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型企業:重新定義好企業
B 型企業協會是 B 型實驗室(B Lab)全球夥伴的一員,致力推動使命與獲利平衡的影響力商業模式,用商業力量發揮對社會與環境正面的影響力,協助企業成為對世界最好(Best for the World)的企業。透過全球 20 萬多家企業已採用的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BIA)管理平台,企業能從永續健檢開始、持續改善並建置實踐藍圖,以控管風險、提升營運競爭力,確實掌握全球永續 ESG 商機。
專欄文章
(92篇)
垃圾變時裝!西班牙品牌用廢漁網、輪胎,打造你的永續衣櫥
文:B 型企業協會
《Fashion Network》報導,十幾年前時尚界所謂的永續發展,大多數是品牌發佈公關新聞稿說明自己不是快時尚的一員。而如今像 Ecoalf 品牌實踐循環經濟,並用獲利的商模證明時尚的永續路是實際可行!
西班牙 B 型企業 Ecoalf 於 2009 年在馬德里成立,創辦人及 CEO 哈維爾·戈耶內什(Javier Goyeneche)相信利用各式的廢棄物升級回收來製造高品質的生活風格服飾才是時尚業的一門好生意!廣為人知的聯名品牌有西班牙國寶鞋 Camper 及與 Apple 攜手合作生產專屬筆電保護套和背包,進駐全球實體店,也與 Starbucks、 Swatch 和輪胎品牌米其林合作。 目前 Ecoalf 全球擁有 1300 家精品店(multi-brand doors)客戶,預計到 2024 年實現 25% 的成長,目標到 2027 年營業額突破 1.5 億歐元(約新台幣 52 億元)。
他們使用來自回收寶特瓶、廢棄漁網尼龍、輪胎、工業用/消費性用的棉花和羊毛等多種材質。至今回收超過 2.94 億個寶特瓶, 2023 年節省 270 億公升水,相當於 1080 個奧運規格游泳池和 6300 噸二氧化碳當量,並訂定於 2030 年實現淨零排放(NetZero)目標。透過全球回收標準(GRS)認證,確保所有回收布料的來源,此認證適用於整個供應鏈,可審查追溯性、環境原則、社會要求、化學品含量等。(同場加映:什麼是淨零排放(Net zero)?實現 2050 淨零目標的關鍵行動)
2015 年由 Ecoalf 設立基金會並啟動「海洋升級再造」 (Upcycling the Oceans)計畫,在漁民的支持下,清除包含廢棄漁網等破壞生態系統的海洋垃圾,並將其轉化為優質紗線來生產服裝、及提高人們對海洋危機的認識。
最初由西班牙 1 個港口的 3 名漁民發起的行動,至今在 4000 多名漁民的支持下,從海底收集了 1700 多噸廢棄物,更拓展至泰國、希臘、義大利、法國,多達 72 個港口。
Ecoalf 創新和永續發展主管卡羅萊納·布拉茲奎茲(Carolina Blázquez)說:「過往我們專注單一回收材質,方便進入回收系統。雖自豪於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但我們現在更關注再生農業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力,從低影響轉向正面影響。目前將努力從原料開始在再生(Regenerative)農業領域。」
她繼續:「傳統棉花消耗 1102 公升水,有機棉消耗 208 公升水,而 50% 的再生棉花才消耗 114 公升水,它是扭轉紡織業污染水、消耗資源的材料,更有機會恢復土壤健康、 提高用水效率並固碳,更改善當地社區農民的經濟和社會福祉。我們目前與印度和埃及的兩組當地農民合作中。」
循環時尚讓有意識的消費者買單
2023 年 Ecoalf 更進一步推出個人護理品 Wellness 系列產品,除使用有機原料外,更使用粉狀減少運輸碳足跡、也使用 100% 可再填充和可重複使用的鋁製容器,與塑料包裝的產品相比,鋁製容器有助於減少 74%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減少 70% 的用水量。每位消費者每年可減少多達 53 個塑膠瓶。
CEO 戈耶內什説:「我們知道,沒有任何商業模式能做到完全永續,因為生產本身就會影響環境。但我們相信長期主義的消費觀,因此不會過度生產、不囤積庫存,也不做折扣促銷。許多時尚品牌宣稱要使用 100% 永續布料,但問題不在布料,而是他們一邊高喊永續,一邊用廣告鼓勵人們不停購買,這才是真正的矛盾!」(同場加映:創造你的第二個衣櫃:Nuw 以物易物,讓快時尚單品也能循環再利用)
他更說:「Ecoalf 不是要吸引全部的消費者,我們要吸引的是那些渴望擁有真正環境信譽品牌的消費者。」因此,他策略性的將許多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百貨公司和零售商納入 Ecoalf 通路,東京新宿開設了精品店為日本的第四家店中店,更將在洛杉磯建立美國總部,拓展通路讓更多有意識的消費者認識他們的循環永續時尚價值。
影響力商業模式小寶典
企業營運中,除追求股東利益,亦關心社區經營、環境友善、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等利害關係人之利益。在 B 型企業認證所採用的「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BIA)標準,涵蓋營運(Operations),及影響力商業模式(Impact Business Model),而後者,則強調企業的產品/服務為特定的利害關係人創造利益,且為其獲利來源。
以 Ecoalf 為例,在環境友善面向之「資源節約」(Resource Conservation)及「毒物降減」(Toxin Reduction / Remediation) 各得分 11.1 分及 11.8 分,因其產品/服務減少資源使用和廢棄物、及毒物或污染產生的影響力商業模式,內容簡述如下:
Q:貴公司的產品如何達到資源節約?
A:比市場替代品更有效地使用資源或減少碳排放。
Q:上一會計年度中,上述產品占貴公司營收比例?
A:100% 的營收。
Q:貴公司追踪哪些環境指標以衡量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A:
V 產品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V 產品節省的水量
Q:如何在其產品中,減少/降低毒物使用?
A:與市場上的其他產品相比,產品或服務中使用的有毒或危險化學品或材料較少

毛孩陪產假、專屬狗狗牙醫!寵物友善品牌用主動式體驗打動員工與顧客
文:B 型企業協會
英國 B 型企業寵物品牌 Lily's Kitchen 創立於 2009 年,使命是透過鼓勵寵物主人為寵物提供真正的食物,並在過程中享受樂趣,以改善寵物的健康生活。堅持使用新鮮的肉類和內臟,並拒絕使用肉粉骨粉或加工肉,希望改善市場上過度加工、成分不明的產品現況,推動寵物食品產業的轉型,為所有毛孩帶來更健康的飲食選擇。
Lily's Kitchen 於 2020 年即創下年營業額達 4 千萬英鎊(約新台幣 17 億元)的佳績,產品銷售遍及 30 個國家、超過 6 千間門市。同年,以 8500 萬英鎊(約新台幣 36 億元)的估值被雀巢集團寵物食品事業部 Nestlé Purina 收購,並讓品牌依舊維持獨立營運。2023 年營收達 9 千萬英鎊(約新台幣 35 億元),擁有約上百名員工。據 2024 年 QuestBrand 的數據,Lily's Kitchen 在品牌資產強勁成長,市佔率甚至挑戰長年穩居第一的瑪氏集團旗下品牌—— Pedigree 。
企業使命驅動產品力、主動式客戶體驗
Lily's Kitchen 雖使用天然的全食材,但目前並不直接從農場採購食材,於是設定目標是在 2030 年之前實現 100% 負責任朔源的關鍵食材,過程中也遵守透明度和負責任採購的承諾。
且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毛孩的健康福祉,並積極尋求對環境友善、符合動物福利的飲食選擇,期望自己與寵物都能實踐永續價值。且 Lily's Kitchen 品牌定位是寵物健康的專家,陸續推出純素狗糧、訂閱服務、及隨行營養餐棒及幫助消化、關節穩健等保健品。
那麼消費者買單嗎?報導指出儘管 Lily's Kitchen 的競爭者推出了無數感人飼主與寵物的溫馨廣告,但 Lily's Kitchen 則選擇以實體體驗的方式與飼主互動,如在「有機月」舉辦「炸魚薯條(Fish & Chips)」巡迴活動,讓毛孩與飼主能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一同品嚐品牌食譜,或舉辦狗狗牙醫活動,讓飼主帶著寵物狗來檢查牙齒,並體驗各項產品;這類主動式客戶體驗,正是帶動 Lily's Kitchen 品牌資產分數上升的關鍵之一,也讓消費者對未來更多品牌活動充滿期待。
在快速增長的品牌路上, Lily's Kitchen 人資總監專訪中更表示,他們能實現品牌價值的關鍵在於打造一支擁有認同企業使命的團隊。
使命圈粉員工的汪汪喵喵福利
首先,Lily's Kitchen 提供高於生活工資的薪資福利。更給予員工有 3 天「寵物陪產假」,允許任何團隊夥伴,無論是領養了一隻貓或狗,都能享有帶薪休假;且當夥伴回到辦公室工作時,他們可帶著自己的寵物來上班,畢竟寵物友善辦公室備有超大零食罐、舒適豪華的午睡床、餐碗與水碗,甚至還有通往會議室的專屬狗狗小門!
人資總監進一步解釋:「透過員工協助方案(EAP)、私人健康保險計劃、牙科服務、提供健身房會員折扣支持員工的身體與心理健康。」
彈性靈活的工作時間也是重點,讓夥伴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不僅確保工作如期完成,更能達到最佳品質,同時維持良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增加生產力。(同場加映:如何打造友善職場?提升員工體驗為什麼很重要?)
人資總監說:「每週在辦公室工作 2 到 3 天,其餘時間在家工作,且提供在家工作所需的安全設備;也有像是兼職工作的選項,更有為長時間離開職場或休產假回歸的同仁提供回歸輔導如工作共享等安排。」
此外,志工假已成為越來越多員工所期待的福利。
Lily's Kitchen 每年有 4 天的帶薪志工假, 2 天是員工自由安排,用於支持他們個人關注的慈善或社會倡議;另 2 天則由團隊或公司統一規劃,參與社區服務並回饋社會。
員工也被鼓勵在本職工作以外,參與「工作小組」,運用自己的技能或熱情投入其他多元與共融、心理健康,或志願服務等領域。
同理念企業合作力量大,一起共學導師計畫!
Lily's Kitchen 與其他英國 B 型企業 – 嬰幼兒有機食品 Ella's Kitchen 、冷凍食品 Cook Trading 、有機蔬菜配送 Riverford Organic Farmer 、及赤足鞋 Vivo Barefoot 合作啟動員工導師計畫,依據員工的職業目標將學員與導師匹配。
將來自 5 家企業的導師與學員配對,透過分享專業知識與經驗,互相成長與發展,同時也能提升技能,並深入了解其他 B 型企業的運作方式。
Lily's Kitchen 的專案總監 Ian Wardle 以導師身份參與,他分享:「能透過分享我在成長中的經驗,支持我的學員發掘自我成長的機會,並激勵她釋放內在潛能與自信心,這經歷讓我感到非常充實與有成就感!」
人資總監說:「透過連結 5 間公司的成員,我們希望能夠培育員工的成長,同時為其工作角色與職涯發展帶來新的觀點與啟發。這項共同合作能豐富我們 5 個團隊的內涵,並幫助每間企業變得比以往更加強大!」
員工幸福調查每半年進行一次,有 77% 的受訪員工在工作幸福感調查中給予 7 分(滿分 10 分)或更高的評價。未來會進行一次全面的員工參與度調查,以更深入了解團隊需求與感受。
人資總監補充:「Lily's Kitchen 的使命始終是我們品牌營運的核心。可以把它想像成我們的指引之星——因為對寵物的熱愛、對成為善的力量的渴望,及為寵物、人民與地球帶來改變的共同願景,讓我們彼此緊密連結的信念。因此,儘管團隊成員來自不同背景、擁有各自的特質,但最深層的共通點,是這股深植的使命感,也正是它推動著我們使命文化持續發展與茁壯。」
「我們更著實見證了這種用使命驅動的經營方式,能幫助公司表現得更好,擁有更投入、更有動力且更積極的員工,也促成了更大且更有忠誠度的客戶群,進一步推動 Lily's Kitchen 的財務成功。」

不只美肌,更美社會!醫美護膚品牌如何放大消費影響力?
文:B 型企業協會
英國 B 型企業「Medik8」是 2009 年由 Elliot Isaacs 創立的醫美護膚品牌,願景是以創造正向影響力成為最受認可的護膚品製造商。以臨床實證效果與高效護膚產品聞名,如熱賣的維生素 A 醛及胜肽精華液,皆由英國自有的研發團隊與生產設施製造。2021 年接受了私募基金 Inflexion 的成長型投資,全球年營收 2025 年預計達 1.15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4 億元),《金融時報》近期報導萊雅集團出資約 10 億歐元 (約新台幣 340 億元) 收購中。
Medik8 擁有多項專利與領先業界的創新突破,以科學依據、能媲美與處方級效果的卓越產品,卻不會造成肌膚刺激能安心使用。主要透過專業通路與專業護膚零售商推廣,同時英國高端美妝零售商 Space NK 的部分門市販售,也升級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業務拓展更多海外市場。
Medik8 最早期的「原生影響者」是美容護膚師與藥師等專業通路夥伴,目前超過 30% 的消費者都是透過此管道認識 Medik8 ,也是品牌最堅強的擁護者與盟友。即使每年市場上有無數新品牌湧現,他們仍選擇 Medik8 ,一次次地見證產品的卓越成果。
也因此 Medik8 要求所有銷售人員都具備相同深度的產品知識。更擁有一支專責團隊,負責為訓練人員、銷售團隊及其業務夥伴提供全面的教育與支援,舉辦課程、訓練活動與線上研討會,也會親赴世界各地,為專業夥伴進行 Medik8 產品與護理流程培訓。
Medik8 在專注科學研發、在地製造與專業夥伴共創品牌的同時,也積極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打造多元共融的職場環境,並致力提供有感的客戶體驗,讓永續影響力從內而外齊步推進。(同場加映:當跨文化、跨世代成為常態,如何建立職場中真正的多元共融?)
打造多元表達的參與式團隊文化
讓利給員工的福利包括年度績效獎金、長期服務獎、 75% 的產品折扣及年度產品津貼,也鼓勵員工持續學習,提供定期的「午餐與學習」活動和職業發展支持。也提供彈性與混合式工作安排,讓員工可選擇在家或辦公室工作,以促進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員工享有每年 25 天的帶薪年假 (額外提供國定假日的帶薪休假)及 2 天的帶薪志願服務假;提供私人醫療保險、心理健康支持和員工協助計劃(EAP) 。
Medik8 更建立多元、平等與包容的工作環境,鼓勵來自不同背景的夥伴表達,如表達意見時被尊重的、能安心地提出不同的觀點,而不必擔心會帶來負面後果、內部重視開放且誠實的雙向溝通。且定期進行自我申報和進行包容性調查,以確保所有員工都感到被尊重和包容。
員工參與是推動企業績效與永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高度參與並與公司的價值觀與目標一致,帶來更高的生產力、創新力與長期成功。
在快速擴張的過程,每年進行兩次員工參與調查,守護價值觀、企業文化與工作環境。也針對優先議題進行後續的焦點小組討論,確保就真正對員工重要的議題進行開放且誠實的雙向溝通。
且依循 B 型企業最佳實踐,優化了育嬰假政策,導入了托兒服務及電動車的薪資扣繳福利方案;更提供退休金查詢、模擬與財務顧問的平台,協助員工提升財務健康。
超越交易,創造具社會影響力的客戶體驗
Medik8 的客戶服務團隊強調價值為導向的服務方式,並提供多管道支持等,以確保顧客獲得高品質的服務體驗。提供如獎勵計劃,讓顧客在購物時累積積分,享受生日禮物和新品搶先體驗等福利。
他們更看到 ESG 在客戶購買選擇中的影響力逐漸上升,消費者對永續的意識也越來越高。於是推出「創造影響力」計劃,透過同為 B 型企業的 Beam Impact 平台,讓消費者購物自由選擇把部分消費金額捐款給指定的非營利組織。當消費者準備好在 Medik8 的線上商店結帳時,購物車中會出現一個提示,消費者自由選擇一項最認同的影響力選項,如鼓勵年輕女性投身科學職涯、種植樹木減少碳排放、支持弱勢兒童教育等,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待下單後, Medik8 將捐出購買金額的 2% 給相對應的慈善組織,共同創造社會影響力。

農業缺工低薪?北美公司如何以人本策略,創造雙位數營收成長
文:B 型企業協會
當你購買番茄時,或許很少會想到,那些採摘的工人,是否獲得了應有的待遇。長期以來,全球農業一直因為人力短缺、低薪資以及惡劣的工作環境等問題,備受批評與關注。
美國 B 型企業 NatureSweet 是北美最大的控制環境農業(CEA)公司及品牌,創立於 1990 年,其企業宗旨是用好生意改變農工生活及打造公平永續的農業。執行長 Rodolfo Spielmann 於《哈佛商業評論》表示,其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 160 億元,且於過去 5 年取得兩位數的成長,如此證明高度獲利是將員工擺第一的策略奏效
Spielmann 於《富比士》採訪提到:「能想像嗎?在一個員工年流動率高達 150% 至 250% 的產業中,我們的每月離職率竟不到 1%。我們稱員工為「夥伴(Associates)」,因為他們不只是了解品質與安全的最佳實踐,更對每一項產品都瞭若指掌。關鍵在於,我們真心善待每一位夥伴,這份尊重與信任形成了正向循環——他們也以同樣的用心與責任,細心照顧所栽種的每一份農產品。」(同場加映:如何打造友善職場?提升員工體驗為什麼很重要?)
「對許多企業而言,尊重員工與獲利能力往往被視為兩難的抉擇。但在 NatureSweet,我們不問這樣做了還能賺錢嗎?相反地,我們深信:正因為善待員工,才能獲利。這不是理想主義,而是我們實踐已久的策略。」
NatureSweet 在美國德州與墨西哥共擁有約 6 千多名溫室農業工作夥伴,並提供高出業界中位數 40% 的薪資報酬。獲得公平貿易(Fair Trade) 認證,至今已投入 400 萬美元的公平貿易社區保證金(Fairtrade Premium),用於生活工資、掃盲和教育改善工人的生活,預計每年將增長200 萬美元至 300 萬美元。
2005 年 NatureSweet 開始提供教育計畫,幫助員工獲得小學、初中和高中文憑,至今已超過 2300 名獲得小學、初中或高中文憑,現已擴展到學士學位課程,預計將有 30 名員工於 2028 年畢業,獲得農業或工程學位。更已有數千名 NatureSweet 員工接受牙科與視力保健,許多人更是人生中首次獲得這類醫療服務。每月提供營養菜單與健康食物,搭配營養諮詢,幫助夥伴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此外,也 NatureSweet 關注身心整體健康,提供預防性醫療與一對一心理諮商支持。培訓課程涵蓋親職教育、情緒管理、溝通、信任建立與問題解決等實用主題,並由專責的職安經理推動安全教育與預防措施,保障工作現場零傷害。
據《哈佛商業評論》,Spielmann 提到,他於 2019 年上任時,公司正面臨擴張過度的挑戰,並遭遇創立以來首次年度虧損。雖沒有生鮮農業背景,但他擁有多年在消費性包裝商品產業如寶僑(P&G)、亨氏(Heinz)、與瑪氏(Mars)等企業,推動組織與品牌成長與發展的經驗。他隨即展開行動,包括延攬人才如科學研發長、品牌行銷長等、激勵團隊、優化營運效率、強化品牌定位。
他更於《富比士》採訪時提到 NatureSweet 成為 B 型企業的意義。他說:「消費者可信賴我們的產品不僅風味始終如一,更代表著每一位投入種植工作的勞工所傾注的心力與驕傲。這是一項長遠的承諾,而持續改善更是承諾的基石。B 型企業認證的標準證明我們說到且做到!」
「NatureSweet 創新水耕技術方式相較於傳統農業更節省約 80% 的用水量,但我們過去認為這就夠了;於 B 型企業的認證過程意識到,我們可以做得更多,認證期間,我們決定保護位於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廠區內超過 50 公頃的土地,該地區為授粉者廊道,對維護生態多樣性具有關鍵意義。未來我們將持續尋找更好的方式來保護環境、員工!」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整個產業都必須轉型。如果漠視農工人權,甚至是剝削,產業將無法長久,這是無庸置疑的。我相信,多數業者都希望做正確的事,而改變的幅度取決於有領導者帶頭推動。對我們來說,取得 B 型企業認證就是要向農業界證明我們是先行者,只要走對的永續路,就可以取得人與環境的雙重成功!」
全文轉載自 B 型企業協會,原文標題:從虧損到營收 160 億:農業公司 CEO「對員工好」創造雙位數成長!

食品服務業生存戰!這間企業如何在高成本、缺工潮中逆勢成長?
文:B 型企業協會
全球的零售餐飲業持續受到能源、氣候變遷、地緣政治等影響,本地農產品與進口食材的成本大幅增加,加劇成本負擔且人力短缺已成此勞力密集產業的結構性問題。在英國,受脫歐影響,許多業者難以招聘和留住合適的員工;且工資上漲、及工作條件改善等需求增加,使得此產業在控制成本與確保服務之間面臨巨大挑戰。 如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利,甚至成長呢?
英國 B 型企業 COOK 是冷凍即食料理的製造及品牌商,使命是「用好廚師在家食材和手法來烹調,讓每道菜看起來、吃起來都像家常料理」,且希望不為短期利潤而工作,而為人類和地球帶來長久利益。銷貨淨額在 2023/24 財年達到 1.197 億英鎊(約新台幣 50 億元), 稅前獲利為 846 萬英鎊 (約新台幣 3.6 億元) 。擁有 1690 名員工、超過百家門市、蓬勃發展的送貨上門業務、志同道合的 1000 家零售商特許經營商;多年來員工流動率為 20%,比例遠低於英國的平均 35%,也低於零售業的 33.6%,《富比士》更說他們連年成長 10%。
選擇穩健發展,而非激進擴張
儘管 COOK 現在是英國冷凍食品行業最大的品牌之一,創辦初期卻是艱辛,創辦人愛德·佩里(Ed Perry),受到母親冷凍料理的啟發,找到廚師朋友合作,在當時冷凍食品多半是添加物比原型食物多的市場中,以原型食材為主製作冷凍即時食品,挑戰相當艱鉅,但算是先穩住第一家店,食物越做越好,第家二店開張,從投資銀行離開的妹妹羅西也加入擔任共同創辦人及 CEO。
於 1997 年成立,在 25 年的經營歷程中遠非一帆風順,在多次金融與食品業的危機之時,併購禿鷹盤旋,幾乎失去了獨立性。但兩件事傳承了下來:絕不在食物口味或原料品質上妥協的決心及珍惜一起工作的優秀人才。
接受《富比士》訪問時,羅西說 2008 年金融危機時,幾乎撐不下去了,靠著拓展百貨專櫃和加盟店這種無須大量資本模式挺過去,但 COOK 是以人為本、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需要加盟夥伴能夠完全認同的理念與經營方式,因此在選擇加盟夥伴時非常謹慎,也回購了一些加盟店。如今都是合作已久、深刻理解並實踐價值觀的夥伴;目前有 103 間門市,其中 7 成 5 是直營店,其餘為加盟店。
她繼續:「我們真正關心的是如何在經營的過程中定義成長——證明 COOK 在實現商業成功的同時,也能為人類與環境帶來正面影響。因此,我們選擇穩健發展,而非激進擴張,因為我們的料理來自廚師的用心烹調,而非機器的批量生產。我們致力於招募並培訓懷抱愛心與關懷的夥伴,而 COOK 的成長,正是建立在這些員工的出色表現之上。」
以人為本
COOK 堅持「以人為本」不僅是口號,而是深植於企業文化與經營策略的核心。
COOK 的策略長詹姆斯·魯特(James Rutter)主掌策略、文化和品牌,於採訪時說:「我們推崇扁平化管理,相信最好的領導方式是讓員工擁有掌控自己角色的自由,並提供適當的支援與結構,幫助他們成功。在 COOK,沒有人因職位或薪資等級而高人一等。從創辦人愛德與羅西,到廚房員工、物流團隊、門市夥伴和總部成員,每個人都受到同等的尊重。」
魯特強調:「同時,COOK 也努力保持開放的組織文化,積極歡迎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才,帶來新穎的觀點與想法。關鍵在於平衡,既保留 COOK 獨特的價值觀與文化,又擁抱能提升業務的新方式。我們親眼見證,一份穩定的工作如何改變人生——不僅影響當事人,也能改善其家庭狀況,進而帶來更廣泛的社會正向效應。」
2014 年,COOK 推出預備上工訓練 (RAW) 計畫,雇用更生人、遊民和難民等弱勢族群,至今已培訓超過 600 人,更雇用共 233 名低度就業者,並與 150 多家企業分享經驗,該計畫更榮獲英國女王企業獎。(同場加映:歐洲最大永續共同空間!Impact Hub Berlin 循環建築助難民新生)
他們用事實證明,當弱勢族群獲得穩定工作,再次迷失的可能性將減少一半。特別是當英國納稅人平均需支付約 10 萬英鎊來確保一次定罪,另每年花費 4.8 萬英鎊支付相關費用,因此降低再犯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相當可觀;而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看,此改變更是無價的。
品牌價值主張及競爭優勢
COOK 雖連年以紅酒燉雞、牧羊人派等 61 道菜餚榮獲有「美食奧斯卡」之稱的英國美食大賞 (Great Taste Awards),但他們坦言,當前通膨推高食材成本,加上多重挑戰,使食品零售業面臨巨大壓力。有些業者可能選擇降低食材品質以壓低成本,但 COOK 堅持投資於本地農牧場供應商的長期合作,不僅減少食物里程、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更確保產品品質,為消費者提供「對環境負責的美味」這一核心價值。
此外,COOK 在官網上公開所有供應商名單,詳細列出放牧飼養方式、動物福利標準、食品安全、可追溯性及環境影響等資訊。他們也定期拜訪並稽查供應商,親自了解現況,確保每一道料理從源頭到餐桌都維持最高標準。
COOK 策略長魯特更提到他們的品牌價值及優勢。
「儘管網購的便利性無庸置疑,我們始終相信,零售不僅僅是一筆交易,更關乎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我們的門市提供的是網購無法取代的個人互動體驗,這正是我們堅持強調的核心價值。未來的零售模式將融合「便利性與社交連結」,而能夠同時實現這兩者的企業,將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甚至,零售的本質,是款待(hospitality);不只是銷售產品,需要門市空間內為顧客提供服務與體驗。如果忽略了這精神,讓流程凌駕於人之上,那麼我們的品牌就會失去了身為服務業的本質。」
COOK 獲頒英國年度零售雇主獎的得獎感言是,當企業照顧員工,讓員工也彼此照顧、營造出優質的文化時,他們就能為顧客帶來卓越的體驗;而滿意的顧客關係,則會促進穩定的供應鏈關係,並帶動社區發展,最終推動企業的永續財務成長。(同場加映:如何打造友善職場?提升員工體驗為什麼很重要?)
地方的故事,不只一種模樣,隨著人們的夢想與行動悄悄地發生改變。點進專題,細細閱讀他們的充滿感動的故事。 >> 閱讀專題

玩具減碳總動員——看老牌玩具商如何永續轉型,再創市場巔峰
文:B 型企業協會
還記得《玩具總動員》裡的巴斯光年發現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是一個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產品的那一幕嗎?雖說全球玩具業鼎盛時期少不了原料塑膠及當時相對便宜勞力的台灣,但永續設計力才是現今消費者買單的關鍵,研究顯示到 2030 年全球永續玩具市場規模將達 518.94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 12.7%。玩具產業如何能抓住永續減碳商機呢?
百年家族玩具品牌 ESG 轉型成功
美國 B 型企業 Radio Flyer 為創立百年的玩具製造品牌,於 2016 年獲《富比士》小巨人獎,年營業額 1.5 億美金(約新台幣 48 億元) ,家族第三代羅伯特帕辛(Robert Pasin)接班後,專注於永續發展及重塑品牌價值,專為兒童設計的特斯拉 Model S,其訂製版本與全尺寸特斯拉完全一樣,在銷售和公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更為工作場所注入樂趣,不僅帶來 5 倍的成長,且營造了有趣的企業文化,使其列於求職網站 Glassdoor「最佳工作」榜首及榮獲員工票選 CEO 獎!
《富比士》採訪中他說,其實 Radio Flyer 算是一路上顛簸,傳統家族企業在人才或產品開發都跟不上時代;更甚,1328.6 億美元規模的全球玩具市場也面臨如塑膠氾濫、永續材料及碳排考量等的巨大挑戰。
因此他決心讓 Radio Flyer 向永續轉型,也期盼帶領玩具產業改變的更好,積極地將產品開發、營運及商模注入永續因子;更迎合消費者希望購買更永續的產品的需求 - 據美國玩具協會調查顯示,父母有 45% 會在購買玩具前會考量玩具的永續性。
他們首先進行產品生命週期評估(LCA),檢視整個產品線的 PVC 含量,至今已有 99.6% 不含 PVC 的玩具;更幫助工程師和設計師識別碳熱點,從設計或材料更改來減少重量及碳排、化學品使用。
更對產品化學成分採取強有力的預防措施,以限用物質清單(Restricted Substances List, RSL)清單與供應商溝通與安全化學品相關的優先事項和標準,透過每年更新來監控供應商的化學品使用。
成績如在 3 合 1 推車身中用織物代替塑料,減輕了約 3.17 公斤重量的同時更減少了 24% 的生產排放量。 Ride-On 三輪車 以當地製造的零組件以減少運輸排放量的一半。也全面改用紙質包裝,節省超過 19504 公斤的一次性塑料包裝,將包裝中使用的回收材料含量提高到 87%。
提高製造的能效,使產品所需的能源每年減少 8 萬度電(千瓦時 kWh);總部大樓更獲得美國綠建築 LEED 白金認證,提高水、能源等使用的營運效率,以實現 2030 年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i),減少了範疇 1、 2 的排放。
Radio Flyer 也與植樹基金會合作,為在其網站上購買的每個玩具種植一棵樹。自 2013 年以來,已種植了超過 29 萬棵樹。更持續 20 年向星光兒童基金會捐贈了超過 1.5 萬輛紅色馬車,分發給兒童醫院,為住院其間的小病人減少就醫過程的恐懼感,更帶來歡樂。(同場加映:這隻糖尿病童的「熊麻吉」,將病童感到不安的時刻,都變成遊戲的一部分——專訪 Sproutel 共同創辦人)
為未來世代留下美好世界的 Bon Ton Toys
荷蘭 B 型企業 Bon Ton Toys 創立於 1933 年,打造高品質的毛絨玩具更兼具永續環境和負責任生產實踐,因其使命是傳播愛、擁抱和微笑,更希望為未來的世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永續世界。
他們使用經全球回收標準 GRS 驗證的 100% 再生塑料(rPET)毛絨填充物製作玩偶,目前正與碳盤查顧問公司合作,對旗下 601 個產品進行產品生命週期評估 (LCA)分析,以開展從產品設計減碳及落實環境保護等的承諾。且只使用獲得 ICTI 國際玩具業協會行為守則驗廠認證的工廠,驗廠內容如童工、工資、工時、職業健康、安全防護等,以確保玩具在安全和人道的條件下生產。
在過去的 30 年裡,Bon Ton Toys 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保持長期合作關係,透過與其聯名產品銷售捐贈(WWF),在 2021 年捐贈了 Bon Ton Toys 銷售額的 3%,也與戰爭兒童組織合作,保護、教育和維護在戰爭和衝突中的兒童生活權利。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