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李沂霖
在 8 月落幕的巴黎奧運中,除了我國運動員精彩的表現在大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外,今年度的巴黎奧運,又以「史上最綠」的運動盛事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彼時,環境部長彭啓明更於轉播巴黎奧運聯合記者會時,率先上台致詞,揭示環境部要推動「體育環保新文化」的願景。
近日,常常可以在不同的體育賽事中看見彭啓明的身影。「看見我上台,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環境部的部長會在這邊講話?』」彭啓明打趣地說。「深受巴黎奧運啟發,我們也期待在臺灣推動,將環保融入賽事的一部分,讓運動員、觀眾和賽事組織者共同參與。未來的體育賽事不僅要提升運動精神,還能讓運動員及觀眾在享受比賽的同時實踐環保行動。」
彭啓明分享,在此次巴黎奧運中,主辦方透過支持各種氣候行動項目來實現碳中和的努力,激盪他腦中許多想法,包括以低碳飲食為優先考量、鼓勵參與者搭乘大眾運輸、使用再生能源等行動,相當值得臺灣效法。他認為,體育賽事與環境友善的結合不僅僅是為了響應國際趨勢,更是為了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並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體育賽事是一個強大的平臺,能將環保理念傳遞給數以萬計的觀眾和參與者。透過這樣的結合,我們能推動可持續行為的改變,讓更多人認識到自己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讓運動場成為推動綠色生活的場域
環境部積極推動體育環保新文化,與國內大型體育賽事攜手合作,從減塑、低碳到淨零排放,全面落實環境友善措施。例如,在大專棒球運動聯賽(UBL)提供可重複使用的冰袋及護帶、在環法自行車挑戰賽及美津濃路跑活動中提供環保材質路跑背心或車衣、在高中籃球聯賽(HBL)賽事中推廣使用循環杯等方式,讓運動場也能成為推動綠色生活的場域。
「環境部希望能扮演一個點火的角色,點燃更多賽事走向環保的火苗。」彭啓明表示,「雖然目前要完全達到百分之百的環保目標還有段距離,但我們相信,透過一次次的合作,未來更多主辦單位在規劃賽事時,會更願意將環保概念納入考量。只要任何主辦方有這樣的意願,我們就會積極提供協助,將淨零碳排、資源循環等理念融入體育賽事中。」
彭啓明亦坦言,要在體育賽事中落實環境友善並非易事,常會面臨經費限制、質疑聲浪等諸多挑戰。他建議,可從簡化賽事佈置、減少印刷品、選用環保材料等能力所及的面向著手,像是:採用 LED 螢幕取代傳統背板,以數位方式傳遞賽事資訊;鼓勵使用在地食材,減少食物運輸所產生的碳足跡;選用再生或環保材料製作獎盃、獎牌與紀念品等等。
為推動體育賽事實踐永續發展,環境部更希望能與相關主管機關攜手,以國際奧運會經驗為標竿,研擬「體育賽事環境友善指引」,協助賽事主辦單位落實環境友善措施。環境部期許,此指引不僅提供實務操作的建議,未來將能發展為認證制度,並搭配經費補助,鼓勵更多賽事朝向永續發展目標邁進。
達成身體與環境健康雙贏
在彭啓明的想像中,未來,當運動賽事都朝向環保發展時,不僅能改善環境,也能讓大眾更關心周遭的土地。「像是舉辦馬拉松比賽時,賽道周邊必須乾淨整潔,路面平整,交通安全有保障。若是水上運動,水質更是重中之重。而無論是陸地或水上運動,良好的空氣品質也是不可或缺的。運動通常在戶外進行,因此能帶動全民關注環境永續。」
除了在運動賽事中結合環境友善,彭啓明也鼓勵大眾,在平時自己的運動習慣中,就能注入環保精神。他分享,自己就是運動愛好者,平時會盡量抽空運動,過去喜愛打高爾夫,但發現開車到球場不僅耗時,對環境也不太友善,如今便減少頻率,改為選擇其他運動,像是到健身房上團課、以步行方式移動取代搭車、甚至更在辦公室放了一組重訓器材,在工作空擋間即可就地運動。在彭啓明的運動習慣中,自備水壺已是標配、而選擇就近運動的方式,一方面減少碳足跡生成、另一方面也促使自己無藉口偷懶,一舉達成身體健康與環境健康雙贏。
彭啓明深信,每個人都是環境的一份子,透過日常的運動習慣,就能為環境帶來正向的改變。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從運動著手,共同打造一個更永續的未來。
(此文章由環境部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