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黃維萱
4 月 10 日午後,一群有心讓社會更好的人們,齊聚在板橋希爾頓飯店,熱絡地交流對於影響力投資 (Impact Investment)的想法。這是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的「高階圓桌論壇:影響力投資政策指南」現場,在中華電信的贊助支持下,由產官學研各界利害關係人代表與會,共同探索如何建構台灣影響力投資的生態系統,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共創台灣永續價值。
此論壇邀請到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以及金管會副主委許永欽致詞、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理事長張大為擔綱主持。在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吳道揆的簡報分享後,來自產官學研界的與會者,依據資金需求、資產管理、資金投資、中介機構、高等教育、政策法規等 6 大面向進行分組討論。
擴大影響力投資,主管機關態度支持
政務委員唐鳳首先致詞表示,很高興參與這次的論壇,也期望各界可以長期參與影響力投資,不只是短期的做好事。金管會副主委許永欽接續回應,除了 2023 年希望資本額超過 20 億的上市櫃公司,都要編出符合國際準則的永續報告書外,2020 年也修正了盡職治理,期望將 ESG ——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更具體落實。
吳道揆:專注影響力並不會犧牲利益
談及影響力投資緣起、目前的常見討論疑點以及台灣的處境。吳道揆分享,影響力投資的起源,是 2007 年時,由卸下教職參與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公益事業的前賓州大學校長 Judith Rodin,邀請約 20 位的資本家到義大利的北邊小城 Bellagio,談論「如何調動私人資本,解決人類困境?」的大哉問開始。爾後,Judith Rodin 出版了《The Power of Impact Investment》一書,而這本書也成為吳道揆的影響力投資啟蒙。
目前影響力投資的定義大多採用「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GIIN)的定義:「有意為社會及環境造就正面的、可衡量的影響力,也同時創造利潤的投資,就是影響力投資。」目前有許多的類別以及工具,但都對焦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以下簡稱 SDGs)。而影響力投資最容易被質疑的是「需不需要犧牲利益換影響力?」吳道揆表示,「許多研究顯示,專注影響力並不會犧牲利益。」
以目前台灣的情況來說,雖然台灣是晚期進入者,但是台灣有資本市場,加上宗教、創新意識以及政府單位的支持,非常適合發展影響力投資。
最後,吳道揆強調,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將資金投到好的影響力上,讓所有公司變好公司、讓好公司更有影響力。「人說『我的未來不是夢』,如果沒有永續的未來,我的未來就是夢,願大家一起來做點事情。」
建立共同語言,讓影響力投資發展更完善
分組討論的階段,各組參與者依照資金需求、資產管理、資金投資長、中介機構、高等教育及政策法規等 6 個主題進行分組討論,再依序跟在場所有與會者分享各組交流心得。
中介機構組認為,現今的投資影響力和 ESG 需要建立一個共同的語言,讓不同資金供應與需求兩端能嫁接溝通;高等教育組提出成立影響力大學聯盟的願景,希望為台灣有志參與影響力投資的大學做規畫,例如規劃課綱、證照和研究的部分,而產業可以提題目讓學生來學習。這個聯盟可以為國際連結做準備,讓台灣高等教育擴展出去。
政策法規組表示,現行的影響力投資和 ESG 的討論,以法律位階來說都停留在命令等級,需要一個更上位的專法,讓投資人與被投資人都能參考。
以兩個月為間距追蹤,盼影響力投資持續落實
論壇的最後,張大為表示,這場圓桌論壇是倡議的起步,未來會持續和各界連結,期待延續討論的熱度,讓小小便利貼上的討論結論能落實,帶來巨大的轉變。
核稿編輯:李沂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