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文:劉庭莉
氣候危機迫在眉睫,綠色和平 19 日公布氣候危機對「鹿港老街」、「大甲媽祖遶境」、「阿里山鄒族部落」、「台南北門」4 處文化地景的衝擊報告。以鹿港小鎮為例,只要單日累積雨量達豪雨等級,鹿港就有 6 處古蹟面臨 30 公分- 1 公尺的淹水風險。綠色和平呼籲,氣候危機下,2024 年總統候選人應作為氣候領袖,提早規劃具體氣候與能源政策。
氣候危機將衝擊文化四景,鹿港梅雨期近 15 年雨量較過去增加 25%
綠色和平舉辦「氣候危機在台灣:消逝中的文化四景」記者會,透過訪談、分析歷史數據與推估未來影響研究,公布氣候危機衝擊「鹿港老街」、「大甲媽祖遶境」、「阿里山鄒族部落」、「台南北門」等人文地景的研究報告。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只要單日累積雨量超過 200 毫米,鹿港龍山寺、天后宮等 6 處古蹟將面臨 30 公分至 1 公尺的淹水風險。鹿港老街商圈理事長魏秀娟表示,老街位於鹿港最低窪地區,長期受淹水所苦,因腰部以下隨時可能淹水,民眾必須使用塑膠箱、鐵架、空心磚等架高商品,「以文化來說太醜,但沒辦法。」
張皪心指出,根據過去數據,鹿港梅雨期近 15 年總累積雨量較前 15 年增加 25%,近 30 年共發生 4 次超過 200 毫米的豪雨等級雨量,相當於 20 萬座標準游泳池水量。綠色和平根據氣象模型推估,2050 年鹿港超過 80 毫米的大雨日數將倍增,將更常出現 200 毫米豪雨、甚至 350 毫米大豪雨等級雨量。(同場加映:SDG 11 永續城鄉/重整家園進行式:打造永續社區的 N 個行動)
世界 3 大宗教盛事之一、由台中大甲鎮瀾宮每年舉辦的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則將面臨高溫衝擊。綠色和平分析,遶境起始氣溫從 1988 年 25-26°C 逐年攀升,2050 年將達 29-32°C。且台灣相對濕度高,體感溫度上看 45°C,熱傷害風險也將從 2023 年的第二級,到 2050 年達第三級「危險」等級。(同場加映:認識 SDG 13,採取對地球更好的氣候行動)
阿里山的極端氣候衝擊也讓鄒族部落面臨文化傳承及經濟危機,冬季升溫抑制開花,使鄒族祭典神花「金草蘭」及巫師法器「小舌菊」較過去難尋。張皪心說明,金草蘭過去能在低海拔採集,現在族人需費力往更高深山尋找。
而當地重要經濟作物綠竹筍也因春雨減少而欠收。綠色和平分析,阿里山 3 月平均降雨量較 1990 年減少 37 毫米,推估 2050 年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將拉長,可能加劇旱災。
2050 年台南北門區將成一片汪洋? 立委籲跨部會護古蹟
據報告推估,在強降雨及海平面上升的雙重夾擊下,2050 年台南幾乎整個北門區都將被淹沒,而台灣著名的王爺信仰中心南鯤鯓代天府到時將成為西南沿岸的一座孤島,當地「插蚵」文化也將隨著海平面上升而走入歷史。
國民黨立委謝衣鳳表示,氣候變遷越趨嚴峻,需要跨部會合作調適,文化部門應有古蹟修復快速應變小組,以文化保存觀點因應氣候變遷。
「面對氣候危機,台灣亟需未來總統作為氣候領袖,帶領社會加速淨零,才能在下個 10 年扭轉文化消失的命運。」張皪心提出 3 大建議,打造多元綠能、保護自然碳匯、提升社會淨零軟實力,呼籲 2024 年總統候選人提早規劃具體氣候與能源政策,並向大眾說明。