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李沂霖
隨著世界的人口不斷增加,對於土地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在寸土寸金的現代社會,要保護瀕臨絕種的生物以及保護森林等自然環境的代價也就相對提高。
有鑑於此,環保人士想出了一個創新的解方,用 Airbnb 「共享經濟」的模式,在大自然中創造出「共享空間」。
在美國,非營利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是將共享經濟概念帶進環境保育領域的先驅,他們自 2014 年開始,在加州沙加緬度(Sacramento Valley)與農民合作,將稻田變成候鳥們的暫時性濕地。
在淘金熱之前,加州的中央谷地就像一個浴缸,河流充滿了水,通過自然濕地慢慢散開,為遷徙的動物——從海洋往返的鮭魚、從阿拉斯加和阿根廷飛來的鳥類創造了豐富的食物。但隨著 20 世紀農田、水壩、房屋和道路的發展,加州損失了超過 90% 的天然濕地,也威脅了野生生物的生存。
而在中央谷地的北方地帶——沙加緬度,擁有一片完美平整的稻田,這裡的稻米產量相當高,僅次於產量第一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根據 Food & Environment Reporting Network 報導,他們造訪沙加緬度,採訪第四代農民 Josh Sheppard 時,Sheppard 談起他種植的 Calrose 壽司米,他充滿詩意地說:「在溫暖的夜晚裡,可以看見植物正從水中生長;隔天早上,稻米紛紛探出水面,完全改變了田地的景觀,令人感到驚豔又滿足。」
而當 Sheppard 要展示充滿水的稻田時,更像是一場觀鳥的導覽,他指出白鷺、蒼鷺、沙丘鶴、麻鷸、朱鷺以及無數的鴨與鵝,全都填滿了整個稻田。
「他們將這些稻田當作替代濕地,」Sheppard 解釋:「大部分天然濕地已經被開發殆盡,這些稻田便成為完美的替代品。」
透過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贊助,Sheppard 和其他農夫們得以增加田中的水量,或是放慢排水的速度,讓沙加緬度成為一個棋盤式的「仿造濕地」,如此便能讓候鳥們有更多補給時間。有些鳥類喜歡含水的田地,有些則喜歡在水坑中找蟲子,不同的棲地吸引著各式各樣的鳥類,他們在此為了接下來的長途飛行補充能量。
其實,儘早釋放田中所有的水,才是讓整個農耕季更有效率且風險較小的做法,Sheppard 表示:「讓田裡的水保持久一點,一開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有點陌生的概念。」
Sheppard 描述他參與一場會議的情況:一群鳥類保育者與水稻種植者聚集在一個有白板的房間,他們談論讓鳥類繁榮之方法,並談及農夫該如何在收成後讓沙加緬度成為適合候鳥休息之處。
「當我們真的了解到這件事情真正的益處時,我們就決定要這樣做。」而且這些環境保護組織會補貼農民勞動力及水費的成本,「為什麼不做?」Sheppard 說道。
當設立專門的自然保護區困難重重,這項創新計畫便展現了土地如何實踐雙重責任,運用私人土地創造共享空間以滿足自然需要,讓農耕與保育的需求得以並存。
核稿編輯:金靖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