和蚯蚓等昆蟲時常巡邏街道:蜻蜓捕食蚊子,維持昆蟲族群的平衡;蚯蚓則分解落葉、清理街道上的有機物。(同場加映:未來的建築不僅僅屬於人類,和小生物當鄰居吧!
(這些小型生物默默支持著人們的城市生活,是城市中自然循環的重要角色。來源: ginger love on Unsplash
)
(這些小型生物默默支持著人們的城市生活,是城市中自然循環的重要角色。來源: ginger love on Unsplash
而佇立街頭的行道樹,白天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同時提供生物們棲息與遮蔭的空間。他們的存在,更幫助減緩因大量水泥和柏油鋪設而形成的城市「熱島效應」,為城市降溫。
什麼是熱島效應?當城市因大量鋪設水泥、柏油與高密度建築而蓄積熱能,導致城市在白天吸收的熱量、在夜間無法有效散失,就會出現城市的「熱島效應」。這使得城市中心的氣溫明顯高於周邊自然區域,除了影響人們的健康,也加重能源消耗與環境負荷。

城市,一直是生態的一環

根據研究,生物飽受滅絕威脅的主要原因,除了過度獵捕、農業擴張,第三名就是「都市發展」。目前,全球已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於都市;據估計,未來 40 年內,這個比例將上升至 2/3。
隨著都市發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漸漸被人們所注意和關注,一門跨足生態學、都市規劃與人類行為的研究領域也逐漸興起 ——「都市生態學」(Urban Ecology)。都市生態學研究生物彼此之間,以及與都市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致力於理解自然系統與人造環境如何共存。
城市看似與自然環境脫節,卻其實一直是地球生態系的一部分。透過幾個簡單的行動,我們也可以守護城市生態:
  1. 不餵食野生動物,也不靠近打擾
  2. 不讓垃圾落地,守護生活環境的清潔
  3. 不踩踏公園綠地,落實無痕(Leave No Trace)的精神
邀請你一起,連續 21 天,每天一個簡單的綠行動,練習對環境好一點的生活方式,開啟綠色生活 21 天
全文轉載自綠色生活 21 天,原文標題:「他們」和人類一起住進城市了 — 城市生態的日常觀察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