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Tuvalu Coastal Adaptation ProjectPhoto Credit:Tuvalu Coastal Adaptation Project
台灣邦交國中,有一個即將消失的國家?大洋洲中、位於澳洲東北方的島嶼,面對全球暖化與海平面上升的現實,啟動全球首例氣候移民計劃!台灣同樣作為島國,可以如何借鏡?
CSRone/文:陳子郁
吐瓦魯作為台灣的友邦,正面臨極端氣候下的生存挑戰。因長期海平面上升,該國不僅失去耕地、水資源與基礎設施,甚至需規劃全球首宗「國家級遷移」行動。此一案例不僅揭示氣候風險對主權與人權的衝擊,也提供企業與政府在永續管理上重要的參考座標。

國土即將沉沒:吐瓦魯的存亡倒數

吐瓦魯由 9 座環礁組成,國土總面積僅約 26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不到 2 公尺,幾乎與海面持平。根據 NASA 2023 年的觀測數據,吐瓦魯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遠高於全球平均,Funafuti 主島每年上升約 3.9 毫米。若趨勢持續,預估至本世紀中葉,多數國土將淹沒於潮線之下,嚴重威脅人民居住與生存權。(同場加映:保存即將消逝的太平洋天堂,吐瓦魯在雲端上重建家園
(吐瓦魯外交部長 Simon Kofe 於海水中演講,表達「我們不再是在警告未來,而是活在它的水面下。」呈現家園被海水淹沒的未來。來源:吐瓦魯外交部臉書)

全球首例「氣候簽證」與舉國遷移計畫

面對國土沉沒的現實,吐瓦魯政府於 2023 年與澳洲簽署《Falepili Union Treaty》,開啟全球首個「舉國遷移」的氣候移民計畫。自 2025 年起,澳洲每年將提供 280 個「氣候簽證」,允許吐瓦魯公民與家屬移居澳洲、享有居留、就學與醫療權利。首輪申請開放短短一個月內,已吸引超過 8700 名國民登記,幾乎佔據全國人口的 8 成。這不僅顯示民眾對未來環境的擔憂,也揭示氣候移民將不再是科幻小說,而是迫在眉睫的政策選項。
然而即便國土可能被海洋吞噬,吐瓦魯並未選擇放棄主權。他們推動「數位國家」計畫,透過 3D 掃描保存島嶼地貌、文化資產與歷史記憶,並修憲保障:即使國土消失,仍保有國家主權與海域權利。這項做法已獲得部分國際法學者與聯合國相關討論支持,是主權與永續共存的新型典範。

從搬遷到調適的雙軌策略

除了遷移,吐瓦魯也積極強化本地的氣候韌性。由聯合國與綠氣候基金資助的「沿海調適計畫」(TCAP)自 2017 年啟動,包括填海造地、修築堤防、加高主島等工程。2022 年起於 Funafuti 實施的大規模填海造陸工程,預計新增 7.8 公頃可抵禦未來極端氣候的新土地。這套調適與遷移並行的雙軌戰略,讓吐瓦魯即使在氣候變遷中也保有選擇權。
(圖為吐瓦魯「沿海調適計畫」(TCAP)作業現場,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海平面上升風險。來源:Tuvalu Coastal Adaptation Project)
(圖為吐瓦魯「沿海調適計畫」(TCAP)作業現場,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海平面上升風險。來源:Tuvalu Coastal Adaptation Project

從友邦經驗思考未來風險,島國警訊下的 ESG 應對策略

作為同樣面臨極端氣候挑戰的島嶼國家,台灣可從以下幾個面向參考與借鏡:

1. 氣候移民與國際合作框架:

吐瓦魯與澳洲之間的雙邊條約為未來建立「氣候遷移管道」提供了範例。台灣在與友邦或地區合作時,也可思考建立跨國遷移與救援合作機制 。
  • 建立區域型「災害遷移協定」,針對因極端氣候(如海平面上升、乾旱、颱風重創)而可能需遷離家園的居民,預先擬定跨國協調機制。
  • 強化太平洋友邦合作,將「氣候外交」納入發展合作議程,提升區域氣候安全的整體韌性。
  • 與民間企業合作開發「氣候避險庇護計畫」,結合住宅、基礎設施與社福轉移的避災方案。

2. 數位主權保存機制:

吐瓦魯推動「數位國家」與文化資產數位備份,在面對領土消失風險時仍保有國家身分與文化記憶,代表著主權不應被侷限於實體土地。面對災害風險或網路戰爭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數位備份與文化保存是新時代的主權防線。
  • 推動「災區數位主權儲備計畫」,針對離島與高風險地區建立文化、土地、原民智慧等關鍵資產的數位保存系統。
  • 強化政府與民間資料韌性,建立異地備援與主權資料保全機制,以防範天災與網路攻擊雙重風險。
  • 結合區塊鏈與開源平台,確保資料在災害後仍可溯源、公信、重建。

3. 災害調適工程的提早部署:

TCAP 計畫凸顯基礎建設在氣候變遷下的重要性。台灣沿海與離島也應積極評估地勢與氣候風險,及早投資防護設施。
  • 強化「預防型韌性工程」導向,如築堤、地基加高、綠岸緩衝區等,以抵禦極端風暴與海平面上升。
  • 導入 ESG 融資工具(如綠色債券、防災保險等)促成公私協作,提升韌性基礎建設的資金可近性與永續性。

4. 國際資金整合能力:

吐瓦魯善用聯合國與綠氣候基金籌措建設資金,提供台灣民間與政府部門合作申請國際永續基金的操作參考。

面對沉沒的不只是他國,也是我們的未來

在全球暖化持續推升海平面、極端氣候頻率加劇的情境下,吐瓦魯的經驗清楚指出,「適應」與「治理」不能被動等待災難來臨,而是需要前瞻佈局與多元方案並進。特別是對台灣而言,雖非立即面臨沉沒風險,但包括沿海聚落、離島地區、基礎設施與文化資產,皆暴露於氣候災害衝擊之中。
台灣應從友邦經驗出發,提早行動,發展屬於自身的「氣候韌性策略」與「災害遷移規劃」。同時強化國際合作、數位備援機制與社會支持體系防患於未然,才得以守住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
全文轉載自CSRone,原文標題:吐瓦魯「舉國遷移」啟示錄:氣候變遷下的生存實驗與台灣的借鏡

文章標籤

  • CSRone 永續觀點

    CSRone 永續觀點

    2007 年頤德國際集團率先成立 CSR 部門提供顧問服務,並於 2013 年啟動臺灣第一家 CSRone 永續報告平臺。CSRone 團隊每年定期發布臺灣 CSR 發展現況分析報告,期許與臺灣企業攜手接軌國際 CSR 前沿議題與趨勢,共創永續美好未來。網址:https://www.csronerepor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