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蘇郁晴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至今,其影響已遍及 5 大洲,造成逾 20 萬人確診感染、逾千人死亡。截稿為止,台灣確診案例破百、死亡人數 2 人。
在疫情衝擊下,台灣各產業也受到影響。據天下雜誌的調查報導整理,台灣有 7 大產業將會受到影響,其中包括石化業、汽車業、鋼鐵業、機械與工具機業、紡織業、農漁業和觀光旅遊業。而國際勞工組織(ILO)也在 3 月 18 日發布的新聞中預估,全球將有近 2500 萬人會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失業。
為了解在疫情下社會企業面臨的挑戰與需求,社企流於 3 月 10 日發布線上問卷,調查新冠肺炎對社會企業的產業衝擊。短短一週內,就收到了近 40 家社會企業的回饋。
參與調查的社會企業中,主要關注領域為教育 / 培力的企業有 3 成;環保/能源有 2 成;食農推廣、科技創新、城市/社區各有 1 成;其餘還有關注弱勢就業、銀髮/醫療等組織。
約 4 成社會企業營業額減少 26% 以上
調查結果顯示,在新冠肺炎蔓延下,幾乎所有受訪的社會企業今年第一季的營業額都少於去年同一時期的營業額,約 4 成的企業表示,其營業額減少 26% 以上。
其中影響最劇的社會企業為提供旅遊、餐飲或銀髮相關服務者。顯見疫情當下,民眾皆盡量避免需要人與人互動接觸或聚集的行動,導致部分提供服務型的社會企業受到大幅影響。
目前,約 4 成的社會企業者表示現有金流能維持 3 個月以上、半年以內的營運;約 2 成社企的現有金流只能支撐 3 個月以內的營運。若是疫情持續增溫,社會企業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嚴峻的財務挑戰。
近 9 成社企營運受到影響、兩間社企預計暫停營運
新冠肺炎為各產業帶來的考驗不僅與財務相關,也打亂了大家未來半年至一年的營運規劃。調查指出,約 9 成社會企業在疫情中受到影響,其中有 3 成社企認為新冠肺炎使組織營運發生困難,只能勉強維持營運;有 1 成的社企面臨組織營運挑戰,若是疫情持續惡化,可能無法持續經營;其中有兩間社會企業表示,目前組織需要暫時停止營運,才能避免虧損的增生。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社會企業受影響的事項包括市場變動、客戶流失、預算縮減與異業合作。且有 3 成的社會企業認為此次的疫情將會對組織本身造成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影響。
綜上所述,受疫情影響,市場變動無可避免,對社會企業而言,除了面臨消費者流失的挑戰,與商業夥伴合作之公益專案也受影響,有的可能減少原支付價格,有的也可能直接取消合作。
但在這波疫情衝擊下,也有產業逆流而生,主要以提供線上服務的企業為主,如線上課程、電商平台等等。
疫情衝擊下,社會企業該如何因應?
面對日漸嚴峻的疫情影響,各社會企業也不斷開發合適的應對措施。
調查指出,近 6 成社會企業選擇開發其他業務、其中有約 3 成組織同時採取調整組織內部營運模式或調整產品服務並開發線上解決方案等措施。另外,約 2 成的社會企業正尋求融資或貸款機會;約 1 成組織採取降薪、減員或放無薪假的方式,以降低人事成本。
除了企業自主採取相對應的行動方案,政府也有針對疫情提出紓困措施供需要的企業使用。根據調查顯示,6 成社會企業希望獲得政府租金或人事費用的支持、其中有近 3 成社企同時希望獲得稅項減免、約 2 成社企同時希望有優惠融資或貸款計畫。另外有約 3 成社企希望獲得金融政策支持、2 成社企則希望能夠緩繳保險費或稅費。
依據上述社會企業期望可以獲得的支援,社企流整理政府近日頒布的可用資源以供參考:
貸款利息補貼:經濟部於 3 月 16 日發布「資金紓困振興貸款及利息補貼」方案,受疫情影響之企業可於 3 月 16 日至 9 月 15 日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及利息補貼。詳細申請資格與流程可至經濟部查詢。
另外還有針對各地區所提供的紓困措施,可前往各縣市政府網站查詢。
欲申請紓困方案卻資格不符?社企盼法規應更具彈性
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表示:「從社企流發布問卷開始,短短一週即獲得近 40 家社會企業的回饋,亦有許多人與我們分享紓困資源。然而,我們也觀察到,政府所提供的眾多紓困措施並非適用於所有的社會企業。由於社會企業不隸屬於單一、特定產業的特性,因此在取得資源上,便浮現『社企是否符合資格』的問題。」
當他欲申請交通部與文化部提供的紓困方案時卻陷入困境——因島內散步屬於個人自由行參與,並不符合交通部觀光局所設定的「團體旅遊」形式,此外因其旅行社才剛成立、尚未正式營運,也不符合實體旅行社的申請資格;而文化部的紓困方案也因島內散步採取過去較少見的收費文化導覽,其性質介於社區營造與觀光的模糊地帶,也因此無法獲得明確的回覆。
除了島內散步外,相似的處境也發生在許多新創公司中。邱翊在臉書貼文寫道:「許多新創公司是先行者,從消費需求的轉變找到新的市場機會,也讓行業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不容易定義到底屬於哪個行業。」包含社會企業在內,作為市場的先行者,如今則因難以界定行業領域,而面臨無法申請紓困措施的窘境。邱翊舉例說道,像是很多旅遊相關的新創公司提供的是線上旅遊服務,只要沒有實體旅行社就不適用於觀光局的紓困方案。
邱翊認為,政府對於這些企業的紓困措施資格應該更具彈性,避免其成為法令中的漏網之魚。以社會企業為例,可參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頒布的「社會創新組織登記資料庫」,作為資格審核的參考。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增溫,受訪的社會企業中,就有近 9 成社會企業營運受到影響。盼疫情儘早穩定的同時,也希望政府祭出的紓困方案能更具彈性、回應社企需求,共同度過此次難關。
核稿編輯:李沂霖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參考資料
- Almost 25 million jobs could be lost worldwide as a result of COVID-19, says ILO(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