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李沂霖、Jenny Yeh
兩年前,一場全台最大、歷時最長的移工攝影展,在高雄駁二盛大展開。
這場名為「轉機:台灣」的攝影展,由 One-Forty 與台灣福興跨界合作,透過攝影作品、裝置藝術,呈現東南亞移工故事,帶著參展者體驗一場從東南亞到台灣的跨國之旅。
「『轉機:台灣』是 One-Forty 成立以來舉辦過最大的攝影展,首次在台北松菸展出後,我們在想能不能讓展覽有延續、擴大影響力時,獲得台灣福興大力支持。」One-Forty 創辦人陳凱翔回顧。
One-Forty 與台灣福興合作的緣分,這場展覽並不是起點。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文化長林宜錚笑著說,「多年前,我打了一通電話到 One-Forty。」
跨界合作,創造許多「第一次」
位於高雄的台灣福興,創立於 1957 年,產品以生產安全系統與關門器門鎖為主,員工人數將近 1300 名,其中有近 200 名移工。台灣福興以「以誠立業.以人為本」的企業核心價值,一視同仁及不分國籍、身分的尊重與包容,讓移工與本地員工建立起深刻的情誼。
基於台灣法令規定移工 12 年限一到就須離境,每次與移工們一一離別的場景都讓林宜錚萌生「能不能為這些同仁再多做些什麼」的念頭。這樣的想法,促使她撥了那通電話,給長期投入移工教育的 One-Forty。
2019 年,雙方展開第一次的教育培力計畫合作,One-Forty 運用過往為印尼家庭移工的開課經驗,為台灣福興的菲律賓移工規劃為期一年的中文課及理財課,除了讓移工在台灣生活能有良好的照顧外,也累積商業及語言能力,讓他們培養一技之長,回國後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跟台灣福興的合作,創造了 One-Forty 許多的『第一次』。」陳凱翔說,這是 One-Forty 第一次將觸角延伸至台北以外的地區進行培訓,更是第一次面對不同國籍、不同職業類別的移工,服務形式上有別於以往單一個案,以人數較多的企業員工為對象。因著台灣福興的計畫,讓 One-Forty 加快跨國語言的教材進度,著手編撰菲律賓文教材、培訓菲律賓文的老師等,目前針對菲律賓移工方面已有完整的課程計畫。
All dreams are created equal——移工們,被在乎的夢想
「他們在上課時閃閃發亮的眼神,讓我相當感動。」林宜錚聊起自家移工時自信滿滿,他們自發性在工作之餘,前來上課、學習,是一群對未來有盼望、有想法、有夢想要追尋的人們。
在勞動者的身分之外,有的人夢想成為一名畫家、有的人想好好與多年未見的爸爸見上一面——在 One-Forty 設計的課程之中,不只學技能,更留下許多時間,與移工好好談生活、談夢想,用張張便利貼,拼出理想的未來。「在這樣的過程中,讓我們能更加貼近移工的內心。」陳凱翔表示。
這些夢想,讓雙方合作的計畫有了改變與延伸,台灣福興著手執行「圓夢計畫」,讓這被拼貼出來的夢想,有機會實踐。
「這應該是第一次有人在乎他們的夢想、關心他們想做的事情。」林宜錚分享,在圓夢計畫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力格的故事。
力格與他爸爸已 27 年沒有見面,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情景。為了家中的生計,力格爸爸在他小時候便出國工作;待力格成年,則換他出國養家。一來一往的交錯,讓父子倆長時間地錯過彼此。這樣的場景不只發生在力格身上,許多隻身前往異鄉工作的移工,背後都有著對於生活的無奈與妥協。故事的最後,台灣福興邀請力格爸爸,讓父子倆在台灣團圓,並為其安排 5 天 4 夜的旅行,留下難忘的回憶。
這個圓夢計畫,如今也變成台灣福興每年提供給外籍員工的福利之一,讓更多移工的夢想有實踐的可能。
從企業內部走向社會倡議,讓移工說自己的故事
「台灣福興的員工很幸褔,有公司照顧與尊重。然而,他們出了公司之後,走在路上卻會被丟石頭。」林宜錚表示,在社會上仍有許多偏見與歧視存在,台灣福興或許能確保員工在公司內的福祉,但出了公司之後,整體社會如何與移工共處,則是另一項挑戰。
於是,台灣福興與 One-Forty 一同從企業內部走向大眾,往倡議道路前進,促成了 2020 年在高雄駁二的「轉機:台灣」攝影展誕生。
「透過倡議的計畫,讓大眾更深入認識移工朋友。他們也是別人的爸爸、兒子,也是有家人、有感情的一群人。」陳凱翔說。
大眾倡議,也是 One-Forty 團隊一直在推動的工作之一。陳凱翔分享在推動倡議時,也曾嘗試過不同模式,如每月的文化教育小活動等,後來發現展覽是一個很好與社會大眾溝通的形式。
自 2017 年起,One-Forty 透過年度大型倡議計畫,以攝影展、音樂節等多元形式,讓台灣大眾可以更認識來自東南亞移工們,在工作之外的面貌。
不只讓大眾看見移工,也分享移工如何看見台灣。2019 年,One-Forty 發起「Voice of Migrants 移工之聲 」計畫,以徵件的方式,一個影像配上一段故事,將話語權交給移工。透過移工自己的視角,詮釋他們內心的聲音。移工之聲今年已邁入第四屆,累積超過 2600 件投稿作品。陳凱翔說:「在人手一機的時代裡,攝影門檻降低,搭配母語書寫,透過這項計畫,讓移工有個宣洩情感的出口。」
林宜錚談及一路與 One-Forty 合作,對移工的影響,「從培力、圓夢到倡議,他們是主角,我們希望,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被這個環境所鼓舞,因而從中獲得力量。」
跨界合作而來的火花
「轉機:台灣」攝影展在高雄落幕後,林宜錚與陳凱翔不約而同提到,「高規格展覽僅是倡議的一環,要達成社會兼容的願景,需要持續的行動。」因此,雙方萌生進入校園的點子,以更具移動性的行動展覽形式,至中山大學與文藻外語學院展出移工攝影作品。
新的嘗試不斷在 One-Forty 裡發酵,2021 年受疫情影響,實體活動暫時停擺,One-Forty 便嘗試從線下走到線上,打造一處雲端展廳,模擬實體展覽時的空間、動線,讓線上展覽也能獲得實體逛展的感動。
2022 年的移工之聲展覽,已於 9 月初線上開展。「今年線上展也有台灣福興的繼續支持,從實體到校園,再到線上,在促進社會對移工的認識上,台灣福興一路與 One-Forty 同行。」陳凱翔分享,在台灣福興的支持下,今年度的攝影徵件特別增開「福興獎」,鼓勵移工紀錄高雄的場景與故事,加深移工於全台各地的印象。
可以是第一,但不要成為唯一
「我們期待,有更多能帶動更多企業,如台灣福興一般採取行動。那對於整體移工的工作環境與生活品質都會有所改善。」陳凱翔期許,未來透過企業的能量,能使這一場促進社會兼容的運動,更加廣泛,終至成為日常。
林宜錚希望,台灣福興是 One-Forty 第一個跨界合作的企業夥伴,但不會成為唯一一個。
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十七項(SDG 17)提及「夥伴關係」的重要性,欲創造多元共融、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社會上各部門的跨界合作勢在必行。
在台灣福興與 One-Forty 的合作中,得以看見雙方不只是合約甲乙方的勞務關係,更是如夥伴、朋友般信賴彼此,朝向相同目標前進。
「對於 One-Forty 來說,台灣福興是一個很穩定的存在與支持。」
陳凱翔提及,台灣福興就像是 One-Forty 的催化劑,從一開始的服務對象由家庭看護擴及為廠工、國籍上從印尼拓展到菲律賓,地域的實踐從台北延伸至高雄,展覽形式也從實體到線上策展,One-Forty 一連串的突破和嘗試都有著台灣福興穩定地支持,共同立下許多創舉。
「One-Forty 是很務實的理想家,一步步用不卑不亢的態度,務實地實踐他們的理想。」
林宜錚分享,One-Forty 就像是台灣福興一位志向相同,但握有不同資源的朋友。「光靠單一組織努力,沒辦法放大效益,但若透過資源與資訊交流,可以激盪更多可能。」面對雙方共同關注的移工權益、兼容社會,彼此協力,便能創造 1+1> 2 的加乘的效益。
陳凱翔與林宜錚共同相信,從與移工平權共處開始,培養社會大眾擁抱多元文化的胸懷,進而能改變整個國家的價值觀,降低刻板印象與偏見,促進社會持續進步。
核稿編輯:李沂霖
(此專題由社企流與願景工程基金會、星展銀行(台灣)共同策動。歡迎分享文章網址,媒體夥伴如欲轉載請來信洽詢社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