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Engin_AkyurtPhoto Credit:Engin_Akyurt
全球暖化跟氣候變遷是否為真?相信這已是毋需辯論。今年夏天,我們都在經歷難以置信的高溫。真正的挑戰是,人類該如何面對、甚至有能耐去適應全球各地的極端高溫?以及各種極端天氣事件?
CSR@天下/文:高宜凡
暑假一開始,趁機帶閉關 3 年的家人赴日旅遊,沒想到,當地正遭逢攝氏 39 度的熱浪,在戶外走沒幾步就快虛脫,連太陽下山後的傍晚,東京市區都還在 30 度左右的高溫,一連持續到月底,九州至北海道等地都還在 35 度以上。
(日本 7 月受到熱浪侵襲,關東部分地區出現近攝氏 40 度高溫。來源:高宜凡)
(日本 7 月受到熱浪侵襲,關東部分地區出現近攝氏 40 度高溫。來源:高宜凡
2023 年 7 月,極可能是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時刻。英國媒體 Carbon Brief 分析,2023 年以來,極端天氣事件陸續出現在全球 32 個國家的 84 家報紙頭版。衛福部也統計,光是 2023 年 7 月上半月的熱傷害就診便達 470 人次,足足是 2022 年同期的 1.6 倍。
當大家都快熱得受不了的時候,瀏覽近來輿論焦點多集中在:是否該放「高溫假」?然而,企業因應極端氣候的永續策略佈局這樣就夠了嗎?因應極端氣候,氣候需要思考的至少有以下幾點。(同場加映:認識 SDG 13,採取對地球更好的氣候行動

第一步,面對「熱傷害」,你的人員安全嗎?

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93.2% 的勞工認為政府應訂定高溫假,戶外工作者則有 96.1% 覺得應提供「高溫津貼」,每月補貼至少 2306 元。雇主端這邊,其實也有 46.9% 贊成實施高溫假,57.3% 願給戶外工作者高溫津貼,但每月只有 1566 元。
在各界殷切探詢下,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公開回應,政府每年都有動態稽查,要求雇主落實高溫防護措施,並到高風險事業單位加強檢查,若造成熱中暑等職業病,將處最高 30 萬罰鍰。至於「高溫假」,目前在各國非常少見,將持續蒐集資訊、審慎評估。
是的,面對愈來愈長的炎炎夏日,企業首先必須關注的,就是自己的員工是否安全?尤其是有眾多戶外工作者的行業,如建築營造、運輸物流、農業、派報、甚至體育娛樂,去年底甫落幕的在卡達世界盃足球賽,就顧慮中東地區炎熱氣候,首次將賽事延到冬季舉辦,並有多場賽事在晚間開踢。
事實上,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而訂的「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 324 條之 6 便規定,雇主應採取:降低作業場所溫度、提供陰涼休息處、提供飲料或食鹽水、調整作業時間、留意勞工健康、建立緊急醫療機制等熱傷害預防措施,值得企業好好準備。否則,哪天因員工(或外包商)中暑送醫而躍上新聞版面,反易釀成公關危機。(同場加映:企業如何提升職場安全、降低環境損害,確保內外利害關係人權益?

第二步,企業要思考的是產品和營運模式會受到多少影響?

消暑商機之外,產品銷售和營運風險都要考量。
提到高溫.大家聯想到的,不外乎:冰品、飲料、空調家電、涼感衣、泳池樂園等直接受益者。不過,熱浪影響層面遠不僅於此。
例如,位於法國南部的聖十字湖(Lac de Sainte-Croix),以群山環繞的美景和清澈水質聞名,每年吸引逾 400 萬遊客之外,也是法國第二大水庫,但近年不斷出現的乾旱和熱浪,當地人愈來愈擔心拖累觀光商機和水力發電,折損地方經濟命脈。
美聯社近來報導,聖十字湖業者正研究如何在水位較低的狀況下維持遊湖旅程。旅行社老闆 Antoine Coudray 直說:「如果明天河裡沒有足夠的水,我們就必須做出改變!」對許多人來說,去年的低水位至今餘悸猶存,「我在這工作 35 年,從未見過像去年這樣,」經營獨木舟和皮艇的 Jean-Claude Frazy 回想,他公司營收因此重挫六成。
前面提到世足賽因主辦國氣候而調整,事實上,與之地位相當的冬季奧運,也是地球發燒的受害者之一,能夠主辦的城市愈來愈少。這些年,愈來愈多高緯度國家的滑雪度假村和冬季觀光業者,開始構思如何在雪量不足的狀態下營運,或以「人造雪」的方法應付挑戰。
(滑雪產業是全球暖化的直接受災戶。來源:高宜凡))
(滑雪產業是全球暖化的直接受災戶。來源:高宜凡))
除了觀光受牽連,跟之緊密相關的航空業,更無法倖免。
2017 年 6 月,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生華氏 120 度(攝氏 48.9 度)的驚人高溫,空氣稀薄讓飛機無法產生足夠升空動力,導致鳳凰城 Sky Harbor 機場超過 50 個航班被迫取消,世人這才驚覺,連飛機的起降都受全球暖化影響,成為一時熱聞。
假使往後「高溫不飛」成了常態,如何為飛機減重、維繫動力、機場怎麼調度、隨之而來的客訴抱怨又該如何化解?皆是航空業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公司金流是否穩定?「高溫險」會有市場嗎?
(幾年前誰想得到,飛機起降竟然會受溫度變化的影響。 來源:高宜凡)
(幾年前誰想得到,飛機起降竟然會受溫度變化的影響。 來源:高宜凡

金流是企業第三個該檢視的面向

假如公司的熱門產品跟天氣有關,如火鍋、冰品、冷氣等,一旦遭遇極端高溫或寒流侵襲,銷售狀況和訂單多寡是否隨之起舞?營收和現金流又是否足夠穩定?
對金融業來說,極端天氣還可能變成一門商機,最近引起討論的「參數型保險」(parametric insurance),就以「熱浪險」的面貌在印度販售。
2016 年,印度古吉拉特邦發生破紀錄的攝氏 48 度高溫,嚴重打擊居民健康和地方經濟,經由洛克斐勒基金會、新創公司 Blue Marble 及印度自營婦女協會(SEWA)攜手,當地 2 萬多名婦女參加了世界上第一個極端高溫險實驗計畫。參數型保險講究客觀數據和自動化,只要氣溫超過門檻,保險公司就會理賠,省略繁複的申請和審核流程。
這份首見的熱浪險由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ICICI Bank)承保,再讓SEWA購買團保,一旦連續 3 天溫度總和跨越攝氏 134 度,就可給付小額賠償金(上限 85 美元),且可多次給付。常抱著孩子在市場擺攤的婦女 Patni 透露,她打算把理賠金拿去買藥,紓緩家人因熱浪導致的頭痛,「我每天都在攤位上坐 15 個小时,到了夏天,就變得很難受。」
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研究,參數型保險過去 2 年的銷售飆升 4 成,已在 2021 年產生 117 億美元的可觀營收,估計 10 年後(2031 年)逼近 300 億美元大關。隨著乾旱、暴雨和熱浪等氣象災難愈來愈頻繁發生,參數型保險被看好能對脆弱的開發中國家提供即時協助,成為金融業的調適商機。

愈來愈熱的未來剛開始,世界亟需全新的調適因應策略

持續加溫的氣候變遷,加上今年的「聖嬰現象」(El Nino)推波助瀾,讓我們正經歷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但許多科學家都預言,即將來臨的 2024 年,很可能再創新高,因為聖嬰現象的影響才剛開始,而且,因人類活動而排放的溫室氣體,也還在增加。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學者 Frederieke Otto 就提醒,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比以前更容易受到溫度影響,「短期內,這涉及的事預防照護和預警系統,但長遠來看,世界需要一套新的氣候適應系統,」從醫療衛生、能源供應、乃至於城市規劃、還有我們習慣的工作方式,都得因為這股趨勢而做出改變。
(面對愈來愈不友善的氣候未來,大至城市規劃都需有新的調適思維。來源:高宜凡)
(面對愈來愈不友善的氣候未來,大至城市規劃都需有新的調適思維。來源:高宜凡
對政府來說,當熱浪不斷傷害那些最弱勢的群體時,既有社福體系該如何提供協助?對建商和貨運行老闆來說,如何評估員工每天面對的熱傷害風險?而對時尚品牌來說,往後該怎麼賣發熱衣跟羽絨外套?又或者對科技大廠來說,假使下個設廠地點已傳出極端高溫災情,這下子還要去投資嗎?
上述大哉問,都是我們必須盡快想出解方的痛點。
全文轉載自 CSR@天下,原文標題:熱浪來襲只放「高溫假」夠嗎?因應極端氣候,企業至少要有三個永續思考
即刻加入社企流網站贊助會員,擁有屬於你的永續資訊窗!

文章標籤

  • CSR@天下

    CSR@天下

    1997年,《天下》率先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觀念。二十年來,CSR逐漸受到重視,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呼應趨勢,《天下》在2017年成立「CSR@天下」網站,除了持續介紹最前瞻的趨勢觀點,也搭建起CSR交流平台,期望提升台灣企業價值,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 全民必備 ESG

    全民必備 ESG

    在永續浪潮下,ESG 不只是投資人、企業關注的議題,更成了與你我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話題——作為消費者,如何促進企業採取對環境與社會正向有益的行動?作為工作者,如何在職場中累積行動、成為企業邁向永續的助力?在此專欄中,社企流將蒐羅國內外與 ESG 相關之主題,如 DEI、友善職場、員工永續素養、企業永續文化、減碳行動等趨勢、新知與實踐案例,提供日常工作中實踐永續的靈感參考。 如有任何 ESG 實踐問題、想了解社企流提供的服務方案,歡迎來信:s-value@seinsights.asia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