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Artem KniazPhoto Credit:Artem Kniaz
在時代進步下,全球有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獲得改善,但仍有數億人無法充分受益或參與社會發展、經濟成長帶來的效益,我們仍活在每 6 人就有 1 人遭受不平等對待的世界中。作為一般大眾,你我也有著力之處,展開「影響力生活」,為打造一個不遺落任何人的社會盡一份心力。首先,我們可先從認識近年興起的當紅關鍵字「DEI」開始。
社企流/文:李沂霖
隨著科技發展、時代進步,過去幾十年來,全球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獲得改善,許多人擺脫極端貧困、獲得乾淨飲用水。然而,仍有數以億計的人,無法充分受益或參與社會發展、經濟成長帶來的效益,我們仍然生活在每 9 人有 1 人挨餓、每 6 人就有 1 人遭受不平等對待、每 3 名婦女就有 1 名曾遭遇性侵犯的世界中。

讓人遺落在社會之外的 5 大因素

聯合國研究指出,女性、性取向少數群體、身心障礙者、原住民、移工、移民、農村居民等,是最常被排除、遺落在社會之外的的群體。影響人們「掉隊」的原因,有 5 項關鍵要素:
  1. 歧視(Discrimination):基於人們被賦予、或假定的身份,包含性別、種族、年齡、階級、性取向、身心狀態、宗教、國籍等,而受到偏見、排斥
  2. 地理位置(Geography):受居住地點影響,面臨基礎建設、公共服務、工作機會等缺乏或限制。例如,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農村地區,貧困的可能性遠高於城市地區的人們;在農村,兒童輟學的比率是城市兒童的兩倍
  3. 治理(Governance):由於全球、國家機構無效、不公平、或具歧視性的政策、流程、法律影響,以致無法有效參與決策
  4. 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因收入、教育程度因素,影響其保持健康、獲得營養、在勞動市場競爭、取得金融服務等機會
  5. 突發事件與脆弱性(Shocks and fragility):受自然災害、氣候變化、暴力衝突等意外情形衝擊,影響生活模式、落入脆弱處境

如何打造不遺落任何人的社會?個人可實踐的「影響力生活」

在此背景下,「不遺落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成了全球實踐永續發展、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時的核心精神,旨在透過行動,消除極端貧困、不平等、歧視等情形。
不遺落任何人,是打造一個健全、理想社會的關鍵,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提及,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流動性,將有助生產率增長、資源有效配置,以凝聚人民共識、推進社會進步。
要創造一個兼容公平的社會,降低人們掉隊的風險,國際間、國家內的政府如何制定政策、企業如何創造良好就業環境、支持社會發展等行動,都是關鍵力量。而作為一般大眾,你我也有可著力之處,展開「影響力生活」,為打造一個不遺落任何人的社會盡一份心力。首先,我們可先從認識近年興起的當紅關鍵字「DEI」開始。
(我們都能展開影響力生活,為打造一個不遺落任何人的社會盡一份心力。來源:Kelly Sikkema)
(我們都能展開影響力生活,為打造一個不遺落任何人的社會盡一份心力。來源:Kelly Sikkema

什麼是 DEI?個人如何於日常中實踐影響力生活?

DEI 為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共融(Inclusion) 3 個字的縮寫,最早起源自民間人權運動,呼籲社會重視不同性傾向、種族、宗教等不同身份者的權利。隨著 ESG 意識抬頭,此概念近年來於企業界蔚為趨勢:
  • 多元(Diversity):強調應重視並接納員工身份、經驗與技能的多元性
  • 平等(Equity):確保每個人依據自身需求,獲得平等的機會、資源等待遇
  • 共融(Inclusion):打造能讓員工自在發展、感受歸屬感的共融環境
雖然當代對於 DEI 的討論,多聚焦在企業角色,但其實 DEI 的實踐,不只適用於職場,也應落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一、看見多元:理解社會上多元背景的人,不以偏見、刻板印象設想他人立場,抱以同理心和好奇心與之共處

因偏見而產生歧視,常源自面對與自己身份背景不同者不了解所致。
以長期陪伴貧窮者的人生百味為例,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分享,多數人看見流落在街頭的貧窮者,常抱以對方就是好吃懶做、自己不努力等觀感,這就是因「不了解一個人為何變成現在這樣」所招致的偏見、污名與排斥。因此人生百味致力透過展覽、活動等方式,邀民眾參與貧窮者的日常、讓貧窮者的聲音能被聽見。透過實際相處,理解貧窮者背後的痛苦與匱乏,進而達成消除污名、獲得社會支持的可能。
如何做到理解他人是一項看似簡單但關鍵的方式,平時我們可以透過廣泛接觸書籍、電影、媒體報導窺見世界各地人們的樣貌、培養自身的多元視野;更進一步,我們也能參與擔任相關服務組織的活動、或擔任志工,實際接觸與自己生活經驗背景迥異的群體,藉以發覺,原來許多事情或許跟自己原先想像的不一樣。
(人生百味致力透過展覽、活動等方式,盼消弭大眾因不了解與自身不同背景者而產生的歧視。來源:人生百味粉絲專頁)
(人生百味致力透過展覽、活動等方式,盼消弭大眾因不了解與自身不同背景者而產生的歧視。來源:人生百味粉絲專頁

二、力求平等:捍衛每個人應有的權利,透過消費、捐款支持一個更公平的世界

「每次消費,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這句恆久流傳的名言,雖是老生常談,但始終重要。平時我們選購的食物、化妝品等,都影響著一整個產業的樣貌、以及在該產業中工作者的生活型態。比如,我們能相當容易地取得一盒好吃又便宜的巧克力,但卻不見得曾留意過,製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是由一群每天生活費不足一美元的可可農民奮力工作而來。
致力改善巧克力產業不平等生態、捍衛可可農權益的荷蘭品牌東尼巧克力(Tony's Chocolonely),以較高的價格收購可可、保障可可農生活,更透過積極的大眾倡議,鼓勵大眾透過消費的力量,為更平等的勞工權益買單。透過東尼巧克力近 20 年的努力與消費者的支持下,已改善數個可可農家庭的生計,更逐步將 100% 零奴隸巧克力,擴及至整個產業鏈,持續影響其他企業共同投入。
「一旦知道或意識到一件事,就要對我們的行動和無所作為負起責任。」東尼巧克力國際發言人呼籲。消費的力量無窮,每個人都能發揮「責任消費」的精神,在購物前多花一點時間了解手中商品的生產方式、品牌供應鏈的聲譽等,做出更永續的消費選擇。亦可參考國際間的認證,辨別欲購買的產品是否符合社會公平或環境保護。如東尼巧克力具「公平貿易」認證,意指其產品受第三方機構評比,其產品確保生產者獲得公平的報酬、勞動者獲得應有權益。
除了像東尼巧克力是以公司型態對社會帶來影響力,亦有不少單位是以非營利型態存在,為社會公平、永續發展而努力。作為消費者,無論加入其中為你所在意的議題出力、或是關注組織行動,以捐款方式支持,也都是能為平等社會盡一份力的好方法。
(東尼巧克力國際發言人呼籲:「一旦知道或意識到一件事,就要對我們的行動和無所作為負起責任。」來源:Tony’s Chocolonely)
(東尼巧克力國際發言人呼籲:「一旦知道或意識到一件事,就要對我們的行動和無所作為負起責任。」來源:Tony’s Chocolonely

三、達成共融:讓社會中的每個人,無論身份、背景都能找到歸屬感

在新加坡,有一座「新協立社區中心」(Enabling Village),園區內有商店、餐廳、藝廊、健身房、托兒所等設施,開放所有人使用。步入園區,可見一台偵測訪客眼睛位置而自動升降高度的語音導覽機,讓不同身高、或坐輪椅者,都能便利使用;走進園區內的連鎖超市,裡面的購物車亦是讓坐著輪椅者都能運用的樣式。在這裡,沒有人會受到特別照顧或服務,人人擁有一樣的生活自主權。
(新協立社區中心內的連鎖超市提供坐輪椅者也可使用的購物車。來源:社企流)
(新協立社區中心內的連鎖超市提供坐輪椅者也可使用的購物車。來源:社企流
從新協立社區中心的案例中,可窺見達成共融的其中一種樣貌——一個人人皆可用、符合兼容核心的通用設計精神。「我們的社會環境要能夠融入所有的使用族群,而不是把特殊的使用族群另外安排在另一個世界裡。」通用設計工作室創辦人余虹儀提及。
藉通用設計為引子,想與大家一同思考,作為群居社會的一員,我們想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被如何對待?我們的文化風氣、公共建設發展是否有考量不同的需求?若你也希望活在一個不會被貼上異樣標籤、互相尊重、彼此幫助的社會,那麼,自己平時的行為是否能形塑心目中理想的社會樣貌?
達成共融的關鍵,取決於眾人如何與不同身份者共處。保持同理、開放的心胸,尊重差異,並重視日常的消費選擇,協助被社會排除在外的群體,我們都能是 DEI 實踐家、在生活中發揮影響力,朝著不遺落任何人的社會更進一步。
想了解更多影響力生活的行動提案,歡迎下載行動指南,一次掌握飲食、消費、娛樂等日常面向中,可具體實踐的行動、參考的資源、以及有效的工具,助你在邁向永續的過程中,走得輕鬆又簡單。>> 免費索取行動指南
參考資料
(此專題由星展銀行(台灣)與社企流共同策動。歡迎分享文章網址,媒體夥伴如欲轉載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2023 年星展銀行(台灣)與社企流攜手推出「星展永續好時光」策展,邀請大家透過「零浪費生活風格」、「1.5°C 低碳生活風格」、「影響力生活風格」,認識更多不浪費、低碳排、挺人權的好點子,度過輕鬆的永續好時光!
造訪策展網站: >> 星展永續好時光

文章標籤

  • 星展永續好時光

    星展永續好時光

    2023 年星展銀行(台灣)與社企流攜手推出「星展永續好時光」策展,邀請大家透過「零浪費生活風格」、「1.5°C 低碳生活風格」、「影響力生活風格」,認識更多不浪費、低碳排、挺人權的好點子,度過輕鬆的永續好時光! >> 造訪策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