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社企流Photo Credit: 社企流
社企流/文:高捷
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陳一強認為,台灣社會企業發展,歷經建立認知、擴大規模,如今邁入 3.0 階段——「影響力投資」。
自 2007 年,首家社會企業創投「若水國際」將社會企業一詞引進台灣,大眾開始認識「社會企業」這個新名詞。
而後幾年來,社會創新創業如雨後春筍般逐漸蓬勃發展,「到了 2014 年更是來到了百花齊放的時代。」這一場由下而上的草根性的公民運動,更促使政府推出《社會企業行動方案》,並將該年訂為台灣的「社企元年」。
發展至今,社企的發展將更注重投資人的參與,下一個 10 年,影響力投資將扮演重要的角色。「今日的社會創新,就是明日企業的日常。」

影響力投資投的不只是錢,更重要的是社會價值

根據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的定義:有意為社會及環境造就正面的、可衡量的影響力,也同時創造利潤的投資,即為影響力投資。
影響力投資積極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因此尋找投資標的時,會直接探討到對世界與社會的貢獻、可行性與做法。陳一強以台灣為例,影響力投資大致可以分為兩個主軸:中小型未上市的社會企業投資與大型上市櫃企業投資過程中更重視  ESG ——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指標。
以中小社企來說,影響力投資不只注重投資報酬,更看重公司使命、影響力發展性與公司創辦人的起心動念,並協助組織在治理、營運到人才等管理所需的幫助。「重點在於投資的組織在市場規模化的同時,也能帶給社會更多價值。」
而談及 ESG ,陳一強說明,由於全球暖化的議題熱燒,大型企業對於社會影響、環境的關注逐漸提升,特別是台灣,有民主素養為基礎,公民對於社會的關心度高,從消費者到企業都相當重視環境、關懷弱勢。在社會氛圍形塑下,讓  ESG 的討論可以在台灣有所開展。
在 2020 年之前,活水曾推出一個專門投資於能減少、處理及預防環境污染的上市櫃公司的實驗計畫,鼓勵企業投入更多資源於 ESG ,但被認為是叫好不叫座,雖然得到專業經理人的認同,卻不在企業主的雷達範圍之內,畢竟跟獲利關聯不大,實際行動較少。
然而自 ESG 在台灣被全球供應鏈要求及媒體廣泛報導之後,企業主突然發現投資、股權與環境、社會、企業治理是息息相關的。企業要獲利、爭取投資就需要重視 ESG 相關指標,如節能減碳、回饋社會、關懷員工,也讓企業對於社會問題的資源投入不再只停留於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 CSR)或公關部門的責任,而能提升到整體價值鏈、產業鍊的上游——資本的責任。
「當投資人心態跟價值觀改變,市場才有機會,公司才可能改變」,陳一強強調, ESG 讓大型企業、資本市場與社會企業有了共同語言,投資不再以獲利為必然唯一的目標,也必須重視對社會的影響力。
(影響力投資不只注重投資報酬,更看重公司使命、影響力發展性與公司創辦人的起心動念。來源:Pexels)
(影響力投資不只注重投資報酬,更看重公司使命、影響力發展性與公司創辦人的起心動念。來源:Pexels

影響力投資的挑戰與契機

要兼顧財務與影響力的成長,被投資的社企更要從質跟量提升,對此陳一強提到有 3 大關鍵:政府法規、民間資本以及生態圈。
從政府開始,建立有利於民間資本進入的政策與法規結構 ;民間資本方面,影響力投資不一定是投資股權,也包含借貸,社會創新應該成為一種新的資產類別,成為市場上投資組合的選擇之一。陳一強舉例,可持續發展債券,就是指允許發行人將募得資金全部用於綠色投資、社會效益投資或相關放款的融資工具,以金融工具組合讓民間資金可以有機會參與。
(社會創新應該成為一種新的資產類別,成為市場上投資組合的選擇之一。來源:Pexels)
(社會創新應該成為一種新的資產類別,成為市場上投資組合的選擇之一。來源:Pexels
而所謂的完整生態圈,就是有提供孵化、加速或是輔導的中介組織,透過提供舞台、給予方向和反饋、串連資源等方式,讓社會創新組織有機會驗證產品與客戶,測試市場反應。舉例來說,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動 Buying Power ,鼓勵大型企業直接對社會創新組織做採購,社會創新組織透過該平台則可以面對資本市場的直接反饋。
陳一強感嘆,目前法規上,台灣仍然有所缺乏,希望討論中的《社會創新事業組織專法》能儘速通過,才能透過此資訊揭露平台,讓社會企業與投資人之間建立一個最基本的信任機制,也讓更多民眾可以了解這樣的產業與公司。

挑選投資標的,要看未來影響力

身為台灣第一家 100% 投資社會創新企業(Profit-with-purpose Businesses)的創投基金管理公司,活水特別關注地方創生、醫療照護、永續生活(食農與環境)以及教育創新領域的早期社會創新企業。陳一強表示,這 4 大面向一方面符合台灣社會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商業運作的可能。除了資金投入,活水也提供投資戶在公司治理、業務推展以及人才培育等協助。
如何挑選投資標的?陳一強強調該組織未來影響力的潛力。活水的任務是藉由資金、經營輔導,協助投資戶擴大影響力,所以初期,活水並不會以影響力評估來細算投資標的的價值,而是用改變理論去協助該投資戶理解什麼是影響力,進而規劃出相關指標,開始數據的累積,作為未來擴張時的影響力驗證。
在財務上,陳一強會看公司本身有無獨特的價值,且市場是否有剛需。但賺錢的不一定有影響力,影響力大的不一定賺錢,所以活水的策略是, 60% 到 70% 的投資會放在影響力或許較淺,但具備商業擴張能力、營業額有機會成長的公司;剩下的 30% 到 40% 則放在影響力較深,但商業成長較為緩慢的公司。
陳一強特別指出一個可持續的影響力基金必須兼具耐心的資本(Patient Capital) 與聰明的錢(Smart Money)這兩項特色。
未來 10 年,陳一強希望有更多投資人可以進到市場,不論是家族辦公室或是 CSR 策略部門,讓企業及企業主加入投資行列,影響力投資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接軌國際,讓更多人加入

對於即將到來的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陳一強則說,台灣雖然在政治上被打壓,但透過社會創新其實可以參與更多國際組織,更能發揮「 Taiwan Can Help 」的精神。因此高峰會不只是邀請國際的專家、創業家到台灣,更用此機會彼此理解、建立關係,提高台灣能見度。
而陳一強即將出席本屆高峰會的「高階圓桌論壇:影響力投資政策指南」,盼能與多方對話、建構更完善的影響力投資生態圈。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陳一強將於 4/10 來到 2021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 ,分享影響力投資趨勢與指南!點此了解更多高峰會資訊

文章標籤

  •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

    承襲過往 3 年社會創新從概念推廣,到生態圈的逐漸成形,「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朝向更實務的層面,以「投資亞洲」出發,串連亞太地區共同為投資社會創新展開具體行動,挹注資源助社創工作者一臂之力, 推動環境、社會、經濟共好的價值。
    期待透過分析全球投資趨勢,創造良好及性別友善的投資環境,並擴大民間組織的參與如企業、基金會,一同認識並參與「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ment),為社會與環境帶來正面的影響力,並邀請國內外講者共同探討社會創新未來展望,分析具潛力的創新產業,參訪國內具影響力投資的標竿產業,除了分享台灣經驗亦提升台灣能見度增加投資契機,建構亞太地區互助網絡。
    更多詳情請見>>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