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ocial AED 負責人 康涵慈
一個溫馨平凡的小家庭,因為家中長者的需要,讓新原的媽媽成為了全職的家庭照顧者。但在失去和社會連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上挫折、無法獲得成就感的時刻,甚至久而久之也影響到與家中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身為兒子的新原,利用了一個小小的行動,讓媽媽在照顧外婆之餘,得以在料理的興趣中與世界連結,甚至成為了轉移重心的機會。能夠在繁忙的家庭照顧過程中,有一些留給自己的時間。
此次專欄文章,邀請大家一起來看看新原與媽媽共同創造的社會設計行動!
當媽媽從動畫繪師變成全職家庭照顧者
原本身為一位國際型卡通、動畫公司的繪師,新原媽媽——瑞珍在工作下班以後也時常在家張羅一家人的三餐。但是因為科技的發展,傳統繪師的工作逐漸被電子繪圖、動畫製作的技術給取代,又加上新原的外婆正邁入高齡,行動越來越不方便,瑞珍辭去了繪師的工作,選擇一邊在一些彈性安排時間的工作兼職,下班後則在家照顧外婆。
但隨著時間推移,外婆的生體機能越來越退化,瑞珍也越來越憂慮在外兼職時,沒有人在家的情況下外婆一不小心跌倒、受傷,反而讓家人更擔心。所以最終也完全辭去了兼職的工作,進而成為了全職的家庭照顧者,將多數的注意力都放在外婆身上。因為這樣的決定,瑞珍也和社會脫離了直接連結,除了照顧外婆外,能夠對話、交流的對象也只有新原與新原的爸爸。但更多時候,還是和外婆在家相處。
從建立 IG 帳號開始,為媽媽找回生活自信與自主
「有人說過照顧長輩就像照顧小朋友一樣,但差別在於,照顧小朋友看到他們越來越進步的時候,你會有成就感。但是如果是照顧長輩的話,即便長輩不願意,但還是難免會面臨生理機能和理解能力的退化。」新原說道。沒有轉移重心或注意力的機會,加上照顧長輩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感、無助的時刻,心情也會多少受到影響。這都要親身體會過,才能夠完全了解與感同身受。(同場加映:看見年輕照顧者——來不及長大,就為長照交出人生)
瑞珍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除了挫折感之外,也容易有情緒。原本唸高中時,新原還能夠下課後和媽媽聊聊天、安撫媽媽的情緒;假日時也建議媽媽和爸爸出門走走,自己在家幫忙照顧外婆,讓媽媽有機會可以透透氣。但上了大學,新原因為住校的關係無法天天在家陪伴媽媽,久久回家一次的時候,發現媽媽的狀態受到更大的影響,甚至負面的情緒也更容易被挑起。新原心裡很清楚,媽媽原本不是這樣的人,更不願意成為這樣的人。
於是,新原想要用一些小小的嘗試,來鼓勵媽媽為「自己」做些事情,而如何在「媽媽可以陪伴外婆的前提之下,也能與社會有一些接觸、連結,而且這樣的連結又可以扣合媽媽的興趣與專長」就是新原的命題。這命題在新原的多方發想之下,找到了其中一種答案——建立一個「料理與回憶」的 IG 帳號。
IG 穩定經營,「以菜會友」減輕照護壓力
新原一開始提出想法時,瑞珍非常的抗拒,擔心使用不熟悉的社群媒體、認為自己所做的料理很家常,並沒有特別之處。但在新原的苦口婆心、窮追不捨的請求下,終於拍下了第一張料理的照片。「當時我真的花超多時間拜託媽媽!拜託他就把那天晚上煮晚餐時看起來很上相的一道料理拍下來傳給我就好,我會幫他寫文案、修圖還有上架!」新原鼓勵瑞珍的小小第一步就從「拍下一道料理」開始。
新原和媽媽之間,因為 IG 帳號的經營有了更多的共通話題,每一道料理、照片背後,寫的都是瑞珍對於這道料理的回憶、故事。有時候和新原有關,有時和兒時回憶有關,有時候則是和外婆有關。而新原在協助媽媽完成文案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單純以文字進行討論,而是面對面地聆聽媽媽和這道料理的關係、回憶,更能感受到每一道親手做的料理的溫度。
帳號的經營本身就不容易,從演算法、行銷策略還有方方面面的知識與技術來說,兩人都不是相關專業背景,但真誠分享的心意與溫暖,聚集了不少粉絲關注,大家不僅喜歡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照,更喜歡字裏行間描述創作者瑞珍與料理之間回憶的溫潤感。而新原在和朋友交流過程中,也會大方地分享與介紹自己和媽媽正在經營的帳號,自然而然身邊的朋友也記住了新原的行動,除了主動追蹤之外還會主動幫忙分享。
從原本少少的個位數的粉絲數量慢慢累積,貼文讚數也逐漸增加,更有一些夥伴在貼文下方留言、肯定瑞珍做的料理。瑞珍時不時會上網看最新發布的貼文讚數有多少、有沒有人留言回應。在看到許多正向的回饋之後,瑞珍從原本懷疑、沒自信的狀態,逐漸開始有了信心,也開始認真設計菜單、甚至主動和新原討論下一道料理要做什麼?看到媽媽因為經營料理帳號而有了自信心與重心,新原也因為媽媽的轉變也受到很大的鼓舞,進而更願意投入、參與和媽媽一起經營 IG 帳號。(同場加映:藥師的社會設計行動:用「減藥」陪伴長輩找回健康人生)
粉絲持續累積,連出版社都找上門
在經營帳號的過程中,除了不斷地正向回饋之外,也有一些小挫折和有趣的小插曲。為了穩定的產出內容,難免會有需要靈感、一時間缺乏題材的時候,新原就會提議媽媽有沒有能更順應節慶、節氣的特色料理?(例如:二十四節氣)從這方向發想一些料理,或者是季節性的時才可以怎麼做出有趣的變化。
也因為現今帳號經營的市場,難免會出現一些假帳號、殭屍帳號出現,未來可能會有一些不必要的影響,所以新原決定花時間幫媽媽的帳號清理一下之後,發現一口氣少了2、30 個帳號,但又深怕媽媽會因此生氣,還趕緊拜託身邊朋友追蹤之外也分享出去,讓追蹤數不要掉那麼多,以保自己的小命。
看到帳號讚數與粉絲數穩定的成長,新原一家也有共識將前陣子的五倍券全部投資給媽媽,買了一台類單眼相機,好讓媽媽能拍攝更棒的照片可以發布,而媽媽有相機後,為了找到料理照更好的角度,一道菜會拍好幾十張,新原笑著說「雖然挑照片有點苦了自己,但看到媽媽這麼用心經營,我也不自覺認真起來。」
除了新原的協助之外,爸爸雖然比較木訥,在產出內容的過程中沒有太多表態,甚至會讓媽媽覺得他的建議沒有幫上忙。但新原說只要貼文一發布,爸爸一定是第一個按讚,其實也是默默地用行動在支持著媽媽的創作。
新原和媽媽一起經營帳號到後來,粉絲人數也累積到了 500 多人,甚至有出版社注意到瑞珍和新原一起經營的料理手作帳號,邀請新原和媽媽寫食譜的推薦文。這樣的邀約無疑對媽媽來說是非常大的鼓勵。在經營的過程中,媽媽也認識了很多同好,雖說都是素未謀面的網友,但是瑞珍也在網路上「以菜會友」,和同樣熱愛美食的創作者們互相交流、互相給予支持。
只要一個小小行動,即能帶來莫大價值
新原的故事和上一篇專欄文章 Nono 的行動方式跟切入點很不同,但兩者都是因為自己親身體會、近距離接觸而產生使命感的過程,結合自己的專業或經驗,實現自己相信的價值。即便行動非常非常的小,也依舊能夠將善的信念傳散出去,進而啟發更多人,也願意對世界釋出更多的善意,使需要的人,都能因為他人不經意的舉動而有美好的一天。
以前長輩很常說一句話:「不因惡小而為之,不因善小而不為」。我們看到很多夥伴因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還沒有符合「影響力放大」的標準,但卻又在展開小小的行動時遇到挫折或者是外界的質疑而停止往前。Social AED 很希望能夠將這樣的火種點燃,讓更多人有一些方法或更多交流的機會,讓靈感迸發、與他人互相學習、成長,讓自己的行動計畫也能夠有勇氣與能量走進下一個階段,甚至為實踐社會設計的夢想做心臟去顫,相信自己有能力為他人創造價值,更能夠為社會上的需要付出一份心力。
Social AED 經歷 5 年的各種嘗試之後,在 2023 催生「火種行動計畫」,希望能夠透過工作坊加上陪伴員的機制,一起為各個小小的火種添加能量,使每個人的社會設計夢想都能點燃,並且燃燒地長長久久。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火種行動故事出現,並且各個行動者也會聚焦於多元、特殊的切入點,再結合自己的專業或經驗,來實現社會影響力!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社企流與 Social AED 發起人林紹偉合作專欄,如欲轉載全文至其他介面,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在台灣各個角落裡,有著一群人默默為地方努力,持續地方、社區帶來活力,讓美好事物能不斷延續。點進專題,細細閱讀他們的充滿感動的故事。 >> 閱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