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編譯:Wei Ho
聲音景觀(Soundscape,簡稱聲景),大致上由生物音、環境音與人類活動的聲音三者組成,森林、土地、海洋都有著不同的聲音特徵。隨著錄音技術進步,聲景監測已逐漸成為研究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方式,在自然環境中所採集到的聲音,在近年也被運用於更加多元的用途之中。
Sounds Right 計畫,聽串流也能救地球
自然的聲音不僅被應用在生態研究上,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聯合國博物館 UN LIVE 推出了 Sounds Right 計畫,利用大自然的聲音來資助保育工作。他們讓大自然以 NATURE 的形式,成為串流上一位正式、受認可的藝術家,而一半以上的版稅將捐給從事保育工作的夥伴團體。「我們希望這將是一個鼓勵人們反思自然價值,並同時思考我們的社會和經濟模式如何能夠更多地回饋給自然界的倡議」Sounds Right 全球計畫主任 Gabriel Smales 說道。相關經費將交由環境音樂先驅 Brian Eno 所共同創立的慈善機構 Earth Percent,並由專家組成的專業諮詢小組商討資金運用。
Smales 也提及在串流上可以聽到的「自然創作」,不僅有被認為是大自然的獨奏的海浪聲、鳥鳴聲等,也有許多藝術家的創作與自然有關,這些音樂都可以在主流的串流媒體平台上被找到,如在 Spotify 上就有個 Feat. NATURE 的播放列表。Sounds Right 預估在接下來的 4 年將有超過 6 億聽眾,約可以產生超過 4 千萬美元的版稅收益作為保育資金,而聽眾也可以在串流上選擇「打賞」藝術家,捐贈更多金額。
UN Live 在 2019 年首次嘗試這個概念,當時他們與波哥大的科學家和音樂家合作,將自然聲音添加到俱樂部音樂中,以幫助人們與自然界建立聯繫。同時,UN Live 與夥伴共同討論出這些曲目產生的資金應該「取之自然,用之自然」。Gabriel Smales 補充,「這可能是一種強有力的方式,展現人與自然間不需要總是單向索取的關係。」 當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逐漸加劇,便亟須更多資源挹注在保育工作之中,透過 Sounds Right 計畫,當人們聆聽音樂時也能對保育工作達到正向幫助。
大自然正面臨死亡般的寂靜,與時間賽跑的聲音採集工作
UN LIVE 透過在自然環境中所採集到的聲音,將其結合流行文化試圖喚起人們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正因自然環境有著多重的面貌與豐富性,這些採集而來的聲音素材,才能發展出更多元的音樂作品。然而,從事聲景生態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們卻表示,自然中的聲音正在迅速消失。
美國聲景記錄者 Bernie Krause 表示:「變化是深遠的,而且它們無所不在。」過去 55 年間,他在七大洲進行了超過 5 千個小時的錄音。他估計,70% 的錄音檔案來自於已不復存在的棲息地;而 40 年來一直聆聽、研究自然聲音的 Bryan Pijanowski 教授說:「過去被錄製和保存下來的聲音,可能是已不存在的物種聲音,我們甚至不知道那是什麼,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它們已經是聲學裡的化石了。」
一項於 2021 年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調查了北美及歐洲 20 萬個地點,發現過去 25 年來兩大洲的聲景普遍出現聲音多樣性和強度的損失,而這些損失是因為物種的多樣性與數量皆正在下降。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 Steve Simpson 教授在進行研究時,也深刻感受到大自然裡的聲音正在消失中,Simpson 用水聲儀監測珊瑚礁已有 20 年的經驗,他形容「健康珊瑚礁,聽起來就是一場歡樂的慶典。」,然而在 2015、2016 年接連發生重大白化事件,造成約 80% 的珊瑚死亡,他們再次探訪珊瑚礁時,卻只剩下一片死寂。
許多研究人員對於自然聲景快速消失感到難過,但聲景的消逝也可能是喚起大眾重視自然環境的契機。
現在,我們夠透過串流平台享受自然環境聲響所帶來的正向幫助,這些鳥叫蟲鳴、水流聲、海浪拍打聲為我們帶來平靜與放鬆,同時與自然建立起連結;當我們享用自然帶來的福祉時,不妨也關心如何讓這些資源如何豐富且永續地存在。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葉于甄
在台灣各個角落裡,有著一群人默默為地方努力,持續地方、社區帶來活力,讓美好事物能不斷延續。點進專題,細細閱讀他們的充滿感動的故事。 >> 閱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