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繆葶
佔據地球超過 70% 的面積,海洋作為調節氣溫的要角,是水循環、氮循環的起源,同時擁有多元廣袤的生物多樣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匯生態系,不僅對於人類的經濟活動影響深遠,對於亟欲邁向永續的我們更是至關重要。但海洋系統的破壞日益嚴重——全球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漁業活動中的濫捕、非法洗魚,以及嚴重海洋汙染等現狀,破壞了海洋生態系。然而,海洋的知識與人才匱乏,也讓我們無法有效找出因應之道。
除了被列於 SDGs 14 「水下生命」目標之外,2017 年經聯合國會員大會宣告,於 2021 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 (Intergovernme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簡稱 IOC)推出為期 10 年的「海洋十年 ( Ocean Decades )」計畫,為求達成海洋永續,致力於發展相關科學知識,除了更進一步了解海洋系統之外,提供支持永續海洋的技術、擬定不同的計畫,並讓人們得以更了解這片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蔚藍,進而採取更多友善海洋的行為。(同場加映:認識 SDG 14 水下生命,掌握永續海洋的關鍵目標)
海可以更好!實踐永續海洋的 10 大挑戰
海洋十年計畫透過鑑別優先需求、建立相關基礎設施,並連結此計畫中的利害關係人——包含因為海洋樣態變遷招致損害的開發中國家、海洋學家、政府、NGOs 以及私人企業等,-交流彼此的實務經驗,穩固資源及夥伴關係,以持續培養並推進關於管理海洋的科技技術。為設定目標,海洋十年計畫列出永續海洋的 10 大挑戰,同時由 IOC 為核心,針對這些挑戰一一設立工作小組,期下更有 400 餘組織團體對應挑戰,推出超過 500 個相應專案。種種目標設定,均為求 2030 年得以達成目標,「讓海洋從目前的樣子,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 From ocean we have, to ocean we want )」。海洋十年的 10 大挑戰為:
挑戰一:了解並打擊海洋污染
由於海洋汙染主要源自陸地,但對於污染源頭所知甚少,且過往研究多半限於北半球海岸線。本挑戰目標為識別、減少與減緩汙染源,進而保護水下生態。
挑戰二:保護且修復生態系及生物多樣性
佔據地球超過 7 成以上的面積,海洋系統對於人類存續至關重要,包含氣候調適、糧食等重要資源。本挑戰目標為開發相關工具,了解海域生態臨界閾值,進而保護並建立有效的管理框架。
挑戰三:永續水產以滿足人類需求
數十億人口依賴海洋做為營養來源,此外,漁業及水產經濟的發展,也帶來工作機會。本挑戰目標為在氣候變遷、環境變化的情況下,持續維持並優化海洋環境。
挑戰四:建立永續且公正的海洋經濟
每年海洋經濟價值約為 30-60 兆美元,更影響超過 30 億人口的生計。本挑戰目標為透過生態管理,進而推展政策,確保資訊、技術及利益分配的透明性及公平性。
挑戰五:為氣候變遷提供海洋基礎解決方案
海洋不只能吸收熱能及二氧化碳,紅樹林及珊瑚礁也具有優異的吸碳能力;海洋能也是減少碳排重要的再生能源。本挑戰目標為透過海洋科學進而了解海洋與氣候間關聯,以數據以預測並回應未來發展。
挑戰六:增強社區韌性以面對海洋災害
全球有超過 1/3 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區 100 公里範圍內,面對海平面上升的風險,要如何增加這些地區對於海洋風險的韌性是重點。本挑戰目標為社區賦能,以提升面對氣候、海洋、地質以及人為等危害風險的韌性。
挑戰七:擴展全球海洋觀測系統
全球共享同一個海洋,而透明且公開的觀測系統對於海洋健康及海洋經濟至關重要。由於現階段海洋觀測系統缺乏資源與資金,同時存有斷層,本挑戰目標為由各國政府、科學家、NGO 組織等建立透明公開的海洋觀測系統,同時確保每個國家地區都有同等的存取權利。
挑戰八:數位化海洋觀測系統
打造公開、平等的數據資料庫,是保護、管理並永續海洋資源的關鍵。本挑戰目標為開發開放資料庫,並數位化歷史資料,建立透明的海洋觀測平台。
挑戰九:推廣全民海洋知識與技術
人人均有近用海洋資訊與知識的權力,然而如今卻於年齡及性別上存有顯著差異。本挑戰目標為填補海洋知識落差,以及資源分配的差距。
挑戰十:改變人類與海洋關係
無論是環境面或是社會面,人類永續發展與海洋的關係日益複雜且迫切。本挑戰目標為建立一個對海洋有更深理解、重視及關懷的社會。
海洋十年計畫下一步,將加速動員所有利害關係人
海洋十年計畫已邁入第四年期,今年 4 月甫於巴塞隆納完成年度會議 ( 2024 Ocean Decade Conference),各項挑戰也推出進程白皮書。內容提到,海洋十年計畫目前在全球利害關係人的共同驅動下正快速成長;然而,利害關係人之間的連結網絡也是影響計畫成敗的關鍵。同時,這些被研發出的知識與科技,是否能被最需要的人群接觸並使用,也存在有一定風險。
巴塞隆納為期一周的會議中,有超過 120 場次的座談與論壇會議,主題橫跨海洋清潔、海洋健康與韌性、永續海洋經濟等。會議中也發表了《巴塞隆納聲明 ( Barcelona Statement )》,以原有計畫維框架,確立海洋十年計畫在未來的重點優先順序,透過利害關係人跨部門共同推進、深化現存海洋科學與知識,進一步了解海洋汙染的全球分布,以及之於人類健康與生態系的影響。同時,強化永續水產生產以及具備氣候韌性的海洋經濟專案,將認知化為具體行動。聲明中也呼籲各國政府、企業、NGO 等各個組織,能夠大幅增加資源投注,包含政策面及資金面,以確保海洋十年計畫旗下各個專案的可持續性。
海洋十年計畫的研究結果,也將成為 2025 年法國尼斯聯合國海洋大會的討論議題,該會將以「加速行動並動員所有關係者以保護及永續海洋」為題,強調海洋系統風險的緊急性,朝向 SDG 14 繼續努力。
首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 Elinor Ostrom 曾說:「人類世 ( Anthropocene) 正在改變我們與地球間的關係,我們必須決定該如何承擔這個責任。」自 19 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以無成本的概念,對於自然資源的取用與掠奪,代價已在 21 世紀的今天逐漸浮現。該如何面對並尋求永續發展,是現今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而做為生命之母的海洋,更是我們的不二責任。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李沂霖
在台灣各個角落裡,有著一群人默默為地方努力,持續地方、社區帶來活力,讓美好事物能不斷延續。點進專題,細細閱讀他們的充滿感動的故事。 >> 閱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