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冠吟
一個秋日的週末早晨,在台北溫州街的一棟公寓,正在舉行早午餐聚會,來自不同領域的青年聚集在客廳,準備一起上超商購買食材共煮早午餐。這群青年有的是大學生,有的是上班族,他們原本是陌生人,但都在這間公寓有了互相認識的機會。
這正是「玖樓」共生公寓的日常樣貌。雖然僅成立一年多,玖樓目前在台北已有 8 間合作中的公寓,房間更是一位難求,共同創辦人潘信榮曾表示,在短短幾天內便收到幾百封的房客申請表單。
從與朋友合租的第九樓公寓說起
玖樓的前身是潘信榮與朋友在台北共租的公寓,由於位於九樓,遂取名為「玖樓」。2013 年,他們開始嘗試將家裡的空間開放出來,從邀請朋友來家裡用餐、聚會到讓外縣市的朋友借住。久而久之那間公寓變成一個半公共空間,朋友間開始習慣去玖樓聚會。
「那時候我們發現這個模式可行,」共同創辦人王維綱說,「只要客廳布置得舒服一點,它是可以有很多想像空間在裡面的地方。不像在外面租房子,客廳只是一個死掉的空間。」
於是,玖樓團隊開始做起不同的空間嘗試,例如免費接待旅遊者的沙發衝浪或是 Airbnb,雖然這兩種方法能使客廳活化和收入增加,但是王維綱也開始反思,「我們用這個方式去 cover 房租,在台北活下來了,但是其他的年輕人呢?」而就讀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潘信榮,則開始思考:「自己與朋友們這樣的行動背後的社會意涵為何?是否有公共性的可能?」
打造共生公寓,對抗失衡的租屋市場
《台北蝸居夢想家》提到,台北是一個房價所得比在全世界數一數二高的城市;一個不婚不生小孩的城市;一個畢業生起薪停滯了 20 年的城市;一個年輕人只能蝸居的城市。
面對這個負擔不起的城市,團隊平均年齡約 26 歲的玖樓,選擇以打造「共生公寓」的方式,解決「一個人住在台北」可能遇到的問題,比方說:藉由分租以降低房租開銷、藉由空間的重新設計讓生活更有品質、藉由舉辦活動,讓上班族回到家後不再孤單等等。(同場加映:讓我們一起住吧! 全球化下的新型態社區:「共同居住空間」蓬勃發展的五大原因)
2015 年,團隊開始尋找台北的閒置公寓,並在與房東的討論之下,協助整理公寓和進行空間改造,再將整理好的房間分租其他房客。起初團隊是透過傳統的租屋網去找房屋,但隨著知名度提升後,「現在反而是房子來找我們」王維綱說,「目前我們比較像是房東的空間管理顧問。」
他進一步說明這兩種合作的差異,「傳統的租房方式,房東比較在乎錢有沒有準時匯到戶頭,但現在房東等於是被邀請進來參與這整個改造,他會開始去關心住在裡面的人,參與其中的活動,並且意識到,有一群人開始用這個方式讓台北不一樣。」
「鄰居以上,家人未滿」的社群
相較於一般的雅房或套房出租,王維綱認為,玖樓提供房客的不只是一個舒適的空間,更是一個「社群」。因此在設計上,玖樓團隊特別重視公共空間的設計,比如將客廳轉化為共同工作室,或是將陽台改造成可以唸書兼喝咖啡的空間。室友可以利用這些空間共煮與共食,互相交流自己一整天的大小事,而非一回到家就躲進房間。
「我們想打破一個人生活在台北這件事,透過一群人生活在一起的實驗,重新思考都市的生活。」王維綱說道。
他認為都市有自己的特性,例如匿名性,因為都市人口眾多,個體很容易就能隱藏起來,不像在鄉村街坊鄰居都互相認識,有時反而因為太過緊密而令人感到壓迫。他希望能在玖樓實踐符合都市生活調性,同時能實踐鄉村互相照料的方法,達到「鄰居以上、家人未滿」的人際狀態。
因為重視社群,玖樓也會挑選偏好參與社群活動的室友,王維綱表示,目前室友平均年齡為25歲,有上班族、大學生、外國交換生或旅行者,而在分配房間上,則會盡可能維持室友的多樣性。比如一位住在玖樓辛亥的室友眼睛(化名),來自高雄的他,目前與來自日本、法國和澳門的室友共居,目前剛待滿兩個月,對於玖樓同時提供優美環境和各式各樣的活動感到很滿意。
營運挑戰:當新創遇上舊制度
營運一年多以來,玖樓的知名度隨著媒體採訪,逐漸吸引更多人關注,也開始有公部門來邀請團隊合作。然而,回想起創業的這段歷程,王維綱笑說,「有時低潮的時候,還是會想說乾脆回去找工作好了。」
他解釋道,玖樓的經營涉及許多面向,例如物業管理、資產管理、不動產租賃等等,然而對於新創組織來說,其實難以按照傳統的類別區分,所以每個面向都得顧及,但這些面向又都有各自的門檻和押金需要負擔。再者,他也提及由於台灣目前的租屋法規不夠完善,又因為非自用住宅的使用,房東需要繳的稅金比起自用住宅高出許多,因此在過去許多房東沒有繳稅的習慣,「變成說我們推動青年共生形式,遇到許多制度上的阻礙。」
根據玖樓團隊估計,平均一間公寓的整修成本包含押金是 10 至 25 萬,而為了控制預算,他們在裝修上逐漸抓出 8 比 2 的比例,意指 80% 的傢俱來自較平價的店家、20% 則來自風格強烈的古物商行,目前的營運方式大約 3 年左右可以回本。
這次參與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王維綱覺得最大的收穫之一是,能夠「與同在一條路上的人互相取暖」。他認為在創業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很多心灰意冷的時刻,而 iLab 就像創業家的後台,「讓你在前台打仗時,也有一個可以充電,或是讓你快速表現得更好的地方。」
用生活進行一場溫柔革命
訪談接近尾聲時,王維綱提起兩個玖樓的最高指導原則,「第一個就是假掰,第二個則是溫柔」。他解釋,「假掰」就是一間公寓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讓人想拍照留戀的記憶點。「溫柔」則是不把和你立場不同的人當作挑戰的對象,「而是設計一個角色,讓他一同參與某個社會型態的改變。」
王維綱說道,玖樓的室友可能只意識到「付房租和住在台北很有設計感的地方」,但他們其實也在無形間改變了一般大眾對於住在台北的想像與期待。他認為用很輕鬆的方式慢慢改變,相較於過往的街頭衝撞,也是一場溫柔的革命。
談起玖樓的下一步,王維綱以太陽系譬喻,未來希望能發展以能容納較多人的「集中式公寓」為中心,周圍繞著各種「分散型公寓」,住戶間彼此也可以互相交流,但不同形式的公寓可以滿足對於社群需求不同的室友。(你可能也喜歡:走出都市蝸居,韓國青年住進實體「社群」,「共居」讓安居樂業負擔得起)
「對我來說,做玖樓這件事時,錢已經不是我們主要在探討的,」王維綱說道,「我們要追求的是人居住在城市裡最基本的東西。」他進一步說,那個東西是當一個人在二、三十歲,人生中最精華、最有理想的時候,同儕間的支持與鼓勵,讓人不會輕易被現實磨平,成為一個小螺絲釘。因為玖樓相信:「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特別企畫:社企創業者的一日都在做什麼呢?
核稿編輯:金靖恩
資料整理:魏守芸
圖表製作:魏守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