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小聚/文:林麗珊
近年永續發展議題從不再是部分環保團體的主張,也開始進入商業世界的目光。環境變遷帶來的災害,長期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獲利與財務表現。根據《金融時報》的統計,氣候變遷對經濟體帶來的損失,在 2010 至 2019 的 10 年間高達 1 兆 6 千億美元,比上一個十年多了 62%。未來企業要面臨的不僅是市場競爭,更得面對來自環境的嚴峻挑戰,氣候變遷、環境災害將推升企業的生產成本、風險管理的困難,也是未來 10 年科技領域專注解決的領域。
由於環境因子對企業帶來的風險,金融業也開始將 ESG 指標納入評估放款的標準,企業的融資與信貸利率都會受到 ESG 表現的影響,也因此外媒報導,企業的 CEO、CFO 都開始針對 ESG 做策略性的佈局。
跨國創業背景,台、美共同創辦人將影響力推向世界
「北極熊代表溫室效應,而橘色是代表充滿未來的下一代,」Equilibrium 的台灣共同創辦人暨 COO Angel 解釋道,他們以一隻搶眼的橘色北極熊為 logo,與團隊重視環境永續發展、ESG 指標的目標息息相關。
Equilibrium 建立一個整合了各項 ESG 指標數據的 SaaS 平台,讓企業能有效率地檢視自身 ESG 實踐的成果,團隊成立於 2019 年,在新加坡、美國都有成員,共同創辦人暨 COO Angel 曾在國內外都有創業經驗,她回台灣後在 Sparklabs Taipei 擔任 PM 期間認識了其他兩位共同創辦人 Jay 與 Frank。
Frank 與 Jay 曾是 Sparklab 共同創辦人,兩人主持的 Sparkslab Cultiv8 是一個專注在農業與環境科技的加速器,投資針對環境、永續的解決方案的企業。受此啟發,2019 年 Frank 花了一整年研究永續發展投資趨勢與商業性的解決方案,「新創想提供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但大企業通常都不願意提供自家的數據。」他說,於是他希望能夠打造一個平台讓企業能夠自行紀錄與長期追蹤自家的 ESG 數據,更有效率地實現 ESG 的目標,三人決定共同創業,成立橘色北極熊(Equilibrium)。
數據模擬能源轉換的碳排放量,讓企業達到永續目標
Equilibrium 是一個數據驅動的永續數據平台,幫助公司降低碳排量和達到永續目標。企業只要按照自己的產業別,定期輸入相關的數據或接上自動化的數據源,平台能夠自動生成 ESG 報表,同時連結供應商,提供即時數據,滿足許多科技品牌對供應鏈管理的需求。
為了幫助企業管理層擬定 ESG 的策略,Equilibrium 提供完善的模擬系統,可以設定預計達成的 ESG 目標,換算能源轉換與減少的碳排量之間的關係,以評估不同改善方式的效益。企業可以選擇以不同的架構導出報告便於商業利用,包 SDGs、GHG、SASB 等,同時 Equilibrium 平台也和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核實報告的真偽性。
一般來說,許多現行 ESG 指標統計大都只計算碳排量為主,Equilibrium 將更多面向納入統計,包括性別友善、供應鏈多元性等。「我們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將更多數據整合的生態系,」Frank 說。
其他亞洲國家如日韓等地,都因為政府治理的政策轉向,而開始重視 ESG 指標的發展。例如韓國政府規範,大企業在 2025 年以前必須揭露自身 ESG 指標,這也是回應歐盟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的新政策。
歐盟要求所有在歐洲設有營運據點貨在歐盟行銷販售的基金公司,宣告自己是否屬於 ESG 基金,除基金外,金融市場上所有與投資相關的契約,包括退休金、保險等均受此規範 ,ESG 在金融領域掀起的新動力。
揭露是第一步,但「數據」才是真正能幫助企業與投資人評估風險的關鍵因素,這也是 Equilibrium 切入市場的重要機會。
供應鏈管理需求興起,台廠更加重視ESG指標
橘色北極熊在台灣的目標主要建立工程團隊,目前正在招募工程師職缺,隨著台灣更加重視與美國市場的合作關係,Apple、Google 等大廠都開始要求供應鏈中的代工廠必須提交 ESG 報告,甚至使用綠能等,使得台灣科技製造業也必須認真思考改善 ESG 指標的策略。
不過,缺乏相關領域人才可能是台灣面臨的挑戰,Angel 從海外歸來後,看見台灣在 ESG 領域的極度缺乏相關討論,她認為應該在大學時就有對於永續環境議題相關的科系、通識課程等,讓人才可以及早認識相關領域,「很多學生連 ESG 是什麼都沒聽過,人們也沒有概念該怎麼做。」
橘色北極熊也開始與更多不同垂直產業的 SaaS 平台整合功能,比如與物流大數據公司合作,利用 API 串接,讓物流業者可以透過 Equilibrium 後台計算運輸過程所需消耗的各項能源指標,甚至擬定更加節省能源的路線規劃。Frank 表示,也期待在台灣夠尋求更多合作,也希望台灣政府能夠更重視未來 ESG 治理的規則,帶動產業朝永續發展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