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蘇郁晴
近幾年,我們常能從國內外媒體版面上看見這個名詞——影響力投資。究竟什麼是影響力投資呢?
根據「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GIIN)的定義,影響力投資能同時追求投資報酬,與對社會和環境的正面效益。它以投資標的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SDGs)的貢獻度為衡量標準,可投資於不同產業及資產類別。
2021 年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第二天的主題演講,由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擔任主持人,並邀請亞洲公益創投網絡的主席兼首席執行長 Naina Subberwal Batra、美商麥肯錫亞洲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合夥人朱名武、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共同創辦人吳道揆、及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會員經營部門負責人 Sean Gilbert,分享目前亞洲影響力投資的挑戰、發展及未來的潛在機會。
影響力投資趨勢是現在進行式,也是未來式
亞洲公益創投網絡(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簡稱 AVPN),是亞洲目前規模最大的慈善創投平台,致力發展亞洲太平洋的公益創投理念。
主席兼首席執行長 Batra 認為,目前已有很多投資者的資金流入亞洲市場,而現階段最重要的,不只是要吸引主流投資者的投資,更要協助這些具社會影響力的組織,讓他們被外界看見,讓資金可以進到有需求的企業內。
Batra 觀察,有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看重影響力投資,例如一款關注亞洲海洋危機的投資基金,就已在印度和印尼兩間海洋回收物公司投資了 600 萬美元。顯見獲利已不再是投資者篩選投資標的的唯一考量。
最後 Batra 分享,在疫情發生後,ESG 投資已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領域,且在 2021 年仍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她期許市場在吸收這些資金後,能有更多更好的創新,為地球創造美好的未來。
影響力投資難以獲利?亞洲市場已經準備好了
時常接觸各種企業經理人、投資人的管理顧問公司美商麥肯錫亞洲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合夥人朱名武表示,許多投資人認為影響力投資難以獲利,但他在亞洲觀察到 3 個現象,使他對此相當樂觀:
一、亞洲的未來就在亞洲
朱名武分享,10 年前亞洲的跨境交易幾乎都是與亞洲外的國家進行,但現在有超過一半的交易都發生於亞洲,且近來有許多影響力投資的資金出現。「因此亞洲人應該要更注重亞洲的發展。」朱名武說。
二、亞洲未來的力量是生態系統
亞洲過去有很多獨立的大企業,但現在這些公司開始會與其他國家締結合夥、合資、創投等的關係,建立起生態系統,補足相互的不足。
三、成功的未來取決於人才
人才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產是無庸置疑的,但我們該如何吸引人才?朱名武:「根據研究顯示,70% 的員工會注重公司領導人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度如何。」顯見,未來對社會與環境友善的公司,才是人才最嚮往之處。
「從企業和傳統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影響力投資,我認為亞洲市場已經準備好了。」朱名武表示。
影響力與獲利不用擇一!台灣已是發展影響力投資的沃土
很多人認為,影響力與獲利只能兩者取其一,對此,致力在台灣推動影響力投資的「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共同創辦人吳道揆認為,「發揮影響力不見得要完全犧牲利潤,我們可以選擇較低的獲利,但是能夠發揮影響力。」
談及影響力投資在台灣的發展前景如何?吳道揆認為,台灣的影響力投資雖然起步較晚,但現在可以看見,台灣有越來越多單位看重影響力。例如,有許多育成中心專注在培力友善社會與環境的社會企業、也有越來越多大專院校開設影響力相關課程、台灣目前也有 35 間「對世界友善」的 B 型企業,台灣政府為各種永續行動也相當支持等。
綜上所述,吳道揆表示,影響力投資在台灣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的非常快速。「台灣絕對是發展影響力投資的沃土,我們過去是一個接受者,但現在,我們可以是一位給予者。」他信誓旦旦地說。
市場準備好後,我們該如何邀請投資人加入影響力投資?
既然整個亞洲的市場都已準備好進行影響力投資,那麼該如何吸引投資人進行?致力拓展影響力投資規模、全球最大的影響力投資社群之一的 GIIN,會員經營部門負責人 Gilbert 分享 3 個要點:
一、促進投資人對影響力投資的了解
許多投資人對影響力投資認識得不夠深入,他們總認為這樣的投資標的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獲利。因此,我們必須讓他們知道,影響力和獲利不見得是零和遊戲。
二、呼籲投資人追求想要的社會影響力
永續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標的。投資人可以依據自己欲追求的社會影響力,選擇符合自己績效目標的投資標的。
三、打造一個影響力投資生態系
對於哪些企業能夠真正發揮影響力,投資人可能不太清楚,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平台集結所有資訊,協助投資人找到他們想要的投資標的。
企業投入影響力投資的第一步——訂定公司存在的目的
有許多企業認為影響力相當重要,卻遲遲未展開行動。對此,朱名武建議大家可以「訂定公司存在的目的」,他以麥肯錫舉例,去年麥肯錫首次定義其存在的目的是要改變世界。這樣的目的開始改變了公司的行為,他們一改過去只將重心放在客戶與人力發展上,現在的麥肯錫更希望能為社會創造正面影響力。
「要促使企業開始改變,管理高層就必須先做出全面的承諾,並將此放在公司的優先待辦事項中。」朱名武表示。
投入影響力投資,攜手讓世界邁向永續
現已不再是影響力與獲利需要二擇一的時代,亞洲有越來越多企業與消費者,開始關心自己的商業或消費行為是否能友善社會與環境;若是投資人也能選擇影響力投資、支持秉持 SDGs 精神的企業,將能讓我們的世界邁向更永續的發展。
核稿編輯:李沂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