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X好伴社計
社宅生活學校旨在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社區。透過多元的課程與活動,鼓勵居民互相交流、分享經驗。在這裡,每個人都是學習者,也是老師,共同創造一個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
向生活學習
因台中社宅的住戶組成相當多元,其中不乏年輕家庭,約有超過 3 成的居民有親職、育兒的需求,因此,社宅生活學校中率先以親職教育為主題,打造一系列涵蓋新生兒照顧、兒童教養、親子共讀等課程,旨在為父母提供實用的育兒知識與經驗分享。促進父母們之間交流各自觀點、分享過往經驗。
以「親子共讀」課程為例,家長們不僅分享了孩子喜愛的繪本,更交流了各自的育兒心得,共同建構了一份豐富的親子共讀書單。透過課程,父母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與陪伴,共同成長。
社宅生活學校除了親職教育主題外,另一項備受關注的議題則是「寵物友善」。相較於一般租屋市場,「可寵」的房源相對稀少。然而,台中社宅卻能提供寵物友善的居住環境,讓居民能與毛小孩一同享受美好的居住品質。社宅生活學校也曾經提供寵物系列課程,邀請了各類寵物飼主參與。透過線上課程,飼主們能分享彼此的養寵經驗,並觀摩專業訓練示範。課程內容豐富多元,從毛孩的品種特性到行為訓練,都能在課程中找到答案。社宅生活學校的寵物系列課程,不僅滿足了寵物飼主的需求,更促使社區居民對寵物有更深入的了解。透過課程,居民們能學習到正確的寵物照護知識,建立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
認識社福資源、接觸社區環境——從日常需求到社區發展
不僅是從居民的生活需求出發,社宅生活學校的課程內容,更擴及至社會福利資源運用、社區共建、環境教育等面向。課程設計注重互動性,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共同打造一個友善的居住環境。例如,「嘿!你有好好照顧自己嗎?」課程透過與社工的互動,幫助居民關注心理健康,並了解可利用的社會福利資源。「走!一起散步去乃基森林」課程則結合戶外實地考察,讓居民更深入了解社區環境,並參與社區活動。社宅生活學校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更促進了社區的發展。
「每上完一次不同主題的課程, 又多了一點見聞。」參與課程的居民紛紛回饋,「參與社宅生活學校讓我比較認識鄰居,大家的討論和分享很多都是我沒想過的,覺得很有意思。」
改造社宅中庭——從課程學習到具體實踐
自 2022 年啟動的社宅生活學校,在 2024 年更將過去課程中埋下的種子化為實踐,於大里光正一期好宅中辦理「成為孩子王 — 一起把社宅中庭變成街道遊戲場吧!」活動,由居民化身成「孩子王」,在社宅中設計出符合孩子需求的遊戲場。
「孩子王」的概念,源日本的社區設計師山崎亮,他於《社區設計》一書中提及,一般的公園遊具都是專業設計師自行規劃設計,然而在日本有馬富士公園中的兒童遊樂場,則是將小朋友的構想反映在遊樂場設計的「參與式設計」。讓經過培訓的大學生扮演「孩子王」陪伴孩子一起玩耍,利用簡單的鬆散素材如瓦愣紙箱、包裝材料等,透過引導和觀察孩子的遊戲行為,分析孩子們喜愛的場域空間、遊戲方式和進程,再交由專業的設計者轉化成為最終的遊樂場動線及遊具設施。「孩子王」不只是為了運用在工作坊或活動中的工作人員,更是一種支持大人看見並陪伴孩子的態度。
成為孩子王的活動,共有 4 個階段課程,初期先從認識兒童發展與遊戲行為開始,接著讓家長作為觀察者,從旁陪伴並觀察孩子的遊戲行為;最終則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創作的環節,將社宅中庭佈置成大型遊樂場,有人用紙巾和報紙揉成紙球,搭配挖洞的紙箱成為丟球九宮格;有人以阿勃勒果實、橡皮筋和迴紋針做成釣竿,木珠和塑膠球成了魚,在紙箱圍成的魚池裡釣魚。「大人跟小孩一起動手作的氣氛很棒!」作為「孩子王」的家長們表示:「看著孩子各自發揮創意做出關卡內容,3 歲的孩子自己靈活運用剪刀和膠布都讓我好吃驚。」
為生活注入新活力
社宅生活學校始終貫徹「向生活學習」的精神,透過多元的課程與活動,打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社區。從親職教育、寵物照護到社區共建,課程內容緊密連結著居民的生活,並激發出無限的可能性。在今年的「成為孩子王」活動中,更將課程學習帶到生活中具體實踐,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未來,社宅生活學校將持續探索更多創新的課程形式,打造更理想的生活未來。
本文改寫自台中市共好社會住宅-社宅生活大小事,原文連結:
(本文為社企流與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