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眼底城事Photo Credit: 眼底城事
文:張雅琳
「罐頭遊具」指毫無變化、形式單一的遊具,目前充斥台灣全國各地,但看看國外的超長滾輪滑梯、大型攀爬網等各式主題的遊戲場後,許多媽爸好羨慕也心生疑惑,到底國外怎麼做到的,台灣能不能呢?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有幸在康鼎造景的研討會後與建造紐西蘭基督城1/3人口都拜訪過的Margaret Mahy Family Playground 的設計師Catherine Hamilton當面請益。
(拜會紐西蘭Margaret mahy playground 設計師Catherine Hamilton。來源:眼底城事)
(拜會紐西蘭Margaret mahy playground 設計師Catherine Hamilton。來源:眼底城事

孩子,你的名字是遊戲場專家

在紐西蘭,政府立法要求傾聽孩子的意見,認為孩子的聲音代表了未來,所以要跟著孩子的需要走,因此在遊戲場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會花1-2個月在遊戲場預定地的圓周兩公里範圍內所有小學,找遊戲場專家,即5-12歲的孩子們,每個年齡族群的孩子10人一組,設計團隊會用問題「你的生活裡甚麼東西是最重要的?」來找出未來遊戲場設計的主軸,並提供手作素材讓孩子「做出心中最棒的遊戲場」來了解孩子的幻想世界,最後請孩子針對遊具型態,如擺盪、溜滑等投票,來選擇未來遊戲場的遊具。
當工作坊結束後,會致贈感謝狀,表達對專家意見的感謝。
Catherine 也提到,孩子心中最棒的遊戲場經常會出現天馬行空的主題,雖然無法做出恐龍、公主這類的遊戲場,但設計團隊會在現鋪式地墊或公園入口的告示牌上,把孩子的手繪描繪上去,這份尊重、珍惜孩子的心意,令人感動。
整個設計過程中,會來回跟孩子們確認是否符合需求,且孩子只要穿好安全設備,也能目睹遊戲場的施工過程,不似台灣在遊戲場設計過程中,不但使用者的意見全無,即便有也僅是徒具形式地草草辦場給大人聽的公聽會,且也僅能針對已完成的設計圖給些形式上的意見,至於公園未來的具體面貌,只能等待圍籬拆下,公園面世的那天。
(遊戲場設計前必定舉辦的兒童遊戲工作坊。來源:眼底城事)
(遊戲場設計前必定舉辦的兒童遊戲工作坊。來源:眼底城事

打造優良遊戲空間的秘訣

紐西蘭社會普遍認同孩子透過遊戲,學習認知、學習人際溝通、學習面對挑戰,這些學習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而被好好照顧的孩子才能長成一個好的成人,所以打造一個優良的遊戲空間,景觀設計師、遊具廠商和兒童遊戲專家三方必須緊密合作。
  • 景觀設計師:必須閱讀基地環境及空間脈絡,如基地過去的主要經濟活動或地形景觀,而不是畫一塊地擺遊具。同時積極與使用者對話並擔任熟悉各年齡各類型兒童遊戲需求的遊戲專家與遊具廠商的協調角色。
  • 遊具廠商:安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故廠商務必瞭解遊戲場安全規範,且願意長期投入研發設計並提供客製化服務,滿足不同的設計,更重要的是提供保固及維護。
  • 遊戲專家:熟知兒童身心發展需求,如體適能、認知、社交及挑戰能力等。以Catherine 工作的Opus International為例,他們和澳洲的幼教學者共同發展一套兒童分齡發展需求相對應的遊戲型態與遊具類別,運用在遊戲場設計中。

Margaret Mahy Family Playground 解析

Catherine 以基督城Margaret Mahy Family Playground 為例,紐西蘭基督城在2010和2011年連續受到強震侵襲,市區滿目瘡痍,當地政府向市民徵詢意見,發現民眾想要家庭遊戲場,因此把建設遊戲場定為重點施政項目,希望藉此能把人群重新帶回市區。(同場加映:日本推動「災區教育旅行」讓學生親訪浩劫重生後的福島
政府針對12歲以下兒童舉辦遊戲場設計比賽,第一名的作品以Margaret Mahy 的童書作品為發想主題,這也是遊戲場命名的由來。
設計過程中,團隊整理基地附近的進入動線,再進行細部切割,將基督城自然景觀如森林、平原、 基督城山、海岸、濕地、草坪投射至遊戲場中,例如高達4米的山丘劃出等高線,代表基督城山區一路延伸到沙坑區;濕地規劃成玩水區,且依據年齡體能需求分區,如森林區設置高達三層樓的攀爬網給年紀較大的孩子;海岸區擺放低齡孩子喜愛的彈簧床,而第一名作品的手繪圖也被描繪在沙坑區的灰牆上,讓孩子邊玩邊看自己的創作。
除此之外,設計師在基地附近採取水、橋梁、草、花的顏色做為遊戲場設計的色調,以讓遊戲場和周遭環境更融合。從美學、動線規劃、分齡需求、傾聽孩子聲音等細微末節都讓人感受到紐西蘭政府和設計團隊對孩子遊戲空間的用心與重視。
(Margaret Mahy playground 兒童遊戲場設計比賽的第一名作品,後來也依此命名並將畫作意象繪製在遊戲場牆上。來源:眼底城事)
(Margaret Mahy playground 兒童遊戲場設計比賽的第一名作品,後來也依此命名並將畫作意象繪製在遊戲場牆上。來源:眼底城事

玩,帶給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Catherine 提到許多人對「玩」有擔憂,覺得不要過分沈溺,卻忽略遊戲場對孩子心靈正循環的面向,如大孩子挑戰高達三層樓的攀爬遊具時,年紀小的孩子會對大孩子感到佩服,激勵他們有勇氣去挑戰,而大孩子接受到小孩子的敬佩眼神時,也增強自信,雙方的內在在遊戲過程中都得到正向的反饋,是非常難得的,同時,具挑戰性的遊戲環境,讓孩子更能有真實世界的體驗。(同場加映:未來學生的必修課:適應力、自律、利他主義
真實的人生中,我們都會遇到挫折,何不讓孩子在符合安全的環境下練習?挑戰有難度的遊具失敗了,受挫沮喪,媽爸如何陪著孩子度過失敗,重新挑戰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再挺身面對,就值得被肯定。
(大小孩玩攀爬網,小小孩玩彈簧床,彼此內在在遊戲過程中都得到正向的反饋。來源:眼底城事)
(大小孩玩攀爬網,小小孩玩彈簧床,彼此內在在遊戲過程中都得到正向的反饋。來源:眼底城事

台灣與紐西蘭 面對問題 反應大不同

和Catherine 分享翻轉遊戲場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建議木頭材質的遊具設計時,公部門說「會被縱火燒毀」,Catherine 笑說,他們曾經在遊戲場開幕當天早上發現巨大的攀爬網被完全燒毀,當時他們很震驚,但還是帶著來參加開幕式的孩子們一起面對「傷痛」「失望」的感覺,也幫遊戲場「祈福」,並與當地政府一起努力盡快將遊戲場重新呈現給孩子們。
談到遊戲場遮陽問題,在台灣,許多媽爸阻止孩子在炎熱的天氣去玩熱到可以煎蛋的塑膠遊具或挖熱呼呼的沙,於是孩子僅能玩一大早和下午3點以後時段,但在紐西蘭,媽媽受夠了沒有遮陽的遊戲場,於是在網路上串連請願,要求政府提供遊戲場的遮陽設備,紐西蘭政府也從善如流,要求所有新設的遊戲場必須有遮陽設備,而紐西蘭的夏日均溫只不過25度呢!
當我們聽到他們設計一區給孩子玩植栽,非常驚訝地問:「這樣植物死了怎麼辦?」Catherine輕鬆笑答,這是讓孩子學習生命的過程,如果你讓孩子負責照顧,他們總有一天會為了讓植物長出,好好看護的!
紐西蘭人民在面對問題時,展現和台灣社會完全不同的思維。一直以來,整個台灣社會洗腦孩子追求「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價值觀,以致於孩子沒有機會練習「抗壓力」,抗壓力不好又被罵「草莓族」,孩子也太無辜了,不是嗎?!
此外,威權統治的遺毒仍在,我們總想著「無魚蝦碼好 小孩有得玩就好」的鴕鳥心態,卻忘了該站出來爭取自己應得的權利,任由應早一步為人民思考規畫的公部門,長期漠視孩子遊戲需求,縱容罐頭遊具蔓延全台,而當民眾因為皮肉傷要求拆除磨石滑梯時,也沒有機會教育一番,反而怕事地趕緊用「安全至上」為由做出一堆低齡化設計的遊戲場,冷眼旁觀孩子在高樓密布的城市中,無處可去。我們期待,在公民意識日漸抬頭的現在,能有越來越多媽爸願意挺身而出,為孩子爭取發語權和遊戲權,把屬於孩子的遊戲空間拿回來,希望不遠地將來,孩子的歡笑聲能在都市的遊戲場中重現。
註:感謝康鼎造景願意安排此一會面,並授權Margaret Mahy playground的圖片使用。
全文轉載自眼底城事,原文標題:紐西蘭兒童遊戲場好玩的秘訣–尊重孩子的聲音。
作者簡介:張雅琳為英國歐斯特大學傳播碩士,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成員,曾任職於法商賽諾菲藥廠,美商嬌生以及卡夫食品,擔任品牌經理、副理職務。生子後,母愛大爆發,變身戀子狂魔,無法忍受資方以加班做為績效評估的職場潛規則,為把握親子相處時光,於是離開光鮮亮麗的職場人生。現職為把屎把尿的三寶媽,即便打雜事務繁忙,依然保留愛看時事,不發言會死的憤青性格。

文章標籤

  • 眼底城事

    眼底城事

    【 眼底城事】由一群對城市空間與生活充滿熱情的人所發起的計畫,熱愛城市生活,關心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透過共同書寫的方式,從城市規劃專業走進真實社會中。網站;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