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裏路出版提供Photo Credit:裏路出版提供
三寮灣,位於台南市北門區的這塊肥沃之地,擁有獨特的農耕文化和豐富的生態多樣性。這裡的農民遵循傳統且具有智慧的「關水」方式,利用季節性降雨調節田間水位,不僅有效降低土壤鹽分,也為各類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創造生態與農業共榮的樂土。
文:姜宏尚;攝影:安比
三寮灣至今仍保留下屬於鹽分地帶特有的農耕方式,將梅雨季落下的雨水「關」起來,不但能降低土壤鹽分、抑制雜草生長,更年年引來大批候鳥來訪。
開闊的土地田野上,三寮灣的關水文化展現了獨特的美麗。這裡的農民每年在育種春蔥收成後,利用 5、6 月分的梅雨,和 7 至 9 月分的西南氣流及颱風雨水,巧妙地進行關水。降低土壤鹽分同時,開創出大片肥沃的土地,孕育出豐富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等待中秋節前後種下享譽國內的紅寶石作物――紅蔥頭。
(三寮灣的關水文化展現了獨特的美麗。來源:裏路出版提供)
(三寮灣的關水文化展現了獨特的美麗。來源:裏路出版提供)

關水是順應自然,也減少除草劑使用

在這裡看不到太多的現代科技應用,卻能瞧見農民的智慧傳承。他們以順應自然的方式,運用降雨來關水滋養農地,取代一般引水灌溉模式。這種農耕方式,成了三寮灣居民的驕傲,更是農民的珍貴知識財產。
透過關水,雜草不再是困擾。農民把田裡的水位高度維持在 15 公分上下,使土地長期保持適度潮濕,抑制雜草生長。這種做法,不再需要花時間拔除雜草,也不需使用大量除草劑,讓農耕環境更加環保與健康。
關水文化不僅帶來農耕的好處,更強化了自然生態系循環。在關水的過程中,田野間的水位變化吸引成千上萬的冬候鳥到此覓食,成了三寮灣最美麗的風景。大大小小的水鳥在這片土地上自在飛翔,形成一幅天然的生態畫卷。(同場加映:大自然版 Airbnb!環保團體把閒置稻田化為候鳥棲地,讓農業與野生動物共存

農人與生態共好,數種水鳥年年來訪

三寮灣每年 8 月開始有各式各樣的水鳥來訪,例如將近 3 萬隻的黑腹燕鷗,白天就駐足在這片農地上,傍晚翩翩起舞,到鄰近的北門潟湖蚵架上過夜。當夜幕來臨前的成群波浪舞秀,極其壯觀,堪稱人間美景,總是讓賞鳥者驚呼連連,直到夜幕低垂;另外,身型超過 60 公分的大型水鳥,如蒼鷺、小中大白鷺、黑面琵鷺、埃及聖䴉等也是隨處可見;30 公分上下的中型鷸鴴科水鳥,如靑足鷸、赤足鷸、反嘴鴴、高蹺鴴、田鷸等,也是這裡常見的嬌客。
另有為數眾多,體型落在 20 公分以下的小型鷸鴴科,如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彎嘴濱鷸、紅胸濱鷸等,數量種類繁多,不勝枚舉。這片土地上還有賞鳥人士每年必追的鳥種――流蘇鷸,牠們除了夏季羽毛多彩,來台數量每年僅有 15 隻左右,流蘇鷸的到訪,彷彿是關水文化的使者,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賞鳥愛好者前來觀察、拍攝與記錄。(同場加映:愛上猛禽的 15 歲男孩——擔任學會調查志工,讓全村一同保護候鳥
(田地進行「關水」是為降低土壤鹹度,卻也意外引來冬候鳥覓食。來源:裏路出版提供)
(田地進行「關水」是為降低土壤鹹度,卻也意外引來冬候鳥覓食。來源:裏路出版提供)

農耕文化與生態多樣性的重要代表

農民友善大地的做法,無意間增加了生物多樣性,讓土地重新恢復耕種的可行性。9 月中秋佳節前後,土地在烈日的蒸曬與東北季風的吹拂下,有時候,前一天農田裡還有大片積水,隔日竟然全部乾涸。這時,農民得抓緊時間倒入雞糞、牛糞、米糠等肥料,或撒下粒粒營養的有機肥,開始犁田耕種。他們以智慧和辛勞,創造出生態友善的耕作方式,讓農作物能在這片土地上健康成長。寒風吹來的 11、12 月走在田野間,可以看到紅蔥頭等農作物在關水文化的呵護下,展現出綠意盎然的生機。
在這裡,是人與土地,土地與鳥,鳥與人類互利共生、和諧共處的有機天然樂園。農民們以智慧與愛心守護這片寶貴的土地,而水鳥們則帶來生機與活力,讓這裡成為一塊生態寶地。三寮灣的關水文化與鹽分地帶特色,不僅是台南市北門區的珍貴寶藏,更是台灣農耕文化與生態多樣性的重要代表。
本文摘錄自《誌村鑑 2 三寮灣、蘆竹溝》,欲了解更多請參考原書 |博客來:https://reurl.cc/g4b2gX |誠品:https://reurl.cc/OGa47r |金石堂:https://reurl.cc/yYbM18 |讀書共和國:https://reurl.cc/4jDpgX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