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陳靖宜Photo Credit: 陳靖宜

願景工程基金會/文:許詩愷
「找到自己需要的、適合的產品,避免過度消費,才是永續生活的答案。」綠藤生機以販賣保養品起家,創辦人鄭涵睿卻呼籲民眾克制購物欲。家樂福永續長蘇小真也打破企業經營守則:「永續創新是投資,並非成本。」
這些顛覆傳統的新觀念,來自 13 位不同領域的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代表人物,他們在「永續行動嘉年華」現場交流經驗,分享挫折與創意。
永續行動嘉年華由願景工程基金會與社企流主辦、星展銀行(台灣)共同策動。主辦方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統整各式議題——氣候危機、社會兼容、環境、食農、城鄉發展。舉辦多場講座,搭配攤位互動,找出民眾最有感的永續妙方。
以鮮乳坊主講的食農為例,有 44.5% 參與者最關注「動物福利」。綠藤生機則請民眾票選最可行的各項綠色行動,其中「了解物品、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高低」拔得頭籌。而在均一教育平台的攤位上,也有小朋友留言「我不喜歡填鴨式教育」。
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認為,永續觀念應成為「當代公民的必備素養」。她說,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疫情、貧富差距的多重衝擊,「無法再以傳統思維,或靠單一部門的力量解決。」她表示,本活動邀請各領域專家跨界對談,正是為了集思廣益。
(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指出,近期「永續」成為熱門關鍵字,因此連兩年發起永續素養大調查,並舉辦永續行動嘉年華,深化公民永續素養。來源:陳靖宜)
(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指出,近期「永續」成為熱門關鍵字,因此連兩年發起永續素養大調查,並舉辦永續行動嘉年華,深化公民永續素養。來源:陳靖宜

如何達成責任消費:先拒絕過度購買

改變過往習慣,選擇對環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是綠藤生機創辦人鄭涵睿對永續的定義。他相信,「商業的力量可為世界帶來正向改變」,除了讓瓶內的成分簡化,瓶身也使用回收材質,包括回收玻璃之外,今年推出漁具海廢製成的塑膠瓶身。現場也請民眾當場動手拆解瓶罐,各種材質各有回收去處,邀請消費者在購物之外,也讓環保成為生活日常。
鄭涵睿說,裝瓶身「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這讓他反思許久,但「拒絕消極,趕快行動」,先承認永續有何困難,才可能解決問題。目前綠藤有套周全的回收流程,消費者可把瓶身交給門市折抵消費,再依材質送入不同的回收廠再利用,已讓 22 萬支空瓶重獲新生。
外送飲食讓一次性餐具垃圾爆增,Miss Eco 環保外送平台就是為解決這樣的問題而誕生。共同創辦人洪和晴說,光是六都製造了兩萬噸的外送垃圾。怕麻煩是實踐永續、環保最大阻力。於是 Miss Eco 提出的解方是:「減少顧客使用環保餐具的麻煩程度。」
Miss Eco 向美國的環保外送平台 Deliver Zero 取經,建立商業模式:加入 Miss Eco 的外送店家用環保餐具盛食,顧客使用後只要簡易清洗,再請外送員送回 Miss Eco 消毒,最後就能交還店家,讓餐具不斷循環利用。洪和晴說,「三方一起分擔環保的麻煩,感覺就沒那麼麻煩了」,這是 Miss Eco 提出的獨門解答,期待外送或通路模式能成為「綠色版本的亞馬遜」。
家樂福永續長蘇小真則發現,SDGs 中的「氣候行動」和「負責任生產與消費」密不可分。她尋找適合的農戶合作,推廣友善農作與非籠飼雞蛋,再說服家樂福供應鏈的上下游廠商響應,頗具成效。
「SDGs 第十七項『多元夥伴關係』經常被忽略,但它才是永續服務能否健全發展的基礎。」蘇小真的十年大計不只一項,她於 2014 年開始在收銀台設立「惜物箱」,再捐贈即期商品給食物銀行,如今已串連起全台據點,建立起惜物生態鏈。
(家樂福永續長蘇小真近年推動友善農作、非籠飼雞蛋等永續食材進入門市,營業額也證明了,消費者願意為環境理念付出相對應的成本。來源:陳靖宜)
(家樂福永續長蘇小真近年推動友善農作、非籠飼雞蛋等永續食材進入門市,營業額也證明了,消費者願意為環境理念付出相對應的成本。來源:陳靖宜

食農創新的好方法:跨域合作呼朋引伴

除了生活用品,減少餐飲碳排也是永續的關鍵一環。鮮乳坊以高出市價 12% 的預算向酪農收購鮮乳,同時兼顧食安及農民權益。創業 7 年,商品已走入各大超商與餐飲店。鮮乳坊執行長郭哲佑驚覺,消費者其實願意付出成本,支持較永續的生產鏈。
消費者喝得安心,生產者靠盈餘蓋起改良農舍,減少損耗與碳排放,達成雙方正向循環。郭哲佑形容,如同「用消費改變一個產業」。他們更要求合作店家展示永續責任報告書(ESG)和產地簡介,向消費者傳遞「你的每一次消費,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下一票」。
本場講座的參與企業:全聯福利社、美芝城早餐店、大苑子都採用鮮乳坊產品。全聯副董事長謝健南分析,台灣農民的平均耕作面積約 0.7 公頃,遠低於美國農民的 80 公頃,「所以合作非常重要」。於是全聯盤點消費者需求,再向農戶提供契作訂單;當小農集結成一定規模,便能分散風險,減少環境損害或生產過剩造成的虧損。
美芝城協理林柏均指出,當他們決心改用環境友善食材時,曾向全台加盟主辦了 17 場座談會。結果行動尚未開始,便有加盟主抱怨成本過高而退出。這讓他意識到「永續無法一步登天,必須慢慢推動,讓消費者、供應鏈習慣新作法。」目前美芝城除鮮乳坊外,也和勵馨基金會等社福團體合作開設門市,讓早餐店成為社區永續助力。
(鮮乳坊為台灣酪農產業開啟新路,如今已有多家超商、餐飲行號使用他們的產品,許多傳統食品廠也因此開始注重酪農權益與食材溯源。來源:陳靖宜)
(鮮乳坊為台灣酪農產業開啟新路,如今已有多家超商、餐飲行號使用他們的產品,許多傳統食品廠也因此開始注重酪農權益與食材溯源。來源:陳靖宜

撫平城鄉差距的基石:扎根社區、建立認同

從餐桌到產地,眾多永續推手都提及地方鄉鎮的重要性,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說:「人口老化、偏鄉流失這些議題,沒有到過現場,你不會有感覺。」
茶籽堂由有機商店起家,近年才發展出自家產品。趙文豪說,過去網路下單訂貨,隔幾天原料就送來了,「根本看不見背後由誰生產」。這讓他深感矛盾,決定赴產地取經,為環境做更多事。
從新北三峽、坪林山區一路到苗栗、南投客家莊,最後前往東海岸,茶籽堂全台尋找有意願合作的契作農戶,花了四年讓資源進入偏鄉。接著選定宜蘭朝陽漁港為創生基地,開墾苦茶樹農場、苦茶油莊園,扶持在地食材餐廳、打造教育空間。趙文豪認為,「偏鄉發展的關鍵不只有商業,是教育」。
同樣位於宜蘭的寒溪部落,則被譽為「不老部落」。19 年前一群部落耆老為守護傳統文化,為部落打造觀光農業。如今在地青年潘崴回鄉成為執行長,為永續限制遊客人數、避免過度生產。
潘崴還成立了台灣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原根職校」,讓當地孩童不必再離家求學,畢業後也能直接留鄉生活。
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分享,為振興社區創業的風險較高,有志青年可先加入適合的組織培養經驗。他也強調,地方創生的基礎是:「先認識腳下所踩的土地,了解它正面臨什麼問題。」
「我們必須讓下一代,和這塊土地產生更深厚的連結。」林峻丞認為,台灣邁向少子化社會,鄉鎮知識與技藝正在加速流失,當代青年必須超前部署。
(永續不只是環境議題,還包含了撫平城鄉差距、優質教育與「減少不平等」,正是地方創生的宗旨。來源:陳靖宜)
(永續不只是環境議題,還包含了撫平城鄉差距、優質教育與「減少不平等」,正是地方創生的宗旨。來源:陳靖宜

社會兼容的前提:理解他人的痛苦與匱乏

但永續不只需要創意,也得付出成本,如同蘇小真所說,「夥伴」是達成永續的關鍵。主辦單位為此設計「社會兼容」主題,希望民眾關注環境之時,莫忘人權。
移工倡議組織 One-Forty 長年關注在台生活的東南亞移工,開設語言、理財與才藝教學,希望移工返鄉後能自己當老闆,「不枉此行」。創辦人陳凱翔說,這些移工就像活在平行世界的台灣,經常被大眾忽略,他希望,「讓移工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為達成該目標,One-Forty 舉辦多屆移工攝影展,今年更徵得 1300 件作品。有移工拍下台灣景色、同伴和故鄉兒女視訊的感動瞬間,也有人記錄自己在工廠、在雇主家裡照顧阿公阿嬤的生活點滴。陳凱翔認為,先打造「共融的台灣」,才能促進「每個人都展開永續行動」。
網路媒體「女人迷」內容長張婉昀則呼籲觀眾破除對「性別」、對「性向」的刻板印象。關注都市貧窮者的「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巫彥德也提問:「難道我們不曾失去?我們不曾經歷過匱乏?」他說,認識貧窮階級,不只能為人權獻一份力,也是在幫助自己,成為更成熟的公民。
巫彥德認為,當更多民眾願意理解弱勢的「痛苦與匱乏」,社會兼容的「智慧與力量」便會油然而生。他期待,這份力量將從人權出發,一路連接到對環境、對永續的關愛。
(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巫彥德說,聯合國把「消除貧窮」列為 SDGs 第一項,因為「不平等」可謂所有社會議題的根源。來源:陳靖宜)
(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巫彥德說,聯合國把「消除貧窮」列為 SDGs 第一項,因為「不平等」可謂所有社會議題的根源。來源:陳靖宜
全文轉載自願景工程基金會,原文標題:跨界、包容、拒絕過度消費 五大永續領域錦囊看這裡

身為地球村公民,我們都該具備相應的「永續力」以回應當代問題!立即參與永續素養大調查,掌握年度最熱門永續話題、揪團參與還能獲得 LINE POINTS 100 點! >>即刻填答

文章標籤

  • 永續力是你的超能力

    永續力是你的超能力

    當永續發展漸成顯學,身為地球村的公民,如何具備相應的「永續力」回應當代問題、邁向永續未來?​社企流、願景工程基金會與星展銀行(台灣)攜手,以「永續力是你的超能力」為主軸發起系列內容,推出永續素養大調查,專題、嘉年華等系列內容,邀請大眾一同培養永續力!
    >> 瀏覽策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