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Richard BartzPhoto Credit:Richard Bartz
從餐桌上的美食,到生病時所服用的藥物等,這些都與自然界中生物多樣性有關。但到底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又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呢?為什麼聯合國要特地將每年的 5 月 22 日指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呢?
社企流/文:Jenny Yeh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WWF)在 2022 年《地球生命力》報告中發現,因土地利用改變、人類過度捕撈、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本土、棲地破碎化等,使得地球上已有 69% 的野生動物數量消失,且有 75% 陸地景觀與地貌被徹底改變、66% 的海洋遭受污染,以及 85% 的濕地消失。
本文重點摘要:
  •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 生物多樣性指標
  • 2024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行動
  • 生物多樣性亮點案例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地球上不同生物的豐富度與變異性,提供人類生存的基礎,支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舉例來說,科學家以基因多樣性進行育種改良,生產更多糧食、養活更多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世界上有 80% 人口以傳統草藥治病,同時也為現代醫藥提供有效成分,如嗎啡、罌粟等麻醉止痛藥物,又或是以金雞納樹提煉治療瘧疾的奎寧、金雞納霜等藥物,這些都拜生物多樣性所賜。
(許多傳統草藥治療或現代醫藥成分都是來自大自然。來源:Bundo Kim on Unsplash)
(許多傳統草藥治療或現代醫藥成分都是來自大自然。來源:Bundo Kim on Unsplash
生物多樣性更能提供調節氣候、糧食農作物授粉、疾病控制、淨化空氣與水、維持土壤肥力、調節生產力、養分利用和環境穩定性等生存關鍵因素。當生態系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生態系統也就越穩固,不會因為少數物種數量變動而造成環境劇烈改變。
此外,生物多樣性也具備經濟加值,在碳儲存、水質過濾或是食物供應上,對於全球經濟有著顯著的貢獻,預估每年超過 150 兆美元。但在 2024 年 1 月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的流失與生態系統失能,被視為全球未來 10 年 3 大風險之一。生態系統功能衰退也造成全球經濟損失超過 5 兆美元,尤其在食品、能源、基礎設施等供應鏈中產生成本壓力。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既然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到底什麼是「生物多樣性」呢?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指得是生物有機體的多樣性、個體間遺傳差異以及不同物種間的關聯,生物多樣性也被稱作「生命之網」(web of life),涵蓋了從基因、個體、族群、物種、群體、地景、生態系等不同層次的生命態樣,共同維繫地球上所有生命與生態間的平衡。科學家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多樣性,因此將生物多樣性分為 3 個不同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

遺傳多樣性指的是某一物種內基因(gene)的多樣性。DNA 是組成基因的基本要件,而基因在生物學中則是「攜帶遺傳訊息的基本物質單位」,也就是基本遺傳單位,能顯現出物種上的物理特徵。因此同一個物種可能有著不同基因遺傳的的排列組成。例如:人類在 DNA 上有著些許差異,這些差異有助於構成個體獨特的物理特徵,如不同地區的人在身高上出現不同差異、瞳孔顏色差異等。

物種多樣性(Species Diversity)

物種多樣性指某一群集(community,同一時間生活在同一空間中的各類物種集合)的物種數量及相對個體數量的多樣性。其中,包含「物種豐富度」(species abundance )以及「物種均勻度 」(species evenness)兩種概念。「物種豐富度」是指特定地區內的的生物物種數目,當數目約多、豐富度就越大,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就越高;「物種均勻度」則是指每樣物種個體數目相對量,當數目越相近、均勻度就越大,也代表物種多樣性越高。因此,在物種多樣性越高的地區中,物種間的交互作用也多,對於群集的穩定度通常也就越高。

生態系統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

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在一個地理區域範圍內的生態系統或棲息地的多樣性,其中也包含遺傳及物種多樣性。與其他兩種類型的多樣性不同,生態系統除了有著生物有機體,也涵括與其他非生物的自然變化、地理環境等不同要素組成。生態系統的範圍可大可小、類型也不同,可以是一個池塘,或整個海洋。具有高度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區域,能更好地應對變化劇烈的環境。
(保護不同生態系的多樣性,讓複雜的生態系有能力應對劇烈的環境變化。來源:NEOM on Unsplash)
(保護不同生態系的多樣性,讓複雜的生態系有能力應對劇烈的環境變化。來源:NEOM on Unsplash
除了維持、保護野外原始自然生態系的多樣性外,全球超過一半人口居住的城市裡,也有著「都市生態系」。由於都市棲地環境單調,能適應的物種有限,但「數量多、物種種類少」是都市生態的特性,在無法完全阻止都市開發的情況下,讓都市變得更適合生物生存,成為重要課題,其中包括增加原生植物、公園綠地、動物生態廊道,或是重新設計建物等都是維繫都市生態系可行做法。
(無法阻止、避免都市的發展,那就在都市裡創造「生態系」,讓居住在城市裡的生物也有棲息之地。來源:CHUTTERSNAP on Unsplash)
(無法阻止、避免都市的發展,那就在都市裡創造「生態系」,讓居住在城市裡的生物也有棲息之地。來源:CHUTTERSNAP on Unsplash

生物多樣性國際趨勢與發展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IPBES)在 2021 年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約有 100 萬動植物正面臨滅絕危機,許多物種在數十年之內便會滅絕。自 16 世紀以來,已經有超過 680 種脊椎動物瀕臨滅絕,更有科學家認為我們正處於「第六次大規模滅絕」(註一)之中。
為了避免生物多樣性持續惡化及消失,聯合國在 1992 年制定《生物多樣性公約》,要求締約國共同維護全球生態多樣性,於 1993 年正式生效且每兩年召開一次締約方大會,決定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的推進。
最近一次大會是在 2022 年 12 月 22 日舉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COP15),190 多國通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代替「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除了強化陸地及海洋生態保育,制定出 30×30 目標外,也強調「原住民社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所發揮其重要性」, 尊重原住民的權利與自然環境間的關係。另外,也針對生物多樣性對於金融、財務投資影響,成立新的生物多樣性基金框架,每年提供 200 億美元給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多半有著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預計在 2030 年將援助金增加至 300 億美金。
(《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23 個目標。來源:農業部林業與自然保育署-自然保育網)
(《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23 個目標。來源:農業部林業與自然保育署-自然保育網

生物多樣性指標

如何確認聯合國制定的目標是否有達成?需要依靠「生物多樣性指標」(biodiversity indicator)反映生態系統是否健康、具有韌性,並監測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及趨勢。為追求指標實用性、資料可信度、永續經營、及國際上的使用普遍性來看,生物多樣性指標聯盟(Biodiversity Indicators partnership,BIP)發展出一套「國家級生物多樣性指標發展與運用」指導方針,協助各國達成目標目標。

2024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成為計畫的一部分

對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視,聯合國將每年的 5 月 22 日訂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目的為了提高大眾對於生物多樣性的認識,並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育。
事實上,最一開始的紀念日是原先訂在 1994 年 12 月 29 日所有締約國第一次召開締約方大會、並決議將《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日訂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但由於 12 月與眾多節日相衝突,因此才在 2001 年 5 月 17日舉辦的第 55 屆聯合國大會將「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改為 5 月 22 日。
2024 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為:「成為計畫的一部分( Be part of the Plan)」,透過行動呼籲、支持《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阻止且扭轉喪失生物多樣性的情況。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行動

為了更徹底的落實《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聯合國邀請每一位地球公民一起參與其中,鼓勵各國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原住民、個人等,透過不同多樣性計畫的行動和方式,為計畫帶來影響力。以下,根據不同身分、情境,提供大家行動建議參考:

個人可採取的行動

  1. 支持且選擇食用當地當季蔬果、適度消費肉類及魚類,以減輕自然資源壓力
  2. 選擇環境友善的環保替代品,捨棄對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化學產品,如化學清潔劑、殺蟲劑等,並接受正確的環境資訊與知識
  3. 參與環境信託計畫與環境保護相關活動
  4. 支持、參與再生能源與相關政策

企業可採取的行動

  1. 將生物多樣性的計劃藍圖納入企業治理、投資決策考量或是商業模式之中
  2. 持續實踐企業的對於永續發展承諾
  3. 以綠色價值鏈作為永續生產、設計消費服務等為核心,並建立利害關係人間的綠色供應鏈
  4. 評估且主動揭露企業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依賴

當地社區與地方組織可採取的行動

  1. 保護、鼓勵並使用原住民對於自然環境的傳統知識,例如傳統農業技術、自然資源管理制度等
  2. 建立知識共享平台及網絡,將傳統知識納入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永續利用工作
  3. 支持原住民參與自然環境開發與決策過程,並建立相關財務機制,支持原住民以傳統知識實踐生物多樣性
  4. 支持原住民或當地社區主導的環境復育工作,如造林、棲地保育等,藉此恢復當地生態系統

生活在都市可採取的行動

  1. 成為公民科學家,透過拍照、錄音等方式,將生物紀錄上傳至平台,如 iNaturalisteBird Taiwan 協助專業科學家進行研究
  2. 打造自家的城市綠點,在居家、辦公室庭院、陽台或屋頂上進行綠化、種植具有吸附二氧化碳植物,不僅增加生物棲息空間、打造微型生態系,也為減碳提供綿薄之力
  3. 支持政府增加保護區與自然生態公園面積,如台北的關渡自然公園, 或是富陽生態公園,為生活在都市裡的動物們提供一處友善棲息空間

生物多樣性亮點案例

2022 年底,各方締約國簽署新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後,對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增加生物多樣性的行動越來越多,以下分享國內、外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的實際行動:
地球上有著 530 萬至 1 兆種的生物,人類族群僅占地球生命的 0.01%。地球是屬於所有物種,並非人類獨佔。有意識地開始行動,一步步找回與人類與其他物種間共存共好的地球,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所肩負的責任。
註一:第六次大規模滅絕(Sixth Mass Extinction):地球在 5.5 億年,已歷經 5 次物種大滅絶。所謂的「大滅絕」或「生物集群滅絕」指得是在相對短暫的地質時段中,生物多樣性在一個以上且大範圍的地理區域內迅速且廣泛地消失。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預測,有 99.9% 的極度瀕危物種以及 67% 的瀕危物種在未來 100 年內消失。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李沂霖
在台灣各個角落裡,有著一群人默默為地方努力,持續地方、社區帶來活力,讓美好事物能不斷延續。點進專題,細細閱讀他們的充滿感動的故事。 >> 閱讀專題

文章標籤

  • 生物多樣性在身邊——關鍵名詞X亮點案例X生活行動一次掌握

    生物多樣性在身邊——關鍵名詞X亮點案例X生活行動一次掌握

    「你知道什麼是生物多樣性嗎?」迎來夏天的 5 月,萬物生長繁茂,自然界生物的多樣性維持著複雜平衡,多樣性的生物提供生活中的各種所需,舉凡藥物、食物、能源等,和人類生存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