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學/文:劉芮菁
說到日本橫濱市,許多人會想起充滿復古與時尚風情的紅磚倉庫。這個匯聚了人氣美食、文青雜貨的商場,其實是了橫濱市在都市開發與文化資產共存的成果,也反映了橫濱作為港口的歷史。在 12 月 1 日由國泰建設主辦的「菊元論壇」,橫濱市立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長鈴木伸治分享了橫濱市在都市計畫中保存文化資產的經驗。他指出,橫濱市從一開始的單棟保存,後來逐漸採行保存數棟歷史建築的策略,將城市的歷史融入現代化經營中。
鈴木伸治的研究專長為都市計畫、都市設計與歷史環境保存研究。他在菊元論壇中指出,橫濱是在 1859 年江戶幕府開港後成立,其實是個相當年輕的城市。20 世紀初期,橫濱接連遭遇 1923 年的關東大地震、1945 年的橫濱大空襲,留下來的老建築不多。而戰後橫濱部分地區被美軍託管,沒有好好進行重建。
此後,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橫濱人口大規模增加,原有的都市計畫無法規範當地開發速度,出現綠地流失、水患、環境公害等問題。因此到了 1960 年代,時任橫濱市長飛鳥田一雄聘請都市規劃師田村明進入市府工作,推動新的都市規劃方案。當時,田村明就認為紅磚倉庫會是橫濱市民的標誌,應該要保存下來。同時,他也規劃了海岸邊的親水區域,讓市民可以接近大海。
民間力量參與:稱名寺綠地的保存故事
另一方面,橫濱的都市設計之所以能融入歷史建築,除了市府的主導,民間力量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要角。1960 年代末發生的稱名寺住宅區開發案,就是民間參與的案例之一。位於橫濱市南部的寺廟「稱名寺」建於 13 世紀,周遭有大片森林綠地。鈴木伸治說,當時開發商規劃將砍伐森林綠地、改建成住宅區,寺廟周遭的社區協會看好土地利益並未反對開發,但橫濱的大學生們認為,應該要保留稱名寺的景觀與綠地,因此發起保存運動。
鈴木伸治補充,當時支持學生運動的民眾,以稱名寺周遭社區協會的婦女為主。她們成立婦人會支援學生運動,並與市長對話,最後在與政府溝通下,成功讓政府劃設出禁止開發的區域。如今,稱名寺的森林綠地是所有人可以參觀的公共空間,也是橫濱市內的重要綠地之一。
1980 年代後,橫濱市的都市規劃進一步納入歷史建物的保存。鈴木伸治指出,1977 年東京大學教授暨都市規劃師北澤猛受聘於橫濱市政府,擬定了透過歷史建物來進行都市規劃的提案,並獲得市民同意,讓市民能參與討論,市民也非常積極地保存文化資產。
從單個建築物延伸到地區,橫濱市打造出歷史漫步地圖
例如,現為橫濱「山手資料館」的歷史建築建於 1909 年,是橫濱市內僅存的西式木造建築。其原為英國人的故居。在 1970 年代時因缺乏保存歷史建物的法令,當時建築物所有人無法向市府爭取預算。幸好,熱心的餐廳業者願意出資承接這棟建築物,將它保留下來。現在,這棟歷史建築為「山手資料館」,開放民眾參觀。
橫濱山手地區曾為外國人的居住區,坐落多間西式歷史建築。鈴木伸治說,當時的都市規劃連結了這區的西式建築,涵蓋氣象台、塔樓、故居等,現在成為觀光客常造訪、散步參觀的歷史景點。
將工業遺產改為公園,舊船塢找到新生命
而橫濱作為港口城市,造船的船塢更是重要工業遺產。例如橫濱的船塢公園(Dockyard Garden),就是將過去的造船廠船塢改造而成,成為居民休閒遊憩的場所,也作為戶外演出、舉辦各式活動的空間。
不僅如此,橫濱市內也可看到過去遺留下來的側溝、石牆、橋等,鈴木伸治說,橫濱市不只保存歷史建築,也積極將歷史遺跡融入都市景觀。
「雖然城市會不斷開發,但我們不希望失去城市的記憶跟脈絡。」鈴木伸治說,橫濱是從一個個建築物的保存,擴展到面,成為整個地區的保存,將歷史記憶融入都市規劃,在各種建築、小地方呈現這座城市的歷史。
從橫濱的經驗出發,鈴木伸治認為,歷史建物是為了未來市民而保存的,都市規劃必須活用歷史建物,並在前人的努力上不斷累積。他也期許,希望台北能活用歷史資源,打造出屬於台北這個城市的特色。
準備好迎接 2025 超高齡社會了嗎?讓我們一起從個人、職場與社會準備度 3 大面向,探討現況問題與未來解方!>> 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