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編譯:黃維萱
財經媒體《富比世》雜誌,每年皆會發布一份傑出青年榜(Forbes 30 Under 30),以「改變世界的潛力」為軸,選出 30 歲以下各領域具有創新精神與領導力的青年。
2021 上半年,亞洲傑出青年榜出爐,《富比世》指出,在疫情的影響之下,這群 Z 世代的優秀青年仍然在關注的領域中勇敢挺身、投入創意與專業,對社會產生正向影響力。社企流彙整富比世亞洲區社會創新領域 30 位 30 歲以下傑出青年榜單,與大家一同來看看這些來自各地的青年如何改善社會問題、創造影響力!
1. Nupur Agarwal,印度 Kiwi Kisan Window 創辦人
Kiwi Kisan Window 致力協助農民獲得公平的產品交易價格、改善他們的生計。同時,亦輔導農民發展永續農業,減少自然資源消耗與污染,如今與 Kiwi Kisan Window 合作的農民約有 3500 位。
2. Bolor-Erdene Battsengel,蒙古傳播與資訊科技部門主席
Bolor-Erdene Battsengel 是內閣中首位女性且最年輕的閣員,擔任蒙古傳播與資訊科技部門主席。她帶領一項 5 年計畫,讓蒙古成為一個數位化的國家。Battsengel 發布「E-蒙古」平台,使 181 項民眾常用的政府服務數位化,讓民眾更方便使用。在鄉村地區長大的她,同時也發起了 Girls for Coding 的課程,教導年輕女孩學習編寫程式。
3. Rishabh Choudhary、Amandeep Panwar,印度 BharatRohan 共同創辦人
BharatRohan 透過無人機和高光譜成像來識別可能遭受病蟲害或缺乏營養的作物,協助農民調整化學藥劑與殺蟲劑的用量。BharatRohan 亦以具競爭力的價格收購配合施作建議的農家產品,銷售給產業用買家。此舉使農產品的採收價格與農民收入皆提高 4 成。
4. Kaoru Joho、Serkan Toso,日本 byFood 共同創辦人
byFood 提供使用者餐廳訂位、美食評價、影音短片以及旅遊團服務,並且捐贈部分收益予海外為發展中國家兒童提供食物、安置與教育服務的非營利組織。
5. Iman Jamall、Hasib Malik,巴基斯坦 CreditBook 共同創辦人
Jamall 和 Malik 夫妻共同經營 CreditBook,以支持巴基斯坦的小型與中型企業透過 app 管理財務與金流。6 個月內已累積 25 萬名註冊用戶。
6. Madhav Datt,印度 Green the Gene 創辦人
Datt 在 8 歲時便創辦學生環境社團 Green the Gene,目標是改善印度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問題。如今,Green the Gene 已發展為一個非營利組織,擁有 7 千位學生志工,在 62 個國家設置了 8 千個低成本濾水設備,提供乾淨飲用水給超過 4 萬人 。
7. Angela Chen、Aurelien Chu,菲律賓 Eskwelabs 共同創辦人
Eskwelabs 為教育科技公司,提供數據科學與分析線上課程,給當地欲取得更佳工作機會但資源較不足的族群,例如家庭主婦以及不具有大學文憑的年輕人。自 2019 年以來,Eskwelabs 累計超過 3 千名使用者,其中近 9 成的人在完成課程後 3 個月內,找到了薪水更高的工作。
8. Ryan Gersava,菲律賓 Virtualahan 創辦人
Virtualahan 提供線上工作技能培訓,為身障者、毒癮復原者提升就業機會。自 2015 年創辦以來,Virtualahan 已協助超過 600 人,其中近 8 成參與者在領在數位領域中謀得一職,如數位設計、影片剪輯、數位行銷等。
9. Ankita Gulati,印度 TouchVision 創辦人
TouchVision 發展了一套結合智慧手機鏡頭、app、感應指環的感官工具,幫助視障兒童從觸覺圖表中學習。自 2018 年成立以來,已有超過一萬名兒童受惠。
10. Alexia Hilbertidou,紐西蘭 GirlBoss New Zealand 創辦人
GirlBoss New Zealand 前往中學演講、舉辦工作坊,以鼓勵年輕女學生投身 STEM 領域(Science 科學、Technology 科技、Engineering 工程、Mathematics 數學)。自 2015 年以來,GirlBoss 已在紐西蘭、澳洲以及庫克群島超過一百所學校中進行演講。
11. Garvita Gulhati,印度 Why Waste? 創辦人
在印度每年總計有超過一千萬公升的水被留在餐廳水杯中而浪費,當 Gulhati 得知此現象後,便創辦了 Why Waste?組織,透過舉辦工作坊、請願等方式,改變大眾對用水觀念、並促進民眾節約用水。自 2015 年創辦以來,該組織已接觸超過一千萬人與逾 50 萬間餐廳,累計節約近 600 萬公升的水資源。
12. Sazzad Hossain,新加坡 SDI Academy 創辦人
Hossain 在 2013 年創辦了 SDI Academy,提供在新加坡的移工英文教學,幫助他們更加適應環境。如今,SDI Academy 也增加了電腦、財務以及創業等課程。在疫情期間, Hossain 更提供食物與基本維生物品予超過 4 萬名移工,並推出一個 app 幫助移工相互聯繫。
13. Rizvana Hredita、Md Zahin Rohan Razeen,孟加拉 Hydroquo+ 共同創辦人
Hydroquo+ 透過 AI 技術,偵測水資源品質的異常,以改善水資源管理。該公司亦與政府單位和非營利組織合作,提供諮詢。
14. Ahmed Imtiaz Jami,孟加拉 Obhizatrik Foundation 創辦人
Obhizatrik Foundation 在許多領域耕耘,包含貧窮、教育、健康、人權以及環境。10 年來,該組織協助上百萬人,提供兒童免費教育、培力弱勢家庭、提供免費醫療。疫情期間,Obhizatrik Foundation 更提供了免費食物以及生活用品,支持上萬個家庭度過難關。
15. Hunter Johnson,澳州 The Man Cave 創辦人
根據政府的調查,每 3 位女性就有一位曾受到男性的性暴力對待。Johnson 在 2014 年創立 The Man Cave 以消彌不健康的男性主義。該組織透過舉辦工作坊、營隊、走訪校園演講等方式,促進男性心理健康以及性別平等。
16. Skye Kinder,澳洲維多利亞鄉村醫師協會副會長
居住在澳洲小鎮的 Kinder ,見身體欠佳的父親需長途跋涉兩小時至墨爾本就醫之困境,便致力於改善偏遠地區的醫療問題。如今,身為維多利亞鄉村醫師協會副會長,Kinder 持續為鄉村患者與醫生爭取權益。
17. Liu Jichen,中國 Clear Plate 創辦人
Clear Plate 鼓勵使用者用餐後,將空盤子拍照上傳以累積點數,點數可用於兌換禮品或捐贈給社福機構。該平台運用 AI 辨識盤子上的食物是否真的清空。自 2018 年創立以來,Clear Plate 已累積超過一百萬名用戶,有效促進使用者減少食物浪費。
18. Nashin Mahtani,印尼 Disaster Map Foundation 執行長
非營利組織 YAYASAN PETA BENCANA 推出一款名為「災難地圖」的軟體,運用 AI 技術偵測受災地區居民的社群平台訊息,以彙整並提供地震、火災、水災等即時資訊,便於救災工作。該軟體亦會向當居民發送緊急警報。
19. Keita Matsumoto,澳州 Colman 基金會合作夥伴經理
Matsumoto 為一項名為「Our Place」計畫的經理,與政府及非營利組織合作,透過教育及醫療服務支持早期兒童發展。Matsumoto 亦是 Teach For Australia 最年輕的董事會成員。
20. Shubham Choudhary,印度 Safe Access 創辦人
印度在 2018 年同性戀除罪化,但同性戀者仍然可能受到不平等的對待。Chudhary 在 2019 年創立 Safe Access,致力提供平等的醫療健康服務給印度的 LGBTQ+ 族群(註一)。
21. Yaseen Khalid、M.Saquib Malik、Nabeel Siddiqui,巴基斯坦 ModulusTech 共同創辦人
Siddiqui、Malik 和 Khalid 共同創辦了 ModulusTech,他們提供一項創新的「組合屋」,可由 3 個人運用簡單的工具、在一天內搭建完成。與傳統的混凝土建築相比,這款組合屋可減少 50 倍的溫室氣體排放。ModulusTech 盼將此居住方案提供給貧窮者與無家者。
22. Ifandi Khainur Rahim,印尼 Satu Persen 創辦人
Satu Persen 以「幫助每個人過充實生活」為使命,致力於促進印尼年輕人自我發展與提升心理健康。作為一座線上的人生學校,Satu Persen 目前除了線上課程,亦提供導師、諮詢、研討會等服務。截至今日,Satu Persen 於社群媒體已有一百萬名追蹤者。
23. Saloni Sacheti,印度 Baansuli 創辦人
Baansuli 位於印度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Gujarat,而該地區主要人口為部落原住民。Sacheti利用由當地竹子製作手工飾品,培力地居民獲得謀生技能。
24. Shubham Sharma,印度 Nyaykarta 創辦人
Nyaykarta 致力協助人們取得快速方便且可負擔的法律服務。自 2020 年 3 月成立以來,Nyaykarta 已協助解決超過 4 萬起家庭暴力、不當終止案件和公眾投訴。
25. Akshya Shree、Dhwani Shree,印度 Silpakarman 共同創辦人
Spree 姊妹在 2016 年共同創辦 Silpakarman,與超過 250 位北印度鄉村地區的藝術家合作,製作環保的竹製品如咖啡杯、啤酒杯和家具。
26. Tharma Pillai、Qyira Yusri,馬來西亞 Undi18 共同創辦人
2016 年, Pillai 和 Yusri 共同創辦 Undi18,旨在讓 18 歲的年輕人擁有投票權。 3 年後,這項倡議獲得成功,政府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將投票年齡從 21 歲降至 18 歲,創造了 800 萬新選民,約佔馬來西亞 1/4 的人口。2020 年,Undi18 組織了 Parlimen Digital ,由青年主導虛擬議會會議,探討馬來西亞的經濟和 Covid-19 紓困,吸引了 500 萬直播觀看數。
27. Antaraa Vasudev,印度 Civis 創辦人
來自印度孟買的 Civis,致力協助印度人民參與公共生活。Civis 的網站提供法律的草稿,讓人民更容易理解各項議題和潛在影響,也提供論壇讓公民針對政策進行討論、辯論及反饋。同時也將人民回饋提供給政府單位參考。
28. Anbita Nadine Siregar、Tania Soerianto,印尼 Generation Girl 共同創辦人
Siregar 和 Soerianto 創辦 Generation Girl,目標是啟發高中女學生未來投身科技領域工作。Generation Girl 與科技巨頭如 Tokopedia、Google 和微軟合作,提供程式和網頁設計課程,目前已累積超過兩萬名學生參與假日計畫。
29.Edward Yee,新加坡 Givfunds 共同創辦人
Givfunds 與聯合國發展計畫和政府智庫 NITI Aayog 共同合作,投資南亞被忽視的社會企業。自 2017 年創立以來,Givfunds 已投資 48 間社會企業。
30. Rijve Arefin、Shomy Chowdhury,孟加拉 Awareness 360 共同創辦人
Awareness 360 總部位於吉隆坡,現在在 23 個國家擁有 1500 名志願者。該組織致力透過講座、研討會等倡議活動,向大眾推廣清潔水、環境與個人衛生相關知識與技能。截至今日,他們的活動已觸及逾 15 萬人參與。
註一:LGBTQ+ 意指多元性別的社群。「L」 指「Lesbian」女同性戀者、「G」代表「Gay」男同性戀者、「B」代表「Bisexual」雙性戀者、「T」代表「Transgender」跨性別者、「Q」代表「Queer」酷兒或「Questioning」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則代表其他多元性別認同者。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從小吃店主打永續食材、大企業發布永續策略,到聯合國制定永續發展目標。全世界都在談永續,但它究竟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10 分鐘測測看你的永續素養等級,還能免費兌換多項好禮!
>>> 前往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