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文:編輯部、審稿編輯:林玉婷
一份由 35 個國家、70 位頂尖專家共同撰寫、並於 2025 年 10 月發表在《The Lancet》(刺胳針)醫學期刊的最新報告指出,若全球人民採取以植物為主、僅適量肉類的「行星健康飲食」(Planetary Health Diet,簡稱 PHD),每年可預防約 1500 萬起成人早逝,相當於每天挽救 4 萬條生命。同時,若與其他減碳措施並行,這樣的飲食轉變有望在 2050 年前將食物系統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
這份報告由 EAT-Lancet 委員會(EAT-Lancet Commission on Food, Planet, Health)發表。該委員會是由挪威奧斯陸的非營利組織 EAT 基金會(EAT Foundation)與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共同組成的跨國研究平台,匯聚來自營養學、農業經濟、環境科學與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致力於回答:「如何讓全球人口在地球可承載範圍內,獲得健康且公平的飲食?」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約 1/3 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食物生產與消費系統,若不從餐桌著手改變,人類將無法有效遏止全球暖化。食物生產同時也是生態系崩解、森林砍伐與水體污染的主要推手。研究團隊強調,轉向更永續的飲食型態不僅是健康問題,更是氣候與環境的關鍵解方。(同場加映:從餐桌守護地球:2025 年的植物性飲食,顛覆你的想像!)
行星健康飲食:為 96 億人口設計的永續飲食藍圖
所謂「行星健康飲食」,是一種兼顧人類營養與地球資源承載力的飲食模型,旨在 2050 年前為預計達 96 億人口的世界提供足夠又健康的食物。這套飲食模式的核心在於彈性與多元,可依各地文化與偏好調整,既能包含少量肉類與乳製品,也可完全素食或純素。
不論形式如何,行星健康飲食的共同原則是「多吃植物、少吃動物」。報告建議,人們應增加蔬菜、水果、全穀、豆類與堅果的攝取量,同時減少紅肉、乳品、動物脂與糖分。
目前,世界多數地區的飲食型態與此目標相距甚遠。研究指出,美國與加拿大人攝取的紅肉量約為建議值的 7 倍,歐洲與拉丁美洲為 5 倍,中國則為 4 倍。相反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人們的主食多為澱粉類,營養結構失衡。報告建議這些地區適度增加雞肉、乳製品與雞蛋,有助於改善營養不良問題。(同場加映:吃蔬食有多環保?只吃菜營養怎麼夠?5 大攻略帶你進入「蔬適圈」)
營養不足與肥胖並存,28 億人仍無法負擔健康飲食
報告揭示了全球食物體系中的巨大不平等。全球最富有的 30% 人口製造了超過 70% 的食物相關環境損害;而全世界仍有 28 億人無法負擔健康飲食,10 億人營養不良,另有 10 億人陷入肥胖。儘管全球食物產量足以餵飽所有人,但分配不均讓營養與環境壓力同時惡化。
為解決這一問題,報告呼籲各國政府應改革稅制與農業補貼結構,讓健康食物更易取得。具體措施包括對不健康食品徵收額外稅金、降低健康食品價格、限制垃圾食品廣告,並將現行補貼從高碳、高污染的農業轉向更永續的作物生產。
「我們放上餐桌的每一道菜,能拯救數百萬生命、減少數十億噸碳排、保護生物多樣性,並建立更公平的食物系統。」EAT-Lancet 委員會共同主席、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教授 Johan Rockström 強調。另一位共同主席、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Walter Willett 補充,這並非一種剝奪或限制的飲食,而是一種「美味、健康、富文化多樣性且能反映個人偏好的新飲食哲學。」
全球飲食課題各有不同,打造在地化健康飲食
英國牛津大學與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 Marco Springmann 博士指出,各地區需要改善的重點截然不同。對低收入國家而言,挑戰在於減少過量澱粉與穀物比例;而對高收入國家來說,應大幅降低動物性食品、糖分、飽和脂肪與乳製品的攝取量。他直言:「歐洲與北美的乳品攝取量高得令人難以置信。」
這份報告亦公開完整數據庫,各國可依照在地飲食文化、年齡層與氣候條件,客製化行星健康飲食版本,並評估其對健康與環境的正面效益。
比地中海飲食更全面,這樣吃得健康也讓地球更健康
新報告基於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行星健康飲食在脂肪酸、膳食纖維、葉酸、鎂與鋅等營養素攝取上,皆優於現行平均飲食。深綠蔬菜、發酵黃豆食品與藻類等植物性來源,亦能補足鐵與維生素 B12 需求。
報告建議的每日與每週攝取量包括(以成人為例):
- 水果與蔬菜每天至少 5 份
- 全穀類每天 3~4 份
- 堅果每天 1 份
- 豆類(豆、豌豆、扁豆)每天 1 份
- 乳製品每天 1 份(牛奶、優格或起司)
- 雞蛋每週 3~4 顆
- 雞肉每週 2 份
- 魚類每週 2 份
- 紅肉每週 1 份
Willett 教授指出,採行行星健康飲食的族群在總體死亡率、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與中風方面均顯著降低,且與癌症與神經退化疾病風險下降呈強烈反比關係。研究估計,全球若普遍採行此飲食模式,將可預防每年約 1500 萬起成人早逝。由於分析尚未計入肥胖減少效益,實際影響可能更大。
每年 15 兆美元損害代價,投資永續飲食執行社會正義
報告進一步估算,全球食物相關的健康與環境損害每年造成約 15 兆美元的社會成本。若各國投入每年 2 千億-5 千億美元以轉型食物系統,不僅能拯救生命,長期可為全球節省約 5 兆美元支出。
報告也呼籲,除飲食轉型外,還須同步推動減少食物浪費、導入再生農業、改善農民薪資與工作條件等改革。目前約 1/3 的農業勞工仍低於基本生活薪資,這使得永續轉型不僅是健康與環境的議題,也是一項社會正義行動。
行星飲食再進化,全球加速邁向永續餐桌
自 2019 年行星健康飲食首次發表以來,肉品產業與部分政府曾以經濟與文化為由提出反對聲浪。然而新報告以更強大的數據與分析回應質疑。Rockström 教授強調,這份更新版報告是劃時代的成果,不僅科學基礎更嚴謹,也明確量化了「全球所有人類的健康飲食需求」與「在地球環境邊界內可持續達成的食物系統範圍」。
報告指出,全球多國已展開實際行動,從校園午餐改革、再生農業試驗到減少食物浪費倡議,皆在逐步實現轉型。英國政府更於本週起禁止不健康食品的價格促銷,並計畫限制其網路廣告。
Rockström 說:「改變從餐桌開始,這不只是為了地球,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未來。」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