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林冠吟
今年春夏之交,我們走進一間位於新竹市東區的里民活動中心。大廳裡幾位家長正進進出出地張羅吃飯空間,廚房裡一位由媽媽擔任的講師正在教其他媽媽如何做雞肉料理和燉飯。小孩們或是被抱在懷裡,或是站在一旁跟著媽媽睜大眼睛看著老師的示範,空氣中飄滿咖哩香料味,還有媽媽們的笑語。
這裡並非才藝班,而是讓家長互助的「小村子」。
從 4 個小孩的媽,變身為社企創業者
身為 4 名小孩的母親,談起育兒經驗,高雅雪滔滔不絕,「不管是自然產、剖腹產或是產後的副作用等等,我都親身經歷過,所以很能同理媽媽在育兒時的辛苦。」憶起小孩兩歲以前的時光,她表示當時雖然請了育嬰假在家,但仍被家事與幫小孩換尿布等事務忙到身心俱疲。等小孩長大一點,她又有新任務要處理:幫孩子找玩伴。
從自己的育兒經驗到與其他媽媽的互動中,高雅雪知道養育孩子只靠單個家庭是不足夠的,這個過程需要更多人的幫助,甚至是一整個村子的力量!抱持著這樣的信念,她毅然決然辭去教職投入創業,現在的她除了全職媽媽之外,又多了一個身分:小村子的創辦人。(同場加映:沒有教室的學校:羅馬設計師的「幼兒園農場」,讓孩童向大自然學習)
為媽媽打造專屬的「喘息空間」
不同於既有的「Playgroup(共同玩樂團)」或是最近興起的自學團,小村子把服務對象聚焦在媽媽,而非孩童身上。「現在社會在談的長照,或是特殊孩子的照顧,政府都會有相應的喘息資源,但是對於全職媽媽或是職業婦女的資源相對較少。」高雅雪感嘆地說。
她觀察到從小孩出生到兩歲期間,許多媽媽都會有個「卑微」的願望,希望能有一段時間好好休息,讓自己好好洗澡、或是上廁所時不會被打擾。等到孩子大一點時,媽媽的需求可能轉變為希望能出去聽場講座或是認識新朋友。為了回應媽媽每個階段的不同需求,小村子發展出 3 種服務,分別是共玩、共食、共學。
共玩──此系列活動能讓學齡前的孩童藉由聚會找到年齡相仿的玩伴,家長們也可以趁機放鬆一下,並且結交朋友。
共食──食物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最快的方法,小村子舉辦活動,讓參加者從一起烹煮料理到一起吃飯,讓她們有機會暫時脫離母親的角色,藉由做菜的過程釋放壓力。
共學──家長們可以在小村子的線上群組內「許願」,提出自己有興趣的課程,如:芳香療法、太極拳、烹飪等,接著團隊會再進一步找講師、規畫活動。
上述這 3 種服務,除了提供家長喘息機會外,也為產後二度就業的婦女提供兼職機會,「我們有做『媽媽人力資料庫』,鼓勵有職業專長,但沒有發展舞台的媽媽來當講師授課。」高雅雪表示,從去年開始小村子已經提供超過 50 位媽媽臨時的工作機會。
一位長期參與活動的全職父親莫亞橋表示,「很多東西不是家長可以給小孩的,需要別人或是他人的小孩(同伴)才能給予的,所以一定要加入團隊,」他認為小村子幫助他的小孩找到很多玩伴,對於孩子在人際互動上的成長很有幫助。(你可能會喜歡:「當小學生握有核武,會是什麼樣子?」玩轉學校推「世界和平遊戲」,讓孩子從中學習國際議題)
營運遇挑戰,參加 iLab 育成尋突破
成立近兩年,小村子目前已有 4 千多位村民參與,經常出席活動者大約是一千位。現階段的商業模式是共玩、共食、共學等課程會收費,但高雅雪不諱言目前的營收仍無法負擔團隊的薪資,因此尋找更完整的商業模式也是此次進入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的目標之一。
「iLab 課程中所安排的一對一諮詢,會逼迫我們思考、面對問題,然後找出一些解決方針。」她表示,跟導師們會面與諮詢時,他們都會提供具體的建議,讓創業者更有方向地進行測試。
在團隊的討論,以及導師們的建議下,今年 7 月小村子團隊即將推出新的商業模式──網站會員制,把目前散落在粉絲團或 LINE 群組的人脈和資源,匯集到網站平台上,參加者繳交會費後成為會員,便能獲得更多的互助交流活動與課程。高雅雪期望新制度的上線有助於公司的營收增加。
下一步:持續發揮互助能量
同時身兼創業者與全職媽媽的高雅雪,在經營小村子的過程中,她觀察到來參加活動的媽媽大多是有 8 歲以下的小孩,而且具有較開朗、願意與人互動的特質。因為小村子的活動是專門為媽媽設計的,而非孩子,「因此這些媽媽是能關照自己的,懂得適時照顧自己的需求。」她說。
她很高興看到小村子成為這些媽媽喘息的空間,提到團隊下一步的發展,她希望未來只要有需求的媽媽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相應的資源。她表示,在這裡新手父母不需要重頭摸索,因為有經驗的父母會很樂意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而這種互助的能量只要有需求就會持續下去,即便孩子長大後,這個團體仍會繼續存在。
特別企畫:社企創業者的一日都在做什麼呢?
核稿編輯:金靖恩
資料整理:黃思敏
圖表製作:郭潔鈴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